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温侯入朝-《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章武元年的初夏,阳光已带上了几分炙热,彭城朝廷在万象更新的气象中稳步前行。

  内政改革初见成效,边境暂无大战,但并州吕布那似稳实危的局面,始终是蔡琰和几位核心谋士心头的一根刺。

  吕布的骄横并未因朝廷之前的敲打而根除,只是暂时蛰伏,其麾下魏续、侯成等人的煽风点火,以及曹操密使若隐若现的身影,都预示着这颗钉子若不妥善处理,迟早会酿成大患。

  这一日,蔡琰召诸葛亮、庞统、徐庶、刘晔、陈宫于偏殿,专议吕布之事。

  “吕布近来虽表面收敛,然据晋阳暗线所报,其与曹操密使的接触并未完全断绝,魏续、侯成等人亦常在军中散布朝廷赏罚不公之言论。”

  刘晔率先呈上最新密报,语气凝重,

  “此非长久之计。

  吕玲绮将军虽在东郡,可作牵制,然若吕布真被怂恿,行差踏错,届时父女相见于战场,情何以堪?

  朝廷亦将陷入被动。”

  庞统依旧是那副锐意进取的姿态:

  “既知是隐患,就当及早拔除!

  我之前所献之策,如今准备已更充分,正可施行!

  策反魏续、侯成,幽冀并三面施压,速战速决,拿下晋阳!”

  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沉吟道:

  “士元之策,自是上选,然风险犹存。

  亮另有一思,或可尝试。

  吕布所求,无非名位权柄,以及施展其勇武之空间。

  朝廷或可满足其部分所求,但需将其调离并州根基之地。”

  “调离?”

  徐庶若有所思,“孔明之意是……明升暗降?”

  “正是。”

  诸葛亮点头,“并州乃四战之地,北接胡虏,西邻曹操,南靠朝廷,位置关键,绝不可长期委于不可完全信任之人。

  可表奏吕布入朝,授予显赫虚职,如‘骠骑将军’(位同三公,荣誉极高),使其留居京师。

  如此,其一可满足其名位之欲;

  其二可使其脱离并州旧部与环境,便于朝廷掌控;

  其三,其女吕玲绮亦在东郡,可享天伦,亦可为质,令其投鼠忌器。”

  陈宫补充道:

  “同时,朝廷可选派干练重臣,接手并州军政,彻底消化此地。

  对吕布旧部,如魏续、侯成等,或调任他处,或明升暗夺其兵权,分而化之。”

  庞统撇撇嘴:

  “此法虽稳妥,却未免太过迁回。

  吕布岂是那般容易哄骗入彀的?

  他若不肯离开晋阳老巢,又如之奈何?”

  蔡琰静静听着众人的讨论,脑海中前世记忆与今世形势不断交织碰撞。

  她深知吕布的秉性,勇猛寡谋,贪利忘义,但又极重面子。

  强攻风险大,单纯安抚则养虎为患。

  诸葛亮的“明升暗降”之策,结合陈宫的分化手段,确实是当前形势下相对完善且风险可控的方案。

  关键在于,如何让吕布心甘情愿地离开晋阳。

  “诸卿之议,皆有道理。”

  蔡琰缓缓开口,目光沉静,

  “以吕布之性,强令其入朝,必生疑虑。

  需得以‘势’迫之,以‘利’诱之,再辅以情理动之。”

  她开始部署,思路清晰:

  “第一,加大军事威慑。

  令张辽、徐晃在冀州,毛玠在幽州,举行更大规模的联合演武,旌旗蔽日,鼓声震天,务必将朝廷兵威,清晰地传递到晋阳!

  让吕布切实感受到,朝廷有随时平定并州之力!”

  “第二,加紧策反与分化。

  子扬,令晋阳暗线,加大对魏续、侯成等人的金银攻势,许以高官厚禄,务必使其在关键时刻能为我所用,至少保持中立。

  同时,秘密接触并州军中其他中下层将领,宣扬朝廷新政之利,瓦解吕布的根基。”

  “第三,”蔡琰看向众人,语气决断,

  “我亲自修书,以陛下名义,明发诏书!晋封吕布为‘骠骑将军’,封邑增加,令其入朝参赞军机。

  诏书中需极力褒奖其功,言朝廷欲倚之为北方柱石,共商平定曹操、兴复汉室之大计。

  同时,以我的名义,再写一封私信,言辞恳切,提及吕玲绮思念父亲,朝廷亦需其勇武谋划,望其以大局为重,入朝辅政。”

  “第四,若其应允,则皆大欢喜。若其推诿……”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则令张飞自兖州,做出西进司隶之姿态;

  令吕布‘配合’朝廷行动,自并州出兵,夹击曹操!

  届时,看他敢不敢动!

  若动,则正中我等下怀,可借曹操之手消耗之;

  若不动,便是抗旨不遵,朝廷便有十足理由,行士元之策,强行拿下!”

