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参谋突然上前一步,指着屏幕上的城区分布图开口:“师长,我有个想法,或许能更高效地清剿丧尸,您听听看?”
“什么打法?”秦战立刻投去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丧尸对新鲜血肉的吸引力无法抵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让无人机分队出动大批无人机,在机身下方吊上带血的新鲜猪肉,通过操控无人机的飞行路线,把分散在各区域的丧尸引诱、集中到几个开阔地带,比如广场、大型停车场这类无遮挡的区域。”
参谋顿了顿,接着补充,“等丧尸聚集到一定规模,再调用远程火炮进行覆盖轰炸,这样既能避免部队进城面临巷战风险,还能一次性消灭大量丧尸。”
“另外,行动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一是用广播循环通知城区幸存者,让他们提前躲进地下室、坚固房间等安全区域,避免误伤;二是清剿后,打印不同颜色的传单张贴在建筑门口——绿色传单表示房屋已清扫完毕,无丧尸且安全;
黄色表示房屋内有可疑痕迹,需谨慎进入;红色则标注为危险区域,存在大批丧尸,需后续调集重兵围剿。”
说完,参谋看向秦战,等待他的判断。秦战手指在地图上的广场标记处轻点,沉思片刻后点头:“这个方案可行!利用血肉诱敌能减少部队伤亡,集中火炮打击效率高,传单标记也能为后续清剿和搜救幸存者提供清晰指引。
你立刻联合作战科,把无人机数量、诱饵投放点、火炮打击区域和广播话术细化成具体方案,半小时后给我过目!”
“是!”参谋立刻转身,在电子屏上标注出目标区域:“咱们优先选城区西侧的实验小学、城北的第二小学,还有中心广场旁的市民公园、城南的滨河公园——这四个地方都是开阔场地,既能容纳大量丧尸,又不会因建筑遮挡影响火炮精度,而且离居民区有一定距离,能减少对幸存者的潜在影响。”
秦战凑到屏幕前,确认四个地点的位置后补充:“让无人机分队准备50架侦察无人机,每架吊2斤带血猪肉,分四组行动,每组负责一个目标区域。飞行路线要绕开已标记的可能有幸存者的建筑,避免把丧尸引到居民区。另外,通知通信连,先架临时广播设备,再调两架直-20直升机升空,全频段循环播报警示,务必让幸存者提前躲好。”
半小时后,方案全面落地。两架直-20直升机率先悬停在城区上空,全频段广播穿透废弃建筑:“城区所有幸存者请注意!我们是赤旗军,不属于本区域任何地方军或近卫军!五分钟后,将对实验小学、第二小学、市民公园、滨河公园实施火炮打击,目标为丧尸!请立即远离上述区域,寻找地下室、防空洞躲避,切勿暴露在室外!”
地面上,通信连的临时广播设备同步接力,重复着警示内容。幸存者们闻声反应各异——躲在超市仓库的老梁松了口气,对程黎说:“还好咱们不在学校附近,这轰炸躲远了才安全”;地下停车场的幸存者拍着胸口庆幸“这儿够坚固”;靠近广场的两人则抓起背包,跌跌撞撞冲向地下室。
与此同时,50架挂载带血猪肉的无人机升空,分四组飞向目标区域。刚抵近小学和公园,下方丧尸就被血腥味吸引,从教学楼、树林里涌出来,跟着无人机影子向开阔地聚集——不到40分钟,侦察画面显示:实验小学操场近3万只丧尸,第二小学超2万只,两个公园合计4万多只,密密麻麻挤满空地。
“目标区域丧尸聚集完毕,请求火炮打击!”无人机分队传来报告。
秦战盯着屏幕,果断下令:“火力团,按预定参数射击,用高爆榴弹覆盖,控制炸点范围!”
“收到!”远处155毫米卡车炮阵地调整炮口,第一波炮弹呼啸升空,精准砸向四个区域。“轰!轰!轰!”爆炸声接连炸响,高爆榴弹在尸群中炸开,碎石、残肢混着硝烟飞溅,拥挤的场地瞬间被火光吞没。三轮打击后,四个区域的丧尸基本肃清。
秦战随即下令:“合成营分四组,每组配2架侦察无人机,带三色传单进区域搜索——肃清零散丧尸,安全建筑贴绿色传单,可疑痕迹贴黄色,遇大规模尸群立即标记求援!”
