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突破口的微光-《反腐深渊回响》

  深圳的雨比滨海更缠绵,细密的雨丝裹着潮湿的热气,黏在人皮肤上格外难受。陈谨和林晓坐在咖啡馆靠窗的位置,面前的拿铁已经凉透,窗外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却没有一个是他们要找的刘梅——马涛的妻子。

  “已经在小区门口守了两天了,连刘梅的影子都没见到。”林晓烦躁地搅着咖啡,“她女儿说她去外地走亲戚了,可我查了她的高铁票和机票记录,根本没有出行信息,明显是在撒谎。”

  陈谨皱着眉,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刘梅的反常举动,更说明马涛就在深圳,而且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到来。“再守一天,要是还没消息,我们就直接去她女儿家找她。”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要注意方式,别吓到孩子。”

  就在这时,林晓的手机突然响了。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眼睛瞬间亮了:“是我大学同学!他在市住建局档案科工作,说不定有新消息!”

  她快步走到咖啡馆外接电话,陈谨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升起一丝期待。这几天在深圳的调查陷入僵局,要是住建局能提供线索,或许能打开新的突破口。

  几分钟后,林晓兴冲冲地跑回来,手里的手机还没挂断:“陈主任!有重大发现!我同学说,远盛园区2021年的扩建规划许可,是赵立东亲自打招呼特批的,连环评公示都跳过了!”

  陈谨猛地站起来,咖啡杯在桌面上蹭出刺耳的声响:“你说什么?赵立东?”

  林晓用力点头,对着电话那头说:“张明,你再跟我详细说说,当时具体是什么情况?”

  电话那头的张明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明显的紧张:“去年三月,远盛的人拿着扩建申请来找我们科,按规定得先过环评,公示七天没问题才能批。可第二天赵立东就给我们科长打电话,说远盛是市里重点扶持企业,扩建是‘紧急项目’,让我们特事特办,直接给批了。科长不敢得罪他,就跳过了环评和公示,偷偷把许可证办了下来。”

  “那有没有书面记录?比如赵立东的批示或者通话记录?”陈谨凑过去,对着手机问。

  “没有!”张明的声音更紧张了,“赵立东很狡猾,特意交代了‘口头通知’,不让留任何书面痕迹。我们科里的人都知道这事,但没人敢说——赵立东是纪委常委,谁得罪他,谁就别想在体制内待下去。”

  陈谨的脸色沉了下来。赵立东作为纪委常委,竟然利用职权为远盛开绿灯,跳过关键审批流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违规,而是严重的渎职。更可怕的是,他还刻意销毁证据,可见背后牵扯的利益有多深。

  “张明,谢谢你提供的线索。”陈谨的声音很严肃,“你能不能帮我们找一下当时的审批底单?哪怕没有赵立东的批示,底单也能证明审批流程有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才传来张明犹豫的声音:“底单倒是有,但我不能给你们。赵立东早就打过招呼,远盛的审批材料谁都不能碰。要是被他发现我把底单给了你们,我不仅会丢工作,说不定还会有麻烦。陈主任,我上有老下有小,实在不敢冒这个险。”

  林晓急了:“张明,这是在查腐败!你要是能帮我们,就是立了大功!我们保证不会泄露你的身份!”

  “不行,太危险了。”张明的态度很坚决,“我只能口头告诉你们这些,书面证据我真的不能提供。你们要是想查,可以去查当时的环评机构——远盛找的是一家叫‘绿源’的环评公司,他们肯定知道审批流程有问题,说不定手里有证据。”

  挂了电话,林晓气得直跺脚:“这个张明,真是胆小如鼠!有线索却不敢提供,我们怎么才能证明是赵立东打的招呼?”

