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陈宇沈阳仓库拆炸弹、截后勤线路图,回程截获“内鬼藏参会者中”密电。
1950年7月5日清晨,中央公安部反间谍办公室的木桌沾着茶渍,墙上朝鲜半岛地图钉着红圈——延边的位置画了个“秃鹫”标记。
陈宇抱着沈阳带回的资料进门,左臂纱布早拆了,只剩淡疤,指尖刚碰桌角。
小李拿着砂纸小票跟进来,脸白得像纸:“陈部长,刚有人说……说俺是内鬼同伙。”)
(上午9时·会议开场——举报炸锅)
“沈阳那趟,小李查购物记录、借砂纸显图,立大功。” 陈宇把线路图铺在桌上,红棉牌砂纸小票压在旁边。
话音刚落,后排的治安科干事孙伟突然站起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
“俺举报!小李上礼拜跟沈阳杂货铺老板私下见面,这是他收特务钱的凭证!”
满屋子静得只剩翻纸的“哗啦”声。小李猛地抬头,汗顺着额角往下滴:“俺没有!那是老板送俺砂纸时,俺给了本钱,他不要……”
孙伟往前凑两步,把纸拍在桌上:“凭证上有你签字!还说没私会?内鬼就在参会的人里,你跑不了!”
陈宇的指尖按在“凭证”上,纸边糙得扎手——签字的墨水晕成一团,跟小李平时工整的字迹差太远。
他没急着说话,先看施尔昌拿着笔,肩膀绷得像拉满的弓,显然又想起1948年北平潜伏被叛徒出卖的事。
(上午9时15分·施尔昌请战——PTSD现形)
“俺……俺请战去延边查‘秃鹫’!” 施尔昌突然开口,声音发颤,手还在抖,笔“当啷”掉在桌上。
他赶紧弯腰捡:“上次北平潜伏……俺被叛徒卖过,但这次有线路图,俺能盯紧……” 话没说完,喉结滚了两下,没敢再提“伪装”俩字——当年就是伪装成商人,被叛徒指认,差点没活着出来。
陈宇没直接点头,也没说“不行”。他从资料袋里抽张照片,推到施尔昌面前。
“你看‘秃鹫’这张华人记者证。” 照片上的男人戴圆框眼镜,嘴角勾着笑,“出生日期写1920年,今年30岁,但你看他牙——全口镶的假牙,20岁小伙子能镶全口牙?这是破绽。”
施尔昌的视线钉在照片上,手抖得轻了点。他指尖碰了碰照片上的假牙位置,小声说。
“俺潜伏时,见过老特务镶假牙,都是缺几颗补几颗,没30岁全镶的……这证是假的。” 肩膀慢慢松了点,不像刚才那么绷得慌。
“还有更关键的。” 林悦突然翻着手里的蓝皮档案,眼光划过大段英文,停在空白处。
“俺查了驻日美军情报机构的档案,‘秃鹫’原是军统特工,1949年被美军收编,手里有3个延边潜伏小组的名单。”
她把档案推到桌中央,空白处用红笔圈着,“但档案缺‘延边联络员特征’——只写‘金家餐馆接头’,没说联络员穿啥、有啥标记,这是故意留的漏洞,怕咱们按特征抓。”
陈宇挑了挑眉,点在空白处:“所以不能瞎堵。赵刚,你刚说带治安队去边境,咋堵?”
赵刚早按捺不住,刚要拍桌,听见问话,嗓门还是大:“俺熟西直门甄别!见着穿西装、说南方话的就查!”
“不行。” 陈宇拦了他,“延边多朝鲜族村民,你连‘安宁哈塞哟’都不会说,村民咋跟你报信?
施尔昌不一样——1948年潜伏北平,跟朝鲜族商贩打过交道,学过基础朝语,带朝鲜族战士去,才跟村民搭得上话。”
赵刚愣了愣,摸了摸后脑勺:“俺咋忘了这茬!对,他去比俺合适,俺留着盯北京的内鬼!”
(上午9时40分·拆穿假凭证——小李洗冤)
“先把小李的事说清。” 陈宇把沈阳带回的防锈油瓶摆出来,标签上“沈机1950型”的字磨得淡了。
“孙伟,你说小李收了钱,凭证上写‘收红棉砂纸、沈机1949型油款’——但沈阳机床厂1949年还没产这型号油,。
950年3月才出第一批,杂货铺老板上礼拜刚进货,你这凭证咋写1949型?”
