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晨的龙井与铜炉响
吴邪是被铜炉的“咕嘟”声吵醒的。
天刚蒙蒙亮,他披衣走到院子里,就见张起灵蹲在石榴树下,用三块青石板支着个黑黝黝的铜炉,炉里煮着水,水汽混着茶香漫出来,在晨雾里绕成小圈。
“醒了?”张起灵抬头看他,眼神比晨露还清亮,“胖子说你念叨了三天龙井,昨儿托人从梅家坞捎了半斤新茶。”
吴邪凑过去,铜炉是老式的砂铜炉,炉身上刻着“吴记”两个字,边缘都磨亮了,看着有些年头。“这炉子哪来的?我咋没见过。”
“祠堂里捡的。”张起灵往炉里添了片松针,火苗“噼啪”跳了跳,“看落款是你太爷爷那辈的,还能用。”
正说着,胖子趿着拖鞋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俩肉包,含糊不清地说:“那炉子是好东西!昨儿我擦灰的时候发现夹层里有张纸,写着‘煮茶要松针引火,泉水得用虎跑的’,你太爷爷还挺讲究。”
吴邪笑着拿过紫砂壶,刚要拆茶包,就见院门口晃进来个熟悉的身影——齐羽,齐铁嘴的孙子,手里拎着个竹篮,老远就喊:“吴邪哥!我爷让我送点新摘的莲蓬!”
齐羽比吴邪小几岁,继承了齐家算卦的本事,却总爱往吴山居跑,说是“沾沾你们仨的福气,省得我天天被我爷追着背卦辞”。
他把莲蓬往石桌上一放,眼尖地瞅见铜炉,眼睛一亮:“哟,这不是我爷说的那只‘吴记煮茶炉’吗?他说当年跟你三叔在祠堂见着过,还说这炉子煮出来的茶,能品出‘前尘味’呢。”
“前尘味?”胖子啃着肉包,含糊道,“能品出红烧肉味不?”
二、老茶馆的神秘茶客
吃过早饭,四人打算去河坊街的老茶馆坐坐。那茶馆是齐老爷子开的,叫“听风轩”,据说民国时就有了,里面全是些老茶客,最爱聊些九门旧事。
刚拐进巷口,就见听风轩门口围了群人,吵吵嚷嚷的。齐羽挤进去一看,急得喊:“我爷呢?我爷咋不在?”
茶馆伙计小王蹲在门槛上,脸都白了:“齐老爷子今儿一早就没影儿了,桌上留了张字条,说去‘赴个旧约’,还让我把这个给吴邪先生。”
字条是齐老九的笔迹,苍劲有力:“吴小子,前日见你祠堂照片,知卫家姑娘守的东西已交你手。城西破庙里有位姓霍的老茶客,他要找的‘七星海棠’,在沉船左舱第三排木架上。切记,此人可信,但他要的东西,需让他用‘半截玉琮’来换。”
“霍姓老茶客?七星海棠?”吴邪皱眉,“九门里姓霍的,难道是霍仙姑那支的人?”
胖子拍大腿:“管他是谁!有宝贝换就成!半截玉琮换七星海棠,听着就划算!”
进了茶馆,里面比往常冷清不少。靠窗的老位置空着——那是齐老九常坐的地方,桌上还放着他没喝完的龙井,茶根沉在杯底,像只蜷着的虾。
小王端来四碗茶,小声说:“昨儿傍晚,有个穿青布衫的老头来寻齐老爷子,俩人聊到后半夜,我听见老头说‘那船里的海棠该开花了’,老爷子说‘等吴小子来了,我就带你去’……”
“穿青布衫,姓霍……”张起灵突然开口,“我见过他。”
众人都看向他。“三年前在长白山,他问我‘青铜门后冷不冷’,还塞给我块暖手炉,上面刻着海棠花。”
吴邪心里一动:“暖手炉呢?”
“在吴山居抽屉里。”张起灵说,“回去给你看。”
正说着,巷口传来拐杖捣地的声音,一个穿青布衫的老头慢慢走来,头发全白了,背有点驼,手里拄着根红木拐杖,拐杖头是个海棠花形状的铜头。
他径直走到吴邪桌前,眼睛亮得不像老人:“你就是吴邪?”
“是我。”吴邪点头,“老先生是来换七星海棠的?”
