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时,吴邪踩着结了薄冰的石阶往村头走。露水冻在枯草上,像撒了层碎玻璃,踩上去咯吱作响。他怀里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烙的芝麻饼,是给守林的老陈叔送的——昨天老陈叔捎信来说,后山的雪化了些,山径上露出些奇怪的标记,让他们去看看。
“慢点走,石阶滑。”张起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拎着双草鞋,是用麻线编的,鞋底纳了层粗布,据说防滑得很。
吴邪回头,看见他把草鞋放在最滑的那级石阶上,动作自然得像在打理自家院子。“老陈叔能有什么急事?大冷天的催着咱们去。”他嘟囔着,却还是乖乖换上张起灵递来的厚袜子,“别是又发现什么野兔子窝了,想让咱们帮忙逮。”
“不像。”张起灵的目光掠过远处的山雾,“他捎信的纸,是从账本上撕的,边角还沾着墨,应该是在记账时突然想起的事,急得来不及找干净纸。”
胖子背着个布包从后面赶上来,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塞了些什么。“我说你们俩,走这么快干啥?胖爷我揣了俩茶叶蛋,给你们垫垫肚子。”他把茶叶蛋往两人手里塞,蛋壳上还沾着点碎渣,“老陈叔那人,八成是发现啥稀罕玩意儿了,上次他说看见野山参,结果是棵桔梗,害得咱们白跑一趟。”
三人踩着残雪往山径走,雾气在脚踝边绕,像层薄纱。路边的松树挂着未化的雪,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落在脖子里,凉得人一激灵。吴邪缩了缩脖子,张起灵伸手替他把围巾拉高了些,遮住半张脸,只露出双眼睛。
“你看这标记。”张起灵突然停在一棵老松树下,树干上刻着个歪歪扭扭的“三”字,刻痕很新,边缘的木屑还没被风雪磨掉。
吴邪凑近看,刻痕深约半寸,像是用凿子凿的,却没什么章法,倒像是急着赶路时随手刻的。“老陈叔说的就是这个?”他摸了摸刻痕,指尖沾了点松脂,“看着像记数的。”
胖子掏出个放大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塞包里的——对着刻痕照了照:“这凿子的刃口不一般啊,是特制的,刃角比普通凿子宽,适合在硬木上刻。”他以前在潘家园混过,对这些工具门儿清。
张起灵没说话,只是往山径深处走。没走几步,又在一棵橡树上发现了个“二”字,刻法和之前的“三”字如出一辙。再往前,榛子树上刻着“一”,最后在块突兀的青石上,刻着个模糊的“零”。
“从三到零,这是在数啥?”胖子绕着青石打转,“难道是倒计时?可这荒山野岭的,倒计时炸山不成?”
“不像倒计时。”吴邪蹲在青石旁,用手拂去上面的残雪,石缝里卡着片碎布,是深蓝色的粗麻布,边缘绣着半朵梅花,“这布是去年镇上供销社卖的那种,耐磨,山里人爱用它做褂子。”
张起灵捡起碎布,放在鼻尖闻了闻,上面有淡淡的桐油味:“涂过桐油,防水。”他往青石后面的山坳指了指,“那边有新翻的泥土。”
山坳里的雪化得差不多了,露出片黑褐色的泥土,上面有明显的挖掘痕迹,还散落着些枯树枝,像是被人刻意堆在那里遮掩。胖子挥起工兵铲——不知道他啥时候又摸出来的——几下就把树枝扒开,露出个半米深的土坑,坑底铺着层油纸,油纸上印着个模糊的“木”字。
“又是‘木’字!”吴邪心里一动,“跟那药箱上的一样!”
张起灵跳进坑底,用手扒开泥土,指尖碰到个硬东西,他小心地挖出来,是个巴掌大的木盒,盒子上同样刻着“木”字,锁是黄铜的,已经锈得打不开了。
“这木郎中到底藏了多少东西?”胖子凑过来看,“这盒子里装的不会是金银吧?”
“不像。”张起灵掂了掂木盒,很轻,“里面像是纸。”他从怀里摸出把小刀,沿着盒缝轻轻撬开,里面果然是几卷泛黄的纸,展开一看,是手绘的山径图,上面用朱砂标着些红点,每个红点旁边都写着日期。
“这是……采药路线?”吴邪指着最近的一个红点,日期是三天前,“三天前有人按这图采过药?”
“不止采药。”张起灵指着图上的一个符号,和之前账本上的奇怪符号一模一样,“这符号标在矿脉的位置。”
胖子突然一拍大腿:“我知道了!这是木郎中的后人!继承了他的图,一边采药一边找矿脉!那串数字是记着离矿脉还有几里地!”
