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年二月,
离开了六年的皇帝朱由检,终于回到了他“忠诚”的北京城。
尽管南京的繁华与温暖令人留恋,但北方的军政中心终究在此,帝国的重心必须北移。
然而,欢迎的仪仗尚未完全散去,新任的户部尚书范景文,便带着一脸的愁苦与几缕新添的白发,在乾清宫堵住了他的陛下。
这位以清廉刚直着称的老臣,甚至顾不上过多的寒暄,开口便带着哭腔,几乎是老泪纵横:“陛下!您……您可算回来了!国库……国库它……空虚见底了啊!”
范景文捧着那本几乎能饿死老鼠的账册,双手微微颤抖。
辽东如同一个无底洞,河套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治理黄淮的巨款尚未动用……处处都要钱,可国库的存银,连支撑京城百官下一个月的俸禄都显得捉襟见肘。
朱由检看着这位被财政逼得快要上吊的老臣,无奈地揉了揉眉心。他对这个局面早有预料,毕竟南方的积累大部分都投向了北方战线。
“知道,知道……朕知道了。”
他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认命感,“这样吧,下个月,朕内承运库里收上来的金银,划一半送到你户部账上,先应应急。”
范景文闻言,瞬间收了泪光,深深一躬到底,声音都洪亮了几分:“陛下圣明!臣代户部及天下苍生,叩谢陛下恩典!”
“嘿!”朱由检看着范景文这变脸似的速度,忍不住气笑了,“你这老范,眼泪是说来就来,说收就收啊!”
毕自严毕老头去哪了?留在南京养老了。
这位为大明财政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臣,最终并未随驾北返。朱由检体恤他年事已高,不忍其再受北地风霜与朝堂纷扰之苦,便为他安排了一个极尽尊荣的归宿——留在南京“养老”。
朱由检亲授其“太子少保”的荣衔,明旨令他辅佐监国太子,同时……准其致仕荣休。毕老头今年已近耄耋之年,这个安排,满朝文武都明白,是陛下对功勋老臣最大的体恤与恩宠。
对于这位打理了一辈子钱粮账目的老尚书,空头名号不如实在的恩赏。
他大手一挥,直接从南京划出上万亩膏腴之地,赐予毕自严,权作他毕生的“特别退休金”。不仅如此,他还特地派人前往山东淄川毕氏老家,将其子侄、孙辈一大家子人,妥帖地全部接到南京安居,让老臣得以尽享天伦,再无后顾之忧。
如今的毕自严,生活恬淡而规律。他每日只需在太子视事时,前往文华殿坐镇一个时辰。
这个“班”,与其说是办公,不如说是一种传承。他会捧着厚厚的旧日档册,用带着山东口音的官话,为年轻的太子细细剖析户部账目里的花花绕绕、钱粮流转的关窍、以及那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维系着这个庞大帝国运转的微妙平衡。
就在朱由检对着空荡荡的户部衙门,心头刚泛起一丝“要是老毕头在就好了”的感慨时,卢象升带着一身寒气,步履匆匆地闯了进来。
“陛下!宫门……宫门关了!”
朱由检被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弄得一愣,看着卢象升如临大敌的模样,内心莫名:“建斗?宫门到了时辰自然要关,这有何不妥?朕又不在里头。”
卢象升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咬着牙禀报:“陛下!不是按时下钥,是被人从里面强行封闭了!据报,有逆贼占据了大内皇宫——他们这是要造反啊!”
“………………!!”
朱由检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第一个念头就是家人的安危,他猛地抓住卢象升的手臂,声音都变了调:“皇后!女儿!儿子!他们还在宫里?!”
