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铁器街,是被此起彼伏的锤击声唤醒的。
韩烨站在张记铁铺的火炉旁,看着通红的铁块在砧上逐渐成型,耳边是风箱“呼嗒呼嗒”的喘息,混杂着隔壁铺子传来的“叮叮当当”声,构成了属于这条街道的独特韵律。他已经在张记铁铺待了近半个月,从最初的试探到如今的熟稔,手中的锤子仿佛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每一次落下都精准得如同丈量过一般。
“小韩,歇会儿喝口茶?”负责拉风箱的老李头递过来一个粗瓷碗,碗里的茶水带着淡淡的苦涩,却能驱散连续打铁带来的燥意。
韩烨接过茶碗,仰头灌了一大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让紧绷的肌肉松弛了几分。他将刚打好的一把镰刀放在冷水里,“滋啦”一声,白雾蒸腾而起,刀刃上的寒光随之一闪。这把镰刀是给城西农户定做的,要求刃口锋利且不易崩裂,韩烨在锻打时特意加入了一丝极淡的灵气——并非为了让它成为灵器,只是想让铁器的韧性更好些,这是他从《天工造物录》里学到的小技巧,用在凡铁上效果显着。
“李叔,您在这条街待了多少年了?”韩烨擦了擦额头的汗,随口问道。他知道老李头是张记铁铺的老伙计,据说从张猛开铺时就在这儿了。
老李头往炉膛里添了些煤,火苗“蹭”地窜高了几分,映得他满是皱纹的脸发亮:“少说也有二十年了。想当年啊,这条街可比现在热闹,那会儿岚风城刚扩了西城门,铁器生意火得很,光是这条街上的铁匠铺就有三十多家,现在呢?也就剩下不到二十家了。”他叹了口气,“城里的修士越来越多,用凡铁的少了,都去追捧那些带灵光的玩意儿,咱们这些抡锤子的,日子越来越难喽。”
旁边正在打磨铁器的王二接过话茬:“谁说不是呢?前几天我去器师巷那边送过一趟货,人家铺子里的一把小匕首,就卖咱们大半个月的工钱,还说是‘凡灵境修士专用’。咱这累死累活打把刀,也就够换袋米。”王二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性子活泛,平时话最多,总念叨着要学“修仙”,却连最基础的《聚灵诀》都没入门。
韩烨默默听着,没有接话。他知道王二说的是实情,灵器时代,凡俗铁器的价值确实在被边缘化,但他并不认同“抡锤子没前途”的说法。《天工造物录》开篇就说:“器者,载道之具也。凡铁可锻神兵,顽石能蕴灵犀,关键不在材质,而在匠心。”在他看来,铁器街的手艺并非“落后”,只是缺少与灵气结合的契机。
“也不能这么说。”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铺子门口传来,张猛背着双手走了进来,他今天没穿打铁的粗布褂子,而是换了件相对整洁的青色长衫,看起来少了几分彪悍,多了些沉稳。“修士用灵器,凡人用凡铁,各有各的道。真要是没了咱们这些铁匠,城里的农户拿什么种地?商贩拿什么运货?”
王二吐了吐舌头,不敢跟老板顶嘴,只是小声嘟囔:“可人家器师能赚灵晶啊……”
“灵晶?”张猛哼了一声,走到铁砧旁拿起韩烨刚打好的镰刀,用手指弹了弹刀身,听着清脆的响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那也得有本事拿。你以为器师那么好当?光会打铁没用,还得懂灵文、识灵气、通阵法,哪一样不是磨出来的?”他顿了顿,看向韩烨,“小韩,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韩烨点头:“张老板说得对。手艺也好,灵文也罢,想做好都得下苦功。”
张猛满意地笑了笑,将镰刀放下:“这话在理。我年轻的时候,也想过学炼器,拜过一个器师当学徒,结果呢?光是认那些灵文就花了三年,还没摸到炼器的边儿,就因为修炼出了岔子……”他说到这儿,声音低了下去,眼神里掠过一丝黯然。
铺子内瞬间安静下来,老李头和王二都知道张猛的忌讳,没人敢接话。韩烨这才明白,难怪张猛对灵文和灵器的事情知道得比一般铁匠多,原来他早年还有过这样的经历。
“后来我才想明白,不是那块料,强求也没用。”张猛很快恢复了常态,拍了拍韩烨的肩膀,“不过你小子不一样,我看你打铁的时候,身上有灵气波动,是个修士吧?”
