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德发站在纽约新生格斗学院的训练场边,欣慰地看着卡洛斯正在指导一群少年练习防身术。午后的阳光透过天窗洒在木地板上,与三个月前那个血腥的地下拳场判若两地。
这时,丽莎拿着卫星电话匆匆走来,脸色凝重:爸,是拉斯维加斯打来的。对方自称维克多·罗斯,说要派私人飞机来接您。
当晚,他们查阅了这个俄国寡头的资料。维克多·罗斯,52岁,苏联解体时靠倒卖国有资产发家,九十年代移民美国,如今掌控着拉斯维加斯过半的赌场和酒店。最令人不安的是,去年有12名拳手死在他旗下的地下拳场。
这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丽莎指着资料上一张模糊的照片:一个留着精心修剪的络腮胡、戴着翡翠戒指的男人,正冷眼看着铁笼中的搏斗。
包德发久久凝视着窗外纽约的夜景,手指间的檀木念珠缓缓转动。丽莎,他轻声说,你可知道,最需要光明的,往往是那些最深沉的黑暗。
三天后,一架波音商务机降落在拉斯维加斯麦卡伦机场。舷窗外,这座沙漠中的不夜城闪烁着诱人而危险的光芒。
沙皇赌场的地下拳场位于地下五层,需要经过三道虹膜识别门才能进入。与其说是拳场,不如说是一座奢华的死亡剧场:水晶吊灯将铁笼照得如同舞台,观众坐在真皮沙发上下注,侍者端着香槟穿梭其间。
维克多亲自在电梯口迎接。他比照片上更加威严,翡翠戒指在灯光下泛着幽光。包大师,他握手时力道很重,欢迎来到欲望之城。
就在这时,包德发注意到了李翔。这个年轻的亚裔拳手刚刚结束比赛,正靠在笼边喘息。与其他拳手不同,他的眼神清澈而忧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休息椅上放着一本边角磨损的《道德经》。
那是我们最特别的拳手,维克多顺着包德发的目光说,哈佛哲学系辍学生,绰号。带着书打拳,却比谁都致命。
包德发的第一堂课被安排在赌场的钻石VIp室。这里通常是招待一掷千金的豪客的场所,此刻却坐着二十多个伤痕累累的拳手。
在拉斯维加斯,李翔用流利的中文说,声音里带着自嘲,我们都在进行着某种交易。有人出卖技巧,有人出卖尊严,有人直接出卖生命。
包德发没有立即开始课程,而是带着所有人来到了城外的莫哈维沙漠。夜幕下的沙漠万籁俱寂,与赌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听听这片寂静。包德发盘腿坐在沙地上,声音轻柔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才是你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在铁笼中面对死亡都不眨眼的硬汉,在浩瀚星空下竟然显得无比脆弱。—一个体重300磅的黑人拳手,甚至开始低声啜泣。
深夜,李翔敲开了包德发的酒店房门。教授,他仍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称呼,我需要您的指导。
原来,李翔白天在赌场打拳,晚上在内华达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他用拳赛赚来的钱支付学费,却陷入越来越深的自责。
上周我提交了关于《庄子·养生主》的论文,教授评价说我对顺应自然的理解十分深刻。李翔苦笑着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淤青,可他不知道,我前晚刚在笼子里用顺应对手力道的技巧,折断了一个人的手臂。
包德发沉默良久,在他的论文扉页上写下:知行合一,方为大道。然知易行难,需以慈悲为舟。”
维克多很快失去了耐心。他在监控室里对着包德发咆哮:我要的是更有效率的杀手,不是哲学家!