合成营四组士兵接到指令后,迅速展开战术队形,朝着目标区域推进——每组以2辆04A步兵战车为先导,车首机枪保持警戒,士兵则分成三人战斗小组,呈“前三角”阵型跟在战车侧后方,脚尖踮地小步移动,枪口始终朝向前方高低角交替瞄准。
抵达实验小学外围时,领头的班长抬手比出“停止”手势,两名士兵立刻从背包里取出无人机,解锁后抛向空中;其余人则依托战车掩体,掏出战术望远镜,仔细观察教学楼门窗、操场角落等可能藏有丧尸的位置。无人机传回实时画面,确认一楼走廊有零星丧尸游荡后,班长做出“破门”手势——两名持盾牌的士兵迅速上前,一人举防暴盾抵住教学楼大门,另一人端着加装战术手电的191步枪,待盾牌手发力撞开大门的瞬间,立刻侧身进入,手电光束扫过走廊,同时扣动扳机,“砰!砰!”两枪精准击中两只丧尸的头部。
后续士兵鱼贯而入,按“逐屋清理”战术推进:两人一组负责一间教室,一人站在门口左侧,用枪托轻轻推开半扇门,另一人则蹲在右侧,透过门缝观察室内情况;确认安全后,左侧士兵快速闪身进入,贴墙移动至教室后方,右侧士兵紧随其后,横向扫过教室中央,两人形成交叉火力覆盖。遇到躲在课桌下的丧尸,一名士兵会用枪托敲击桌面吸引注意力,另一名则绕到课桌另一侧,趁丧尸抬头的瞬间,枪口抵近射击。
清理至二楼时,一名士兵发现楼梯间有拖拽痕迹,立刻抬手示意“有情况”,并从胸前取出黄色传单攥在手里。小组全员瞬间绷紧神经,班长调出无人机画面,确认楼梯转角处有三只丧尸在缓慢移动后,做出“协同攻击”手势——一名士兵举枪对准转角上方,另一名士兵则从腰间取下震撼弹,拔栓后倒计时“三、二、一”,甩手将震撼弹扔进转角。“砰”的一声闷响后,三人立刻冲上前,借着烟雾掩护,分别对准三只失去行动力的丧尸补枪,随后在楼梯口贴上黄色传单,并用粉笔在旁边标注“2楼转角,已肃清3只,残留拖拽痕迹”。
城南滨河公园旁的居民楼清理现场,另一组士兵则采用“上下同步”战术:一组从一楼向上逐层搜索,另一组搭乘步兵战车车顶的升降平台,从顶楼向下排查。升降平台上的两名士兵,一人用绳索固定身体,另一人则单膝跪地,依托平台边缘,对顶楼窗户进行点射——当发现某扇窗户后有丧尸影动时,士兵立刻调整呼吸,将191精确射手步枪的瞄准镜倍率调至8倍,对准丧尸头部轮廓,在呼气末段平稳扣动扳机,子弹穿透玻璃,精准命中目标。
地面小组在清理三楼某房间时,突然听到隔壁传来“哐当”的柜子倒地声。组长立刻做出“静音”手势,所有人瞬间屏住呼吸,缓慢卸下战术背包,取出破拆工具。
一名士兵用撬棍轻轻撬开房门缝隙,另一名士兵将战术摄像头伸入室内,画面显示有五只丧尸正围着倒地的衣柜嘶吼。组长立刻分配任务:两人负责门口警戒,防止其他房间丧尸突袭;三人则举枪对准衣柜方向,待房门被完全撬开的瞬间,同时扣动扳机,“砰砰砰”的枪声接连响起,五只丧尸应声倒地,随后士兵快速上前,用刺刀补刺每只丧尸的头部,确认彻底无活动迹象后,在房门贴上绿色传单。
整个清理过程中,士兵们始终保持战术协同:遇开阔走廊采用“横向推进”,遇狭窄楼道采用“单列交替掩护”,遇封闭房间采用“破门-突入-清剿”的标准流程,每清理完一片区域,都会留下战术标记,确保后续部队不会重复搜索,也为可能出现的幸存者指引安全路线。
随着战术动作的精准落地,城区内的安全区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扩张,零散丧尸被逐一肃清,三色传单在建筑间形成清晰的安全指引网。