韩烨心里微惊,他一直刻意压制着修为,没想到还是被张猛看出来了。他没有隐瞒,坦然道:“嗯,刚入凡灵境不久。”
“凡灵境啊……”张猛咂咂嘴,“在城里不算什么,连城卫都比你修为高。但你这手艺是真不错,要是能把灵气和打铁结合起来,说不定真能走出条路子。”他叹了口气,“可惜啊,器师巷那地方,水太深。”
王二好奇地问:“张叔,器师巷到底啥样啊?是不是到处都是会发光的宝贝?”
“发光的宝贝是不少,但更多的是坑。”老李头插了句嘴,“我前几年给器师巷的一家铺子送过铁料,亲眼见着一个外乡修士,花了十块下品灵晶买了个‘聚灵玉佩’,结果回去一看,就是块普通玉石刻了几道破纹,去找人理论,人家根本不认账,还被铺子的护卫打了一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是他自己蠢,不懂行。”张猛道,“器师巷的规矩,看货不买可以,一旦交了钱,概不退换。而且三大世家在那儿都有产业,赵家的赵氏器铺,秦家的秦氏材料行,还有韩家的拍卖行,明着是做生意,暗地里谁不护着自己人?一个没背景的散修想在那儿立足,难啊。”
他看向韩烨:“我那儿子张青,在青云宗外门修行,总说我这铁铺是‘凡俗营生’,丢人。可他哪里知道,就算是修士,也得吃饭穿衣,也得用凡铁打造的锄头种地。”说到儿子,张猛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有不满,也有骄傲。
“张大哥在青云宗修行?”韩烨问道,他之前听王二提过一次,说是张猛的儿子很有出息。
“嗯,气灵境三品了,在青云宗外门也算个小天才。”张猛的语气不自觉地抬高了些,“再过两年,说不定能进内门。到时候我这铁铺,他怕是更看不上了。”
王二羡慕道:“气灵境啊!那可是能御使灵气攻击的高手了。张叔,您以后就是修士的爹了,还开啥铁铺啊?”
“你懂个屁。”张猛笑骂道,“他是他,我是我。这铁铺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一锤一凿打出来的东西,踏实。”
韩烨默默听着他们的闲聊,心里却在飞速盘算。张猛的话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器师巷不仅门槛高,还牵扯着世家势力,想进去分一杯羹,光有手艺不够,还得有应对各种麻烦的准备。但他也从中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张猛的儿子张青在青云宗外门,这或许是个潜在的机会。
“对了,张老板,”韩烨状似随意地问道,“您说器师需要懂灵文,那灵文是怎么学的?有专门的书籍吗?”
