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裹着零星雪沫子刮过窗棂,东屋的玻璃窗上却凝着一层暖雾。苏青正弯腰擦桌子,忽然听见院门口传来熟悉的欢笑声,抬头一看——晓燕背着书包走在前面,红领巾在胸前飘得格外鲜艳;晓阳紧随其后,手里举着一张叠得整齐的红色纸片,蹦蹦跳跳地喊“妈妈”;晓雨被哥哥姐姐护在中间,小手里攥着个金色的小奖牌,脸颊冻得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
“慢点跑,别摔着!”苏青连忙放下抹布迎出去,刚走到院门口,晓阳就迫不及待地把红色纸片展开——是一张印着金色花纹的奖状,上面写着“陆晓阳同学:在本学期数学学习中表现优异,授予‘数学之星’称号”,落款是学校的公章,鲜红得晃眼。
“妈妈你看!我得了‘数学之星’!”晓阳把奖状举到苏青眼前,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老师说我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满分,奥数竞赛还拿了县里的二等奖,所以给我发了这个奖!”苏青接过奖状,指尖触到纸面的纹路,心里瞬间暖烘烘的——她想起晓阳为了背乘法口诀,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想起他为了弄懂一道奥数题,趴在书桌前演算到深夜;想起他帮自己算服装摊利润时,认真拨算盘的模样。
“咱们晓阳真厉害!”苏青刚夸完,晓燕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更大的奖状,轻轻放在桌上:“妈妈,这是我的‘优秀少先队员’奖状,老师说要品德好、学习好、乐于助人才能得,我还代表班级上台领奖了呢!”苏青拿起奖状,上面的字迹工整有力,照片里的晓燕穿着校服,站在领奖台上,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她想起晓燕帮晓雨辅导拼音时的耐心,想起她写《村口的老槐树》时的专注,想起她每天放学帮自己看摊时的懂事,眼眶忍不住微微发热。
“姐姐的奖状真好看!”晓雨拉着苏青的衣角,把攥在手里的小奖牌递过来——是一枚圆形的铜牌,正面刻着“文明小标兵”,背面还有一朵小小的向日葵。“幼儿园老师说我每天帮小朋友整理玩具,还帮阿姨擦桌子,所以给我发了这个!”晓雨的声音软软的,带着骄傲,“老师还说,我是全园最小的‘文明小标兵’呢!”
苏青蹲下来,把晓雨搂进怀里,指尖轻轻摸着奖牌上的纹路:“咱们小雨真棒,妈妈为你骄傲。”晓雨在苏青怀里蹭了蹭,小声说:“我还要向哥哥姐姐学习,下次得更大的奖!”
那天晚上,陆庭州从工地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摆着的三张奖状和一枚奖牌,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这都是孩子们得的?”他拿起晓阳的“数学之星”奖状,翻来覆去地看,又拿起晓燕的“优秀少先队员”奖状,笑着说:“咱们家这三个孩子,真是越来越出息了!”
“咱们把奖状贴在墙上吧!”晓阳提议,“贴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让来家里的人都能看到!”苏青和陆庭州相视一笑,立刻找来了胶水和尺子。陆庭州踩着凳子,先在墙上量好位置,用铅笔轻轻画了三条横线;晓燕负责把奖状抚平,避免贴皱;晓阳帮爸爸递胶水,还时不时提醒“左边再高一点”;晓雨则站在凳子旁边,仰着脖子看,手里还拿着一块干净的布,准备随时擦去墙上的灰尘。
三张奖状被整整齐齐地贴在客厅的白墙上:晓燕的“优秀少先队员”在中间,红色的背景衬着金色的花纹,格外醒目;晓阳的“数学之星”在左边,奖状上的数字图案像一个个小小的笑脸;晓雨的“文明小标兵”奖牌被苏青用红绳系着,挂在右边的挂钩上,轻轻一碰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真好看!”晓雨踮着脚,伸手摸了摸奖牌,笑得露出了两颗小小的门牙。晓燕站在奖状前,小声说:“下学期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再得一张‘三好学生’奖状,贴在旁边。”晓阳也跟着点头:“我要得‘奥数冠军’的奖状,比现在的还大!”