“什么打法?”秦战立刻投去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丧尸对新鲜血肉的吸引力无法抵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让无人机分队出动大批无人机,在机身下方吊上带血的新鲜猪肉,通过操控无人机的飞行路线,把分散在各区域的丧尸引诱、集中到几个开阔地带,比如广场、大型停车场这类无遮挡的区域。”
参谋顿了顿,接着补充,“等丧尸聚集到一定规模,再调用远程火炮进行覆盖轰炸,这样既能避免部队进城面临巷战风险,还能一次性消灭大量丧尸。”
“另外,行动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一是用广播循环通知城区幸存者,让他们提前躲进地下室、坚固房间等安全区域,避免误伤;二是清剿后,打印不同颜色的传单张贴在建筑门口——绿色传单表示房屋已清扫完毕,无丧尸且安全;
黄色表示房屋内有可疑痕迹,需谨慎进入;红色则标注为危险区域,存在大批丧尸,需后续调集重兵围剿。”
说完,参谋看向秦战,等待他的判断。秦战手指在地图上的广场标记处轻点,沉思片刻后点头:“这个方案可行!利用血肉诱敌能减少部队伤亡,集中火炮打击效率高,传单标记也能为后续清剿和搜救幸存者提供清晰指引。
你立刻联合作战科,把无人机数量、诱饵投放点、火炮打击区域和广播话术细化成具体方案,半小时后给我过目!”
“是!”参谋立刻转身,在电子屏上标注出目标区域:“咱们优先选城区西侧的实验小学、城北的第二小学,还有中心广场旁的市民公园、城南的滨河公园——这四个地方都是开阔场地,既能容纳大量丧尸,又不会因建筑遮挡影响火炮精度,而且离居民区有一定距离,能减少对幸存者的潜在影响。”
秦战凑到屏幕前,确认四个地点的位置后补充:“让无人机分队准备50架侦察无人机,每架吊2斤带血猪肉,分四组行动,每组负责一个目标区域。飞行路线要绕开已标记的可能有幸存者的建筑,避免把丧尸引到居民区。另外,通知通信连,先架临时广播设备,再调两架直-20直升机升空,全频段循环播报警示,务必让幸存者提前躲好。”
半小时后,方案全面落地。两架直-20直升机率先悬停在城区上空,全频段广播穿透废弃建筑:“城区所有幸存者请注意!我们是赤旗军,不属于本区域任何地方军或近卫军!五分钟后,将对实验小学、第二小学、市民公园、滨河公园实施火炮打击,目标为丧尸!请立即远离上述区域,寻找地下室、防空洞躲避,切勿暴露在室外!”
地面上,通信连的临时广播设备同步接力,重复着警示内容。幸存者们闻声反应各异——躲在超市仓库的老梁松了口气,对程黎说:“还好咱们不在学校附近,这轰炸躲远了才安全”;地下停车场的幸存者拍着胸口庆幸“这儿够坚固”;靠近广场的两人则抓起背包,跌跌撞撞冲向地下室。
与此同时,50架挂载带血猪肉的无人机升空,分四组飞向目标区域。刚抵近小学和公园,下方丧尸就被血腥味吸引,从教学楼、树林里涌出来,跟着无人机影子向开阔地聚集——不到40分钟,侦察画面显示:实验小学操场近3万只丧尸,第二小学超2万只,两个公园合计4万多只,密密麻麻挤满空地。
“目标区域丧尸聚集完毕,请求火炮打击!”无人机分队传来报告。
秦战盯着屏幕,果断下令:“火力团,按预定参数射击,用高爆榴弹覆盖,控制炸点范围!”
“收到!”远处155毫米卡车炮阵地调整炮口,第一波炮弹呼啸升空,精准砸向四个区域。“轰!轰!轰!”爆炸声接连炸响,高爆榴弹在尸群中炸开,碎石、残肢混着硝烟飞溅,拥挤的场地瞬间被火光吞没。三轮打击后,四个区域的丧尸基本肃清。
秦战随即下令:“合成营分四组,每组配2架侦察无人机,带三色传单进区域搜索——肃清零散丧尸,安全建筑贴绿色传单,可疑痕迹贴黄色,遇大规模尸群立即标记求援!”
