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众诸侯陆续至酸枣,各安营寨,连营二百余里,共议进兵之策。
河内太守王匡进言:“我等奉大义会盟,当立盟主统摄诸军,令行禁止,方可进兵。” 众诸侯皆然其说。
山阳太守袁遗,乃袁绍、袁术堂兄,起身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为汉相之后,宜为盟主。”
袁绍闻言,再三推辞。诸侯之中,除袁术、韩馥、刘岱外,余皆附和:“非本初不可为盟主!” 袁绍推辞不过,遂应允。
实则袁术素轻袁绍庶出,觊觎盟主之位;韩馥身为袁绍上司,恐其声望过盛危及自身;刘岱为兖州刺史、皇室宗亲,自恃身份贵重,不甘屈居人下。讨董联盟初立,已暗藏裂隙。
次日,酸枣城外筑三层高台,竖五方旗帜,列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迎袁绍登坛。
袁绍整衣佩剑,登坛焚香叩拜,取盟书朗声诵读:“汉室不幸,皇纲失坠。贼臣董卓,乘隙作乱,祸及至尊,虐害百姓。绍等恐社稷倾覆,纠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尽臣节,誓无二志。若有背盟,必遭天诛,绝其苗裔。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所共鉴!”
读毕,众诸侯皆慷慨流涕,遂歃血为盟,以牲血涂口,誓守盟约。
盟礼既毕,诸侯下坛入帐,推袁绍居中而坐,余者依爵位年齿分列两侧。
酒过数巡,陈留太守张邈曰:“今立盟主,当听其调遣,共扶汉室,勿论强弱尊卑。”
袁绍按案道:“绍不才,蒙公等推为盟主,必当赏功罚罪。国法军纪,谁敢违犯!” 众诸侯齐声道:“惟盟主之命是从!”
袁绍遂传令:“吾弟袁术总督粮草,供应诸营,不得有缺。另择一人为先锋,直抵虎牢关挑战;余者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长沙太守孙坚起身请命:“孙坚愿为先锋,直捣虎牢关!”
袁绍大喜:“文台勇烈,堪当此任!” 孙坚得令,即刻引本部兵马奔虎牢关而去。
虎牢关属成皋县,唐后改称汜水关,又名武牢关、成皋关,相传周穆王曾圈养猛虎于此,故名 “虎牢”。其地南接嵩岳,北临黄河,山岭纵横,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险。
关守将闻诸侯来攻,急遣人往雒阳丞相府告急。
时董卓专权,日以宴饮为乐。近日军中得一猛将华雄,关西人氏,黄巾之乱时投军,由伍长累迁至军司马。此前渡河追张让、斩闵贡、寻得二帝,为董卓所识;因其形貌雄壮,类董卓当年,授校尉之职。后军中较技,连败李傕、郭汜,得吕布称誉,加骁骑校尉。
李儒得告急文书,急禀董卓。董卓大惊,召众将议事。
吕布新得封侯,意气风发,欲领兵建功,挺身曰:“义父勿忧!关外诸侯,如草芥耳!布愿率本部兵马,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董卓对吕布实乃又爱又防:爱其骁勇绝伦,然虑其因赤兔马杀丁原归降,恐为他人所诱反噬。本欲拆分丁原旧部,然张辽、高顺等皆唯吕布马首是瞻,二人又善治军,不得已仍令吕布统辖。平日仅留吕布为亲卫,鲜令其单独统兵。
关东诸侯数十万大军压境虎牢关,董卓虽忌惮吕布,然此时用人之际,不得不倚重,强笑道:“咱家有奉先,可高枕无忧矣!” 言罢,暗忖给吕布兵马之数。
