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乱风道炼铁:钢铁心脏初现-《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

  “炼铁?!”

  李云龙的眼珠子瞪得像要从眼眶里蹦出来。

  “周老弟,你他娘的没发烧吧?咱们这两百多号人,连个像样的睡觉地儿都还没挖利索,你就想着炼铁?”

  “是啊厂长!”

  葛老铁也扔下手中的大锤,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黝黑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解。

  “咱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水泥窑吗?”

  “带过来的钢材,省着点用,铆接一个水泥窑的铁壳子都紧巴巴的。”

  “这要是再起个高炉……”

  他的话非常现实。

  高炉比水泥窑对材料和结构的要求高得多,尤其是在高温高压下,炉身的强度至关重要。

  “不等了。”

  周墨的目光扫过眼前这片荒凉却充满生机的山谷,声音沉稳而坚定。

  他的脑海里,那副【1.5米加长型车床】的精密图纸正散发着幽蓝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催促。

  没有足够的钢铁,就没有加长车床。

  没有加长车床,迫击炮的炮管就永远只是一张图纸。

  这个逻辑链,像一条鞭子,狠狠抽在他的心上。

  “团长,葛副厂长,你们看。”

  他指向不远处,张大彪正带着工程营的俘虏兵,从山壁上往下撬石头。

  那些暗红色的赤铁矿石,在战士们的镐头下,一块块滚落,堆积在山脚下。

  “矿,就在我们脚下,取之不尽。”

  他又指向另一面漆黑的山壁。

  “煤,也在我们眼前,用之不竭。”

  “我们有最好的原料,有三百多号等着吃饭、等着报仇的弟兄,有团长您掏空家底的支持。”

  周墨的目光最后落在李云龙身上,那眼神灼热得像刚出炉的钢水。

  “我们唯一缺的,就是时间!”

  “山神庙那点产量,是救命的鸡蛋,但乱风道,必须尽快拥有自己的钢铁产能!”

  “我们要造的,是能下金蛋的母鸡!”

  “水泥窑的铁壳子,水力锻锤的锤头,水轮机的主轴,还有我答应你的……迫击炮!”

  “哪一样,不需要海量的钢铁?”

  周墨的话,像一串重机枪子弹,突突地扫在李云龙和葛老铁的心口上。

  李云龙不说话了。

  他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矿石,又看了看周墨那双平静却仿佛能洞穿未来的眼睛。

  他那颗在战场上锤炼出来的,对战机和机遇无比敏锐的心,告诉他,周墨是对的。

  这小子,又他娘的想到自己前面!

  “葛老铁!”

  李云龙猛地一跺脚,那股子不讲道理的蛮横劲儿上来了。

  “你个老东西还愣着干嘛?!”

  “周厂长说炼,那就炼!天塌下来,有老子顶着!”

  “你现在就给老子挑人,把家伙什都架起来!”

  ”三天之内,老子要是在这乱风道里,看不见炉子冒烟,听不见锤子响,老子就用你的脑袋去试试新出窑的耐火砖够不够硬!”

  “是!”

  葛老铁被团长一通咆哮,反倒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浑身的骨头都轻了二两。

  他猛地挺直腰杆,那双浑浊的老眼里,重新燃起属于一个老铁匠的火焰。

  “厂长,您下命令吧!这第一炉铁,咱们怎么炼?“

  ”还跟山神庙一样,建那个侧吹的转炉?”

  “不。”周墨摇了摇头。

  他走到一片被清理出来的空地上,捡起一根炭棒,开始在地上勾勒。

  “山神庙那个,是炼钢的炉子。“

  ”我们现在要的,是能把矿石变成铁水的,真正的高炉!”

  周墨笔下的线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复杂、宏大。

  一个高达七米,下宽上窄,如同宝塔般的巨大炉身跃然地上。

  炉身的底部,是一圈复杂的风口。

  炉顶,则是同样复杂的加料口和排烟道。

  “这……这就是高炉?”

  葛老铁看得眼都直了。

  他打了一辈子铁,也见过县城里洋人开的铁厂,远远看过那些冒着黑烟的大家伙,可没有想到,高炉原来是这么壮观!

