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南方曙光与漫漫长路-《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罗马的政教博弈如同一场在精雕细琢的宫殿内进行的冰冷对弈,而意大利半岛的南端——“靴子”的脚趾和脚跟部分,却依然在炽烈阳光与深沉贫困的交织中艰难喘息。尽管“二五计划”实施已有时日,尽管通往北方的铁路大动脉已经贯通,但那道横亘在波河流域富庶工业区与卡拉布里亚、西西里贫困乡村之间的经济鸿沟,依然清晰得刺眼,仿佛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疤。

  1871年深秋,亚历山德罗以首相身份再次南下视察。这一次没有突如其来的匪患警报,没有紧急的军队调动,他希望能够暂时抛开罗马的喧嚣与外交的算计,更深入、更平静地触摸这片土地的真实脉搏,审视他之前一系列强力政策——铁路、土改、镇压、殖民转移——究竟在这片古老而疲惫的土地上留下了多深的印记。

  专列沿着新修的铁路南行,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化。越过那不勒斯之后,繁荣的景象便开始打折扣。新建的铁路线两旁,依旧可见大量荒芜的土地和破败的村庄。与北方随处可见的工厂烟囱和繁忙工地相比,南方显得沉寂许多。

  他在卡拉布里亚的一个小镇下了车。这里相比几年前他平定匪患时,确实有了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一条像样的碎石公路通了车,连接到了主干铁路网上,结束了过去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镇上利用国家拨款建起了一所新式小学,虽然学生不多,但总算有了读书声;挂着“农业合作社”牌子的商店里,也摆放着一些北来的廉价工业品(煤油灯、铁制农具)和本地生产的橄榄油、葡萄酒。人们的面孔不再完全是记忆中的那种彻底麻木绝望,但眉宇间依旧镌刻着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先生,路通了是好事,出去方便了,外面东西也能进来。”一位脸上沟壑纵横的老农,在被问及生活变化时,搓着粗糙的手实话实说,“可是,地还是那么点薄地,就算用了新种子化肥,收成多了些,也卖不上好价钱。粮食从美洲来得更便宜…年轻人待不住,还是想着往北边跑,去都灵、米兰的工厂找活路,或者…听说现在去那个新开的非洲地方(突尼斯)碰运气也能活。留下我们这些老家伙,守着一亩三分地,能有什么大发展呢?”他的话语里,有微末的改善,但更多的是根深蒂固的无力感。

  当地官员的汇报也用枯燥的数据证实了这种观感:基础设施的改善确实带来了物流的便利和信息的流通,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南方的经济结构。北方的工业资本很少愿意南下投资,这里缺乏熟练工人、成熟的商业环境、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南方的农业依然脆弱分散,抗风险能力极差,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本地气候的冲击。突尼斯的殖民开拓吸引走了一部分最敢闯也最不安分的年轻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人口压力和潜在的社会爆炸风险,但也带走了部分宝贵的劳动力,并未能就地创造出足够的、稳定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潜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土匪虽已被打散,不成气候,但并未根绝,如同社会的顽固痼疾,偶尔仍会传出零星的抢劫绑票消息,提醒着政府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

  亚历山德罗沉默地走在小镇尘土飞扬的街道上,看着那些无所事事、聚集在广场阴凉处打量着陌生来客的年轻人,听着地方官员们关于财政困难、项目推进缓慢、人才严重缺乏的诉苦,心情愈发沉重。他意识到,之前的政策——大修基建、有限土改、武力清剿、殖民转移——更像是一剂猛药和强效止痛剂,暂时压制了最危险的症状,延缓了问题的总爆发,但并未能触及南方贫穷、落后、缺乏内生动力的病根。南北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另一种更复杂、更隐性的形式延续着,甚至可能因为北方的加速发展而显得对比更加刺眼。

  视察的最后一站,他选择在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召开一场由南方各省省长、主要官员、地方议会议员以及少数受邀的地方乡绅和学者参加的大型工作会议。会议的规格很高,气氛凝重。会议上,他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沉浸在北方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在耐心听取了各方或报喜或诉苦、或提要求或推责任的冗长陈述后,他走上了讲台。