更严峻的考验来自地下博彩集团。李翔的经纪人直接找上门来:下一场对阵绞肉机的比赛,你必须输。500万美元,足够你妹妹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包德发发现他们的房间被安装了窃听器,丽莎在外出时也被人跟踪。
包德发决定带着拳手们进行一次沙漠苦修。三天时间里,他们只有清水充饥,在星空下冥想,在烈日中静坐。
第三天夜里,李翔独自走向沙漠深处。当朝阳升起时,他带着满身露水回来,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面向东方深深鞠躬,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其他拳手也纷纷顿悟。流着泪说:我想回底特律开个修车厂,教孩子们修车,而不是教他们如何打碎别人的下巴。
金手套之夜如期而至。米高梅大花园体育馆座无虚席,赌注累计超过两亿美元。维克多亲自为李翔系上拳套,在他耳边低语:记住,要么赢,要么死。
比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李翔在第五回合占据明显优势,全场观众都在呼喊杀死他。就在这时,他突然停止攻击,向裁判举手示意。
我认输。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李翔走到笼边拿起话筒:
这不是失败,是觉醒。从今天起,我不再为任何人打拳,只为自己的良知而战。
李翔的举动引发了一场革命。维克多的拳场一夜之间失去商业价值,被迫转型为正规的mmA训练中心。
在包德发的协助下,沙漠之花基金会正式成立,专门资助退役拳手重返社会。李翔成为首任执行理事,他在就职演讲上说:现在,我终于可以真正实践《道德经》的智慧了。
最令人感动的是,真的回到了底特律,他的修车厂专门招收街头少年,用扳手代替拳头,教会他们生活的技能。
离开拉斯维加斯时,包德发在机场收到一个快递。里面是那本陪伴李翔经历无数比赛的《道德经》,扉页上添了一行新墨:
您让我明白,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征服他人,而是战胜自己。学生李翔敬上。
飞机掠过莫哈维沙漠上空,包德发对丽莎说:
这座城市教会我,即使在最纸醉金迷的地方,心灵之花也能绽放。
丽莎望向窗外,轻声道:因为沙漠越是干旱,仙人掌的花朵就越是鲜艳。
下方,拉斯维加斯在晨光中渐渐远去,但包德发知道,他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在这片欲望的沙漠中生根发芽。
拉斯维加斯的沙漠热浪还未从记忆中消退,包德发在酒店房间里整理行装,准备返回加德满都。丽莎正在核对航班信息时,房门被急促敲响。
门外站着两位神情严肃的法国官员,为首的那位用带着巴黎口音的英语说:包先生,我是法国司法部的特派员。首席大法官马丁先生恳请您立即前往巴黎。
他递上一个烫金封面的文件夹。里面是法国首席大法官让-吕克·马丁的亲笔信,字迹潦草而急切:
亲爱的包先生:
埃菲尔铁塔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命案。这不仅是刑事案件,更是对法兰西共和国价值观的考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查明真相,更是要化解因此案而激化的社会矛盾。请您务必相助。
丽莎快速浏览着案件简报,脸色逐渐发白:死者是极右翼政党法兰西复兴的领袖菲利普·杜邦,嫌疑人是24岁的穆斯林青年阿卜杜勒·卡迪尔。案发地点在埃菲尔铁塔顶层观景台,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场。现在全法国的媒体都在疯狂报道,极右翼和移民社区的冲突一触即发。
包德发走到窗前,凝视着拉斯维加斯大道上川流不息的霓虹。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腕间的念珠,檀木的温润触感让他保持冷静。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象征变成凶案现场,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沉重的忧虑,这个国家需要的不仅是真相,更是疗愈。
三个小时后,他们登上了前往巴黎的专机。
巴黎的秋天阴雨绵绵。埃菲尔铁塔周围的气氛比天气更加阴郁。警车封锁了战神广场,抗议人群在警戒线外对峙。一边是挥舞着三色旗、高唱《马赛曲》的极右翼支持者,另一边是举着反对种族主义标牌的移民团体,双方隔着防暴警察互相叫骂。
马丁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办公室里接待了包德发。这位年近七旬的首席大法官眼袋深重,西装皱巴巴的,显然已经多日未眠。