这解释倒说得通。吴邪把图纸小心地折起来,放进怀里:“老陈叔说不定见过这人,咱回去问问。”
往回走时,雾气渐渐散了,阳光透过树梢照下来,在残雪上投下斑驳的光。路过那棵刻着“三”字的松树时,吴邪看见树洞里塞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些晒干的草药,有防风,有当归,还有几株他叫不上名的,用麻绳捆得整整齐齐。
“是刚放进去的。”张起灵捻了捻草药,还带着点潮气,“这人可能常来这儿,把采到的药暂时放在树洞里。”
胖子拿起一株草药闻了闻:“这药治风湿的,胖爷我正好用得上。要不……咱拿两株?”
“别乱动。”吴邪把草药放回树洞,“人家辛辛苦苦采的,咱不能随便拿。”他往树洞里塞了块芝麻饼,“算换的。”
张起灵看着他,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弯。
回到村头时,老陈叔正蹲在自家门口编竹筐,看见他们就直起身:“可算回来了!我就说那标记不对劲,前儿我看见个穿蓝布褂子的人往山径走,背着个大药篓,看着面生得很。”
“他长啥样?”吴邪追问。
“中等个,留着山羊胡,左手少了根小指。”老陈叔用篾刀敲了敲竹条,“我问他干啥的,他说找他爹留下的东西,还问我见过木郎中没。”
三人对视一眼,果然和木郎中有关。
“他还说啥了?”张起灵问。
“说要去矿脉那边看看,说他爹的铁箱子就藏在那儿。”老陈叔叹了口气,“我劝他别去,那地方早年塌过,危险得很,可他不听,非说有要紧东西得拿回来。”
吴邪心里咯噔一下:“他什么时候去的?”
“就昨天,天快黑的时候。”老陈叔往山径的方向指了指,“带着把凿子,说要去做标记,怕回来时找不着路。”
原来那串数字是怕迷路做的标记。吴邪忽然想起山坳里的土坑,还有那把特制的凿子,心里有点发沉——那人说不定已经去了矿脉,可那地方确实危险,早年塌过一次,现在又经了风雪,说不定随时会再塌。
“咱得去看看。”吴邪看向张起灵,“不能让他出事。”
张起灵点头,转身就往家走,去拿登山绳和急救包。胖子也跟上,嘴里念叨着:“胖爷我这养老生活,真是操不完的心。”
等三人再次往山径走时,太阳已经爬到头顶。吴邪看着前面张起灵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养老生活虽然偶尔有波澜,却比想象中更有人情味——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担心,为几株草药较真,为一个模糊的标记奔波,这些琐碎的牵挂,倒让日子变得更实在了。
山径上的残雪在阳光下慢慢融化,露出底下湿润的泥土,踩上去软软的。吴邪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松脂的香,有泥土的腥,还有远处人家飘来的饭菜香。他紧了紧怀里的图纸,加快脚步跟上前面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那人平安。
“慢点走,石阶滑。”张起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拎着双草鞋,是用麻线编的,鞋底纳了层粗布,据说防滑得很。
吴邪回头,看见他把草鞋放在最滑的那级石阶上,动作自然得像在打理自家院子。“老陈叔能有什么急事?大冷天的催着咱们去。”他嘟囔着,却还是乖乖换上张起灵递来的厚袜子,“别是又发现什么野兔子窝了,想让咱们帮忙逮。”
“不像。”张起灵的目光掠过远处的山雾,“他捎信的纸,是从账本上撕的,边角还沾着墨,应该是在记账时突然想起的事,急得来不及找干净纸。”
胖子背着个布包从后面赶上来,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塞了些什么。“我说你们俩,走这么快干啥?胖爷我揣了俩茶叶蛋,给你们垫垫肚子。”他把茶叶蛋往两人手里塞,蛋壳上还沾着点碎渣,“老陈叔那人,八成是发现啥稀罕玩意儿了,上次他说看见野山参,结果是棵桔梗,害得咱们白跑一趟。”
三人踩着残雪往山径走,雾气在脚踝边绕,像层薄纱。路边的松树挂着未化的雪,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落在脖子里,凉得人一激灵。吴邪缩了缩脖子,张起灵伸手替他把围巾拉高了些,遮住半张脸,只露出双眼睛。
“你看这标记。”张起灵突然停在一棵老松树下,树干上刻着个歪歪扭扭的“三”字,刻痕很新,边缘的木屑还没被风雪磨掉。
吴邪凑近看,刻痕深约半寸,像是用凿子凿的,却没什么章法,倒像是急着赶路时随手刻的。“老陈叔说的就是这个?”他摸了摸刻痕,指尖沾了点松脂,“看着像记数的。”
胖子掏出个放大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塞包里的——对着刻痕照了照:“这凿子的刃口不一般啊,是特制的,刃角比普通凿子宽,适合在硬木上刻。”他以前在潘家园混过,对这些工具门儿清。
张起灵没说话,只是往山径深处走。没走几步,又在一棵橡树上发现了个“二”字,刻法和之前的“三”字如出一辙。再往前,榛子树上刻着“一”,最后在块突兀的青石上,刻着个模糊的“零”。
“从三到零,这是在数啥?”胖子绕着青石打转,“难道是倒计时?可这荒山野岭的,倒计时炸山不成?”