一旁的新任户部尚书范景文见状,连忙小心翼翼地躬身提醒:“陛下息怒,容臣禀告……皇后娘娘、诸位公主和皇子殿下,此刻……应当还在南京驻跸。按行程,他们需待开春冰消雪融后,方才启程回京……”
“呼……”
朱由检长长舒了一口气,悬到嗓子眼的心这才落回肚子里,只要家人无恙,天就塌不下来。
他随即又皱起眉头,带着几分困惑和恼怒看向范景文,以及闻讯赶来的其他几位大臣:“有人占了朕的皇宫,意图造反,这么大的动静,你们……你们事先竟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范景文脸上顿时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甚至有些滑稽的尴尬神色,他瞥了一眼周围同僚,见众人也都是面面相觑,这才硬着头皮,低声解释道:“陛下明鉴……您……您御驾亲临辽东,这京城之内……并无需要每日举行的常朝。
臣等……臣等自然是在各自部衙处理公务,或是……在家休沐。这皇宫大内,若无陛下召见或紧急公务,臣等岂敢、也无必要靠近窥探啊……”
他越说声音越小,后半句几乎含在嘴里:“谁能想到……有人会去占一座空皇宫……”
朱由检听着这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的解释,一时竟无言以对。
他张了张嘴,看着眼前这群或因消息突然而惊惶,或因职责有失而羞愧的臣子,满腔的火气忽然化作一种啼笑皆非的荒谬感。
他揉了揉眉心,最终只化作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对着卢象升和一众将领挥了挥手:“呵……合着朕不在家,连贼人都觉得有机可乘,挑了个最空的壳子下手?也罢,既然他们自己钻进了这个‘牢笼’,倒也省了朕四处缉拿的功夫。建斗,点齐兵马,随朕去看看,是哪路‘英雄好汉’,给朕来了这么一出……闭门‘称帝’的荒唐戏!”
福王朱由崧,这个在权欲和谗言中彻底迷失的宗室,已然疯了。
自从在那间密室里,听信了范文程的蛊惑,将颤抖的双手伸向自己亲生父亲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只剩下一个不断自我催眠的、血色的帝王梦。
他每日蜷缩在阴暗的深处,靠着“即将继承大统”的虚妄幻想支撑着每一口呼吸,用锦衣玉食麻痹着弑父后那深入骨髓的战栗。
然而,他不过是范文程精心布下的一枚暗棋,一件用以搅乱大明内务的备用工具。
如今,多尔衮在辽东站稳脚跟,范文程本人也已悄然北返,重归满清帐下效命。朱由崧这枚棋子,在其主子眼中,已然完成了搅局的使命,成了一枚可以随时丢弃的弃子。
可悲的是,朱由崧却深陷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无法自拔。弑父的罪孽日夜啃噬着他的理智;暗中勾结、图谋刺杀皇帝与太子的行径,更是让他如惊弓之鸟。
当他听闻朱由检竟已安然返京的消息时,无边的恐惧瞬间压垮了他最后一丝侥幸。
“他回来了……他一定什么都知道了!他不会放过我的,不会的!”
在极度的惊恐和绝望中,朱由崧猩红的双眼迸发出困兽般的疯狂。他索性心一横,唤来了范文程留给他的那批豢养已久的死士。
“关门!把宫门都给本王关上!”
他声嘶力竭地咆哮着,声音因恐惧而扭曲变形。
在他的逻辑里,那重重宫墙已不是荣耀的象征,而是他最后的壁垒,是他能够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要用这最后的、徒劳的挣扎,将自己和那虚幻的帝王梦,一同埋葬在这座金色的囚笼之中。
宫门外,
朱由检在一众精锐甲士的簇拥下,勒马而立。
他抬头望向那巍峨的皇城城墙,上面人影稀疏,粗略一看,不过几十个穿着杂乱服饰的死士,正紧张地握着兵器,与这偌大的宫城显得极不相称。那紧闭的朱红宫门,在此刻看来,更像是一场拙劣的闹剧布景。
看到这番光景,朱由检心头那点因“造反”而起的紧张感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又好气又好笑的无语。
他清了清嗓子,甚至没用马鞭,就这么双手拢在嘴边,用一种近乎于市井间喊话的腔调,朝着城楼上喊道:“喂!——楼上的人听着!”
“给朕把门打开!朕这宫门,可是上好的金丝楠木,雕花鎏金,造价不菲!要是磕了碰了,把你们全卖了都赔不起!”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戏谑:“识相点,自己开门,朕可以考虑从轻发落。要是非逼着朕把那几十斤重的攻城锤拖过来……嘿,等这漂亮宫门被砸个稀巴烂,那你们可就不是造反的罪过,还得外加一条‘损坏宫廷财物’的重罪!到时候,可别怪朕没给你们机会!”