孙伟的脸瞬间白了,往后退了半步:“俺……俺记错了型号……”
陈宇没给他留缝,伸手抓过桌上的电话,摇了两下:“接沈阳和平区杂货铺,让老板听电话。”
没两分钟,电话里传来带沈阳口音的嗓门:“对!俺给小李的就是红棉砂纸,油是沈机1950型,他给了俺五毛钱本钱,俺没要,哪来的收钱凭证!”
满屋子的人都看向孙伟。他拿着假凭证,手都抖了:“是……是有人让俺这么说的!说小李是内鬼,让俺举报……”
陈宇追问:“谁让你说的?” 孙伟咬着牙:“是……是治安科的老吴!他说小李查线索挡了内鬼的路,让俺诬陷他!” 老吴刚想溜,赵刚一把拽住他:“狗日的,藏得挺深!”
(上午10时·施尔昌立誓——克服恐惧)
散会前,施尔昌拿着“秃鹫”的假记者证,走到陈宇面前。
这次他的手不抖了,肩膀也挺得直:“陈组长,俺能去延边。” 他指尖按在照片的假牙位置,眼神亮得很。
“上次怕叛徒,是因为俺啥线索没有,瞎伪装;这次不一样,有假证破绽、有金家餐馆的接头点,还有朝鲜族战士搭伴——俺不怕了,肯定能揪出‘秃鹫’。”
陈宇拍了拍他的肩:“好。带3个朝鲜族战士,明天出发,林悦把档案里的潜伏小组名单抄给你,遇到情况跟延边公安联动。”
施尔昌用力点头,把照片揣进兜里,没像刚才那样攥得死紧——PTSD的疤还在,但真线索给了他底气。
小李捏着洗清冤屈的砂纸小票,跟在陈宇身后:“陈部长,俺以后还能查线索不?”
陈宇笑了,指了指他手里的票:“当然能——下次查延边的线索,你跟施尔昌通电话,问金家餐馆的砂纸是不是红棉牌,一查一个准。”
林悦把抄好的名单递过来,纸上画了个小餐馆的简笔:“金家餐馆的门帘是蓝白格子,老板姓金,俺在档案里补了这个——施尔昌到了能认。”
陈宇接过名单,往门外走:“赵刚,你留着审老吴,问清他跟内鬼的联系;施尔昌,明天延边见,别让‘秃鹫’跑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地图上,延边的红圈旁,陈宇用铅笔写了“蓝白门帘”四个字。
施尔昌攥着照片,站在地图前,第一次没想起北平的叛徒——下一站是延边金家餐馆,有真线索,有队友,这趟不是孤军奋战。
【历史档案】
本章核心道具——1950年沈阳机床厂“沈机1950型防锈油”(军用适配款) ,兼具时代真实性与剧情功能性:
1. 历史背景:1949年沈阳机床厂刚收归国有,1950年3月才针对志愿军兵工厂需求,生产适配机床零件的“沈机1950型防锈油”(1949年无此型号),油瓶标签为铁皮印刷,“沈机”二字带齿轮标识,是当时东北工业特有的标记。
2. 剧情作用:作为拆穿假凭证的关键——内鬼跟班孙伟不懂工业生产时间线,假凭证写“1949型”,与实际1950年投产的事实矛盾;同时呼应沈阳仓库的线索(间谍用此油浸图纸藏信息),形成“油型号→砂纸品牌→杂货铺老板作证”的证据链,让小李洗冤逻辑闭环。
3. 时代意义:侧面体现建国初期“工业支援肃特”——公安靠工厂生产记录、商品型号等“工业细节”破局,而非单纯靠情报,是当时反间谍工作的真实特点。
速追更订阅!下章精彩预告:延边餐馆的假路线与内斗(1950.7.15,吉林延边“金家餐馆”)高能拉满。
施尔昌带朝鲜族战士蹲守蓝白门帘,“秃鹫”果然来接头,递的却是假后勤路线图——刚要拆穿,餐馆后厨突然炸了。
原是潜伏小组内讧:老吴的同伙想独吞美军赏金,要杀“秃鹫”灭口!更惊险的是,施尔昌用朝语喊村民躲,却被叛徒指认“是公安”。
点击“追更订阅”,解锁施尔昌如何靠“假牙破绽”拆穿假路线,借村民帮忙制伏内斗特务,还揪出“秃鹫”藏在泡菜坛里的真联络名单!
