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卯时的露水与海棠香
天还没亮透,西湖的水面浮着层薄薄的雾,像裹了层纱。吴邪拎着个木盒站在破庙门口,盒里装着刚从沉船左舱取来的七星海棠——不是花,是块拳头大的墨玉,玉上天然形成的纹路像朵盛开的海棠,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他娘的,这就是七星海棠?”胖子缩着脖子搓手,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胖爷还以为是朵真花,闹了半天是块破石头。”
“这叫墨玉海棠,比真花金贵。”吴邪压低声音,“手札里说,这玉能吸潮气,当年九门的人把它放沉船里,是为了防止字画受潮。霍老头要它治孙女的病,估计是看中了它的‘净气’功效。”
张起灵靠在庙门的老槐树上,手里把玩着那半截玉琮,指尖的温度让冰凉的玉琮都带了点暖意。他朝巷口瞥了眼:“来了。”
穿青布衫的霍老头果然拄着拐杖来了,身后跟着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约莫十五六岁,脸色白得像纸,却睁着双好奇的大眼睛,偷偷打量着他们。
“这是我孙女,秀秀。”霍老头把小姑娘往前推了推,声音放软了些,“让她跟来长长见识。”
吴邪这才认出,这小姑娘就是霍秀秀,只是比记忆里小了好几岁——想来是霍家为了让她养病,刻意藏在乡下了。
“东西带来了?”霍老头搓着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吴邪手里的木盒。
“玉琮呢?”吴邪没动。
老头从怀里掏出布包,玉琮在晨光里泛着青光。张起灵接过玉琮,又把木盒递给老头。两人交换东西的瞬间,霍秀秀突然指着吴邪的脖子:“哥哥,你玉佩上有只小蛇!”
吴邪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爷爷给的那只,上面确实刻着条小蛇,是吴家的家纹。他刚要说话,霍老头突然拽了拽秀秀的胳膊,眼神有点慌:“小孩子家别乱说话。”
二、破庙墙后的密道
交易完成,霍老头刚要带着秀秀走,庙后的老槐树突然“哗啦”响了一声,几片枯叶落在霍老头的青布衫上。
张起灵突然开口:“破庙有密道。”
众人都愣住了。他指着庙墙的角落,那里的砖石颜色比别处深,边缘还有新鲜的刮痕:“昨晚有人从这儿进出过。”
霍老头的脸色变了变:“你胡说什么……”
“是齐老九吧?”吴邪打断他,“他留的拓片上,破庙墙角画了个箭头,就是指这儿。”
胖子已经冲过去,用工兵铲撬动砖石,果然露出个黑黝黝的洞口,一股潮湿的气息涌出来,带着和沉船里一样的霉味。
“这老头,果然没安好心!”胖子骂了句,“合着交易是假,引咱来密道是真!”
霍老头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青铜钥匙:“罢了,瞒不住你们。这密道通往后山的古井,井里……有你们要找的东西。”
“我们要找啥?”胖子挑眉。
“吴老狗的日记。”老头的声音沉了下去,“当年他断指后,把沉船的事记在日记里,藏在井里了。齐老九说,只有你们仨能取出来。”
秀秀突然小声说:“爷爷说,日记里记着‘水祟’的来历,还说……那不是怪物,是个人。”
吴邪心里一动:“是人?”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霍老头把钥匙递给张起灵,“这钥匙能开井里的锁。”
三、古井里的青铜镜
密道比沉船的通道还窄,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墙壁上渗着水珠,滴在地上“嘀嗒”响,像有人在暗处数数。走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前方出现微光,竟是口古井,井台是青石板砌的,上面刻着圈奇怪的符文。
“这符文……跟沉船右舱的井沿上的一样!”吴邪想起霍老头的话,“难道这井和沉船的井是通的?”
张起灵用青铜钥匙打开井旁的锁,吊桶缓缓放下,“咚”地沉入水中。拉上来时,桶里没有水,只有面青铜镜,镜面蒙着层绿锈,边缘刻着海棠花,和霍老头的拐杖头一模一样。
“这是……”吴邪刚要接过,镜面突然闪过一道白光,映出个模糊的人影——穿长衫,戴礼帽,左手缺了根小指,正是年轻时的吴老狗!
