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升龙暗流-《血色白银》

  灵山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安南北部。先安州城内,军民欢腾,士气高涨。更多的当地豪强和心怀黎氏旧恩的士绅开始主动联络阮文岳,表示愿意提供粮草、兵员,甚至充当内应。

  明军大营内,也是一片忙碌。郑经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灵山之战只是击溃了莫氏的一支偏师,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升龙城高池深,莫登庸经营多年,绝不会坐以待毙。

  “阮首领,如今我军兵锋正盛,但升龙乃坚城,强攻恐非上策。依你之见,莫登庸下一步会如何应对?”郑经与阮文岳在中军帐内对坐,面前铺开了更为详尽的升龙周边地图。

  阮文岳眉头紧锁,手指点向升龙东南方向:“将军明鉴。升龙倚红河天险,城防坚固。莫登庸虽失灵山,但其在升龙周边至少还有两万精锐,其中不乏其起家的嫡系部队。末将以为,他绝不会龟缩孤城。其最可能的策略,是依托红河防线,在升龙外围与我军决战,同时等待从清化、乂安等地回援的兵马,以及……葡萄牙人的支援。”

  提到葡萄牙人,郑经的眼神锐利了几分:“水师戚将军已有军报传来,葡萄牙舰队虽被阻于外海,但其利用快船和小型桨帆船,仍在尝试向岸上输送人员和物资,主要是火炮和操炮手。看来,莫登庸是铁了心要借西洋利器来固守了。”

  “正是!”阮文岳语气沉重,“末将麾下儿郎,悍勇不畏死,但对上那轰鸣巨响、能隔空伤人的西洋大炮,难免心存畏惧。若让莫登庸在升龙城头部署足够多的火炮,我军攻城难度将倍增。”

  郑经站起身,在帐内踱了几步,忽然停下,转身问道:“阮首领,你在升龙城内,可还有能联络上的内应?尤其是……掌管城防或军械之人?”

  阮文岳眼中精光一闪,压低了声音:“不瞒将军,确有几人仍心向旧主。其中一人,乃是掌管东门一座粮仓的仓大使,位卑却关键。另有一人,是守军中的一名把总,麾下约有二百人,驻扎在靠近王宫的南营。只是莫登庸近来清查甚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足够了!”郑经抚掌,“不需他们现在起事,只需在关键时刻,能为我军打开城门,或制造混乱即可。当务之急,是尽快兵临城下,不能让莫登庸从容布置,更不能让葡萄牙人将大量火炮运进城!”

  他回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红河与一段支流交汇处:“我军应立即拔营,沿此路推进,直逼升龙东面的慈山府。此地距升龙仅三十里,是红河防线的重要节点。拿下慈山,升龙便门户洞开!同时,可分派一部精锐,伴攻西面,牵制莫军兵力。”

  “慈山守将乃是莫登庸的族侄莫敬止,此人好大喜功,却无甚真才实学。”阮文岳补充道,“若能速取慈山,必能极大震慑升龙!”

  “好!那就先拿慈山开刀!”郑经下定决心,“阮首领,你部多为本地人,熟悉道路民情。分兵伴攻西面的任务,就交给你。我率明军主力,直扑慈山!你我两部,需保持联络,互为声援。”

  “末将领命!”阮文岳抱拳,随即又有些犹豫,“将军,慈山虽易取,但升龙援军旦夕可至。若我军顿兵慈山城下,恐被莫军主力内外夹击……”

  郑经微微一笑,眼中透着智珠在握的从容:“所以,我们要快!不仅要快攻,还要‘请’升龙的援军来得慢一些。阮首领,你部中可有善于散布流言、鼓动民心之人?”

  阮文岳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将军的意思是……?”

  “不错!”郑经目光炯炯,“你立刻选派机灵之人,混入升龙及周边地区,散布流言。就说……明军水师已击溃葡夷船队,即将溯红河而上,截断升龙水路;再说阮文岳将军已联络南方郑氏、北方武氏,不日将共同起兵讨莫;还有,就说莫登庸欲抽调各地守军,弃守外府,集中兵力保卫升龙,致使地方空虚,盗匪蜂起……”

  阮文岳越听眼睛越亮,忍不住拍案叫绝:“妙啊!如此虚实结合,必使莫登庸疑神疑鬼,首尾难顾!他既要防我明军主力,又要担心水师和内部叛乱,还要安抚地方势力,派援军时必然犹豫不决!将军此计,胜过数万雄兵!”

  “此乃攻心为上。”郑经正色道,“战场厮杀,是不得已而为之。若能乱其心智,迟其兵马,便可事半功倍。此事需尽快去办!”

  “末将这就去安排!”阮文岳起身,风风火火地离开了大帐。

  帐内,郑经独自看着地图,沉思片刻,唤来亲兵:“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日,饱餐战饭,检查军械。后日拂晓,拔寨启程,兵发慈山!另,派人加急给戚将军送信,请他加大对葡萄牙船只的拦截力度,并设法派小股水军沿红河巡弋,虚张声势,配合陆上流言。”

  “得令!”

  两日后,明军主力抵达慈山府外围。正如阮文岳所料,守将莫敬止见明军军容鼎盛,心下先怯了三分,但又仗着城防和可能的援军,出城列阵,企图倚城而战。

  郑经骑马立于阵前,观察着莫军阵型,对左右将领笑道:“观其阵型,前列松散,后队拥挤,旗帜不整,此乃心怯之兆。传令,骑兵营准备,待我中军步兵接战后,从其左翼薄弱处切入,直取其中军帅旗!”

  战斗毫无悬念。明军步兵方阵如山推进,弓弩火铳齐射,瞬间压制了莫军前锋。莫敬止试图调兵填补左翼,阵型开始混乱。就在此时,明军骑兵如同决堤洪水,从侧翼猛冲而入,马蹄践踏,马刀挥舞,瞬间将莫军阵型撕裂。

  莫敬止见势不妙,拨马便往城内逃去。主将一逃,守军顿时崩溃,丢弃兵器,争先恐后地逃向城门。明军趁势掩杀,一举夺取了城门,占领慈山府。

  此战,歼敌千余,俘虏无数,缴获大批粮草军械。明军兵锋,已直指升龙城下。

  而在升龙城内,莫登庸接连收到坏消息:慈山失守,明军兵临城下;南方郑氏似乎有异动;北部山区传来武氏集结兵马的谣言;甚至城内也开始流传“明军水师已至”的消息,人心惶惶。

  “废物!都是废物!”莫登庸在宫殿内咆哮,摔碎了心爱的玉如意,“援军呢!海阳、凉山的援军为何迟迟未到?!”

  殿下群臣噤若寒蝉。一名老臣颤巍巍出列:“陛下,各地……各地皆传言四起,守将们担心本地有失,派兵迟缓……而且,明军斥候活动频繁,道路不清……”

  “葡萄牙人呢?!他们的火炮什么时候能运到?!”莫登庸又转向负责联络葡人的大臣。

  那大臣脸色发白:“回陛下,葡人……葡人称明军水师封锁甚严,大型火炮难以运抵,目前只送来少量火铳和火药……他们要求……要求我们先支付之前约定的另一半款项……”

  “混账!”莫登庸气得浑身发抖,一股绝望涌上心头。他看着殿外阴沉的天色,仿佛看到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向着升龙,向着他,缓缓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