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桂香浮动的归途-《凤唳深宫:扫地宫女的登天阶》

  中秋的月亮还没升起,江南的桂花就开得泼泼洒洒。沈文的画社后院里,几株金桂缀满了细碎的黄花,风一吹,香气就漫了满院,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味道。

  苏璃坐在桂花树下的石桌旁,看着沈文给阿瑶画扇面。阿瑶非要把桂花画在扇面上,还得画上她追蝴蝶的样子,沈文耐着性子哄着,笔尖在绢面上轻轻勾勒,蝴蝶的翅膀渐渐有了雏形。

  “沈先生,你看我画的桂花!”阿瑾拿着自己的画本跑过来,纸上用朱砂点了几朵桂花,虽稚嫩,却有模有样。

  “阿瑾进步真快。”沈文笑着点头,“这朱砂的颜色用得好,像桂花沾了露水,活了。”

  阿瑾被夸得脸颊微红,又跑去一旁练习了。皇帝坐在廊下,由宫女陪着剥石榴,看着孩子们嬉闹,嘴角噙着笑意。这次江南之行,他的精神好了许多,偶尔还会跟沈文讨论几句书画,倒像个寻常的老者。

  “该准备返程了。”赵珩走到苏璃身边,手里拿着件薄披风,轻轻搭在她肩上,“夜里凉,别冻着。”

  “嗯,明日就走吧。”苏璃点头,“宫里还有不少事等着处理呢。”

  虽说出来才半月,却总惦记着朝堂的事——北方的秋汛刚过,得看看赈灾粮是否到位;新修的水渠该验收了,关乎着来年的收成。

  沈文听见他们说话,停下笔笑道:“这就要走了?不多留几日?等过了中秋,看钱塘江大潮才热闹呢。”

  “不了,”赵珩笑道,“等明年春天,再带孩子们来吃你的新茶。”

  “那可说定了。”沈文从画筒里取出一卷画,“这是我给你们画的《江南秋宴图》,留着做个念想。”

  画上是他们在画社后院赏桂的情景,皇帝剥石榴,阿瑶追蝴蝶,阿瑾画画,她和赵珩坐在树下说话,桂花落在石桌上,连空气里的香气都仿佛能透过纸面飘出来。

  “真好看。”苏璃由衷赞叹,“谢谢你,沈先生。”

  “该我谢你们才是。”沈文摆摆手,“若不是殿下和姑娘,我哪能有今日的安稳日子。”

  第二天清晨,车马备好,沈文和江南的官员来送行。阿瑶抱着沈文送的桂花糕,眼圈红红的:“沈先生,你一定要来看我们啊。”

  “一定。”沈文笑着揉了揉她的头,“等我把《钱塘江潮图》画好了,就进京找你们。”

  马车缓缓驶离画社,苏璃掀开窗帘回望,沈文还站在桂花树下挥手,身影渐渐消失在巷口。她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沈文的情景,那个在桃花林里狼狈却正直的画师,如今已是江南画坛的泰斗,时光真是奇妙。

  “在想什么?”赵珩握住她的手。

  “在想,我们这一路,遇见了好多好人。”苏璃轻声道,“张舅舅,沈先生,还有那些帮过我们的人。”

  “是啊。”赵珩点头,“所以我们更要守好这江山,不能辜负他们的心意。”

  马车行驶在江南的官道上,两旁的稻田金黄一片,农夫们正在收割,田埂上的野菊开得正艳。皇帝靠在车壁上打盹,嘴角带着笑意,许是梦到了年轻时的江南。阿瑾在看书,阿瑶则抱着桂花糕,小口小口地吃着,时不时凑到窗边看风景。

  桂香从车窗外飘进来,混着稻香,酿成一种叫做“归途”的味道。苏璃靠在赵珩肩上,听着车轮滚动的声响,忽然觉得,这一路的奔波,无论是风雨还是晴日,只要身边的人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月亮升起来时,马车已驶出江南地界。苏璃看着窗外的月色,忽然道:“等回到京城,我们去看看坤宁宫的桂花吧。”

  “好。”赵珩点头,“听说今年宫里的桂花开得也很好。”

  归途漫漫,却因有彼此相伴而温暖。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次远行与归来里,在每一季花开与叶落里,在寻常的岁月里,静静流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