1950年7月5日清晨,中央公安部反间谍办公室的木桌沾着茶渍,墙上朝鲜半岛地图钉着红圈——延边的位置画了个“秃鹫”标记。
陈宇抱着沈阳带回的资料进门,左臂纱布早拆了,只剩淡疤,指尖刚碰桌角。
小李拿着砂纸小票跟进来,脸白得像纸:“陈部长,刚有人说……说俺是内鬼同伙。”)
(上午9时·会议开场——举报炸锅)
“沈阳那趟,小李查购物记录、借砂纸显图,立大功。” 陈宇把线路图铺在桌上,红棉牌砂纸小票压在旁边。
话音刚落,后排的治安科干事孙伟突然站起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
“俺举报!小李上礼拜跟沈阳杂货铺老板私下见面,这是他收特务钱的凭证!”
满屋子静得只剩翻纸的“哗啦”声。小李猛地抬头,汗顺着额角往下滴:“俺没有!那是老板送俺砂纸时,俺给了本钱,他不要……”
孙伟往前凑两步,把纸拍在桌上:“凭证上有你签字!还说没私会?内鬼就在参会的人里,你跑不了!”
陈宇的指尖按在“凭证”上,纸边糙得扎手——签字的墨水晕成一团,跟小李平时工整的字迹差太远。
他没急着说话,先看施尔昌拿着笔,肩膀绷得像拉满的弓,显然又想起1948年北平潜伏被叛徒出卖的事。
(上午9时15分·施尔昌请战——PTSD现形)
“俺……俺请战去延边查‘秃鹫’!” 施尔昌突然开口,声音发颤,手还在抖,笔“当啷”掉在桌上。
他赶紧弯腰捡:“上次北平潜伏……俺被叛徒卖过,但这次有线路图,俺能盯紧……” 话没说完,喉结滚了两下,没敢再提“伪装”俩字——当年就是伪装成商人,被叛徒指认,差点没活着出来。
陈宇没直接点头,也没说“不行”。他从资料袋里抽张照片,推到施尔昌面前。
“你看‘秃鹫’这张华人记者证。” 照片上的男人戴圆框眼镜,嘴角勾着笑,“出生日期写1920年,今年30岁,但你看他牙——全口镶的假牙,20岁小伙子能镶全口牙?这是破绽。”
施尔昌的视线钉在照片上,手抖得轻了点。他指尖碰了碰照片上的假牙位置,小声说。
“俺潜伏时,见过老特务镶假牙,都是缺几颗补几颗,没30岁全镶的……这证是假的。” 肩膀慢慢松了点,不像刚才那么绷得慌。
“还有更关键的。” 林悦突然翻着手里的蓝皮档案,眼光划过大段英文,停在空白处。
“俺查了驻日美军情报机构的档案,‘秃鹫’原是军统特工,1949年被美军收编,手里有3个延边潜伏小组的名单。”
她把档案推到桌中央,空白处用红笔圈着,“但档案缺‘延边联络员特征’——只写‘金家餐馆接头’,没说联络员穿啥、有啥标记,这是故意留的漏洞,怕咱们按特征抓。”
陈宇挑了挑眉,点在空白处:“所以不能瞎堵。赵刚,你刚说带治安队去边境,咋堵?”
赵刚早按捺不住,刚要拍桌,听见问话,嗓门还是大:“俺熟西直门甄别!见着穿西装、说南方话的就查!”
“不行。” 陈宇拦了他,“延边多朝鲜族村民,你连‘安宁哈塞哟’都不会说,村民咋跟你报信?
施尔昌不一样——1948年潜伏北平,跟朝鲜族商贩打过交道,学过基础朝语,带朝鲜族战士去,才跟村民搭得上话。”
赵刚愣了愣,摸了摸后脑勺:“俺咋忘了这茬!对,他去比俺合适,俺留着盯北京的内鬼!”
(上午9时40分·拆穿假凭证——小李洗冤)
“先把小李的事说清。” 陈宇把沈阳带回的防锈油瓶摆出来,标签上“沈机1950型”的字磨得淡了。
“孙伟,你说小李收了钱,凭证上写‘收红棉砂纸、沈机1949型油款’——但沈阳机床厂1949年还没产这型号油,。
950年3月才出第一批,杂货铺老板上礼拜刚进货,你这凭证咋写1949型?”