  “先生们,”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压下了会场最后的窃窃私语,“我这次南下,看到了南方的变化。铁路修通了,电报线架设了,更多的孩子走进了学堂,合作社里也有了新的农具和种子。这些成就,是真实存在的,是王国政府投入和诸位努力的结果,值得我们肯定。”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和坦诚,仿佛敲打在每个人心头的重锤:“但是,我同样看到了,也听到了,甚至真切地感受到了——南北之间的鸿沟依然巨大。北方的工厂轰鸣声并没有在这里得到足够有力的回应。南方的潜力,这片土地上蕴藏的阳光、物产和人的力量,还远远没有被真正激发出来。这不仅仅是南方的落后,这是整个意大利王国的短板。是我们迈向真正强国道路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会场一片寂静,连羽毛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所有官员都屏息凝神,他们从未听过一位首相如此直白地承认国家的裂痕。

  “因此,基于这次的观察和深思,”亚历山德罗提高了音量,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回荡在大厅里,“我今天在这里,以王国政府的名义正式宣布:我们将立即着手制定并启动一项为期十年、投入空前的‘南方振兴特别计划’。这将是意大利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国策之一,这将不亚于我们在非洲的殖民开拓和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

  他不再空谈理念,而是直接抛出了计划的核心骨架:“第一,基础设施再升级。未来五年,政府将投入远超从前的巨资,不仅完善连接南北的主干网络,更要修建深入内陆山区和农业区的铁路支线、公路网和大型灌溉水利系统,让偏远的村庄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同时,重点扩建和现代化改造南部的港口,如巴勒莫、墨西拿、卡塔尼亚等。目标不是让它们成为北方港口的附庸,而是要将它们建设成为连接地中海、非洲乃至东方世界贸易的区域性枢纽。

  第二,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产业。南方阳光充足,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葡萄酒、橄榄油、柑橘、优质硬质小麦。计划将重点扶持这些优势产业,引进先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建立大型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厂(罐头、榨油、酿酒、面粉深加工),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我们要创建属于南方的、享誉国际的农产品品牌,打开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第三,培育本土人才与技术力量。将在巴勒莫、那不勒斯、雷吉奥等地,依托现有学院,建立数所专门的农业技术学校、手工业学校和商业学院。为南方培养它自己的工程师、农艺师、技师、会计师和企业家,我们要让南方的年轻人看到,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安身立命的技能,就能找到发展的机会和希望,而不必背井离乡。

  第四,强有力的政策倾斜。财政部和工商部将联合制定针对南方投资的特别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和国家贷款担保机制,吸引北方甚至外国资本南下设厂。同时,政府的公共采购订单,在同等条件下将依法优先考虑南方的合格产品和企业。”

  最后,他双手按在讲台上,目光灼灼:“先生们,这不是又一份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洞文件,这将有独立的预算保障、专门的跨部门执行机构、以及严格的年度考核标准。这不是施舍,也不是慈善,这是投资,是对意大利另一半江山未来的战略性投资。南方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困难超乎想象,这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方向正确,意志坚定,坚持不懈,南方的阳光,终将不仅照耀着它古老辉煌的历史,更将照亮一条通往繁荣、富足、有尊严的未来之路。”

  亚历山德罗的演讲,如同在沉闷已久的南方空气中投入一颗炽热的火种,瞬间点燃了在场许多人心底压抑已久的希望。虽然前路漫漫,挑战无数,利益纠葛和执行力问题仍是巨大的问号,但这是第一次,有一位首相如此清晰、如此坚定地将南方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核心战略的高度,并拿出了一套相对系统、务实且带有现代经济思维的方案。

  南方的征途,远未结束。旧的困局尚未完全破解,新的挑战已然来临。但至少,一缕新的、更具实质性的曙光,似乎正从地中海的薄雾与南意大利的山峦之后,缓缓透出,照亮了这条注定漫长而坎坷的道路。亚历山德罗知道,这将是他下一个任期,乃至更长远未来中,最为艰巨,也最为重要的内政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