人影在镜里动了动,像是在写东西,写完后把本子塞进井壁的砖缝里,又对着镜子笑了笑,才慢慢消失。
“是太爷爷!”吴邪激动地摸向井壁,果然在砖缝里摸到个布包,打开一看,是本牛皮封面的日记,纸页都泛黄了,却还能看清字迹。
日记里记着1950年的事:
“……沉船右舱的井里锁着的是陈皮阿四的堂弟,当年他为了独吞宝贝,在水里下了药,害了三个弟兄。我们没杀他,把他锁在井里,用青铜镜镇着,让他日夜看着自己的丑事……”
“……七星海棠不是玉,是用活人血养的墨玉,当年霍家那小子为了救妹妹,割了自己的血……”
“……齐老九的玉佩没丢,是他故意留在沉船里的,说要给后人留个念想……”
看到最后一页,吴邪突然停住了——上面画着个小小的铜炉,旁边写着:“给小邪:煮茶时放片海棠花瓣,能想起爷爷的味道。”
四、铜炉里的海棠香
回到吴山居时,太阳已经升到头顶。吴邪把青铜镜擦干净,镜面映出四人的影子,胖子正抢霍秀秀手里的莲蓬,张起灵在给铜炉添松针,霍老头靠在石榴树下打盹,嘴角带着笑。
“太爷爷的日记里说,这青铜镜能映出‘心里最念的人’。”吴邪举着镜子照胖子,镜里却映出潘子的影子,正扛着枪喊“小三爷快走”,胖子的眼圈突然红了。
照张起灵时,镜里是青铜门后的雪,一个模糊的身影在雪地里站着,看不清脸,却让人觉得安心。
照霍老头时,镜里是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正给个小姑娘别海棠花,那小姑娘长得和秀秀一模一样。
“是我爹。”霍老头叹了口气,“当年他就是为了救我妹妹,死在沉船里的。”
傍晚,吴邪按日记里说的,往铜炉里放了片七星海棠的玉屑(他用小刀小心刮下来的),煮了壶龙井。茶香里果然混着股淡淡的甜香,像爷爷书房里的檀香味。
胖子喝得直咂嘴:“还真有前尘味!胖爷好像闻到了鲁王宫的粽子味……不对,是陈皮阿四的火药味!”
张起灵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茶杯往吴邪那边推了推,意思是再倒点。
霍老头带着秀秀要走了,临走前把青铜镜留给了吴邪:“这镜子跟着你们,比跟着我有用。”秀秀偷偷塞给吴邪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几颗晒干的海棠花,“我娘种的,说泡茶喝能安神。”
送走他们,三人坐在院子里,看着铜炉里的火苗慢慢变小,茶香漫过石榴树,漫过西泠印社的青石板,漫过西湖的水,像要把所有的故事都泡在这暖乎乎的茶汤里。
“下一步干啥?”胖子剔着牙问,“总不能天天煮茶看镜子吧?”
吴邪笑着指了指日记最后一页:“太爷爷说,后山的竹林里藏着他埋的一坛酒,说是等我‘能扛事了’就挖出来喝。”
张起灵站起身,往竹林的方向看了看,眼神里带着点期待。
月光爬上墙头时,铜炉里的火熄了,只剩点余温。吴邪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又看了看桌上的青铜镜,突然觉得这养老生活,还挺热闹的。
(本章未完)
天还没亮透,西湖的水面浮着层薄薄的雾,像裹了层纱。吴邪拎着个木盒站在破庙门口,盒里装着刚从沉船左舱取来的七星海棠——不是花,是块拳头大的墨玉,玉上天然形成的纹路像朵盛开的海棠,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他娘的,这就是七星海棠?”胖子缩着脖子搓手,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胖爷还以为是朵真花,闹了半天是块破石头。”
“这叫墨玉海棠,比真花金贵。”吴邪压低声音,“手札里说,这玉能吸潮气,当年九门的人把它放沉船里,是为了防止字画受潮。霍老头要它治孙女的病,估计是看中了它的‘净气’功效。”
张起灵靠在庙门的老槐树上,手里把玩着那半截玉琮,指尖的温度让冰凉的玉琮都带了点暖意。他朝巷口瞥了眼:“来了。”
穿青布衫的霍老头果然拄着拐杖来了,身后跟着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约莫十五六岁,脸色白得像纸,却睁着双好奇的大眼睛,偷偷打量着他们。
“这是我孙女,秀秀。”霍老头把小姑娘往前推了推,声音放软了些,“让她跟来长长见识。”
吴邪这才认出,这小姑娘就是霍秀秀,只是比记忆里小了好几岁——想来是霍家为了让她养病,刻意藏在乡下了。
“东西带来了?”霍老头搓着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吴邪手里的木盒。
“玉琮呢?”吴邪没动。
老头从怀里掏出布包,玉琮在晨光里泛着青光。张起灵接过玉琮,又把木盒递给老头。两人交换东西的瞬间,霍秀秀突然指着吴邪的脖子:“哥哥,你玉佩上有只小蛇!”
吴邪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爷爷给的那只,上面确实刻着条小蛇,是吴家的家纹。他刚要说话,霍老头突然拽了拽秀秀的胳膊,眼神有点慌:“小孩子家别乱说话。”
二、破庙墙后的密道
交易完成,霍老头刚要带着秀秀走,庙后的老槐树突然“哗啦”响了一声,几片枯叶落在霍老头的青布衫上。
张起灵突然开口:“破庙有密道。”
众人都愣住了。他指着庙墙的角落,那里的砖石颜色比别处深,边缘还有新鲜的刮痕:“昨晚有人从这儿进出过。”
霍老头的脸色变了变:“你胡说什么……”
“是齐老九吧?”吴邪打断他,“他留的拓片上,破庙墙角画了个箭头,就是指这儿。”
胖子已经冲过去,用工兵铲撬动砖石,果然露出个黑黝黝的洞口,一股潮湿的气息涌出来,带着和沉船里一样的霉味。
“这老头,果然没安好心!”胖子骂了句,“合着交易是假,引咱来密道是真!”