卢象升看着朱由检那副面对儿戏般“叛乱”哭笑不得的神情,自己脸上的肌肉也不由得抽动了一下。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那份荒诞感,再次抱拳:“陛下,情势已明,逆贼据守宫禁,罪证确凿。迟则生变,还请陛下速速下令,允臣等攻城平乱!”
朱由检望着城头那几十个如同惊弓之鸟般的身影,又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那姿态不像是在下达一道关乎生死的军令,倒更像是在打发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
“唉……就几十个人,也值得动用大家伙……行吧行吧,攻城攻城,赶紧的,动静小点儿,朕那宫门和城墙可都金贵着呢!”
“臣,领旨!”
不过半炷香的功夫,皇城之上的抵抗便彻底平息。卢象升麾下的近卫营以雷霆之势控制了城头,严格遵循了皇帝“动静小点”的旨意,除了最初的撞门声和几声短促的金铁交鸣,再无更多喧哗。
朱由检在一众文武大臣的簇拥下,步履从容地踏过已然洞开的宫门,穿过肃然列队的甲士,径直来到了象征帝国权力核心的乾清宫。
宫门大开,殿内有些昏暗。朱由检的目光越过匍匐在地、瑟瑟发抖的宦官宫女,落在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处。
“朱由崧……”
他开口,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
只见他那堂弟,福王朱由崧,此刻竟堂而皇之地端坐在那本不属于他的龙椅之上,身上套着一件不合身的、不知从哪个箱底翻出来的赭黄袍服,头发散乱,双眼因亢奋和恐惧布满了血丝。
“朕!朕才是天子!”
朱由崧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猫,猛地从龙椅上弹起,手臂直直地指向朱由检,声音尖利得刺耳,“你朱由检是个什么东西!窃据大位!朕的父王……朕的父王才是天命所归!这皇位本该是我们的!”
“………………”
朱由检静静地听着这番狂悖之言,看着对方那因极度扭曲而显得狰狞的面孔,心中没有愤怒,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是悲哀,是怜悯,还是彻底的荒谬?他这位表弟,终究是活活把自己逼疯了。
他没有立刻斥责,也没有急着宣示自己的正统,只是向前踱了两步,用一种近乎好奇的、带着些许嘲弄的语气,轻声问道:“朱由崧,你拼了命,就为了坐上这把椅子……朕问你,你是不是以为,当皇帝就是可以无法无天,就是能享尽天下珍馐,玩遍世间美色,醉生梦死,为所欲为?”
朱由崧的狂吠在空旷的乾清宫内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他见朱由检不仅毫无惧色,反而用那种近乎怜悯的目光直视着自己,癫狂的情绪瞬间冲破了顶点。
他枯瘦的手指颤抖地指向阶下的朱由检:“闭——嘴!你这逆贼!谁准你直视朕!谁给你的胆子!?”
他转而朝着四周空荡荡的殿宇声嘶力竭地呼喊,期盼着那些根本不存在、或者早已被控制的“侍卫”:“来人!快来人啊!给朕将这个悖逆狂徒拿下!碎尸万段!夷其九族!”
卢象升闻言,脸色瞬间铁青,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一步踏出,凛然的杀气已然锁定了龙椅上的狂徒。然而,朱由检却微微抬手,一把按住了卢象升的手臂。
“唉…………”
朱由检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这声叹息里混杂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有对血脉亲伦沦丧至此的痛心,有对权力扭曲人性的厌恶,更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冷静。
他无视了朱由崧一切疯狂的叫嚣,目光死死钉在对方那双涣散的眼眸上,问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残忍的问题:“朱由崧,看着朕,回答朕……你的父王,朕的皇叔,他……是不是你亲手害死的?”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直击朱由崧最脆弱、最不敢面对的痛处。
他像是被瞬间抽干了所有力气,身形剧烈一晃,随即又被更猛烈的疯狂所吞噬。
他双手死死抓住龙椅的扶手,指甲几乎要掐进坚硬的木头里,嘶吼声变成了破锣般的尖啸:“大胆!你大胆!你敢质疑朕!朕是天子!朕诛你十族!十族!!”