“不像倒计时。”吴邪蹲在青石旁,用手拂去上面的残雪,石缝里卡着片碎布,是深蓝色的粗麻布,边缘绣着半朵梅花,“这布是去年镇上供销社卖的那种,耐磨,山里人爱用它做褂子。”
张起灵捡起碎布,放在鼻尖闻了闻,上面有淡淡的桐油味:“涂过桐油,防水。”他往青石后面的山坳指了指,“那边有新翻的泥土。”
山坳里的雪化得差不多了,露出片黑褐色的泥土,上面有明显的挖掘痕迹,还散落着些枯树枝,像是被人刻意堆在那里遮掩。胖子挥起工兵铲——不知道他啥时候又摸出来的——几下就把树枝扒开,露出个半米深的土坑,坑底铺着层油纸,油纸上印着个模糊的“木”字。
“又是‘木’字!”吴邪心里一动,“跟那药箱上的一样!”
张起灵跳进坑底,用手扒开泥土,指尖碰到个硬东西,他小心地挖出来,是个巴掌大的木盒,盒子上同样刻着“木”字,锁是黄铜的,已经锈得打不开了。
“这木郎中到底藏了多少东西?”胖子凑过来看,“这盒子里装的不会是金银吧?”
“不像。”张起灵掂了掂木盒,很轻,“里面像是纸。”他从怀里摸出把小刀,沿着盒缝轻轻撬开,里面果然是几卷泛黄的纸,展开一看,是手绘的山径图,上面用朱砂标着些红点,每个红点旁边都写着日期。
“这是……采药路线?”吴邪指着最近的一个红点,日期是三天前,“三天前有人按这图采过药?”
“不止采药。”张起灵指着图上的一个符号,和之前账本上的奇怪符号一模一样,“这符号标在矿脉的位置。”
胖子突然一拍大腿:“我知道了!这是木郎中的后人!继承了他的图,一边采药一边找矿脉!那串数字是记着离矿脉还有几里地!”
这解释倒说得通。吴邪把图纸小心地折起来,放进怀里:“老陈叔说不定见过这人,咱回去问问。”
往回走时,雾气渐渐散了,阳光透过树梢照下来,在残雪上投下斑驳的光。路过那棵刻着“三”字的松树时,吴邪看见树洞里塞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些晒干的草药,有防风,有当归,还有几株他叫不上名的,用麻绳捆得整整齐齐。
“是刚放进去的。”张起灵捻了捻草药,还带着点潮气,“这人可能常来这儿,把采到的药暂时放在树洞里。”
胖子拿起一株草药闻了闻:“这药治风湿的,胖爷我正好用得上。要不……咱拿两株?”
“别乱动。”吴邪把草药放回树洞,“人家辛辛苦苦采的,咱不能随便拿。”他往树洞里塞了块芝麻饼,“算换的。”
张起灵看着他,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弯。
回到村头时,老陈叔正蹲在自家门口编竹筐,看见他们就直起身:“可算回来了!我就说那标记不对劲,前儿我看见个穿蓝布褂子的人往山径走,背着个大药篓,看着面生得很。”
“他长啥样?”吴邪追问。
“中等个,留着山羊胡,左手少了根小指。”老陈叔用篾刀敲了敲竹条,“我问他干啥的,他说找他爹留下的东西,还问我见过木郎中没。”
三人对视一眼,果然和木郎中有关。
“他还说啥了?”张起灵问。
“说要去矿脉那边看看,说他爹的铁箱子就藏在那儿。”老陈叔叹了口气,“我劝他别去,那地方早年塌过,危险得很,可他不听,非说有要紧东西得拿回来。”
吴邪心里咯噔一下:“他什么时候去的?”
“就昨天,天快黑的时候。”老陈叔往山径的方向指了指,“带着把凿子,说要去做标记,怕回来时找不着路。”
原来那串数字是怕迷路做的标记。吴邪忽然想起山坳里的土坑,还有那把特制的凿子,心里有点发沉——那人说不定已经去了矿脉,可那地方确实危险,早年塌过一次,现在又经了风雪,说不定随时会再塌。
“咱得去看看。”吴邪看向张起灵,“不能让他出事。”
张起灵点头,转身就往家走,去拿登山绳和急救包。胖子也跟上,嘴里念叨着:“胖爷我这养老生活,真是操不完的心。”
等三人再次往山径走时,太阳已经爬到头顶。吴邪看着前面张起灵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养老生活虽然偶尔有波澜,却比想象中更有人情味——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担心,为几株草药较真,为一个模糊的标记奔波,这些琐碎的牵挂,倒让日子变得更实在了。
山径上的残雪在阳光下慢慢融化,露出底下湿润的泥土,踩上去软软的。吴邪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松脂的香,有泥土的腥,还有远处人家飘来的饭菜香。他紧了紧怀里的图纸,加快脚步跟上前面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那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