霍老头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青铜钥匙:“罢了,瞒不住你们。这密道通往后山的古井,井里……有你们要找的东西。”
“我们要找啥?”胖子挑眉。
“吴老狗的日记。”老头的声音沉了下去,“当年他断指后,把沉船的事记在日记里,藏在井里了。齐老九说,只有你们仨能取出来。”
秀秀突然小声说:“爷爷说,日记里记着‘水祟’的来历,还说……那不是怪物,是个人。”
吴邪心里一动:“是人?”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霍老头把钥匙递给张起灵,“这钥匙能开井里的锁。”
三、古井里的青铜镜
密道比沉船的通道还窄,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墙壁上渗着水珠,滴在地上“嘀嗒”响,像有人在暗处数数。走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前方出现微光,竟是口古井,井台是青石板砌的,上面刻着圈奇怪的符文。
“这符文……跟沉船右舱的井沿上的一样!”吴邪想起霍老头的话,“难道这井和沉船的井是通的?”
张起灵用青铜钥匙打开井旁的锁,吊桶缓缓放下,“咚”地沉入水中。拉上来时,桶里没有水,只有面青铜镜,镜面蒙着层绿锈,边缘刻着海棠花,和霍老头的拐杖头一模一样。
“这是……”吴邪刚要接过,镜面突然闪过一道白光,映出个模糊的人影——穿长衫,戴礼帽,左手缺了根小指,正是年轻时的吴老狗!
人影在镜里动了动,像是在写东西,写完后把本子塞进井壁的砖缝里,又对着镜子笑了笑,才慢慢消失。
“是太爷爷!”吴邪激动地摸向井壁,果然在砖缝里摸到个布包,打开一看,是本牛皮封面的日记,纸页都泛黄了,却还能看清字迹。
日记里记着1950年的事:
“……沉船右舱的井里锁着的是陈皮阿四的堂弟,当年他为了独吞宝贝,在水里下了药,害了三个弟兄。我们没杀他,把他锁在井里,用青铜镜镇着,让他日夜看着自己的丑事……”
“……七星海棠不是玉,是用活人血养的墨玉,当年霍家那小子为了救妹妹,割了自己的血……”
“……齐老九的玉佩没丢,是他故意留在沉船里的,说要给后人留个念想……”
看到最后一页,吴邪突然停住了——上面画着个小小的铜炉,旁边写着:“给小邪:煮茶时放片海棠花瓣,能想起爷爷的味道。”
四、铜炉里的海棠香
回到吴山居时,太阳已经升到头顶。吴邪把青铜镜擦干净,镜面映出四人的影子,胖子正抢霍秀秀手里的莲蓬,张起灵在给铜炉添松针,霍老头靠在石榴树下打盹,嘴角带着笑。
“太爷爷的日记里说,这青铜镜能映出‘心里最念的人’。”吴邪举着镜子照胖子,镜里却映出潘子的影子,正扛着枪喊“小三爷快走”,胖子的眼圈突然红了。
照张起灵时,镜里是青铜门后的雪,一个模糊的身影在雪地里站着,看不清脸,却让人觉得安心。
照霍老头时,镜里是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正给个小姑娘别海棠花,那小姑娘长得和秀秀一模一样。
“是我爹。”霍老头叹了口气,“当年他就是为了救我妹妹,死在沉船里的。”
傍晚,吴邪按日记里说的,往铜炉里放了片七星海棠的玉屑(他用小刀小心刮下来的),煮了壶龙井。茶香里果然混着股淡淡的甜香,像爷爷书房里的檀香味。
胖子喝得直咂嘴:“还真有前尘味!胖爷好像闻到了鲁王宫的粽子味……不对,是陈皮阿四的火药味!”
张起灵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茶杯往吴邪那边推了推,意思是再倒点。
霍老头带着秀秀要走了,临走前把青铜镜留给了吴邪:“这镜子跟着你们,比跟着我有用。”秀秀偷偷塞给吴邪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几颗晒干的海棠花,“我娘种的,说泡茶喝能安神。”
送走他们,三人坐在院子里,看着铜炉里的火苗慢慢变小,茶香漫过石榴树,漫过西泠印社的青石板,漫过西湖的水,像要把所有的故事都泡在这暖乎乎的茶汤里。
“下一步干啥?”胖子剔着牙问,“总不能天天煮茶看镜子吧?”
吴邪笑着指了指日记最后一页:“太爷爷说,后山的竹林里藏着他埋的一坛酒,说是等我‘能扛事了’就挖出来喝。”
张起灵站起身,往竹林的方向看了看,眼神里带着点期待。
月光爬上墙头时,铜炉里的火熄了,只剩点余温。吴邪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又看了看桌上的青铜镜,突然觉得这养老生活,还挺热闹的。
(本章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