第198章 准备奥数材料-《八零辣妈:穿成恶毒后妈后我带娃》

  周六的镇集格外热闹,苏青却没像往常一样守在服装摊前。天刚蒙蒙亮,她就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赶——昨天晓阳答应去奥数培训班后,她心里就盘算着,得先给儿子买套合适的奥数教材,再请老师多指点些学习方法,不能让孩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马虎对待。

  县城的新华书店刚开门,苏青就走了进去。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教辅书,从一年级的拼音手册到高中的数学题库,看得人眼花缭乱。她在小学教辅区来回转了两圈,手里攥着张老师写的“奥数入门教材推荐”纸条,却还是拿不定主意——有的书封面印着“趣味奥数”,里面全是漫画和小游戏;有的书则满是密密麻麻的算式,看起来比课本还难,不知道哪种更适合刚接触奥数的晓阳。

  “同志,您是要给孩子买奥数书吗?”书店的营业员见她犹豫半天,主动走过来询问。苏青连忙点头,把纸条递过去:“我家孩子上二年级,刚报了奥数培训班,想给他买本入门的教材,最好能简单点、有趣点,别让他觉得太难。”

  营业员接过纸条,笑着说:“您放心,我给您推荐这本《小学生奥数启蒙》,里面全是图文结合的,还有好多生活里的例子,比如分苹果、算时间,孩子容易理解。再搭配这本《奥数趣味练习册》,每道题都有详细的解题步骤,您也能陪着孩子一起做。”她从书架上抽出两本书,递给苏青,“这两套是咱们书店卖得最好的,好多低年级学奥数的孩子都用这个。”

  苏青接过书,翻开《小学生奥数启蒙》,第一页就是“鸡兔同笼”的问题,却没像其他书那样直接列算式,而是画了一群卡通鸡和兔子,旁边配着小字:“鸡宝宝和兔宝宝在草地上玩,数一数,一共有10个头,28只脚,你知道有几只鸡宝宝、几只兔宝宝吗?”下面还画了鸡和兔子举着“小手”的示意图,跟她之前教晓阳的方法一模一样。

  “就买这两套!”苏青立刻下定决心,又想起要请老师推荐学习方法,便问营业员:“同志,你知道县实验小学的奥数培训班在哪里吗?我想找那里的老师问问,怎么帮孩子学奥数。”营业员指了指窗外:“从这里往南走两条街就是县实验小学,培训班就在教学楼三楼,这个点老师应该在备课。”

  谢过营业员,苏青抱着书快步往县实验小学赶。走到教学楼三楼,果然听到教室里传来翻书的声音。她轻轻敲了敲门,之前给晓阳上课的李老师探出头来,看到她,笑着说:“是晓阳妈妈吧?快进来坐。”

  “李老师,打扰您备课了,我是来想您请教,怎么帮晓阳学奥数的。”苏青把书放在桌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孩子刚接触奥数,我怕自己教不好,耽误了他。”李老师拿起书翻了翻,点点头:“您选的这两套书很好,很适合低年级孩子。其实帮孩子学奥数,关键是不能让他觉得‘难’,要多结合生活里的例子,用游戏化的方式帮他理解。”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教案,翻开其中一页:“比如教‘速算’,您可以用家里的硬币当道具,让孩子算‘5个1角硬币加3个5角硬币,一共是多少钱’;教‘逻辑推理’,可以玩‘猜东西’的游戏,比如您把玩具车藏在左手或右手,让孩子根据您的提示猜在哪里。这样孩子觉得是在玩游戏,就不会抵触,还能慢慢培养数学思维。”

  苏青认真地记着,还拿出纸笔把李老师说的方法一条条写下来:“1. 用硬币、苹果等道具做游戏,学速算和加减法;2. 玩‘猜东西’游戏,练逻辑推理;3. 每天只做一道题,不贪多,重点是理解;4. 孩子算对了多鼓励,算错了不批评,一起找原因。”

