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父亲手记的多媒体展-《曝光黑幕:我靠笔杆子掀翻商界》

  林蔚然站在展览厅中央,指尖还残留着钢笔金属外壳的凉意。展馆入口的光打在她肩头,人群的脚步声从四面涌来,却没有一句能真正传进她耳朵。她只记得顾明远被抬走时,左手掌心朝外的那个手势——不是告别,是警告。

  她低头看了眼口袋里的通讯器,屏幕黑着,但每隔几分钟会微微震一下,像是某种确认信号。她没打开,只是把它贴紧掌心,然后走向主展台。

  “父亲的手记”多媒体展今天正式开放。展厅由七块弧形镜面围成环状,每一块都看似普通玻璃,实则内嵌液晶层与人脸识别模块。夏岚的人昨晚才完成最后调试,通风管道里的中继设备能独立运行三小时,足够撑过最关键的前半场。

  林蔚然拿起麦克风,声音平稳:“各位,今天展出的内容,全部来自一份未发表的调查笔记。作者是我父亲,一名在二十年前消失的记者。”

  她话音刚落,眼角余光扫到右侧入口。一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戴着口罩和墨镜,右手插在外套口袋里,步伐很稳。他身后没有随从,也没人主动靠近。

  林蔚然不动声色地按下钢笔末端的按钮。笔尖轻微一颤,信号已发出。

  系统接通。

  她继续说着开场词,语速比平时慢了一倍。每一个字都像钉子,敲进空气里。观众安静下来,有人举起手机拍摄。那个男人走到第三块镜面前停下,抬头看着上面泛黄的纸页扫描件——那是1998年7月25日的江口锚地排污记录,字迹潦草却清晰。

  林蔚然盯着监控画面切换的瞬间。

  红外追踪显示,那人右耳后温度异常,缺了一小块组织。和档案里的手术记录吻合。

  她抬起手,翻动讲稿。

  “真相不怕藏,只怕没人敢看。”她说完这句,声音落下不到一秒,所有镜面同时亮起。

  画面切换成一段视频:昏暗的会议室里,同一个男人摘下眼镜,将一张支票推给某位环保局官员。时间戳显示为2003年4月。紧接着是另一段——他在医院走廊低声打电话,背景音里有护士喊“张立抢救无效”。

  人群开始骚动。

  有人认出了那张脸。“这不是周慕云吗?他不是在海外?”

  西装男猛地转身,快步往出口走。

  两名安保人员上前拦截。“请配合我们做个登记。”

  “我是基金会代表!”他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带着怒意,“这是诽谤!我要起诉你们!”

  展厅一角,记者们已经围了上去。镜头对准他,闪光灯接连亮起。

  林蔚然没有动。她慢慢走到离他最近的一块镜前,举起手中的钢笔。

  “你说你是谁?”她问。

  男人冷笑一声,抬手要摘口罩。

  就在那一瞬,她按下笔帽暗钮。

  一道极细的红光自笔尖射出,横扫过他左脸颊。皮肤表面泛起微弱波纹,整容胶因高频震动出现裂痕,边缘翘起,露出底下一块深褐色的斑记——蝶形,边缘不规则,位置恰好在颧骨上方。

  现场一片死寂。

  紧接着,快门声炸开。

  林蔚然收回钢笔,金属外壳仍在微微发烫。她盯着那块胎记,直到对方被赶来的便衣带走,全程没有再开口。

  展厅灯光恢复正常。有人开始议论,有人说这是高科技造假,也有人掏出手机直播。一名年轻记者挤到前排,举着话筒问:“林记者,这些证据是从哪里来的?你确定这人就是周慕云本人?”

  林蔚然看着镜头,语气平静:“我不是要你们现在就相信。我只是把东西摆出来。剩下的,交给时间。”

  她转身走向控制台,手指在平板上滑动,调出后台数据。激光扫描生成的胎记轮廓已自动存档,匹配度显示98.6%。她点了上传,文件命名:“替身识别报告_V1”。

  通讯器又震了一下。

  这次屏幕亮了。一条加密信息跳出来,只有四个数字:0712。

  她盯着那串数,指腹轻轻擦过屏幕。这不是顾明远常用的编码格式,但他曾提过,某些紧急联络会用日期变形作为验证。

  0712——七月十二日。

  她忽然想起什么,迅速翻出父亲笔记本的电子备份。在一页夹缝笔记里,有一行小字:“七月十二,取样点C-7失效,水体镉含量突增,上报路径中断。”

  她抬头看向展厅最内侧的投影墙。那里正循环播放一段旧影像:父亲蹲在江边,用玻璃瓶装水,背后是海东集团的排污口铁门。时间显示正是1998年7月12日。

  她走过去,在触控屏上放大画面右侧角落。铁门锈迹斑斑,但依稀可见一行编号:C-7。

  心跳快了一拍。

  她立即调出展馆的外部信号记录,想查刚才那条信息的来源IP。系统提示“无法追溯,经三层跳转”。

  但她注意到,发送设备的信号特征与顾明远配发的加密终端一致。

  林蔚然握紧钢笔,绕过人群走向出口。一名工作人员拦住她:“外面还有记者等着采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让他们等。”她说,“我得去一趟资料室。”

  实际上她没去资料室。

  她在楼梯拐角脱下外套,把钢笔塞进内衣夹层,然后从消防通道下到地下车库。她的车停在最里面,车窗贴膜很深。

  刚拉开车门,通讯器再次震动。

  这次是一段音频。

  她点开,耳机里传出几秒杂音,接着是一个低沉的声音:“C-7不是终点……还有七个点没爆。”

  是顾明远的声音。沙哑,但清醒。

  她立刻回拨,无人接听。

  她坐进驾驶座,双手放在方向盘上,盯着前方。车库灯光昏黄,远处传来电梯开门的提示音。

  她重新播放那段音频,逐帧分析背景噪音。在最后一秒,她捕捉到一丝极细微的滴答声——像是某种计时装置的机械响。

  她猛然想起什么,翻出会议中心的建筑图纸。在B2设备间下方,标有一个废弃的地下水泵房,代号正是C-7。

  她启动车子,倒车时瞥见后视镜里闪过一道影子。一个人站在柱子后,手里拿着手机,正对着她的车牌录像。

  她踩下油门,车尾灯划破昏暗。

  驶出车库时,她摇下车窗,把空的录音笔扔进了路边排水沟。

  车子汇入主路,她打开导航,输入“江口锚地旧址”。系统规划路线需要四十七分钟。

  她删掉,重新输入“市水务局地下管网图档案馆”。

  这一次,路线穿过市中心,途经三座桥梁。

  她选择导航,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目光落在副驾座位上的帆布包。

  包口敞开,露出半截父亲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墨迹已有些褪色:

  “只要还有一个取样点活着,这条河就不会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