帐下忽有一人挺身而出,高声道:“杀鸡焉用牛刀!不劳吕将军,某斩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 董卓视之,乃骁骑校尉华雄,身长九尺,虎背熊腰,豹头猿臂。董卓大喜,遂命华雄率马步军五万,以李肃为参军,胡轸、赵岑为副将,星夜驰援虎牢关。
济北相鲍信本欲争先锋,见孙坚先请命,恐其夺功,暗遣弟鲍韬引三千兵马抄小路袭虎牢关。鲍韬至关下骂阵,华雄引五百铁骑出关,直冲其阵,大喝:“贼将休走!” 鲍韬欲退,被华雄刀劈马下,部众多被生擒。
华雄献鲍韬首级报捷,董卓擢其为虎牢关都督,总领关务。
孙坚引兵至虎牢关,闻鲍韬败亡,大笑:“不自量力之徒,敢争先锋,死不足惜!” 遂命黄盖、孙策、孙贲关前骂阵。华雄副将胡轸引五千兵迎战,孙策挺矛直取胡轸。胡轸轻其年少,斗不数合,被孙策刺中咽喉而死。孙坚挥军掩杀至关下,因箭石密集难攻,引兵退屯汜水河畔,遣人向袁绍报捷、向袁术催粮。
袁术得催粮信,暗思:“孙坚若破雒阳诛董卓,功无可及,乃除狼得虎。今断其粮草,军必溃散,待诸侯破关,功劳共分,不令其独占。” 彼时孙坚已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夺其兵粮,兵马达数万,助袁术控南阳,然袁术仍决意不发粮草。
孙坚候粮数日不至,正欲再催,帐角忽有稚声曰:“无粮正可斩华雄!” 众人视之,乃周瑜。孙策急问:“我军无粮军心乱,何以斩敌?”
周瑜头戴绩巾,腰佩宝剑,手持竹简,笑答:“关中有细作窥伺,我军断粮必为所知。华雄若来劫寨,可于营中积柴草,以火攻之;纵其逃脱,于归关要道设伏,必能斩之。”
孙坚沉吟:“计虽妙,然斩华雄后,粮草何来?袁术不发粮,终需退兵。” 周瑜躬身道:“伯父恕罪,小侄未请令,于交割粮草时私留一批,屯于荥阳虢亭。斩华雄后,可退军虢亭,再于袁绍前状告袁术断粮误战机,看盟主如何处置。”
孙坚大喜,问其缘由。周瑜道:“伯父粮草多取自荆州、南阳,袁术屯鲁阳,亦在荆州境。彼贪财好利,妒伯父之功,断粮早在意料之中。故小侄借伯符千人,运粮至虢亭备用。” 孙坚深赞其智,决意依计而行。
次日,孙坚军中因断粮出现逃兵,消息传至关上。李肃对华雄曰:“今夜可分兵两路,某袭寨后,将军攻寨前,必擒孙坚。” 华雄从之,当夜引兵下关。
月白风清之夜,李肃、华雄分攻前后寨,直抵中军,却不见阻拦。李肃惊呼:“中计!” 话音未落,火箭四起,营寨火起,兵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二人率亲卫突围,奔虎牢关而去。
行三里许,前路火光骤起,孙坚引兵拦路:“华雄匹夫,速来授首!” 华雄拍马舞刀直取孙坚,李肃随后冲杀,却被孙策截住。孙策武艺远超李肃,斗不数合,挑中其肩,李肃弃枪败走。
华雄与孙坚大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孙策助战,华雄渐落下风。见亲卫尽亡,欲突围,稍一分神,被孙坚划伤左臂。华雄逼退二人,拨马斜逃,其坐骑乃西凉骏马,孙坚父子南方战马脚力不及,渐被甩开。
正欲逃脱,华雄坐骑忽嘶鸣倒地,人仰马翻。道旁冲出数十军卒,以挠钩套索擒之。孙坚赶至,手起刀落,斩华雄首级。
孙坚斩华雄后,方忆伏兵之人,正欲询问,周瑜声自旁侧传来:“恭喜伯父斩华雄,立此大功!”
孙策闻声下马,问:“公瑾何以在此?”
周瑜答:“日间设伏时,见此处有小道,恐敌将遁逃,故引数十兵卒伏于此,以绊马索截之。未料竟助伯父斩华雄,实属意外。”
孙坚大喜,问:“华雄已诛,大营遭焚,我军当退往虢亭否?”