老头笑了,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齐老九没骗我,果然是个爽快人。”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半截玉琮,青绿色,上面刻着北斗七星的纹路,“这是霍家传下来的,换你沉船里的七星海棠,够不够?”
张起灵接过玉琮,指尖摸了摸纹路,点头:“是真的。”
“那好。”老头往椅背上一靠,喝了口凉茶,“明儿卯时,你带海棠来,咱在破庙交易。另外……”他突然压低声音,“那沉船右舱有口井,井里锁着个‘东西’,别碰,碰了会招‘水祟’。”
三、暖手炉里的秘密
回到吴山居,张起灵从抽屉里翻出个黄铜暖手炉,巴掌大,上面刻着株海棠,花瓣上有个极小的“霍”字。
吴邪翻来覆去地看,突然发现炉底能旋开,里面藏着张油纸,包着片干枯的海棠花瓣,还有行小字:“1950年,与齐老九、吴老狗共寻七星海棠,遇水祟,吴老狗断了截手指,齐老九丢了块玉佩,我带海棠逃出来,却忘了他们……”
“原来他们年轻时就认识。”吴邪心里发酸,“这七星海棠,怕是藏着不少故事。”
胖子凑过来看,突然指着花瓣:“这花瓣边缘咋有齿痕?像被人咬过。”
仔细一看,还真是,干枯的花瓣边缘有排细小的牙印,像是情急之下咬的。
张起灵拿起花瓣,放在鼻尖闻了闻:“有血腥味。”
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当年肯定出了意外,这花瓣是他们逃生的记号,甚至可能……是用血养着带出来的。
傍晚时,齐羽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拿着张拓片:“我爷在破庙墙上刻的!让我给你们送来!”
拓片上是幅地图,画着沉船的内部结构,左舱第三排木架旁打了个叉,旁边写着“海棠在此”,右舱的井被圈了个红圈,写着“禁入”。最底下还有行小字:“霍老头可信,但他要海棠,是为了给他孙女治怪病,那病得用活海棠的汁当药引。”
“治怪病?”吴邪想起霍秀秀,霍家这代的小姑娘,身子骨一直不太好,难道……
四、铜炉煮茶与前尘味
夜里,吴邪把铜炉搬到院里,按太爷爷的法子,用松针引火,倒了点虎跑泉的水,煮起龙井来。
胖子和齐羽凑在旁边看,张起灵坐在石凳上,手里摩挲着那半截玉琮。
水开了,“咕嘟咕嘟”冒泡,茶香混着松针的清香漫开来。吴邪倒了四碗,刚要喝,就见碗里的茶叶突然立了起来,像一根根小针,在水里转着圈。
“这、这是啥意思?”齐羽吓得往后缩,“我爷说过,茶叶立起来,是有‘老魂’来看……”
话音刚落,院门口的灯笼突然晃了晃,一个模糊的影子在墙上一闪而过,像个穿长衫的老头,手里还拎着个鸟笼。
“是、是我爷吗?”齐羽声音发颤。
张起灵抬头看了眼,轻声说:“不是,是吴老狗。”
吴邪心里一热,端起茶碗,对着影子的方向举了举:“太爷爷,茶煮好了,您尝尝。”
影子晃了晃,像是在点头,然后慢慢淡了下去。碗里的茶叶“哗啦”一声沉了底,吴邪喝了口茶,突然尝到股淡淡的甜味,混着点说不清的滋味,像小时候爷爷抱他时,身上的烟草味混着茶香。
“这就是‘前尘味’吗?”吴邪喃喃道。
胖子也喝了一大口,咂咂嘴:“啥前尘味?我咋尝着像红烧肉味?”