晚饭时,苏青特意做了孩子们爱吃的红烧肉和炒鸡蛋,陆庭州还开了一瓶果汁,说是要“庆祝孩子们拿奖”。晓雨坐在苏青怀里,一边吃红烧肉,一边说:“妈妈,明天我要带小朋友来家里看我的奖牌,让他们也向我学习。”晓燕笑着说:“好啊,我也可以给他们讲我写小说的故事,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晚上,孩子们都睡熟了,苏青和陆庭州坐在客厅里,借着台灯的光,看着墙上的三张奖状。“你看,孩子们长大了。”陆庭州轻声说,“晓燕越来越懂事,晓阳越来越聪明,晓雨越来越善良,咱们没白辛苦。”苏青点点头,靠在陆庭州肩上:“是啊,只要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能成为有用的人,咱们再辛苦也值得。”
第二天早上,村里的张婶来家里串门,一进门就看到了墙上的奖状,惊讶地说:“哎呀,这都是孩子们得的奖啊?真是太厉害了!晓燕是‘优秀少先队员’,晓阳是‘数学之星’,小雨还是‘文明小标兵’,你们家这是要出三个小能人啊!”苏青笑着请张婶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都是孩子们自己努力,我们就是多督促了几句。”
张婶摸着晓雨的头,笑着说:“小雨这么小就这么懂事,以后肯定有大出息。我们家那小子,要是有小雨一半懂事,我就知足了。”晓雨听了,害羞地躲到苏青身后,小声说:“张奶奶,我还会帮李婆扫地呢,老师说帮助别人是好孩子。”张婶更开心了:“可不是嘛,又懂事又善良,苏青你真是会教孩子。”
从那以后,经常有村民来家里串门,看到墙上的奖状,都会忍不住夸孩子们几句。晓燕每次听到夸奖,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坚持写短篇小说;晓阳则把“数学之星”的奖状当成动力,每天都做两道奥数题,遇到难题从不放弃;晓雨也更加懂事,每天放学都会先去帮李婆倒垃圾,再回家写作业。
期末考试前,三个孩子还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晓燕帮晓雨复习拼音和汉字,晓阳帮晓燕解答数学题,晓雨则负责监督哥哥姐姐的学习,要是他们偷懒,就会撅着嘴说“你们要是不努力,下次就得不到奖状了”。苏青看着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督促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些奖状不仅是对孩子们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的鼓励,会陪着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
腊月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墙上的三张奖状上,金色的花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苏青坐在窗边,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背影,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这就是她最想要的幸福,简单而纯粹,温暖而长久。而墙上的奖状,就像三颗小小的太阳,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路,也照亮了这个充满爱的家。
“慢点跑,别摔着!”苏青连忙放下抹布迎出去,刚走到院门口,晓阳就迫不及待地把红色纸片展开——是一张印着金色花纹的奖状,上面写着“陆晓阳同学:在本学期数学学习中表现优异,授予‘数学之星’称号”,落款是学校的公章,鲜红得晃眼。
“妈妈你看!我得了‘数学之星’!”晓阳把奖状举到苏青眼前,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老师说我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满分,奥数竞赛还拿了县里的二等奖,所以给我发了这个奖!”苏青接过奖状,指尖触到纸面的纹路,心里瞬间暖烘烘的——她想起晓阳为了背乘法口诀,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想起他为了弄懂一道奥数题,趴在书桌前演算到深夜;想起他帮自己算服装摊利润时,认真拨算盘的模样。
“咱们晓阳真厉害!”苏青刚夸完,晓燕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更大的奖状,轻轻放在桌上:“妈妈,这是我的‘优秀少先队员’奖状,老师说要品德好、学习好、乐于助人才能得,我还代表班级上台领奖了呢!”苏青拿起奖状,上面的字迹工整有力,照片里的晓燕穿着校服,站在领奖台上,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她想起晓燕帮晓雨辅导拼音时的耐心,想起她写《村口的老槐树》时的专注,想起她每天放学帮自己看摊时的懂事,眼眶忍不住微微发热。
“姐姐的奖状真好看!”晓雨拉着苏青的衣角,把攥在手里的小奖牌递过来——是一枚圆形的铜牌,正面刻着“文明小标兵”,背面还有一朵小小的向日葵。“幼儿园老师说我每天帮小朋友整理玩具,还帮阿姨擦桌子,所以给我发了这个!”晓雨的声音软软的,带着骄傲,“老师还说,我是全园最小的‘文明小标兵’呢!”