周瑜道:“伯父所言极是。然需先遣人往盟主处献华雄首级报功,且禀明粮尽之困,虽斩敌将,却无力攻城,故暂退虢亭驻扎。”
孙坚笑纳其言,遂收拢兵马、清点俘虏,命黄盖携华雄首级赴袁绍营报功催粮,自率大军往虢亭而去。
李肃带伤绕小道逃回虎牢关,急写告急文书,星夜送雒阳。董卓览书大惊,召李儒、吕布等议事。
李儒新迁郎中令,欲借机除太傅袁隗,进言:“相国,华雄战死,贼势愈盛。袁隗乃袁绍之叔,若里应外合,必为大患。宜先诛袁氏,再亲统大军剿贼。” 董卓犹豫,袁隗虽无实权,然为百官之首,恐杀之失人心。
恰其时,河东白波军起兵反董,威逼雒阳。董卓急遣女婿牛辅领兵三万征讨,竟遭大败。联军河内太守王匡亦遣从事韩浩守孟津,另派泰山兵驻河阳津,似欲与白波军呼应南下。
董卓被迫分兵,从李儒之计:令李傕、郭汜虚张声势往平阴增兵,诱王匡死守河岸;暗遣吕布与张辽率精锐骑兵经小平津渡河,绕袭王匡军后。王匡军猝不及防,全军覆没,王匡愤而归乡募兵。
董卓恐联军与白波军勾结,决意迁都长安。司空杨彪、司徒黄琬再三劝谏,被董卓罢官。此前举荐袁绍、刘岱等人的伍琼、周毖,亦反对迁都。董卓记恨二人荐人反己,以“通敌”罪斩之;既杀之后,又悔之无及,复起用黄琬、杨彪。
迁都前夕,董卓欲发大军击联军,被郑泰劝阻。为牵制诸侯,董卓行离间之策:因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遂假朝廷诏命,拜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掣孙坚后方;又纳徐荣之荐,任其同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牵制袁绍。
随后,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驱雒阳百姓数百万口随行。途中军民遭军卒劫掠践踏,加之饥疲交加,死者不计其数。董卓又下令焚毁雒阳宫殿、官府、民宅,方圆二百里化为焦土。
董卓留兵十万屯雒阳拒联军,待迁都事宜既定,从李儒计,命李傕、郭汜领兵五百围袁隗府邸,满门老幼尽诛,传袁隗首级至虎牢关前号令。
事毕,董卓亲统十万马步军,与李儒、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令吕布领三万兵于关前立寨,成掎角之势,以抗关东联军。
关东联军行至荥阳以东陇城,恰遇孙坚麾下黄盖前来报功催粮。黄盖献上华雄首级,朗声道:“启禀盟主,先锋大军兵临虎牢关,斩守将华雄及副将胡轸,末将特献首级为证!”
袁绍大喜:“孙文台果不愧‘江东猛虎’!莫非虎牢关已破?”
黄盖躬身道:“回盟主,我军未破虎牢关。”
袁绍愕然,既斩华雄、胡轸,关中空虚,又闻董卓迁都,本以为虎牢已下,闻言蹙眉问:“敌将尽诛,何以未取关?”
黄盖怒视袁术,高声道:“我军初战告捷,然粮草告罄!孙将军屡向督粮官袁公路催粮,皆无回应。军无粮草,无力攻关,已退屯虢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诸侯闻言,皆扼腕叹息,斥袁术断粮误国。
袁绍知袁术心思,然其行径过显,遭众诸侯非议,遂佯怒喝问:“公路!粮草乃军中之本,今误孙坚大功,汝该当何罪?”
袁术会意,忙辩解:“粮草早已备妥,乃属下懈怠未送。某回营后,必斩贻误者以谢文台!”