众人都笑了,夜风吹过石榴树,叶子“沙沙”响,像谁在低声说话。吴邪看着院里的铜炉,看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所谓“养老生活”,不是躲开过去,而是带着那些沉甸甸的回忆,和在意的人一起,喝杯热茶,聊聊天,就很好。
只是那右舱的井,和井里的“水祟”,像根小刺,扎在心里。
张起灵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把暖手炉放在他手里:“别怕。”
铜炉还温着,暖手炉也热着,吴邪握着两份暖意,突然笑了。
怕啥?有他们仨在,就算井里真有水祟,大不了再胖揍它一顿。
(本章未完)
吴邪是被铜炉的“咕嘟”声吵醒的。
天刚蒙蒙亮,他披衣走到院子里,就见张起灵蹲在石榴树下,用三块青石板支着个黑黝黝的铜炉,炉里煮着水,水汽混着茶香漫出来,在晨雾里绕成小圈。
“醒了?”张起灵抬头看他,眼神比晨露还清亮,“胖子说你念叨了三天龙井,昨儿托人从梅家坞捎了半斤新茶。”
吴邪凑过去,铜炉是老式的砂铜炉,炉身上刻着“吴记”两个字,边缘都磨亮了,看着有些年头。“这炉子哪来的?我咋没见过。”
“祠堂里捡的。”张起灵往炉里添了片松针,火苗“噼啪”跳了跳,“看落款是你太爷爷那辈的,还能用。”
正说着,胖子趿着拖鞋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俩肉包,含糊不清地说:“那炉子是好东西!昨儿我擦灰的时候发现夹层里有张纸,写着‘煮茶要松针引火,泉水得用虎跑的’,你太爷爷还挺讲究。”
吴邪笑着拿过紫砂壶,刚要拆茶包,就见院门口晃进来个熟悉的身影——齐羽,齐铁嘴的孙子,手里拎着个竹篮,老远就喊:“吴邪哥!我爷让我送点新摘的莲蓬!”
齐羽比吴邪小几岁,继承了齐家算卦的本事,却总爱往吴山居跑,说是“沾沾你们仨的福气,省得我天天被我爷追着背卦辞”。
他把莲蓬往石桌上一放,眼尖地瞅见铜炉,眼睛一亮:“哟,这不是我爷说的那只‘吴记煮茶炉’吗?他说当年跟你三叔在祠堂见着过,还说这炉子煮出来的茶,能品出‘前尘味’呢。”
“前尘味?”胖子啃着肉包,含糊道,“能品出红烧肉味不?”
二、老茶馆的神秘茶客
吃过早饭,四人打算去河坊街的老茶馆坐坐。那茶馆是齐老爷子开的,叫“听风轩”,据说民国时就有了,里面全是些老茶客,最爱聊些九门旧事。
刚拐进巷口,就见听风轩门口围了群人,吵吵嚷嚷的。齐羽挤进去一看,急得喊:“我爷呢?我爷咋不在?”
茶馆伙计小王蹲在门槛上,脸都白了:“齐老爷子今儿一早就没影儿了,桌上留了张字条,说去‘赴个旧约’,还让我把这个给吴邪先生。”
字条是齐老九的笔迹,苍劲有力:“吴小子,前日见你祠堂照片,知卫家姑娘守的东西已交你手。城西破庙里有位姓霍的老茶客,他要找的‘七星海棠’,在沉船左舱第三排木架上。切记,此人可信,但他要的东西,需让他用‘半截玉琮’来换。”
“霍姓老茶客?七星海棠?”吴邪皱眉,“九门里姓霍的,难道是霍仙姑那支的人?”
胖子拍大腿:“管他是谁!有宝贝换就成!半截玉琮换七星海棠,听着就划算!”
进了茶馆,里面比往常冷清不少。靠窗的老位置空着——那是齐老九常坐的地方,桌上还放着他没喝完的龙井,茶根沉在杯底,像只蜷着的虾。
小王端来四碗茶,小声说:“昨儿傍晚,有个穿青布衫的老头来寻齐老爷子,俩人聊到后半夜,我听见老头说‘那船里的海棠该开花了’,老爷子说‘等吴小子来了,我就带你去’……”
“穿青布衫,姓霍……”张起灵突然开口,“我见过他。”
众人都看向他。“三年前在长白山,他问我‘青铜门后冷不冷’,还塞给我块暖手炉,上面刻着海棠花。”
吴邪心里一动:“暖手炉呢?”
“在吴山居抽屉里。”张起灵说,“回去给你看。”
正说着,巷口传来拐杖捣地的声音,一个穿青布衫的老头慢慢走来,头发全白了,背有点驼,手里拄着根红木拐杖,拐杖头是个海棠花形状的铜头。
他径直走到吴邪桌前,眼睛亮得不像老人:“你就是吴邪?”
“是我。”吴邪点头,“老先生是来换七星海棠的?”