包先生,他揉着太阳穴说,这个案子已经超出了普通刑事案件的范畴。杜邦是极右翼的旗帜性人物,阿卜杜勒是移民二代的代表。现在整个法国都在看着我们,判决结果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包德发要求先见见嫌疑人。在巴黎司法宫的拘留室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阿卜杜勒。这个年轻的北非裔男子戴着眼镜,神情平静得令人意外。
我没有杀人,阿卜杜勒用流利的法语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每个月都会去铁塔顶层祈祷,那里让我感觉离真主更近。
包德发注意到一个细节:阿卜杜勒的手腕上系着一条红色手绳,与他在案发现场发现的红色丝带如出一辙。
获得特别许可后,包德发在巴黎警长杜邦的陪同下来到案发现场。埃菲尔铁塔顶层观景台仍然封锁着,站在300米高的地方,整个巴黎在脚下铺展,塞纳河如银带般穿城而过。
包德发仔细勘察着现场:东南角栏杆上的红色丝带系法特殊,像是某种宗教结绳;地面上用白色粉笔画着几个几何图案,看起来像是伊斯兰几何艺术;监控录像显示,杜邦在死亡前一小时就独自来到观景台,期间不断看表,像是在等人。
最让包德发在意的是,他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小撮香料——这让他立即想起在印度修行时见过的某种苏菲派冥想用的香料。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包德发对警长说,这不像谋杀现场,倒像是一个......约会地点。
随着调查深入,包德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国。
在杜邦位于十六区的豪宅里,他们发现了大量日记。最新的一本里写满了忧思:法国的灵魂正在被撕裂......我们必须找到和解之路......字里行间透着的不是仇恨,而是一个爱国者的深切忧虑。
而在阿卜杜勒位于93省的公租房里,包德发惊讶地看见书桌上摆着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伏尔泰全集,墙上挂着法国国旗,床头放着一本翻旧了的《法兰西宪法》。
我的父母从阿尔及利亚来到法国,阿卜杜勒在审讯室里说,他们教导我要热爱这个给予我们庇护的国家。我学习法律,就是想要为这个国家的司法公正贡献力量。
包德发在塞纳河畔漫步时对丽莎说:这个案子的讽刺之处在于,他们都深爱着法国,只是爱的方式不同。
包德发坚持要求对杜邦进行二次尸检。结果震惊了所有人:杜邦死于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这种病会在极度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
他不是被杀害的,法医在报告中说,是死于心脏病发作。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物证鉴定:那本《古兰经》上只有杜邦的指纹,经鉴定是他自己购买的,书页间还夹着一张书签,标记着《古兰经》中关于宽容与和平的经文。
他去铁塔不是为了对抗,包德发在案情分析会上说,而是为了和解。
进一步的调查证实了这个猜测。技术人员恢复了杜邦的私人电脑,里面存着他与阿卜杜勒长达六个月的邮件往来。原来两人通过一个文化交流项目相识,一直在秘密会面,讨论如何化解法国社会的分裂。
最后一封邮件是案发前一天杜邦发出的:明天在铁塔,让我们向全法国展示团结的力量。
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司法部特别批准在埃菲尔铁塔的案发现场举行开放式庭审。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挤满了观景台,电视直播镜头对准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包德发作为特别顾问出庭作证时,他带来了一个令全法国动容的真相:
杜邦和阿卜杜勒,这两个被舆论置于对立面的人,其实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原本计划在铁塔上举行一场象征性的和解仪式,杜邦甚至准备当众朗诵《古兰经》中关于和平的经文。
包德发举起那本《古兰经》:杜邦先生临终前紧握这本书,不是出于仇恨,而是想要完成他未竟的心愿—用行动证明,不同信仰、不同族群的人可以在法兰西的旗帜下和谐共处。
阿卜杜勒在被告席上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补充:那天我们约好在铁塔见面,讨论举办公开论坛的事宜。当我到达时,杜邦先生已经倒在地上。他最后对我说的话是:继续我们的工作......
