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宫墙内的桂月-《凤唳深宫:扫地宫女的登天阶》

  回到京城时,恰逢中秋。坤宁宫的桂树比江南的更粗壮些,金黄的花串压弯了枝头,风一吹,落得青砖地上满是碎金,连宫道上都飘着甜香。

  苏璃让人在桂树下摆了张圆桌,铺上素色桌布,摆上月饼、石榴、葡萄,还有沈文送的桂花糕。皇帝坐在主位,看着满桌的吃食,笑着说:“还是宫里的月亮圆啊。”

  “父皇说的是。”赵珩给皇帝斟上桂花酒,“这酒是用坤宁宫的桂花酿的,您尝尝。”

  皇帝抿了口酒,眯着眼睛点头:“不错,比江南的梅子酒柔些,有股子家的味道。”

  阿瑶穿着粉色的小袄,手里拿着块莲蓉月饼,吃得满嘴都是渣,跑到苏璃身边撒娇:“娘亲,宫里的桂花没有沈先生家的香。”

  “傻孩子,宫里的桂花听着宫墙里的故事长大,香得更沉些。”苏璃替她擦掉嘴角的渣,“就像你爹爹,看着严肃,心里可暖了。”

  赵珩闻言,挑了挑眉,故意板起脸:“是吗?那我明日罚你抄十遍《女诫》。”

  “不要!”阿瑶吓得躲到皇帝身后,探出脑袋做鬼脸,“爹爹最坏了!”

  皇帝被逗得哈哈大笑,拍着阿瑶的头说:“别怕,有爷爷在,他不敢罚你。”

  阿瑾坐在一旁,小口吃着月饼,手里还拿着本《孙子兵法》,偶尔抬头看看打闹的妹妹,嘴角噙着浅浅的笑意。这孩子性子沉稳,颇有赵珩年轻时的风范,只是偶尔流露出的温柔,像极了苏璃。

  夜色渐深,月亮爬上中天,清辉洒在桂树上,落下斑驳的影子。周太监带着宫女们提着宫灯走来,灯笼的光映着满地桂花,像撒了一地的碎银。

  “要不要玩猜谜?”苏璃提议,“我备了些谜面,猜对了有赏。”

  “好啊好啊!”阿瑶第一个响应。

  苏璃取出写着谜面的纸条,念道:“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打一动物。”

  “是青蛙!”阿瑶立刻举手,眼睛亮晶晶的。

  “答对了,赏块桂花糕。”苏璃笑着把糕点递给她。

  接下来的谜面,有难有易,皇帝和赵珩偶尔也会抢答,笑声在桂树下回荡,惊起几只栖息的夜鸟。

  轮到阿瑾时,苏璃念了个难些的:“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

  阿瑾低头想了想,提笔在纸上写了个“慧”字。

  “对了!”苏璃惊喜地看着他,“阿瑾真聪明。”

  皇帝也凑过来看,连连点头:“这孩子,不仅字好,脑子也灵,将来定是个栋梁之才。”

  赵珩看着儿子,眼底满是欣慰,却故意说:“还需勤加练习,不可骄傲。”

  阿瑾懂事地点头:“儿子明白。”

  玩到夜深,皇帝有些乏了,由宫女搀扶着回宫歇息。苏璃收拾着桌上的残局,赵珩站在桂树下,望着天上的明月,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想什么?”苏璃走过去,递给她一块月饼。

  “在想,”赵珩接过月饼,却没吃,只是握住她的手,“当年在江南,你说江南的月亮圆,如今看来,还是宫里的月亮更让人安心。”

  苏璃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桂花香,轻声道:“因为宫里有我们的家啊。”

  是啊,家。有爱人,有孩子,有牵挂的人,有守护的责任,这样的地方,无论月亮圆不圆,都是最安心的归宿。

  桂树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摇晃,像在为这对相守的人低吟浅唱。宫墙内的桂月,带着岁月的沉淀,和家的温暖,照亮了他们脚下的路。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个中秋的桂树下,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在孩子们渐渐长大的身影里,在江山安稳的岁月里,温暖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