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十年重量-《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1871年的深秋,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首相专列缓缓驶离了卡拉布里亚最后一个小站,结束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南方考察之旅。车窗外的景色从南方的苍茫山野逐渐过渡到中部的平缓丘陵,最后将是北方的沃土平原,仿佛在快速翻阅这个国家十年来的发展图卷。

  车厢内,亚历山德罗没有休息,而是伏案疾书。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里面记录着此行所见所闻:新建的公路和学校、开始运转的农业合作社、零星出现的小型加工厂,但也记录着依旧存在的贫困、隐蔽的土匪活动、以及部分地方官员的惰性和无能。南方的“答卷”,成绩与不足同样明显,进步与滞后并存,远非一份可以简单评判优劣的文书。

  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看到改变的欣慰,但更多的是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尚未完成的责任。这次考察,与其说是巡视,不如说是为他即将进行的一次重大总结——对贯穿了他整个首相生涯的“科斯塔计划”第一个十年(1861-1871)进行回顾与评估——做最后的准备。

  返回罗马后,他与核心幕僚以及内阁各部门长官反复核对数据,斟酌词句。他要在国会和全国人民面前,交出一份经得起审视的“十年成绩单”。

  几天后,罗马蒙特奇托里奥宫,新落成的议会大厅座无虚席。议员们、各国使节、媒体记者以及特邀的社会名流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期待的气氛。所有人都知道,科斯塔首相将发表一次关乎国家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演讲。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稳步走上讲台,他身着深色礼服,面容比十年前明显沧桑了些许,但眼神中的锐利和自信却更加深沉。他没有立刻开始演讲,而是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仿佛在与每一位听众进行无声的交流。

  “诸位议员先生,意大利的公民们,”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通过良好的扩音结构传遍大厅的每一个角落,“从1861年到今天,我们的国家走过了非凡的十年。今天,我站在这里,并非为了歌颂个人的功绩,而是为了与我们共同回顾一段我们所有人共同书写的历史,审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展望我们即将前往的未来。”他身后的幕布上,悬挂起一幅巨大的意大利地图,上面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标记出十年的变迁。

  “十年前,当我们从加富尔伯爵手中接过权杖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刚刚完成初步统一、却危机四伏的国家:南方贫困、财政空虚、强敌环伺、百废待兴。我们提出了一个计划,一个旨在用十年时间为国家打下现代化基石的‘科斯塔计划’。今天,是时候检验这份计划的答卷了。”

  他的演讲随之展开,一项项列举十年来的核心成就,每一项都辅以具体的数据和对比:“第一,国家的统一与完整。”他的声音陡然提高,“这不仅是领土的归复,更是民族意志的胜利。我们收回了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成为了我们名副其实的首都。我们凭借外交智慧和果敢行动,从法国手中拿回了尼斯和萨伏伊,彻底洗刷了1860年的遗憾,实现了国家领土的最终完整。我们的边界从未如此清晰与稳固。”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第二,钢铁的脉络与国家的筋骨。”他指向地图上纵横交错的线路,“十年间,我们修建了超过八千公里的铁路干线。打通了南北,连接了东西,将都灵、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紧密相连。我们建成了覆盖全国主干线的电报网络,信息不再被山川阻隔。我们扩建了热那亚、那不勒斯、的里雅斯特等重要港口,让意大利的船只能够更顺畅地驶向地中海乃至全世界。基建的狂潮,为我们经济的奔腾铺设了坚实的跑道。”掌声再次响起,尤其来自北方工业区和商业界的代表。

  “第三,工业的崛起与经济的活力。”亚历山德罗继续道,语气中带着自豪,“我们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北方的钢铁厂喷涌着铁水,都灵、米兰的机械厂制造着机床和机车,热那亚、威尼斯的船坞不仅能维修战舰,更能建造数千吨级的铁甲舰和商船。我们的纺织业(尤其是丝绸)、化工业(染料、化肥)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一个以北方为基础,逐渐向外辐射的工业体系已然成型。科斯塔集团在其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无数中小民营企业的星星之火,已然形成了燎原之势。”热烈的掌声中,许多议员脸上洋溢着光彩。

  “第四,农业的缓慢复苏与教育的希望之光。”他的语气转为更为务实,“在北方,农业技术得到推广,产量稳步提升。在南方,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推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合作社,兴修了水利和道路,无数像‘圣卢西亚村’那样的地方,正逐渐摆脱绝对的贫困。更重要的是,我们推动了义务教育,新建了上千所学校,扩建了都灵理工学院等高等学府,为国家的未来播下了知识与人才的种子。”掌声依然热烈,但南方和一些教育界的议员神情更为专注。

  “第五,剑与盾的重铸与国家的尊严。”他声音铿锵,“我们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陆军和一支初具规模的海军。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收复了失地,更在国际危机中展现了力量,扞卫了国家的利益。从库斯托扎的教训到远征法国的威慑,我们的军队正在变得日益专业和强大。”军方代表们挺直了腰板,掌声中带着军人的铿锵。

  “第六,放眼海外:阳光下的地盘。”亚历山德罗的语调变得极具感染力,“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亚平宁半岛,我们的旗帜已经插上了北非的突尼斯,在那里建立了保护国,我们的探险队在东非海岸建立了立足点。而最辉煌的成就,”他刻意停顿,营造出巨大的悬念,“我们成功地通过金融操作,为国家夺取了苏伊士运河公司22%的股份.这条世界的命脉,如今也有了我们意大利的声音,这是未来帝国之基。”全场沸腾了。殖民和运河股份的成就,极大地满足了新兴意大利的民族自豪感,掌声和欢呼声久久不息。

  然而,就在气氛达到高潮时,亚历山德罗的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凝而坦诚:“但是,议员们,公民们,成就固然辉煌,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我刚刚从南方归来,我亲眼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巨大,南方的工业化依然滞后,失业和贫困仍是滋生不满的土壤。我们的国家财政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巨额的投入尚未完全转化为可持续的财富涌流。快速的社会变迁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工人与工厂主,传统与现代,各种思潮在不断碰撞。”他坦诚地列出了面临的挑战,没有回避,没有美化。这让他的演讲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我承诺,政府将正视这些问题。第三个五年计划,以及未来的每一个计划,都将致力于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南方的发展、财政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智慧和持续的奋斗。”

  演讲的最后,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未来,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但需共同努力的蓝图。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不仅是在汇报政绩,更是在凝聚共识,动员国家。长达数小时的演讲结束后,议会内外反响空前热烈。即便是反对派,也不得不承认这十年国家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斯塔首相的威望,因其辉煌的成就和坦诚的态度,达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