老头笑了,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齐老九没骗我,果然是个爽快人。”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半截玉琮,青绿色,上面刻着北斗七星的纹路,“这是霍家传下来的,换你沉船里的七星海棠,够不够?”
张起灵接过玉琮,指尖摸了摸纹路,点头:“是真的。”
“那好。”老头往椅背上一靠,喝了口凉茶,“明儿卯时,你带海棠来,咱在破庙交易。另外……”他突然压低声音,“那沉船右舱有口井,井里锁着个‘东西’,别碰,碰了会招‘水祟’。”
三、暖手炉里的秘密
回到吴山居,张起灵从抽屉里翻出个黄铜暖手炉,巴掌大,上面刻着株海棠,花瓣上有个极小的“霍”字。
吴邪翻来覆去地看,突然发现炉底能旋开,里面藏着张油纸,包着片干枯的海棠花瓣,还有行小字:“1950年,与齐老九、吴老狗共寻七星海棠,遇水祟,吴老狗断了截手指,齐老九丢了块玉佩,我带海棠逃出来,却忘了他们……”
“原来他们年轻时就认识。”吴邪心里发酸,“这七星海棠,怕是藏着不少故事。”
胖子凑过来看,突然指着花瓣:“这花瓣边缘咋有齿痕?像被人咬过。”
仔细一看,还真是,干枯的花瓣边缘有排细小的牙印,像是情急之下咬的。
张起灵拿起花瓣,放在鼻尖闻了闻:“有血腥味。”
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当年肯定出了意外,这花瓣是他们逃生的记号,甚至可能……是用血养着带出来的。
傍晚时,齐羽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拿着张拓片:“我爷在破庙墙上刻的!让我给你们送来!”
拓片上是幅地图,画着沉船的内部结构,左舱第三排木架旁打了个叉,旁边写着“海棠在此”,右舱的井被圈了个红圈,写着“禁入”。最底下还有行小字:“霍老头可信,但他要海棠,是为了给他孙女治怪病,那病得用活海棠的汁当药引。”
“治怪病?”吴邪想起霍秀秀,霍家这代的小姑娘,身子骨一直不太好,难道……
四、铜炉煮茶与前尘味
夜里,吴邪把铜炉搬到院里,按太爷爷的法子,用松针引火,倒了点虎跑泉的水,煮起龙井来。
胖子和齐羽凑在旁边看,张起灵坐在石凳上,手里摩挲着那半截玉琮。
水开了,“咕嘟咕嘟”冒泡,茶香混着松针的清香漫开来。吴邪倒了四碗,刚要喝,就见碗里的茶叶突然立了起来,像一根根小针,在水里转着圈。
“这、这是啥意思?”齐羽吓得往后缩,“我爷说过,茶叶立起来,是有‘老魂’来看……”
话音刚落,院门口的灯笼突然晃了晃,一个模糊的影子在墙上一闪而过,像个穿长衫的老头,手里还拎着个鸟笼。
“是、是我爷吗?”齐羽声音发颤。
张起灵抬头看了眼,轻声说:“不是,是吴老狗。”
吴邪心里一热,端起茶碗,对着影子的方向举了举:“太爷爷,茶煮好了,您尝尝。”
影子晃了晃,像是在点头,然后慢慢淡了下去。碗里的茶叶“哗啦”一声沉了底,吴邪喝了口茶,突然尝到股淡淡的甜味,混着点说不清的滋味,像小时候爷爷抱他时,身上的烟草味混着茶香。
“这就是‘前尘味’吗?”吴邪喃喃道。
胖子也喝了一大口,咂咂嘴:“啥前尘味?我咋尝着像红烧肉味?”
众人都笑了,夜风吹过石榴树,叶子“沙沙”响,像谁在低声说话。吴邪看着院里的铜炉,看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所谓“养老生活”,不是躲开过去,而是带着那些沉甸甸的回忆,和在意的人一起,喝杯热茶,聊聊天,就很好。
只是那右舱的井,和井里的“水祟”,像根小刺,扎在心里。
张起灵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把暖手炉放在他手里:“别怕。”
铜炉还温着,暖手炉也热着,吴邪握着两份暖意,突然笑了。
怕啥?有他们仨在,就算井里真有水祟,大不了再胖揍它一顿。
(本章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