  这一套组合策略,将阳谋、阴谋、情理、威慑融为一体,几乎考虑了所有可能性。

  即便是庞统,听完后也点了点头,不再坚持立即强攻。

  “主公英明,思虑周详!”

  徐庶赞道,“如此,吕布入彀之可能性大增。”

  计议已定,各项指令迅速发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冀州、幽州的演武规模空前,战鼓声日夜不息,强大的军势让并州边境一日数惊。

  刘晔手下的暗线在晋阳的活动也更加频繁隐秘。

  而最重要的诏书与蔡琰的私信,则由德高望重的老臣、太仆杨彪亲自持节,前往晋阳宣旨。

  晋阳,温侯府。

  当朝廷天使仪仗抵达时,吕布正与魏续、侯成等人商议近来边境紧张的局势。

  听闻朝廷不仅加封其为位比三公的“骠骑将军”,还增加封邑,并邀其入朝参赞军机,吕布先是愕然,随即脸上闪过一丝意动。

  骠骑将军!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高位!

  然而,魏续在一旁低声道:

  “主公,朝廷此议,恐是调虎离山之计啊!

  一旦离开并州,便是龙游浅水,再无今日之权势!”

  侯成也道:“是啊主公,在晋阳,我等手握重兵,朝廷尚且忌惮三分。

  若去了彭城,生死岂不尽在他人掌握?”

  吕布闻言,脸色又阴沉下来,对杨彪的态度也变得犹豫推诿起来,只言并州军务繁忙,胡虏时有骚扰,需坐镇一方,暂时无法脱身。

  杨彪依照蔡琰吩咐,并未强逼,只是将诏书和蔡琰的私信留下,言明朝廷期待之意,便返回驿馆等候。

  就在吕布犹豫不决,魏续、侯成等人不断怂恿其拒绝朝廷之时,数日后,来自兖州和冀州的两份紧急军报,几乎同时送到了他的案头。

  一份是张飞所部大规模向司隶方向移动,似有西进之意。

  另一份是朝廷明发,要求骠骑将军吕布率并州之兵,伺机出击,配合张飞,夹击曹操!

  与此同时,吕布安插在军中的心腹也来密报,言军中似有流言,称魏续、侯成等人暗中与朝廷使者有所接触……

  接踵而来的消息,让吕布心乱如麻。

  出兵?他根本没准备好与曹操全面开战,而且军心似乎不稳。

  不出兵?便是公然抗旨!

  朝廷之前展示的军威绝非虚张声势。

  魏续、侯成……难道真的不可靠了?

  就在他焦躁不安之际,吕玲绮从东郡送来的一封家书到了。

  信中,吕玲绮并未提及任何军政大事,只是细细描述了彭城的繁华,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并提到主公(蔡琰)对她颇为照顾,时常问及父亲安好,希望父子能早日团聚,共享天伦。

  看着女儿熟悉的字迹,想到自己如今在并州看似威风实则内外交困的处境,再想到那“骠骑将军”的显赫名位和蔡琰信中“共商大计”的承诺,吕布心中的天平,终于倾斜了。

  他猛地一拍案几,对左右道:

  “准备行装!本侯……要入朝!”

  章武元年秋,在朝廷多方手段的综合作用下,骠骑将军吕布,终于离开了经营多年的并州晋阳,前往彭城朝见。

  朝廷随即任命稳重干练的徐晃,兼领并州刺史,率部入驻晋阳,开始全面接手并州军政,整顿防务,安抚地方。

  魏续、侯成等人被明升为杂号将军,调离并州,至冀州张辽麾下任职,实夺其兵权。

  吕布入朝,被蔡琰以极高礼节接待,授予骠骑将军印绶,赐予豪华府邸,表面上极尽荣宠。

  然而,他带来的少量亲卫被分散安置,本人也被置于朝廷眼皮底下,虽有名位,却再无实权。

  吕玲绮得以与父亲团聚,心中对朝廷更是感激。

  困扰朝廷多时的并州隐患,终于以这种相对平和的方式得以解决。

  北方至此,青、徐、兖、冀、幽、并六州之地,彻底连成一片,真正成为了章武朝廷稳固的大后方。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曹操在许昌闻讯,默然良久,叹道:

  “蔡琰……竟有如此手腕!

  吕布此獠,竟这般轻易便被解除了爪牙……”

  他知道,北方的威胁暂时消除了,但一个更加统一、强大的对手,已然成型。

  彭城宫苑内,蔡琰望着北方渐趋平静的舆图,心中却无太多轻松。

  解决吕布只是第一步,整合六州,积蓄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与曹操的决战,以及南方孙刘的变数,才是真正的挑战。

  章武朝廷的根基已固,接下来的,将是更加波澜壮阔的争霸图卷。

  而她的目光,已然投向了那条奔腾不息、划分南北的滔滔黄河。

  与曹操的最终较量,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