苏青蹲下来,把晓雨搂进怀里,指尖轻轻摸着奖牌上的纹路:“咱们小雨真棒,妈妈为你骄傲。”晓雨在苏青怀里蹭了蹭,小声说:“我还要向哥哥姐姐学习,下次得更大的奖!”
那天晚上,陆庭州从工地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摆着的三张奖状和一枚奖牌,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这都是孩子们得的?”他拿起晓阳的“数学之星”奖状,翻来覆去地看,又拿起晓燕的“优秀少先队员”奖状,笑着说:“咱们家这三个孩子,真是越来越出息了!”
“咱们把奖状贴在墙上吧!”晓阳提议,“贴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让来家里的人都能看到!”苏青和陆庭州相视一笑,立刻找来了胶水和尺子。陆庭州踩着凳子,先在墙上量好位置,用铅笔轻轻画了三条横线;晓燕负责把奖状抚平,避免贴皱;晓阳帮爸爸递胶水,还时不时提醒“左边再高一点”;晓雨则站在凳子旁边,仰着脖子看,手里还拿着一块干净的布,准备随时擦去墙上的灰尘。
三张奖状被整整齐齐地贴在客厅的白墙上:晓燕的“优秀少先队员”在中间,红色的背景衬着金色的花纹,格外醒目;晓阳的“数学之星”在左边,奖状上的数字图案像一个个小小的笑脸;晓雨的“文明小标兵”奖牌被苏青用红绳系着,挂在右边的挂钩上,轻轻一碰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真好看!”晓雨踮着脚,伸手摸了摸奖牌,笑得露出了两颗小小的门牙。晓燕站在奖状前,小声说:“下学期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再得一张‘三好学生’奖状,贴在旁边。”晓阳也跟着点头:“我要得‘奥数冠军’的奖状,比现在的还大!”
晚饭时,苏青特意做了孩子们爱吃的红烧肉和炒鸡蛋,陆庭州还开了一瓶果汁,说是要“庆祝孩子们拿奖”。晓雨坐在苏青怀里,一边吃红烧肉,一边说:“妈妈,明天我要带小朋友来家里看我的奖牌,让他们也向我学习。”晓燕笑着说:“好啊,我也可以给他们讲我写小说的故事,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晚上,孩子们都睡熟了,苏青和陆庭州坐在客厅里,借着台灯的光,看着墙上的三张奖状。“你看,孩子们长大了。”陆庭州轻声说,“晓燕越来越懂事,晓阳越来越聪明,晓雨越来越善良,咱们没白辛苦。”苏青点点头,靠在陆庭州肩上:“是啊,只要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能成为有用的人,咱们再辛苦也值得。”
第二天早上,村里的张婶来家里串门,一进门就看到了墙上的奖状,惊讶地说:“哎呀,这都是孩子们得的奖啊?真是太厉害了!晓燕是‘优秀少先队员’,晓阳是‘数学之星’,小雨还是‘文明小标兵’,你们家这是要出三个小能人啊!”苏青笑着请张婶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都是孩子们自己努力,我们就是多督促了几句。”
张婶摸着晓雨的头,笑着说:“小雨这么小就这么懂事,以后肯定有大出息。我们家那小子,要是有小雨一半懂事,我就知足了。”晓雨听了,害羞地躲到苏青身后,小声说:“张奶奶,我还会帮李婆扫地呢,老师说帮助别人是好孩子。”张婶更开心了:“可不是嘛,又懂事又善良,苏青你真是会教孩子。”
从那以后,经常有村民来家里串门,看到墙上的奖状,都会忍不住夸孩子们几句。晓燕每次听到夸奖,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坚持写短篇小说;晓阳则把“数学之星”的奖状当成动力,每天都做两道奥数题,遇到难题从不放弃;晓雨也更加懂事,每天放学都会先去帮李婆倒垃圾,再回家写作业。
期末考试前,三个孩子还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晓燕帮晓雨复习拼音和汉字,晓阳帮晓燕解答数学题,晓雨则负责监督哥哥姐姐的学习,要是他们偷懒,就会撅着嘴说“你们要是不努力,下次就得不到奖状了”。苏青看着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督促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些奖状不仅是对孩子们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的鼓励,会陪着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
腊月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墙上的三张奖状上,金色的花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苏青坐在窗边,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背影,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这就是她最想要的幸福,简单而纯粹,温暖而长久。而墙上的奖状,就像三颗小小的太阳,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路,也照亮了这个充满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