他的辩解苍白无力,只剩下重复的、歇斯底里的“大胆”和空洞的威胁,那狰狞扭曲的表情和彻底失控的言行,已然将真相暴露无遗。
殿内群臣无不垂首屏息,心中已然明了这场荒唐闹剧之下,隐藏着怎样一桩骇人听闻的弑亲惨剧。
离开了六年的皇帝朱由检,终于回到了他“忠诚”的北京城。
尽管南京的繁华与温暖令人留恋,但北方的军政中心终究在此,帝国的重心必须北移。
然而,欢迎的仪仗尚未完全散去,新任的户部尚书范景文,便带着一脸的愁苦与几缕新添的白发,在乾清宫堵住了他的陛下。
这位以清廉刚直着称的老臣,甚至顾不上过多的寒暄,开口便带着哭腔,几乎是老泪纵横:“陛下!您……您可算回来了!国库……国库它……空虚见底了啊!”
范景文捧着那本几乎能饿死老鼠的账册,双手微微颤抖。
辽东如同一个无底洞,河套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治理黄淮的巨款尚未动用……处处都要钱,可国库的存银,连支撑京城百官下一个月的俸禄都显得捉襟见肘。
朱由检看着这位被财政逼得快要上吊的老臣,无奈地揉了揉眉心。他对这个局面早有预料,毕竟南方的积累大部分都投向了北方战线。
“知道,知道……朕知道了。”
他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认命感,“这样吧,下个月,朕内承运库里收上来的金银,划一半送到你户部账上,先应应急。”
范景文闻言,瞬间收了泪光,深深一躬到底,声音都洪亮了几分:“陛下圣明!臣代户部及天下苍生,叩谢陛下恩典!”
“嘿!”朱由检看着范景文这变脸似的速度,忍不住气笑了,“你这老范,眼泪是说来就来,说收就收啊!”
毕自严毕老头去哪了?留在南京养老了。
这位为大明财政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臣,最终并未随驾北返。朱由检体恤他年事已高,不忍其再受北地风霜与朝堂纷扰之苦,便为他安排了一个极尽尊荣的归宿——留在南京“养老”。
朱由检亲授其“太子少保”的荣衔,明旨令他辅佐监国太子,同时……准其致仕荣休。毕老头今年已近耄耋之年,这个安排,满朝文武都明白,是陛下对功勋老臣最大的体恤与恩宠。
对于这位打理了一辈子钱粮账目的老尚书,空头名号不如实在的恩赏。
他大手一挥,直接从南京划出上万亩膏腴之地,赐予毕自严,权作他毕生的“特别退休金”。不仅如此,他还特地派人前往山东淄川毕氏老家,将其子侄、孙辈一大家子人,妥帖地全部接到南京安居,让老臣得以尽享天伦,再无后顾之忧。
如今的毕自严,生活恬淡而规律。他每日只需在太子视事时,前往文华殿坐镇一个时辰。
这个“班”,与其说是办公,不如说是一种传承。他会捧着厚厚的旧日档册,用带着山东口音的官话,为年轻的太子细细剖析户部账目里的花花绕绕、钱粮流转的关窍、以及那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维系着这个庞大帝国运转的微妙平衡。
就在朱由检对着空荡荡的户部衙门,心头刚泛起一丝“要是老毕头在就好了”的感慨时,卢象升带着一身寒气,步履匆匆地闯了进来。
“陛下!宫门……宫门关了!”
朱由检被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弄得一愣,看着卢象升如临大敌的模样,内心莫名:“建斗?宫门到了时辰自然要关,这有何不妥?朕又不在里头。”
卢象升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咬着牙禀报:“陛下!不是按时下钥,是被人从里面强行封闭了!据报,有逆贼占据了大内皇宫——他们这是要造反啊!”
“………………!!”
朱由检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第一个念头就是家人的安危,他猛地抓住卢象升的手臂,声音都变了调:“皇后!女儿!儿子!他们还在宫里?!”
