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韩罡的远距离观察,他发现为首那名骑手的举止气度,与寻常商旅截然不同,其腰间悬挂的一枚骨制令牌,在夕阳余晖下,隐约反射出与那异兽图腾相似的纹路!
“信使!”韩罡压低声音,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几乎在侦缉队发现“信使”踪迹的同时,北境边境一处偏僻关卡,守军拦截了一支试图夜闯关卡的驼队。驼队持有看似合法的通关文牒,但守军校尉心细,发现文牒上的印鉴有极其细微的异常。双方发生短暂冲突,驼队一人被擒,其余人凭借高超武艺和熟悉地形逃脱。
被擒者咬毒自尽前,从其身上搜出的,正是与西域“信使”腰间相似的骨制令牌!消息火速报至陆其琛处。
陆其琛立刻意识到,这试图闯关的驼队,很可能就是与“信使”交涉,向内传递消息或输送物资的环节!他下令沿驼队来路反向彻查,并立刻将此情况通过密渠道,通报给西域的侦缉队以及渊国的萧景宏。
渊国边境,萧景宏接到陆其琛的通报,立刻下令封锁相关区域,严查所有过往驼队及人员。一场跨越两国边境、针对“沙蛇”信使网络的秘密围堵,悄然展开。
西域,侦缉队确认了“信使”已进入“黑风团”老巢。他们面临着抉择:是立刻强攻,冒险抓捕“信使”?还是继续等待,寻找更稳妥的机会?
韩罡倾向于等待,他认为“信使”前来必有要事,可能会停留一两日,他们有机会摸清其作息和守卫情况再行动。而萧冉郡王则担心夜长梦多,一旦“信使”察觉异常遁走,或将前功尽弃。
最终,经验更丰富的韩罡说服了众人。他们决定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潜入“黑风团”老巢外围,近距离监视,伺机而动。
夜色如墨,朔风卷着砂砾抽打在岩石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韩罡、灰隼、萧冉等六人,凭借高超的潜行技艺和沙漠夜色的掩护,如同鬼魅般贴近了“黑风团”老巢外围的峭壁。老巢位于一处半封闭的谷地,入口狭窄,仅有数名马贼懒散地值守。
通过之前擒获小头目提供的信息和连日观察,他们摸清了“信使”下榻之处——位于谷地中央最大的一顶牛皮大帐旁,一处相对独立的小石屋,守卫明显比其他地方森严。
“不宜强攻,”韩罡伏在岩石后,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声掩盖,“石屋易守难攻,一旦惊动,谷内数百马贼围拢,我等插翅难飞。”
“待其出来。”灰隼言简意赅,目光如鹰隼般锁定石屋唯一的出口。
萧冉点头同意,示意两名死士分散警戒,防备巡逻队。
等待漫长而煎熬。直到后半夜,月过中天,石屋的门才“吱呀”一声被推开。那名“信使”披着斗篷,低头与一名“黑风团”头目模样的人低声交谈了几句,随即独自一人,朝着谷地边缘一处背风的僻静角落走去。
韩罡与灰隼对视一眼,无需言语,两人如同蓄势已久的猎豹,悄无声息地自阴影中窜出,直扑那落单的“信使”。萧冉与陈杞等人则迅速占据有利位置,警惕地注视着大帐和巡逻队的动向。
“信使”极为警觉,身后微响刚起,他便猛地前扑,同时手已摸向腰间短刃。但韩罡与灰隼配合默契,一人锁喉捂嘴,一人反剪双臂,动作干净利落,未容其发出半点声响,便将其拖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几乎在侦缉队动手的同时,北境边境,陆其琛接到前方“信使”可能已被锁定的密报,立刻下令早已待命的数支精锐游骑,沿着之前试图闯关驼队的来路,进行拉网式反向搜索,同时加大了对所有边境小道的监控力度,形成一道无形的包围网。