  “还有一点很重要,”李老师补充道,“每天陪孩子学奥数的时间别太长,20分钟就够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反而会反感。您可以固定在晚上吃完饭后,陪他做一道题,当成亲子互动的小游戏,这样效果会更好。”

  从学校出来,苏青心里豁然开朗,抱着书骑车回家时,都觉得脚下的自行车轻了不少。她路过供销社,还特意买了一袋水果糖和几个苹果——水果糖用来当奖励,苹果则可以当学奥数的道具。

  回到家,晓阳看到妈妈手里的奥数书和水果糖,眼睛一下子亮了:“妈妈,这是给我的吗?”苏青笑着点头,把《小学生奥数启蒙》递给她:“这是给你买的奥数书,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数学游戏,咱们晚上吃完饭,就一起玩好不好?”晓阳接过书,迫不及待地翻起来,看到里面的卡通鸡和兔子,忍不住笑了:“妈妈,这个鸡宝宝和兔宝宝好可爱,我现在就能算出来有几只!”

  晚上吃完饭,苏青收拾好桌子,把苹果放在桌上,对晓阳说:“咱们今天玩‘分苹果’的游戏,妈妈有8个苹果,要分给你和姐姐,每个人至少分1个,有几种分法?你能用苹果摆一摆吗?”晓阳立刻来了兴致,拿起苹果在桌上摆起来:“我分1个,姐姐分7个;我分2个,姐姐分6个……一共7种分法!”

  “答对了!”苏青奖励他一颗水果糖,“那要是妈妈有9个苹果,分给你、姐姐和爸爸,每个人至少分1个,有几种分法呢?”晓阳皱着眉头想了想,又拿起苹果摆了一会儿,兴奋地说:“我知道了,有28种分法!因为每个人至少分1个,先给每个人1个,还剩6个,再把6个苹果分给3个人,就能算出有28种!”

  苏青惊讶地看着儿子,她原本以为这道题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没想到晓阳居然能自己找到解题方法。“晓阳真厉害!”她忍不住抱住儿子,“你看,奥数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像玩游戏一样。”晓阳嚼着水果糖,点点头:“嗯!比课本上的题好玩多了,我明天还想玩。”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饭后的20分钟,就成了母女俩固定的“奥数游戏时间”。苏青会根据当天学的内容,准备不同的道具——用硬币教速算,用玩具车练逻辑推理,用日历算日期差。遇到晓阳不懂的题,她从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他自己思考:“你想想,要是把这道题换成你喜欢的玩具,会怎么算?”“咱们再摆一摆道具,说不定你就能发现答案了。”

  有一次,晓阳遇到一道“年龄问题”的题:“爸爸今年35岁,晓阳今年7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晓阳的3倍?”他琢磨了半天也没算出来,急得差点哭了。苏青没有慌,而是拿出两张纸,分别写上“爸爸”和“晓阳”,然后每年往上加年龄:“今年爸爸35岁,晓阳7岁;明年爸爸36岁,晓阳8岁;后年爸爸37岁,晓阳9岁……咱们一年一年加,看看什么时候爸爸的年龄是晓阳的3倍。”

  晓阳跟着妈妈一起加年龄,加了4年,突然拍手:“妈妈,我算出来了!4年后爸爸39岁,晓阳11岁,39是11的3倍!”苏青笑着说:“你看,只要咱们慢慢想,就能算出来。以后遇到难的题,别着急,一步一步来,肯定能找到答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晓阳不仅越来越喜欢奥数,数学思维也越来越灵活。之前需要用道具才能算出来的题,现在凭着脑子就能想出来;遇到复杂的题,还能自己琢磨出简便算法。培训班的李老师也特意跟苏青说:“晓阳进步特别快,现在好多三五年级的学生都不如他,您的教育方法真的很有效。”

  苏青看着儿子每天开心地学奥数,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没有强迫儿子去学枯燥的知识,而是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儿子在快乐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她会一直陪着儿子,用耐心和爱,帮他在数学的世界里,一步步探索,一点点成长,让他的天赋慢慢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