袁绍顺势道:“既如此,下不为例!日后需严束属吏,勿再误事。” 转而对黄盖道:“公覆且回,粮草即日送至。文台之功,某必重赏。”
黄盖转身欲去,袁术暗忖:“吾已得罪孙坚,若让袁绍表功收人心,不如自表其功以解怨。” 遂唤住黄盖:“公覆慢行!烦告文台,某将表奏朝廷,封其为荆州刺史。” 此时刘表已受董卓任命,然未赴任,众皆不知。黄盖谢过,辞行而去。
刘表受诏赴荆州刺史任,时天下大乱,寇贼横行,道路阻塞,遂单骑入宜城,求教于南郡名士蒯良、蒯越:“江南宗贼势大,各拥部曲,吾欲讨之,然兵马为孙坚所夺;欲征兵,又恐百姓畏贼不从,敢问计将安出?”
蒯良道:“众不附者,因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因义不足也。使君行仁义之道,百姓必归心,何愁兵源不集?”
蒯越亦进言:“宗贼帅多贪婪残暴,可以利诱之。诛其无道者,抚用其余,州人必乐归附。届时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七郡可传檄而定。”
刘表赞曰:“异度之计甚善!便依此诱杀宗贼帅。” 蒯越遂设计诱来宗贼帅五十五人,刘表尽斩之,收其部众。随后迁治所于襄阳,上表荐袁术为南阳太守以笼络之,又联姻襄阳蔡氏,制衡蒯氏,稳固刺史之位。
再说袁术此番果不食言,既送粮草往虢亭,又上表奏封孙坚为破虏将军、荆州刺史。董卓见表大怒,李儒劝道:“此乃袁术收孙坚之心。今刘表已赴荆州,不如改封孙坚为豫州刺史,令诸侯相攻,联军自溃。” 董卓从之,以天子诏封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圣旨既下,豫州刺史孔伷大怒,屯兵颍川阳翟,阻孙坚赴任;孙坚亦领兵退至颍川阳城,设为豫州治所,与孔伷对峙。
孙坚去后,关东联军失其勇锐,诸侯皆裹足不前,日在营中置酒高会,无复进取之心。
正是:
联盟酸枣议兴师,虎牢关前斩将旗。
周郎妙算焚敌寨,文台骁勇破顽夷。
袁氏争功粮道断,董贼迁鼎洛城隳。
关东兵甲空云集,谁为汉家靖乱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河内太守王匡进言:“我等奉大义会盟,当立盟主统摄诸军,令行禁止,方可进兵。” 众诸侯皆然其说。
山阳太守袁遗,乃袁绍、袁术堂兄,起身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为汉相之后,宜为盟主。”
袁绍闻言,再三推辞。诸侯之中,除袁术、韩馥、刘岱外,余皆附和:“非本初不可为盟主!” 袁绍推辞不过,遂应允。
实则袁术素轻袁绍庶出,觊觎盟主之位;韩馥身为袁绍上司,恐其声望过盛危及自身;刘岱为兖州刺史、皇室宗亲,自恃身份贵重,不甘屈居人下。讨董联盟初立,已暗藏裂隙。
次日,酸枣城外筑三层高台,竖五方旗帜,列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迎袁绍登坛。
袁绍整衣佩剑,登坛焚香叩拜,取盟书朗声诵读:“汉室不幸,皇纲失坠。贼臣董卓,乘隙作乱,祸及至尊,虐害百姓。绍等恐社稷倾覆,纠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尽臣节,誓无二志。若有背盟,必遭天诛,绝其苗裔。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所共鉴!”
读毕,众诸侯皆慷慨流涕,遂歃血为盟,以牲血涂口,誓守盟约。
盟礼既毕,诸侯下坛入帐,推袁绍居中而坐,余者依爵位年齿分列两侧。
酒过数巡,陈留太守张邈曰:“今立盟主,当听其调遣,共扶汉室,勿论强弱尊卑。”
袁绍按案道:“绍不才,蒙公等推为盟主,必当赏功罚罪。国法军纪,谁敢违犯!” 众诸侯齐声道:“惟盟主之命是从!”
袁绍遂传令:“吾弟袁术总督粮草,供应诸营,不得有缺。另择一人为先锋,直抵虎牢关挑战;余者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长沙太守孙坚起身请命:“孙坚愿为先锋,直捣虎牢关!”