张猛看了他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沉吟道:“灵文书籍金贵得很,一般的铺子买不到,要么是世家子弟才有传承,要么是宗门里才有收录。不过……”他顿了顿,“每月初一、十五,器师巷有散市,有时候会有小贩偷偷卖些残缺的灵文拓本,虽然大多没用,但运气好的话,或许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韩烨心中一动,默默记下了这个信息。
就在这时,铺子门口来了个熟客,是住在附近的刘掌柜,专门来取定做的一批马蹄铁。张猛迎了上去招呼,老李头和王二也各自忙碌起来,锤击声和吆喝声再次填满了整个铺子。
韩烨站在火炉旁,看着通红的铁块在锤下逐渐改变形状,心里却清晰了许多。岚风城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有机会,也有陷阱。但他并不畏惧,就像这炉中的铁,越是高温锻打,才越能成器。
他握紧了手中的锤子,下一锤落下时,力道比之前更沉、更稳。
韩烨站在张记铁铺的火炉旁,看着通红的铁块在砧上逐渐成型,耳边是风箱“呼嗒呼嗒”的喘息,混杂着隔壁铺子传来的“叮叮当当”声,构成了属于这条街道的独特韵律。他已经在张记铁铺待了近半个月,从最初的试探到如今的熟稔,手中的锤子仿佛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每一次落下都精准得如同丈量过一般。
“小韩,歇会儿喝口茶?”负责拉风箱的老李头递过来一个粗瓷碗,碗里的茶水带着淡淡的苦涩,却能驱散连续打铁带来的燥意。
韩烨接过茶碗,仰头灌了一大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让紧绷的肌肉松弛了几分。他将刚打好的一把镰刀放在冷水里,“滋啦”一声,白雾蒸腾而起,刀刃上的寒光随之一闪。这把镰刀是给城西农户定做的,要求刃口锋利且不易崩裂,韩烨在锻打时特意加入了一丝极淡的灵气——并非为了让它成为灵器,只是想让铁器的韧性更好些,这是他从《天工造物录》里学到的小技巧,用在凡铁上效果显着。
“李叔,您在这条街待了多少年了?”韩烨擦了擦额头的汗,随口问道。他知道老李头是张记铁铺的老伙计,据说从张猛开铺时就在这儿了。
老李头往炉膛里添了些煤,火苗“蹭”地窜高了几分,映得他满是皱纹的脸发亮:“少说也有二十年了。想当年啊,这条街可比现在热闹,那会儿岚风城刚扩了西城门,铁器生意火得很,光是这条街上的铁匠铺就有三十多家,现在呢?也就剩下不到二十家了。”他叹了口气,“城里的修士越来越多,用凡铁的少了,都去追捧那些带灵光的玩意儿,咱们这些抡锤子的,日子越来越难喽。”
旁边正在打磨铁器的王二接过话茬:“谁说不是呢?前几天我去器师巷那边送过一趟货,人家铺子里的一把小匕首,就卖咱们大半个月的工钱,还说是‘凡灵境修士专用’。咱这累死累活打把刀,也就够换袋米。”王二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性子活泛,平时话最多,总念叨着要学“修仙”,却连最基础的《聚灵诀》都没入门。
韩烨默默听着,没有接话。他知道王二说的是实情,灵器时代,凡俗铁器的价值确实在被边缘化,但他并不认同“抡锤子没前途”的说法。《天工造物录》开篇就说:“器者,载道之具也。凡铁可锻神兵,顽石能蕴灵犀,关键不在材质,而在匠心。”在他看来,铁器街的手艺并非“落后”,只是缺少与灵气结合的契机。
“也不能这么说。”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铺子门口传来,张猛背着双手走了进来,他今天没穿打铁的粗布褂子,而是换了件相对整洁的青色长衫,看起来少了几分彪悍,多了些沉稳。“修士用灵器,凡人用凡铁,各有各的道。真要是没了咱们这些铁匠,城里的农户拿什么种地?商贩拿什么运货?”
王二吐了吐舌头,不敢跟老板顶嘴,只是小声嘟囔:“可人家器师能赚灵晶啊……”
“灵晶?”张猛哼了一声,走到铁砧旁拿起韩烨刚打好的镰刀,用手指弹了弹刀身,听着清脆的响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那也得有本事拿。你以为器师那么好当?光会打铁没用,还得懂灵文、识灵气、通阵法,哪一样不是磨出来的?”他顿了顿,看向韩烨,“小韩,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韩烨点头:“张老板说得对。手艺也好,灵文也罢,想做好都得下苦功。”
张猛满意地笑了笑,将镰刀放下:“这话在理。我年轻的时候,也想过学炼器,拜过一个器师当学徒,结果呢?光是认那些灵文就花了三年,还没摸到炼器的边儿,就因为修炼出了岔子……”他说到这儿,声音低了下去,眼神里掠过一丝黯然。
铺子内瞬间安静下来,老李头和王二都知道张猛的忌讳,没人敢接话。韩烨这才明白,难怪张猛对灵文和灵器的事情知道得比一般铁匠多,原来他早年还有过这样的经历。
“后来我才想明白,不是那块料,强求也没用。”张猛很快恢复了常态,拍了拍韩烨的肩膀,“不过你小子不一样,我看你打铁的时候,身上有灵气波动,是个修士吧?”
