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纽约时代广场-《大爷,作妖呢!花甲爷叔闯越南》

  纽约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门店里,包德发站在点餐队伍中,眼睛却紧盯着头顶的电子菜单板。他的手指在便携终端上快速滑动,分析着屏幕上滚动的套餐信息。

  这个动态定价算法太基础了,他低声对丽莎说,声音在嘈杂的餐厅里几乎被淹没,看,午间高峰期的价格浮动完全没有考虑实时天气数据。今天外面下着大雨,应该推荐更多热饮才对。

  丽莎无奈地叹了口气,把伞靠在墙边:爸,我们只是来避雨的。而且,你的分析仪在滴水。

  就在这时,包德发的设备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排队的人群纷纷转头看向他们。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后厨的油炸锅过热,包德发兴奋地解释,至少超出安全标准15度!

  店长布莱恩闻声从后厨出来。这个三十岁出头、穿着笔挺制服的男人眉头紧锁:先生,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包德发热情地抓住布莱恩的手:你们需要一套完整的智能温控系统!我可以...…

  我们只需要您按顺序点餐。布莱恩礼貌而坚定地抽回手,指了指身后的队伍。

  趁着丽莎去洗手间的空档,包德发假装要找电源插座,成功溜进了后厨。眼前的景象让他既兴奋又焦虑:

  四台油炸锅正冒着热气,但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显示温度控制极其粗糙。这些设备太原始了!他忍不住对一个正在翻动汉堡的厨师说。

  厨师耸耸肩:它们已经这样工作二十年了。

  包德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设备贴在油炸锅侧面。让我采集一些数据..….

  突然,警报声大作。不是包德发的设备,而是店里的防火系统。原来他的传感器触发了安全机制。

  又是您!布莱恩怒气冲冲地走进来,我已经叫了商场保安。

  就在对峙时,包德发改造过的那台油炸锅发出完成提示音。厨师取出金黄色的薯条,香气格外诱人。

  等等,资深厨师卡洛斯尝了一根,这次的色泽和酥脆度.…..前所未有。

  布莱恩愣住了。

  包德发没有放弃。他在用餐区角落打开特制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快速滚动着代码。

  看这个,他向丽莎展示,我开发了一个情感识别点餐系统。摄像头会分析顾客的微表情,给出最合适的餐点建议。

  他拦住一个刚进门的年轻女孩:系统显示你现在需要糖分和慰藉食品,推荐麦旋风和新地。

  女孩瞪大眼睛:我刚失恋...…你怎么知道?

  消息像野火般在店内传开。布莱恩看着突然增长的甜品销量,态度开始松动:也许...…我们可以有限度地试试你的系统。

  但问题很快出现。一个来开商务会议的男士被推荐了儿童套餐,因为系统误判了他的紧张表情。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周五晚上,餐厅迎来一周最繁忙的时刻。包德发的系统在这时出现了严重故障:

  自动饮料机开始不受控制地喷射可乐,形成粘稠的喷泉

  点餐屏幕疯狂闪烁,显示着乱码字符

  后厨的机器人臂把汉堡配料扔得到处都是

  情感识别系统更是把一位老人的疲惫表情误读为渴望冒险,推荐了超辣汉堡

  立即关闭所有系统!布莱恩在混乱中大喊。

  包德发手忙脚乱地试图修复,却发现自己的管理员权限被锁死了。原来,总部的安全系统检测到异常活动,自动启动了保护机制。

  就在包德发准备认输时,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走进混乱的餐厅。他是麦当劳东北区运营总监安德森。

  很有意思,安德森看着一片狼藉的餐厅,却露出微笑,我观察你们三天了。

  在安德森的支持下,包德发获得了官方测试许可。他们组建了一个特别小组:老厨师卡洛斯:提供四十年的餐饮经验;店长布莱恩:负责运营管理;区域总监安德森:协调资源;包德发:技术总监。

  接下来的两周,包德发学会了倾听:

  你的算法太理想化了,卡洛斯指着温度曲线说,高峰时段我们没时间做精细调整。

  布莱恩补充:而且你要考虑员工的学习成本。

  在团队协作下,新系统逐渐成型:智能库存管理:根据天气预报和本地活动预测销量;个性化推荐:结合时间和顾客历史订单;能源优化:在非高峰时段自动进入节能模式;安全监控:实时检测设备状态,防患于未然。

  一个月后的周末,这家麦当劳创下了区域销售记录:客单价提升28%;食品浪费减少45%;顾客满意度达到98%;员工工作效率提升30%!

  你做到了!布莱恩激动地拍着包德发的肩膀。

  就连最初最抵触的年轻员工也对他刮目相看:包先生,那个自动补货系统太棒了!

  在季度总结会上,包德发站在演讲台前:

  科技不是要取代人性,而是要增强它。最好的系统,是让员工能更好地服务顾客,让食物能更美味地呈现。

  安德森宣布正式聘请包德发为技术顾问,负责区域内十家门店的智能化改造。

  离开时,包德发在餐巾纸上写下:

  真正的创新,是让科技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服务于科技。

  丽莎咬着一块新推出的苹果派,笑着说:这个配方也是你优化的?