袁绍大喜:“文台勇烈,堪当此任!” 孙坚得令,即刻引本部兵马奔虎牢关而去。
虎牢关属成皋县,唐后改称汜水关,又名武牢关、成皋关,相传周穆王曾圈养猛虎于此,故名 “虎牢”。其地南接嵩岳,北临黄河,山岭纵横,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险。
关守将闻诸侯来攻,急遣人往雒阳丞相府告急。
时董卓专权,日以宴饮为乐。近日军中得一猛将华雄,关西人氏,黄巾之乱时投军,由伍长累迁至军司马。此前渡河追张让、斩闵贡、寻得二帝,为董卓所识;因其形貌雄壮,类董卓当年,授校尉之职。后军中较技,连败李傕、郭汜,得吕布称誉,加骁骑校尉。
李儒得告急文书,急禀董卓。董卓大惊,召众将议事。
吕布新得封侯,意气风发,欲领兵建功,挺身曰:“义父勿忧!关外诸侯,如草芥耳!布愿率本部兵马,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董卓对吕布实乃又爱又防:爱其骁勇绝伦,然虑其因赤兔马杀丁原归降,恐为他人所诱反噬。本欲拆分丁原旧部,然张辽、高顺等皆唯吕布马首是瞻,二人又善治军,不得已仍令吕布统辖。平日仅留吕布为亲卫,鲜令其单独统兵。
关东诸侯数十万大军压境虎牢关,董卓虽忌惮吕布,然此时用人之际,不得不倚重,强笑道:“咱家有奉先,可高枕无忧矣!” 言罢,暗忖给吕布兵马之数。
帐下忽有一人挺身而出,高声道:“杀鸡焉用牛刀!不劳吕将军,某斩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 董卓视之,乃骁骑校尉华雄,身长九尺,虎背熊腰,豹头猿臂。董卓大喜,遂命华雄率马步军五万,以李肃为参军,胡轸、赵岑为副将,星夜驰援虎牢关。
济北相鲍信本欲争先锋,见孙坚先请命,恐其夺功,暗遣弟鲍韬引三千兵马抄小路袭虎牢关。鲍韬至关下骂阵,华雄引五百铁骑出关,直冲其阵,大喝:“贼将休走!” 鲍韬欲退,被华雄刀劈马下,部众多被生擒。
华雄献鲍韬首级报捷,董卓擢其为虎牢关都督,总领关务。
孙坚引兵至虎牢关,闻鲍韬败亡,大笑:“不自量力之徒,敢争先锋,死不足惜!” 遂命黄盖、孙策、孙贲关前骂阵。华雄副将胡轸引五千兵迎战,孙策挺矛直取胡轸。胡轸轻其年少,斗不数合,被孙策刺中咽喉而死。孙坚挥军掩杀至关下,因箭石密集难攻,引兵退屯汜水河畔,遣人向袁绍报捷、向袁术催粮。
袁术得催粮信,暗思:“孙坚若破雒阳诛董卓,功无可及,乃除狼得虎。今断其粮草,军必溃散,待诸侯破关,功劳共分,不令其独占。” 彼时孙坚已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夺其兵粮,兵马达数万,助袁术控南阳,然袁术仍决意不发粮草。
孙坚候粮数日不至,正欲再催,帐角忽有稚声曰:“无粮正可斩华雄!” 众人视之,乃周瑜。孙策急问:“我军无粮军心乱,何以斩敌?”