  “不能怪他。”陈谨摇了摇头,“赵立东在体制内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张明只是个普通档案员,确实没勇气和他对抗。不过他提供的‘绿源环评公司’这条线索,倒是个突破口。”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周明的号码:“周明,帮我查一下滨海市的‘绿源环评公司’,老板是谁,和远盛、赵立东有没有往来,尤其是经济上的。另外,查一下2021年远盛扩建项目的环评报告是谁做的,现在在哪里。”

  “没问题!我马上就查!”周明的声音很干脆。

  挂了电话,陈谨看着窗外的雨,心里五味杂陈。赵立东的暴露,让他意识到这个案子比想象的更复杂——不仅牵扯到企业老板、政府官员,连纪委内部都有“内鬼”。这就像在黑暗中行走,不仅要防备前方的陷阱,还要警惕背后的冷箭。

  “陈主任,我们现在怎么办?继续等刘梅,还是先回滨海查绿源公司?”林晓问。

  “兵分两路。”陈谨立刻决定,“你留在深圳,继续盯着刘梅,一旦发现她的踪迹,立刻跟我汇报,但不要轻举妄动。我现在就回滨海,查绿源公司和赵立东的关系。另外,苏晴在深圳也不安全,我带她一起回去。”

  “好!”林晓点了点头,“你放心,我一定会盯紧刘梅,不会让她跑了。”

  当天下午,陈谨就带着苏晴登上了回滨海的高铁。列车开动时,苏晴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深圳,轻声问:“赵立东是纪委常委,你们要查他,会不会很困难?”

  “会。”陈谨坦诚地说,“他熟悉纪委的办案流程,知道怎么规避调查,还能利用职权干扰我们的工作。但越是这样,越说明他心里有鬼,我们更不能放过他。”

  “需要我帮忙吗?”苏晴握住他的手,“我在医院认识不少人,说不定能帮你们打听点消息。”

  陈谨看着妻子坚定的眼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暂时不用,你照顾好自己和念念就好。赵立东很狡猾,我不想让你们娘俩卷入危险。”

  回到滨海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雨还在下,城市的霓虹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模糊。陈谨把苏晴送回家,立刻驱车赶往纪委大院。张建军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他推开门,看见张建军正对着一堆文件发呆。

  “张主任,我有重要情况汇报。”陈谨走到办公桌前,把张明提供的线索和盘托出。

  张建军听完,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沉默了很久,才抬起头:“赵立东……我早该想到的。去年远盛扩建的时候,他就一直劝我‘别多管闲事’,现在看来,他根本就是利益共同体。”

  “我已经让周明查绿源环评公司了,相信很快就有结果。”陈谨说,“但赵立东是常委,我们要查他,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还得上报省纪委,否则根本动不了他。”

  “我知道。”张建军点了点头,“你放心,省纪委我来联系。你继续查绿源公司和赵立东的经济往来,一定要找到铁证。另外,你要小心,赵立东肯定已经察觉到你在查他,说不定会对你下手。”

  “我会注意的。”陈谨站起身,“张主任,还有一件事——林晓还在深圳盯着马涛的妻子,我担心她的安全,能不能派两个人去深圳支援她?”

  “没问题,我马上安排。”张建军拿起电话,“你先回去休息,有消息随时跟我联系。”

  走出张建军的办公室,走廊里的灯光惨白,照在墙上的“忠诚干净担当”几个字上,显得格外刺眼。陈谨掏出手机,给林晓发了条消息:“已派支援,注意安全,绿源公司的线索我来查,有情况随时沟通。”

  很快,林晓回复:“收到!放心吧陈主任!”

  陈谨看着手机屏幕,心里充满了斗志。虽然前方的路依旧凶险,虽然赵立东的出现让案子更加复杂,但他知道,他们已经找到了突破口——只要顺着绿源公司这条线索查下去,找到赵立东和高明远勾结的证据,就能彻底撕开这个腐败网络。

  雨还在下,敲打着办公楼的窗户,发出“哒哒”的声响。陈谨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眼神坚定。他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最漫长,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等到曙光。这场反腐之战,他必须赢,也必将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