法庭当庭宣判阿卜杜勒无罪。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选择继续杜邦未竟的事业。在马丁大法官的支持下,新法兰西对话基金会正式成立,阿卜杜勒担任主席。
在基金会的首次公开论坛上,杜邦的遗孀与阿卜杜勒的母亲拥抱在一起。这个画面通过电视传遍全国,成为了和解的象征。
极右翼团体和移民社区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对话,马丁大法官亲自担任主持人。对话虽然艰难,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包德发离开巴黎前,在埃菲尔铁塔下的战神广场种下了一棵橡树苗。让这棵树见证,他对前来送行的人们说,不同的根系也能在同样的土地上共生共长。就像法兰西,她的力量正来自于多样性。
马丁大法官送给包德发一枚特别定制的胸章:埃菲尔铁塔的图案下刻着法文理解、包容、进步。
阿卜杜勒紧紧握住包德发的手:您让一个悲剧变成了希望的开始。
飞机掠过巴黎上空时,包德发望着下方逐渐变小的埃菲尔铁塔,对丽莎说:
这座铁塔曾经是工业革命的象征,如今它应该成为人类心灵进步的象征。
丽莎微笑着指向舷窗外:因为它告诉我们,再高的建筑也要从地基开始,再深的分歧也要从对话开始。
塞纳河在朝阳下闪着金光,如同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包德发知道,在这座光明之城种下的种子,将会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这时,丽莎拿着卫星电话匆匆走来,脸色凝重:爸,是拉斯维加斯打来的。对方自称维克多·罗斯,说要派私人飞机来接您。
当晚,他们查阅了这个俄国寡头的资料。维克多·罗斯,52岁,苏联解体时靠倒卖国有资产发家,九十年代移民美国,如今掌控着拉斯维加斯过半的赌场和酒店。最令人不安的是,去年有12名拳手死在他旗下的地下拳场。
这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丽莎指着资料上一张模糊的照片:一个留着精心修剪的络腮胡、戴着翡翠戒指的男人,正冷眼看着铁笼中的搏斗。
包德发久久凝视着窗外纽约的夜景,手指间的檀木念珠缓缓转动。丽莎,他轻声说,你可知道,最需要光明的,往往是那些最深沉的黑暗。
三天后,一架波音商务机降落在拉斯维加斯麦卡伦机场。舷窗外,这座沙漠中的不夜城闪烁着诱人而危险的光芒。
沙皇赌场的地下拳场位于地下五层,需要经过三道虹膜识别门才能进入。与其说是拳场,不如说是一座奢华的死亡剧场:水晶吊灯将铁笼照得如同舞台,观众坐在真皮沙发上下注,侍者端着香槟穿梭其间。
维克多亲自在电梯口迎接。他比照片上更加威严,翡翠戒指在灯光下泛着幽光。包大师,他握手时力道很重,欢迎来到欲望之城。
就在这时,包德发注意到了李翔。这个年轻的亚裔拳手刚刚结束比赛,正靠在笼边喘息。与其他拳手不同,他的眼神清澈而忧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休息椅上放着一本边角磨损的《道德经》。
那是我们最特别的拳手,维克多顺着包德发的目光说,哈佛哲学系辍学生,绰号。带着书打拳,却比谁都致命。
包德发的第一堂课被安排在赌场的钻石VIp室。这里通常是招待一掷千金的豪客的场所,此刻却坐着二十多个伤痕累累的拳手。
在拉斯维加斯,李翔用流利的中文说,声音里带着自嘲,我们都在进行着某种交易。有人出卖技巧,有人出卖尊严,有人直接出卖生命。
包德发没有立即开始课程,而是带着所有人来到了城外的莫哈维沙漠。夜幕下的沙漠万籁俱寂,与赌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听听这片寂静。包德发盘腿坐在沙地上,声音轻柔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才是你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在铁笼中面对死亡都不眨眼的硬汉,在浩瀚星空下竟然显得无比脆弱。—一个体重300磅的黑人拳手,甚至开始低声啜泣。
深夜,李翔敲开了包德发的酒店房门。教授,他仍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称呼,我需要您的指导。
原来,李翔白天在赌场打拳,晚上在内华达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他用拳赛赚来的钱支付学费,却陷入越来越深的自责。
上周我提交了关于《庄子·养生主》的论文,教授评价说我对顺应自然的理解十分深刻。李翔苦笑着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淤青,可他不知道,我前晚刚在笼子里用顺应对手力道的技巧,折断了一个人的手臂。
包德发沉默良久,在他的论文扉页上写下:知行合一,方为大道。然知易行难,需以慈悲为舟。”
维克多很快失去了耐心。他在监控室里对着包德发咆哮:我要的是更有效率的杀手,不是哲学家!