周瑜头戴绩巾,腰佩宝剑,手持竹简,笑答:“关中有细作窥伺,我军断粮必为所知。华雄若来劫寨,可于营中积柴草,以火攻之;纵其逃脱,于归关要道设伏,必能斩之。”
孙坚沉吟:“计虽妙,然斩华雄后,粮草何来?袁术不发粮,终需退兵。” 周瑜躬身道:“伯父恕罪,小侄未请令,于交割粮草时私留一批,屯于荥阳虢亭。斩华雄后,可退军虢亭,再于袁绍前状告袁术断粮误战机,看盟主如何处置。”
孙坚大喜,问其缘由。周瑜道:“伯父粮草多取自荆州、南阳,袁术屯鲁阳,亦在荆州境。彼贪财好利,妒伯父之功,断粮早在意料之中。故小侄借伯符千人,运粮至虢亭备用。” 孙坚深赞其智,决意依计而行。
次日,孙坚军中因断粮出现逃兵,消息传至关上。李肃对华雄曰:“今夜可分兵两路,某袭寨后,将军攻寨前,必擒孙坚。” 华雄从之,当夜引兵下关。
月白风清之夜,李肃、华雄分攻前后寨,直抵中军,却不见阻拦。李肃惊呼:“中计!” 话音未落,火箭四起,营寨火起,兵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二人率亲卫突围,奔虎牢关而去。
行三里许,前路火光骤起,孙坚引兵拦路:“华雄匹夫,速来授首!” 华雄拍马舞刀直取孙坚,李肃随后冲杀,却被孙策截住。孙策武艺远超李肃,斗不数合,挑中其肩,李肃弃枪败走。
华雄与孙坚大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孙策助战,华雄渐落下风。见亲卫尽亡,欲突围,稍一分神,被孙坚划伤左臂。华雄逼退二人,拨马斜逃,其坐骑乃西凉骏马,孙坚父子南方战马脚力不及,渐被甩开。
正欲逃脱,华雄坐骑忽嘶鸣倒地,人仰马翻。道旁冲出数十军卒,以挠钩套索擒之。孙坚赶至,手起刀落,斩华雄首级。
孙坚斩华雄后,方忆伏兵之人,正欲询问,周瑜声自旁侧传来:“恭喜伯父斩华雄,立此大功!”
孙策闻声下马,问:“公瑾何以在此?”
周瑜答:“日间设伏时,见此处有小道,恐敌将遁逃,故引数十兵卒伏于此,以绊马索截之。未料竟助伯父斩华雄,实属意外。”
孙坚大喜,问:“华雄已诛,大营遭焚,我军当退往虢亭否?”
周瑜道:“伯父所言极是。然需先遣人往盟主处献华雄首级报功,且禀明粮尽之困,虽斩敌将,却无力攻城,故暂退虢亭驻扎。”
孙坚笑纳其言,遂收拢兵马、清点俘虏,命黄盖携华雄首级赴袁绍营报功催粮,自率大军往虢亭而去。
李肃带伤绕小道逃回虎牢关,急写告急文书,星夜送雒阳。董卓览书大惊,召李儒、吕布等议事。
李儒新迁郎中令,欲借机除太傅袁隗,进言:“相国,华雄战死,贼势愈盛。袁隗乃袁绍之叔,若里应外合,必为大患。宜先诛袁氏,再亲统大军剿贼。” 董卓犹豫,袁隗虽无实权,然为百官之首,恐杀之失人心。
恰其时,河东白波军起兵反董,威逼雒阳。董卓急遣女婿牛辅领兵三万征讨,竟遭大败。联军河内太守王匡亦遣从事韩浩守孟津,另派泰山兵驻河阳津,似欲与白波军呼应南下。
董卓被迫分兵,从李儒之计:令李傕、郭汜虚张声势往平阴增兵,诱王匡死守河岸;暗遣吕布与张辽率精锐骑兵经小平津渡河,绕袭王匡军后。王匡军猝不及防,全军覆没,王匡愤而归乡募兵。
董卓恐联军与白波军勾结,决意迁都长安。司空杨彪、司徒黄琬再三劝谏,被董卓罢官。此前举荐袁绍、刘岱等人的伍琼、周毖,亦反对迁都。董卓记恨二人荐人反己,以“通敌”罪斩之;既杀之后,又悔之无及,复起用黄琬、杨彪。
迁都前夕,董卓欲发大军击联军,被郑泰劝阻。为牵制诸侯,董卓行离间之策:因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遂假朝廷诏命,拜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掣孙坚后方;又纳徐荣之荐,任其同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牵制袁绍。
随后,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驱雒阳百姓数百万口随行。途中军民遭军卒劫掠践踏,加之饥疲交加,死者不计其数。董卓又下令焚毁雒阳宫殿、官府、民宅,方圆二百里化为焦土。
董卓留兵十万屯雒阳拒联军,待迁都事宜既定,从李儒计,命李傕、郭汜领兵五百围袁隗府邸,满门老幼尽诛,传袁隗首级至虎牢关前号令。
事毕,董卓亲统十万马步军,与李儒、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令吕布领三万兵于关前立寨,成掎角之势,以抗关东联军。
关东联军行至荥阳以东陇城,恰遇孙坚麾下黄盖前来报功催粮。黄盖献上华雄首级,朗声道:“启禀盟主,先锋大军兵临虎牢关,斩守将华雄及副将胡轸,末将特献首级为证!”