京城,李余然在深夜被心腹内侍唤醒,得知侦缉队可能已行动,睡意全无,披衣起身,在御书房内焦灼地踱步。他既期盼着好消息,又担心行动失败,打草惊蛇。
安湄在王府中也接到了预警信息,她立刻下令王府内外加强戒备,所有灯火彻夜不熄,做出王妃抱恙、需静养的姿态,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鬼哭峡外的隐秘沙洞里,被擒的“信使”面对灰隼冷酷的眼神和韩罡精准的心理攻势,起初还试图顽抗,谎称自己只是普通行商。但当灰隼撕开他臂膀的衣物,露出那清晰的异兽纹身,并亮出从那试图闯关驼队死者身上搜出的相同骨制令牌时,“信使”的脸色终于变了。
他知道,抵赖已是无用。
“我说……但求痛快一死。”“信使”嘶哑着嗓子,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他交代,自己确实是“沙蛇”组织的中层信使,负责与“黑风团”等外围势力联络,传递指令和物资。此次前来,是奉组织高层“右使”之命,督促“黑风团”近期加强对通往晟国边境几条隐秘商路的控制,并准备接应一批“重要物资”入境。至于“沙蛇”的首领是谁,总坛在何处,他这等信使确实不知,只知组织层级森严,单线联系。他与“右使”的联络,也是通过特定的死信箱和暗号,从未见过其真容。
就在他交代完这些,侦缉队稍松一口气时,异变陡生!
谷地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号角声和喊杀声!火光骤然亮起,映红了半边天!
“不好!被发现了!”萧冉脸色一变。
原来,那与“信使”交谈的“黑风团”头目久等“信使”不归,心生疑虑,带人出来寻找,发现了沙洞附近的些许痕迹。
“撤!”韩罡当机立断,一掌击晕“信使”,由灰隼背负。六人借着混乱和夜色,按照事先规划的撤退路线,向峡谷更深处、地形更为复杂的“迷魂涧”方向疾驰。“黑风团”的马贼们呼啸着追来,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于耳。
北境大营,陆其琛很快接到了侦缉队得手但暴露行踪、正被追击的急报。他面色凝重,拳头紧握。此刻派兵越境接应,无异于宣战;但若坐视不理,肯定凶多吉少。
“信使!”韩罡压低声音,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几乎在侦缉队发现“信使”踪迹的同时,北境边境一处偏僻关卡,守军拦截了一支试图夜闯关卡的驼队。驼队持有看似合法的通关文牒,但守军校尉心细,发现文牒上的印鉴有极其细微的异常。双方发生短暂冲突,驼队一人被擒,其余人凭借高超武艺和熟悉地形逃脱。
被擒者咬毒自尽前,从其身上搜出的,正是与西域“信使”腰间相似的骨制令牌!消息火速报至陆其琛处。
陆其琛立刻意识到,这试图闯关的驼队,很可能就是与“信使”交涉,向内传递消息或输送物资的环节!他下令沿驼队来路反向彻查,并立刻将此情况通过密渠道,通报给西域的侦缉队以及渊国的萧景宏。
渊国边境,萧景宏接到陆其琛的通报,立刻下令封锁相关区域,严查所有过往驼队及人员。一场跨越两国边境、针对“沙蛇”信使网络的秘密围堵,悄然展开。
西域,侦缉队确认了“信使”已进入“黑风团”老巢。他们面临着抉择:是立刻强攻,冒险抓捕“信使”?还是继续等待,寻找更稳妥的机会?