一旁的新任户部尚书范景文见状,连忙小心翼翼地躬身提醒:“陛下息怒,容臣禀告……皇后娘娘、诸位公主和皇子殿下,此刻……应当还在南京驻跸。按行程,他们需待开春冰消雪融后,方才启程回京……”
“呼……”
朱由检长长舒了一口气,悬到嗓子眼的心这才落回肚子里,只要家人无恙,天就塌不下来。
他随即又皱起眉头,带着几分困惑和恼怒看向范景文,以及闻讯赶来的其他几位大臣:“有人占了朕的皇宫,意图造反,这么大的动静,你们……你们事先竟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范景文脸上顿时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甚至有些滑稽的尴尬神色,他瞥了一眼周围同僚,见众人也都是面面相觑,这才硬着头皮,低声解释道:“陛下明鉴……您……您御驾亲临辽东,这京城之内……并无需要每日举行的常朝。
臣等……臣等自然是在各自部衙处理公务,或是……在家休沐。这皇宫大内,若无陛下召见或紧急公务,臣等岂敢、也无必要靠近窥探啊……”
他越说声音越小,后半句几乎含在嘴里:“谁能想到……有人会去占一座空皇宫……”
朱由检听着这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的解释,一时竟无言以对。
他张了张嘴,看着眼前这群或因消息突然而惊惶,或因职责有失而羞愧的臣子,满腔的火气忽然化作一种啼笑皆非的荒谬感。
他揉了揉眉心,最终只化作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对着卢象升和一众将领挥了挥手:“呵……合着朕不在家,连贼人都觉得有机可乘,挑了个最空的壳子下手?也罢,既然他们自己钻进了这个‘牢笼’,倒也省了朕四处缉拿的功夫。建斗,点齐兵马,随朕去看看,是哪路‘英雄好汉’,给朕来了这么一出……闭门‘称帝’的荒唐戏!”
福王朱由崧,这个在权欲和谗言中彻底迷失的宗室,已然疯了。
自从在那间密室里,听信了范文程的蛊惑,将颤抖的双手伸向自己亲生父亲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只剩下一个不断自我催眠的、血色的帝王梦。
他每日蜷缩在阴暗的深处,靠着“即将继承大统”的虚妄幻想支撑着每一口呼吸,用锦衣玉食麻痹着弑父后那深入骨髓的战栗。
然而,他不过是范文程精心布下的一枚暗棋,一件用以搅乱大明内务的备用工具。
如今,多尔衮在辽东站稳脚跟,范文程本人也已悄然北返,重归满清帐下效命。朱由崧这枚棋子,在其主子眼中,已然完成了搅局的使命,成了一枚可以随时丢弃的弃子。
可悲的是,朱由崧却深陷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无法自拔。弑父的罪孽日夜啃噬着他的理智;暗中勾结、图谋刺杀皇帝与太子的行径,更是让他如惊弓之鸟。
当他听闻朱由检竟已安然返京的消息时,无边的恐惧瞬间压垮了他最后一丝侥幸。
“他回来了……他一定什么都知道了!他不会放过我的,不会的!”
在极度的惊恐和绝望中,朱由崧猩红的双眼迸发出困兽般的疯狂。他索性心一横,唤来了范文程留给他的那批豢养已久的死士。
“关门!把宫门都给本王关上!”
他声嘶力竭地咆哮着,声音因恐惧而扭曲变形。
在他的逻辑里,那重重宫墙已不是荣耀的象征,而是他最后的壁垒,是他能够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要用这最后的、徒劳的挣扎,将自己和那虚幻的帝王梦,一同埋葬在这座金色的囚笼之中。
宫门外,
朱由检在一众精锐甲士的簇拥下,勒马而立。
他抬头望向那巍峨的皇城城墙,上面人影稀疏,粗略一看,不过几十个穿着杂乱服饰的死士,正紧张地握着兵器,与这偌大的宫城显得极不相称。那紧闭的朱红宫门,在此刻看来,更像是一场拙劣的闹剧布景。
看到这番光景,朱由检心头那点因“造反”而起的紧张感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又好气又好笑的无语。
他清了清嗓子,甚至没用马鞭,就这么双手拢在嘴边,用一种近乎于市井间喊话的腔调,朝着城楼上喊道:“喂!——楼上的人听着!”
“给朕把门打开!朕这宫门,可是上好的金丝楠木,雕花鎏金,造价不菲!要是磕了碰了,把你们全卖了都赔不起!”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戏谑:“识相点,自己开门,朕可以考虑从轻发落。要是非逼着朕把那几十斤重的攻城锤拖过来……嘿,等这漂亮宫门被砸个稀巴烂,那你们可就不是造反的罪过,还得外加一条‘损坏宫廷财物’的重罪!到时候,可别怪朕没给你们机会!”