袁绍大喜:“孙文台果不愧‘江东猛虎’!莫非虎牢关已破?”
黄盖躬身道:“回盟主,我军未破虎牢关。”
袁绍愕然,既斩华雄、胡轸,关中空虚,又闻董卓迁都,本以为虎牢已下,闻言蹙眉问:“敌将尽诛,何以未取关?”
黄盖怒视袁术,高声道:“我军初战告捷,然粮草告罄!孙将军屡向督粮官袁公路催粮,皆无回应。军无粮草,无力攻关,已退屯虢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诸侯闻言,皆扼腕叹息,斥袁术断粮误国。
袁绍知袁术心思,然其行径过显,遭众诸侯非议,遂佯怒喝问:“公路!粮草乃军中之本,今误孙坚大功,汝该当何罪?”
袁术会意,忙辩解:“粮草早已备妥,乃属下懈怠未送。某回营后,必斩贻误者以谢文台!”
袁绍顺势道:“既如此,下不为例!日后需严束属吏,勿再误事。” 转而对黄盖道:“公覆且回,粮草即日送至。文台之功,某必重赏。”
黄盖转身欲去,袁术暗忖:“吾已得罪孙坚,若让袁绍表功收人心,不如自表其功以解怨。” 遂唤住黄盖:“公覆慢行!烦告文台,某将表奏朝廷,封其为荆州刺史。” 此时刘表已受董卓任命,然未赴任,众皆不知。黄盖谢过,辞行而去。
刘表受诏赴荆州刺史任,时天下大乱,寇贼横行,道路阻塞,遂单骑入宜城,求教于南郡名士蒯良、蒯越:“江南宗贼势大,各拥部曲,吾欲讨之,然兵马为孙坚所夺;欲征兵,又恐百姓畏贼不从,敢问计将安出?”
蒯良道:“众不附者,因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因义不足也。使君行仁义之道,百姓必归心,何愁兵源不集?”
蒯越亦进言:“宗贼帅多贪婪残暴,可以利诱之。诛其无道者,抚用其余,州人必乐归附。届时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七郡可传檄而定。”
刘表赞曰:“异度之计甚善!便依此诱杀宗贼帅。” 蒯越遂设计诱来宗贼帅五十五人,刘表尽斩之,收其部众。随后迁治所于襄阳,上表荐袁术为南阳太守以笼络之,又联姻襄阳蔡氏,制衡蒯氏,稳固刺史之位。
再说袁术此番果不食言,既送粮草往虢亭,又上表奏封孙坚为破虏将军、荆州刺史。董卓见表大怒,李儒劝道:“此乃袁术收孙坚之心。今刘表已赴荆州,不如改封孙坚为豫州刺史,令诸侯相攻,联军自溃。” 董卓从之,以天子诏封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圣旨既下,豫州刺史孔伷大怒,屯兵颍川阳翟,阻孙坚赴任;孙坚亦领兵退至颍川阳城,设为豫州治所,与孔伷对峙。
孙坚去后,关东联军失其勇锐,诸侯皆裹足不前,日在营中置酒高会,无复进取之心。
正是:
联盟酸枣议兴师,虎牢关前斩将旗。
周郎妙算焚敌寨,文台骁勇破顽夷。
袁氏争功粮道断,董贼迁鼎洛城隳。
关东兵甲空云集,谁为汉家靖乱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