更严峻的考验来自地下博彩集团。李翔的经纪人直接找上门来:下一场对阵绞肉机的比赛,你必须输。500万美元,足够你妹妹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包德发发现他们的房间被安装了窃听器,丽莎在外出时也被人跟踪。
包德发决定带着拳手们进行一次沙漠苦修。三天时间里,他们只有清水充饥,在星空下冥想,在烈日中静坐。
第三天夜里,李翔独自走向沙漠深处。当朝阳升起时,他带着满身露水回来,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面向东方深深鞠躬,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其他拳手也纷纷顿悟。流着泪说:我想回底特律开个修车厂,教孩子们修车,而不是教他们如何打碎别人的下巴。
金手套之夜如期而至。米高梅大花园体育馆座无虚席,赌注累计超过两亿美元。维克多亲自为李翔系上拳套,在他耳边低语:记住,要么赢,要么死。
比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李翔在第五回合占据明显优势,全场观众都在呼喊杀死他。就在这时,他突然停止攻击,向裁判举手示意。
我认输。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李翔走到笼边拿起话筒:
这不是失败,是觉醒。从今天起,我不再为任何人打拳,只为自己的良知而战。
李翔的举动引发了一场革命。维克多的拳场一夜之间失去商业价值,被迫转型为正规的mmA训练中心。
在包德发的协助下,沙漠之花基金会正式成立,专门资助退役拳手重返社会。李翔成为首任执行理事,他在就职演讲上说:现在,我终于可以真正实践《道德经》的智慧了。
最令人感动的是,真的回到了底特律,他的修车厂专门招收街头少年,用扳手代替拳头,教会他们生活的技能。
离开拉斯维加斯时,包德发在机场收到一个快递。里面是那本陪伴李翔经历无数比赛的《道德经》,扉页上添了一行新墨:
您让我明白,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征服他人,而是战胜自己。学生李翔敬上。
飞机掠过莫哈维沙漠上空,包德发对丽莎说:
这座城市教会我,即使在最纸醉金迷的地方,心灵之花也能绽放。
丽莎望向窗外,轻声道:因为沙漠越是干旱,仙人掌的花朵就越是鲜艳。
下方,拉斯维加斯在晨光中渐渐远去,但包德发知道,他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在这片欲望的沙漠中生根发芽。
拉斯维加斯的沙漠热浪还未从记忆中消退,包德发在酒店房间里整理行装,准备返回加德满都。丽莎正在核对航班信息时,房门被急促敲响。
门外站着两位神情严肃的法国官员,为首的那位用带着巴黎口音的英语说:包先生,我是法国司法部的特派员。首席大法官马丁先生恳请您立即前往巴黎。
他递上一个烫金封面的文件夹。里面是法国首席大法官让-吕克·马丁的亲笔信,字迹潦草而急切:
亲爱的包先生:
埃菲尔铁塔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命案。这不仅是刑事案件,更是对法兰西共和国价值观的考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查明真相,更是要化解因此案而激化的社会矛盾。请您务必相助。
丽莎快速浏览着案件简报,脸色逐渐发白:死者是极右翼政党法兰西复兴的领袖菲利普·杜邦,嫌疑人是24岁的穆斯林青年阿卜杜勒·卡迪尔。案发地点在埃菲尔铁塔顶层观景台,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场。现在全法国的媒体都在疯狂报道,极右翼和移民社区的冲突一触即发。
包德发走到窗前,凝视着拉斯维加斯大道上川流不息的霓虹。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腕间的念珠,檀木的温润触感让他保持冷静。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象征变成凶案现场,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沉重的忧虑,这个国家需要的不仅是真相,更是疗愈。
三个小时后,他们登上了前往巴黎的专机。
巴黎的秋天阴雨绵绵。埃菲尔铁塔周围的气氛比天气更加阴郁。警车封锁了战神广场,抗议人群在警戒线外对峙。一边是挥舞着三色旗、高唱《马赛曲》的极右翼支持者,另一边是举着反对种族主义标牌的移民团体,双方隔着防暴警察互相叫骂。
马丁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办公室里接待了包德发。这位年近七旬的首席大法官眼袋深重,西装皱巴巴的,显然已经多日未眠。
包先生,他揉着太阳穴说,这个案子已经超出了普通刑事案件的范畴。杜邦是极右翼的旗帜性人物,阿卜杜勒是移民二代的代表。现在整个法国都在看着我们,判决结果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包德发要求先见见嫌疑人。在巴黎司法宫的拘留室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阿卜杜勒。这个年轻的北非裔男子戴着眼镜,神情平静得令人意外。
我没有杀人,阿卜杜勒用流利的法语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每个月都会去铁塔顶层祈祷,那里让我感觉离真主更近。