卢象升看着朱由检那副面对儿戏般“叛乱”哭笑不得的神情,自己脸上的肌肉也不由得抽动了一下。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那份荒诞感,再次抱拳:“陛下,情势已明,逆贼据守宫禁,罪证确凿。迟则生变,还请陛下速速下令,允臣等攻城平乱!”
朱由检望着城头那几十个如同惊弓之鸟般的身影,又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那姿态不像是在下达一道关乎生死的军令,倒更像是在打发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
“唉……就几十个人,也值得动用大家伙……行吧行吧,攻城攻城,赶紧的,动静小点儿,朕那宫门和城墙可都金贵着呢!”
“臣,领旨!”
不过半炷香的功夫,皇城之上的抵抗便彻底平息。卢象升麾下的近卫营以雷霆之势控制了城头,严格遵循了皇帝“动静小点”的旨意,除了最初的撞门声和几声短促的金铁交鸣,再无更多喧哗。
朱由检在一众文武大臣的簇拥下,步履从容地踏过已然洞开的宫门,穿过肃然列队的甲士,径直来到了象征帝国权力核心的乾清宫。
宫门大开,殿内有些昏暗。朱由检的目光越过匍匐在地、瑟瑟发抖的宦官宫女,落在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处。
“朱由崧……”
他开口,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
只见他那堂弟,福王朱由崧,此刻竟堂而皇之地端坐在那本不属于他的龙椅之上,身上套着一件不合身的、不知从哪个箱底翻出来的赭黄袍服,头发散乱,双眼因亢奋和恐惧布满了血丝。
“朕!朕才是天子!”
朱由崧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猫,猛地从龙椅上弹起,手臂直直地指向朱由检,声音尖利得刺耳,“你朱由检是个什么东西!窃据大位!朕的父王……朕的父王才是天命所归!这皇位本该是我们的!”
“………………”
朱由检静静地听着这番狂悖之言,看着对方那因极度扭曲而显得狰狞的面孔,心中没有愤怒,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是悲哀,是怜悯,还是彻底的荒谬?他这位表弟,终究是活活把自己逼疯了。
他没有立刻斥责,也没有急着宣示自己的正统,只是向前踱了两步,用一种近乎好奇的、带着些许嘲弄的语气,轻声问道:“朱由崧,你拼了命,就为了坐上这把椅子……朕问你,你是不是以为,当皇帝就是可以无法无天,就是能享尽天下珍馐,玩遍世间美色,醉生梦死,为所欲为?”
朱由崧的狂吠在空旷的乾清宫内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他见朱由检不仅毫无惧色,反而用那种近乎怜悯的目光直视着自己,癫狂的情绪瞬间冲破了顶点。
他枯瘦的手指颤抖地指向阶下的朱由检:“闭——嘴!你这逆贼!谁准你直视朕!谁给你的胆子!?”
他转而朝着四周空荡荡的殿宇声嘶力竭地呼喊,期盼着那些根本不存在、或者早已被控制的“侍卫”:“来人!快来人啊!给朕将这个悖逆狂徒拿下!碎尸万段!夷其九族!”
卢象升闻言,脸色瞬间铁青,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一步踏出,凛然的杀气已然锁定了龙椅上的狂徒。然而,朱由检却微微抬手,一把按住了卢象升的手臂。
“唉…………”
朱由检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这声叹息里混杂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有对血脉亲伦沦丧至此的痛心,有对权力扭曲人性的厌恶,更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冷静。
他无视了朱由崧一切疯狂的叫嚣,目光死死钉在对方那双涣散的眼眸上,问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残忍的问题:“朱由崧,看着朕,回答朕……你的父王,朕的皇叔,他……是不是你亲手害死的?”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直击朱由崧最脆弱、最不敢面对的痛处。
他像是被瞬间抽干了所有力气,身形剧烈一晃,随即又被更猛烈的疯狂所吞噬。
他双手死死抓住龙椅的扶手,指甲几乎要掐进坚硬的木头里,嘶吼声变成了破锣般的尖啸:“大胆!你大胆!你敢质疑朕!朕是天子!朕诛你十族!十族!!”
他的辩解苍白无力,只剩下重复的、歇斯底里的“大胆”和空洞的威胁,那狰狞扭曲的表情和彻底失控的言行,已然将真相暴露无遗。
殿内群臣无不垂首屏息,心中已然明了这场荒唐闹剧之下,隐藏着怎样一桩骇人听闻的弑亲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