  包德发微笑,这是卡洛斯的秘方。有些传统,不需要改变。

  纽约深秋的雨夜,舒伯特剧院的金色招牌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包德发一家刚结束在时代广场的科技会议,此刻正站在剧院门厅,水珠不断从他们的外套上滴落。

  《歌剧魅影》,丽莎读着节目单,这是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但包德发的注意力早已被别处吸引。他的眼睛紧盯着天花板上复杂的灯光系统,手指在便携终端上快速滑动。看到那个自动追光灯了吗?它的转向速度比标准规格慢了0.5秒。这在关键时刻会破坏整个舞台效果。

  演出开始后,当巨大的水晶吊灯缓缓升起,包德发忍不住掏出分贝计。音效工程师显然没有考虑剧院的声学特性,他低声对丽莎说,低频部分在第十排之后就开始衰减。

  中场休息时,包德发借口去洗手间,却溜到了控制台区域。一个身材魁梧的保安立即拦住他:先生,这里禁止观众进入。

  我只是想看看你们的调音设备...包德发试图解释,目光却越过保安的肩膀,看到了控制台上的设备型号。还在用Soundcraft Vi系列?这都是二十年前的技术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子注意到他们的争执。有什么问题吗?她问道。这位是艾玛·陈,《数字时代》的音乐剧导演,她的作品正因为技术问题屡次推迟首演。

  两天后,包德发出现在《数字时代》的排练现场。这是一个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的故事,需要大量技术支持。

  我们的投影映射系统始终无法与演员的移动完美同步。艾玛向包德发展示问题所在。

  包德发立即投入工作。他带来了自己的设备:运动捕捉传感器、激光测距仪、频谱分析仪。然而第一次技术彩排就变成了一场灾难。

  当主演演唱关键唱段时,包德发的自动追光系统突然失灵,光束在舞台上疯狂游走。更糟糕的是,他改造的无线音频系统产生反馈,刺耳的啸叫声让演员们不得不捂住耳朵。

  这就是你承诺的技术革新?制作人大卫·罗斯顿怒气冲冲,我们两周后就要首演了!

  老灯光师弗兰克·莫里森,一个在百老汇工作了四十年的老人,冷冷地说:我早就说过,电脑永远取代不了人的判断。

  随后的几天,包德发与剧组传统派系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一次灯光调试中,弗兰克故意使用老式调光台,绕过了包德发的智能系统。看好了,年轻人,弗兰克说,这才是真正的舞台灯光艺术。

  但意外发生了。由于设备老化,一组灯光突然过热,差点引发火灾。虽然及时控制住局面,但这次事件让所有人意识到:变革是必要的。

  包德发没有气馁,他仔细观察每位演员的需求,发现女主角莎拉因为早年听力受损,总是慢半拍。这不是她的演技问题,而是助听器的音频延迟导致的。

  包德发决定改变策略。他不再试图完全取代传统技术,而是寻找融合之道。

  他设计了一套隐形辅助系统: 为莎拉定制了骨传导耳机,实现零延迟音频传输;开发了智能灯光系统,既保留手动控制的灵活性,又加入自动追踪功能;制作了轻薄的动作捕捉服,帮助舞者保持队形而不影响动作。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虚心向弗兰克学习舞台灯光的美学原理。色彩的温度不仅仅是个数字,弗兰克指着灯光滤片说,它是情感的语言。

  在新一轮彩排中,包德发的改良系统展现出惊人效果。当莎拉演唱主打歌《数字之心》时,灯光自然地跟随她的移动,投影与她的每个动作完美同步。

  连最挑剔的大卫也不得不承认:这次的感觉对了。

  然而,就在首演前三天,一场更大的危机袭来。百老汇技术人员工会发出警告,认为包德发的自动化系统威胁到他们的工作岗位。

  这不是要取代任何人,包德发在紧急会议上解释,而是为了让演出效果更好。

  在包德发与技术工会主席麦克·奥莱利的谈判陷入僵局时,艾玛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让传统技术人员学习掌握新系统,实现技术升级。

  包德发立即组织培训课程,教老技术人员如何使用智能系统。弗兰克最初拒绝参加,但当他看到这个系统如何帮助莎拉完美演绎角色时,态度开始软化。

  也许我这个老家伙也该学点新东西了。弗兰克说。

  《数字时代》的首演吸引了百老汇的众多重要人物。然而就在开演前两小时,一场雷暴导致剧院区域大规模停电。

  备用发电机只能维持基本照明,舞台经理焦急地报告,所有智能系统都无法启动。

  就在众人绝望时,包德发提出了一个创意解决方案:让我们把危机变成特色。

  他带领技术人员用最原始的方法重新设计演出:用手电筒和反射镜创造独特的灯光效果;用机械装置和人力实现场景转换;演员们改用纯人声演唱,没有麦克风 amplification。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这场原始版的《数字时代》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评论家写道:当科技的外衣被剥离,这部剧真正的情感内核才完全显现。

  演出成功后,投资人反而对这部剧产生了更大兴趣。多家剧院愿意投资,让《数字时代》能够长期驻演。

  包德发没有停止创新。他开发了更多提升剧场体验的技术:为听力障碍观众设计的实时字幕系统;能够根据剧情振动、释放气味的智能座椅;帮助年轻演员训练的全息影像教练。

  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百老汇首个科技与艺术融合实验室,让技术人员和艺术家能够共同探索新的可能性。

  在《数字时代》庆祝演出100场的派对上,弗兰克送给包德发一个礼物—他使用了三十年的调光器。

  你教会了我,传统与创新不是敌人,弗兰克说,它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舞伴。

  艾玛宣布,《数字时代》将开启全国巡演,包德发的技术方案将成为标准配置。

  离开纽约前,包德发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写下:

  科技是艺术的放大器,而不是替代品。当技术创新服务于艺术表达时,魔法就会发生。

  丽莎看着父亲与剧组人员道别,轻声对母亲说:这次,爸爸真的找到了平衡。

  包德发登上去机场的车,手中紧握着那个古老的调光器。他知道,在百老汇的聚光灯下,他不仅革新了舞台技术,更重新认识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当汽车驶离剧院区时,包德发已经开始构思下一个项目:如何用科技让更多普通人体验到表演艺术的魅力。这一次,他知道该怎么做—让技术隐形,让艺术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