包德发注意到一个细节:阿卜杜勒的手腕上系着一条红色手绳,与他在案发现场发现的红色丝带如出一辙。
获得特别许可后,包德发在巴黎警长杜邦的陪同下来到案发现场。埃菲尔铁塔顶层观景台仍然封锁着,站在300米高的地方,整个巴黎在脚下铺展,塞纳河如银带般穿城而过。
包德发仔细勘察着现场:东南角栏杆上的红色丝带系法特殊,像是某种宗教结绳;地面上用白色粉笔画着几个几何图案,看起来像是伊斯兰几何艺术;监控录像显示,杜邦在死亡前一小时就独自来到观景台,期间不断看表,像是在等人。
最让包德发在意的是,他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小撮香料——这让他立即想起在印度修行时见过的某种苏菲派冥想用的香料。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包德发对警长说,这不像谋杀现场,倒像是一个......约会地点。
随着调查深入,包德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国。
在杜邦位于十六区的豪宅里,他们发现了大量日记。最新的一本里写满了忧思:法国的灵魂正在被撕裂......我们必须找到和解之路......字里行间透着的不是仇恨,而是一个爱国者的深切忧虑。
而在阿卜杜勒位于93省的公租房里,包德发惊讶地看见书桌上摆着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伏尔泰全集,墙上挂着法国国旗,床头放着一本翻旧了的《法兰西宪法》。
我的父母从阿尔及利亚来到法国,阿卜杜勒在审讯室里说,他们教导我要热爱这个给予我们庇护的国家。我学习法律,就是想要为这个国家的司法公正贡献力量。
包德发在塞纳河畔漫步时对丽莎说:这个案子的讽刺之处在于,他们都深爱着法国,只是爱的方式不同。
包德发坚持要求对杜邦进行二次尸检。结果震惊了所有人:杜邦死于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这种病会在极度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
他不是被杀害的,法医在报告中说,是死于心脏病发作。
更关键的证据来自物证鉴定:那本《古兰经》上只有杜邦的指纹,经鉴定是他自己购买的,书页间还夹着一张书签,标记着《古兰经》中关于宽容与和平的经文。
他去铁塔不是为了对抗,包德发在案情分析会上说,而是为了和解。
进一步的调查证实了这个猜测。技术人员恢复了杜邦的私人电脑,里面存着他与阿卜杜勒长达六个月的邮件往来。原来两人通过一个文化交流项目相识,一直在秘密会面,讨论如何化解法国社会的分裂。
最后一封邮件是案发前一天杜邦发出的:明天在铁塔,让我们向全法国展示团结的力量。
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司法部特别批准在埃菲尔铁塔的案发现场举行开放式庭审。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挤满了观景台,电视直播镜头对准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包德发作为特别顾问出庭作证时,他带来了一个令全法国动容的真相:
杜邦和阿卜杜勒,这两个被舆论置于对立面的人,其实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原本计划在铁塔上举行一场象征性的和解仪式,杜邦甚至准备当众朗诵《古兰经》中关于和平的经文。
包德发举起那本《古兰经》:杜邦先生临终前紧握这本书,不是出于仇恨,而是想要完成他未竟的心愿—用行动证明,不同信仰、不同族群的人可以在法兰西的旗帜下和谐共处。
阿卜杜勒在被告席上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补充:那天我们约好在铁塔见面,讨论举办公开论坛的事宜。当我到达时,杜邦先生已经倒在地上。他最后对我说的话是:继续我们的工作......
法庭当庭宣判阿卜杜勒无罪。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选择继续杜邦未竟的事业。在马丁大法官的支持下,新法兰西对话基金会正式成立,阿卜杜勒担任主席。
在基金会的首次公开论坛上,杜邦的遗孀与阿卜杜勒的母亲拥抱在一起。这个画面通过电视传遍全国,成为了和解的象征。
极右翼团体和移民社区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对话,马丁大法官亲自担任主持人。对话虽然艰难,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包德发离开巴黎前,在埃菲尔铁塔下的战神广场种下了一棵橡树苗。让这棵树见证,他对前来送行的人们说,不同的根系也能在同样的土地上共生共长。就像法兰西,她的力量正来自于多样性。
马丁大法官送给包德发一枚特别定制的胸章:埃菲尔铁塔的图案下刻着法文理解、包容、进步。
阿卜杜勒紧紧握住包德发的手:您让一个悲剧变成了希望的开始。
飞机掠过巴黎上空时,包德发望着下方逐渐变小的埃菲尔铁塔,对丽莎说:
这座铁塔曾经是工业革命的象征,如今它应该成为人类心灵进步的象征。
丽莎微笑着指向舷窗外:因为它告诉我们,再高的建筑也要从地基开始,再深的分歧也要从对话开始。
塞纳河在朝阳下闪着金光,如同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包德发知道,在这座光明之城种下的种子,将会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