孙伟的脸瞬间白了,往后退了半步:“俺……俺记错了型号……”
陈宇没给他留缝,伸手抓过桌上的电话,摇了两下:“接沈阳和平区杂货铺,让老板听电话。”
没两分钟,电话里传来带沈阳口音的嗓门:“对!俺给小李的就是红棉砂纸,油是沈机1950型,他给了俺五毛钱本钱,俺没要,哪来的收钱凭证!”
满屋子的人都看向孙伟。他拿着假凭证,手都抖了:“是……是有人让俺这么说的!说小李是内鬼,让俺举报……”
陈宇追问:“谁让你说的?” 孙伟咬着牙:“是……是治安科的老吴!他说小李查线索挡了内鬼的路,让俺诬陷他!” 老吴刚想溜,赵刚一把拽住他:“狗日的,藏得挺深!”
(上午10时·施尔昌立誓——克服恐惧)
散会前,施尔昌拿着“秃鹫”的假记者证,走到陈宇面前。
这次他的手不抖了,肩膀也挺得直:“陈组长,俺能去延边。” 他指尖按在照片的假牙位置,眼神亮得很。
“上次怕叛徒,是因为俺啥线索没有,瞎伪装;这次不一样,有假证破绽、有金家餐馆的接头点,还有朝鲜族战士搭伴——俺不怕了,肯定能揪出‘秃鹫’。”
陈宇拍了拍他的肩:“好。带3个朝鲜族战士,明天出发,林悦把档案里的潜伏小组名单抄给你,遇到情况跟延边公安联动。”
施尔昌用力点头,把照片揣进兜里,没像刚才那样攥得死紧——PTSD的疤还在,但真线索给了他底气。
小李捏着洗清冤屈的砂纸小票,跟在陈宇身后:“陈部长,俺以后还能查线索不?”
陈宇笑了,指了指他手里的票:“当然能——下次查延边的线索,你跟施尔昌通电话,问金家餐馆的砂纸是不是红棉牌,一查一个准。”
林悦把抄好的名单递过来,纸上画了个小餐馆的简笔:“金家餐馆的门帘是蓝白格子,老板姓金,俺在档案里补了这个——施尔昌到了能认。”
陈宇接过名单,往门外走:“赵刚,你留着审老吴,问清他跟内鬼的联系;施尔昌,明天延边见,别让‘秃鹫’跑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地图上,延边的红圈旁,陈宇用铅笔写了“蓝白门帘”四个字。
施尔昌攥着照片,站在地图前,第一次没想起北平的叛徒——下一站是延边金家餐馆,有真线索,有队友,这趟不是孤军奋战。
【历史档案】
本章核心道具——1950年沈阳机床厂“沈机1950型防锈油”(军用适配款) ,兼具时代真实性与剧情功能性:
1. 历史背景:1949年沈阳机床厂刚收归国有,1950年3月才针对志愿军兵工厂需求,生产适配机床零件的“沈机1950型防锈油”(1949年无此型号),油瓶标签为铁皮印刷,“沈机”二字带齿轮标识,是当时东北工业特有的标记。
2. 剧情作用:作为拆穿假凭证的关键——内鬼跟班孙伟不懂工业生产时间线,假凭证写“1949型”,与实际1950年投产的事实矛盾;同时呼应沈阳仓库的线索(间谍用此油浸图纸藏信息),形成“油型号→砂纸品牌→杂货铺老板作证”的证据链,让小李洗冤逻辑闭环。
3. 时代意义:侧面体现建国初期“工业支援肃特”——公安靠工厂生产记录、商品型号等“工业细节”破局,而非单纯靠情报,是当时反间谍工作的真实特点。
速追更订阅!下章精彩预告:延边餐馆的假路线与内斗(1950.7.15,吉林延边“金家餐馆”)高能拉满。
施尔昌带朝鲜族战士蹲守蓝白门帘,“秃鹫”果然来接头,递的却是假后勤路线图——刚要拆穿,餐馆后厨突然炸了。
原是潜伏小组内讧:老吴的同伙想独吞美军赏金,要杀“秃鹫”灭口!更惊险的是,施尔昌用朝语喊村民躲,却被叛徒指认“是公安”。
点击“追更订阅”,解锁施尔昌如何靠“假牙破绽”拆穿假路线,借村民帮忙制伏内斗特务,还揪出“秃鹫”藏在泡菜坛里的真联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