韩罡倾向于等待,他认为“信使”前来必有要事,可能会停留一两日,他们有机会摸清其作息和守卫情况再行动。而萧冉郡王则担心夜长梦多,一旦“信使”察觉异常遁走,或将前功尽弃。
最终,经验更丰富的韩罡说服了众人。他们决定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潜入“黑风团”老巢外围,近距离监视,伺机而动。
夜色如墨,朔风卷着砂砾抽打在岩石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韩罡、灰隼、萧冉等六人,凭借高超的潜行技艺和沙漠夜色的掩护,如同鬼魅般贴近了“黑风团”老巢外围的峭壁。老巢位于一处半封闭的谷地,入口狭窄,仅有数名马贼懒散地值守。
通过之前擒获小头目提供的信息和连日观察,他们摸清了“信使”下榻之处——位于谷地中央最大的一顶牛皮大帐旁,一处相对独立的小石屋,守卫明显比其他地方森严。
“不宜强攻,”韩罡伏在岩石后,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声掩盖,“石屋易守难攻,一旦惊动,谷内数百马贼围拢,我等插翅难飞。”
“待其出来。”灰隼言简意赅,目光如鹰隼般锁定石屋唯一的出口。
萧冉点头同意,示意两名死士分散警戒,防备巡逻队。
等待漫长而煎熬。直到后半夜,月过中天,石屋的门才“吱呀”一声被推开。那名“信使”披着斗篷,低头与一名“黑风团”头目模样的人低声交谈了几句,随即独自一人,朝着谷地边缘一处背风的僻静角落走去。
韩罡与灰隼对视一眼,无需言语,两人如同蓄势已久的猎豹,悄无声息地自阴影中窜出,直扑那落单的“信使”。萧冉与陈杞等人则迅速占据有利位置,警惕地注视着大帐和巡逻队的动向。
“信使”极为警觉,身后微响刚起,他便猛地前扑,同时手已摸向腰间短刃。但韩罡与灰隼配合默契,一人锁喉捂嘴,一人反剪双臂,动作干净利落,未容其发出半点声响,便将其拖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几乎在侦缉队动手的同时,北境边境,陆其琛接到前方“信使”可能已被锁定的密报,立刻下令早已待命的数支精锐游骑,沿着之前试图闯关驼队的来路,进行拉网式反向搜索,同时加大了对所有边境小道的监控力度,形成一道无形的包围网。
京城,李余然在深夜被心腹内侍唤醒,得知侦缉队可能已行动,睡意全无,披衣起身,在御书房内焦灼地踱步。他既期盼着好消息,又担心行动失败,打草惊蛇。
安湄在王府中也接到了预警信息,她立刻下令王府内外加强戒备,所有灯火彻夜不熄,做出王妃抱恙、需静养的姿态,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鬼哭峡外的隐秘沙洞里,被擒的“信使”面对灰隼冷酷的眼神和韩罡精准的心理攻势,起初还试图顽抗,谎称自己只是普通行商。但当灰隼撕开他臂膀的衣物,露出那清晰的异兽纹身,并亮出从那试图闯关驼队死者身上搜出的相同骨制令牌时,“信使”的脸色终于变了。
他知道,抵赖已是无用。
“我说……但求痛快一死。”“信使”嘶哑着嗓子,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他交代,自己确实是“沙蛇”组织的中层信使,负责与“黑风团”等外围势力联络,传递指令和物资。此次前来,是奉组织高层“右使”之命,督促“黑风团”近期加强对通往晟国边境几条隐秘商路的控制,并准备接应一批“重要物资”入境。至于“沙蛇”的首领是谁,总坛在何处,他这等信使确实不知,只知组织层级森严,单线联系。他与“右使”的联络,也是通过特定的死信箱和暗号,从未见过其真容。
就在他交代完这些,侦缉队稍松一口气时,异变陡生!
谷地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号角声和喊杀声!火光骤然亮起,映红了半边天!
“不好!被发现了!”萧冉脸色一变。
原来,那与“信使”交谈的“黑风团”头目久等“信使”不归,心生疑虑,带人出来寻找,发现了沙洞附近的些许痕迹。
“撤!”韩罡当机立断,一掌击晕“信使”,由灰隼背负。六人借着混乱和夜色,按照事先规划的撤退路线,向峡谷更深处、地形更为复杂的“迷魂涧”方向疾驰。“黑风团”的马贼们呼啸着追来,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于耳。
北境大营,陆其琛很快接到了侦缉队得手但暴露行踪、正被追击的急报。他面色凝重,拳头紧握。此刻派兵越境接应,无异于宣战;但若坐视不理,肯定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