合成营四组士兵接到指令后,迅速展开战术队形,朝着目标区域推进——每组以2辆04A步兵战车为先导,车首机枪保持警戒,士兵则分成三人战斗小组,呈“前三角”阵型跟在战车侧后方,脚尖踮地小步移动,枪口始终朝向前方高低角交替瞄准。
抵达实验小学外围时,领头的班长抬手比出“停止”手势,两名士兵立刻从背包里取出无人机,解锁后抛向空中;其余人则依托战车掩体,掏出战术望远镜,仔细观察教学楼门窗、操场角落等可能藏有丧尸的位置。无人机传回实时画面,确认一楼走廊有零星丧尸游荡后,班长做出“破门”手势——两名持盾牌的士兵迅速上前,一人举防暴盾抵住教学楼大门,另一人端着加装战术手电的191步枪,待盾牌手发力撞开大门的瞬间,立刻侧身进入,手电光束扫过走廊,同时扣动扳机,“砰!砰!”两枪精准击中两只丧尸的头部。
后续士兵鱼贯而入,按“逐屋清理”战术推进:两人一组负责一间教室,一人站在门口左侧,用枪托轻轻推开半扇门,另一人则蹲在右侧,透过门缝观察室内情况;确认安全后,左侧士兵快速闪身进入,贴墙移动至教室后方,右侧士兵紧随其后,横向扫过教室中央,两人形成交叉火力覆盖。遇到躲在课桌下的丧尸,一名士兵会用枪托敲击桌面吸引注意力,另一名则绕到课桌另一侧,趁丧尸抬头的瞬间,枪口抵近射击。
清理至二楼时,一名士兵发现楼梯间有拖拽痕迹,立刻抬手示意“有情况”,并从胸前取出黄色传单攥在手里。小组全员瞬间绷紧神经,班长调出无人机画面,确认楼梯转角处有三只丧尸在缓慢移动后,做出“协同攻击”手势——一名士兵举枪对准转角上方,另一名士兵则从腰间取下震撼弹,拔栓后倒计时“三、二、一”,甩手将震撼弹扔进转角。“砰”的一声闷响后,三人立刻冲上前,借着烟雾掩护,分别对准三只失去行动力的丧尸补枪,随后在楼梯口贴上黄色传单,并用粉笔在旁边标注“2楼转角,已肃清3只,残留拖拽痕迹”。
城南滨河公园旁的居民楼清理现场,另一组士兵则采用“上下同步”战术:一组从一楼向上逐层搜索,另一组搭乘步兵战车车顶的升降平台,从顶楼向下排查。升降平台上的两名士兵,一人用绳索固定身体,另一人则单膝跪地,依托平台边缘,对顶楼窗户进行点射——当发现某扇窗户后有丧尸影动时,士兵立刻调整呼吸,将191精确射手步枪的瞄准镜倍率调至8倍,对准丧尸头部轮廓,在呼气末段平稳扣动扳机,子弹穿透玻璃,精准命中目标。
地面小组在清理三楼某房间时,突然听到隔壁传来“哐当”的柜子倒地声。组长立刻做出“静音”手势,所有人瞬间屏住呼吸,缓慢卸下战术背包,取出破拆工具。
一名士兵用撬棍轻轻撬开房门缝隙,另一名士兵将战术摄像头伸入室内,画面显示有五只丧尸正围着倒地的衣柜嘶吼。组长立刻分配任务:两人负责门口警戒,防止其他房间丧尸突袭;三人则举枪对准衣柜方向,待房门被完全撬开的瞬间,同时扣动扳机,“砰砰砰”的枪声接连响起,五只丧尸应声倒地,随后士兵快速上前,用刺刀补刺每只丧尸的头部,确认彻底无活动迹象后,在房门贴上绿色传单。
整个清理过程中,士兵们始终保持战术协同:遇开阔走廊采用“横向推进”,遇狭窄楼道采用“单列交替掩护”,遇封闭房间采用“破门-突入-清剿”的标准流程,每清理完一片区域,都会留下战术标记,确保后续部队不会重复搜索,也为可能出现的幸存者指引安全路线。
随着战术动作的精准落地,城区内的安全区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扩张,零散丧尸被逐一肃清,三色传单在建筑间形成清晰的安全指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