韩烨心里微惊,他一直刻意压制着修为,没想到还是被张猛看出来了。他没有隐瞒,坦然道:“嗯,刚入凡灵境不久。”
“凡灵境啊……”张猛咂咂嘴,“在城里不算什么,连城卫都比你修为高。但你这手艺是真不错,要是能把灵气和打铁结合起来,说不定真能走出条路子。”他叹了口气,“可惜啊,器师巷那地方,水太深。”
王二好奇地问:“张叔,器师巷到底啥样啊?是不是到处都是会发光的宝贝?”
“发光的宝贝是不少,但更多的是坑。”老李头插了句嘴,“我前几年给器师巷的一家铺子送过铁料,亲眼见着一个外乡修士,花了十块下品灵晶买了个‘聚灵玉佩’,结果回去一看,就是块普通玉石刻了几道破纹,去找人理论,人家根本不认账,还被铺子的护卫打了一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是他自己蠢,不懂行。”张猛道,“器师巷的规矩,看货不买可以,一旦交了钱,概不退换。而且三大世家在那儿都有产业,赵家的赵氏器铺,秦家的秦氏材料行,还有韩家的拍卖行,明着是做生意,暗地里谁不护着自己人?一个没背景的散修想在那儿立足,难啊。”
他看向韩烨:“我那儿子张青,在青云宗外门修行,总说我这铁铺是‘凡俗营生’,丢人。可他哪里知道,就算是修士,也得吃饭穿衣,也得用凡铁打造的锄头种地。”说到儿子,张猛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有不满,也有骄傲。
“张大哥在青云宗修行?”韩烨问道,他之前听王二提过一次,说是张猛的儿子很有出息。
“嗯,气灵境三品了,在青云宗外门也算个小天才。”张猛的语气不自觉地抬高了些,“再过两年,说不定能进内门。到时候我这铁铺,他怕是更看不上了。”
王二羡慕道:“气灵境啊!那可是能御使灵气攻击的高手了。张叔,您以后就是修士的爹了,还开啥铁铺啊?”
“你懂个屁。”张猛笑骂道,“他是他,我是我。这铁铺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一锤一凿打出来的东西,踏实。”
韩烨默默听着他们的闲聊,心里却在飞速盘算。张猛的话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器师巷不仅门槛高,还牵扯着世家势力,想进去分一杯羹,光有手艺不够,还得有应对各种麻烦的准备。但他也从中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张猛的儿子张青在青云宗外门,这或许是个潜在的机会。
“对了,张老板,”韩烨状似随意地问道,“您说器师需要懂灵文,那灵文是怎么学的?有专门的书籍吗?”
张猛看了他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沉吟道:“灵文书籍金贵得很,一般的铺子买不到,要么是世家子弟才有传承,要么是宗门里才有收录。不过……”他顿了顿,“每月初一、十五,器师巷有散市,有时候会有小贩偷偷卖些残缺的灵文拓本,虽然大多没用,但运气好的话,或许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韩烨心中一动,默默记下了这个信息。
就在这时,铺子门口来了个熟客,是住在附近的刘掌柜,专门来取定做的一批马蹄铁。张猛迎了上去招呼,老李头和王二也各自忙碌起来,锤击声和吆喝声再次填满了整个铺子。
韩烨站在火炉旁,看着通红的铁块在锤下逐渐改变形状,心里却清晰了许多。岚风城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有机会,也有陷阱。但他并不畏惧,就像这炉中的铁,越是高温锻打,才越能成器。
他握紧了手中的锤子,下一锤落下时,力道比之前更沉、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