  “这是我们根据地自己的,第一座现代化高炉。”

  周墨的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自豪。

  “它不再用木炭,而是用我们自己炼的焦炭做燃料,温度能冲到一千五百度以上,火力更猛,还能脱硫!”

  “它的鼓风,也不再靠人力风箱。”

  周墨在图纸旁边,画下一个巨大的,带着六片巨型叶片的风车。

  “我们要在这里,山谷风口的位置,建一座十米高的风车!“

  ”用乱风道取之不尽的狂风,通过齿轮传动,给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歇,风不停,炉火就能二十四小时不灭!”

  “炉身,也不再用泥巴糊。”

  周墨指向那堆高岭土。

  “全部用我们最高标号的A级耐火砖砌!内衬,要砌三层!”

  现代化高炉!焦炭燃料!风力鼓风!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葛老铁和周围工匠们的脑子里轰然炸响!

  “厂长,这……这能行吗?”

  一个年轻铁匠看着那比三层楼还高的图纸,声音都在发抖。

  “行不行,不是靠嘴说的。”

  周墨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炭灰,目光扫过所有人。

  “从现在开始,所有人,听我指挥!”

  “葛副厂长!”

  “到!”

  “你,带铁匠组,立刻开工!“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钢板,那就把小块的钢板,用双排铆接的方式,一块一块地拼起来!“

  ”给我造出高炉最外层的那个铁壳子!这是它的骨架,必须坚固!”

  “是!”

  “钱师傅!”

  “在!”

  “你,带木工组,去山谷口!“

  ”给我造一座十米高的风车!叶片要大,结构要稳!图纸,我马上给你画!”

  “是!”

  “张大彪!”

  “到!”

  “你的工程营,任务加倍!一半人继续挖地基,盖地窝子!“

  ”另一半人,去给我挖矿!挖赤铁矿!挖焦煤!天黑之前,我要看到矿石堆成山!”

  “是!”

  “陈曦!”

  “到!”

  “你的实验室,立刻对所有挖回来的矿石进行抽样检测!“

  ”我要知道每一批矿石的准确品位!数据,就是我们炼铁的眼睛!”

  “是!”

  一道道命令,从周墨的口中发出。清晰,果断,不容置疑。

  整个乱风道,这片沉寂千百年的荒芜之地,瞬间变成一个巨大而高效的工地。

  号子声、锤打声、伐木声、挖矿声……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属于工业文明的序曲。

  李云龙站在高处,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个在人群中来回穿梭。

  不断指挥、纠正的瘦削身影,嘴里叼着的草根,不知不觉间被他咬得粉碎。

  他突然觉得,当初那个“三个月一个炮排”的军令状,好像……有点太小看这小子了。

  这小子,根本就不是在造炮。

  他是在这太行山的肚子里,凭空给自己,给新一团,给整个根据地,造一个能下金蛋、造铁疙瘩的钢铁心脏!

  建设的过程,是艰苦卓绝的。

  没有起重机,上百斤重的钢板,就靠几十个汉子喊着号子,用肩膀扛,用撬棍撬,一点一点地挪到指定位置。

  没有电焊机,葛老铁就带着铁匠们,用最原始却最可靠的双排铆接工艺。

  一个年轻铁匠在给烧红的铆钉扶正时,因为心急,铁钳滑了一下。

  那颗滚烫的铆钉瞬间弹飞,擦着他的脸颊飞了过去,在地上烙出一个焦黑的印子。

  小伙子吓得脸都白了,半天说不出话。

  葛老铁一脚踹在他屁股上,骂道。

  “慌什么!锤子还没落下,就自己先乱了阵脚!给老子滚一边凉快去!”

  骂完,他自己抄起铁钳,亲自扶钉,对着抡锤的徒弟吼道。

  “砸!对着老子的手砸!怕个球!”

  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混合着老铁匠的咆哮,从早到晚,从未停歇。

  周墨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他白天要在各个工地上来回奔波,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

  晚上,还要就着昏暗的油灯,绘制更详细的施工图纸,计算各种材料的配比。

  第三天黄昏。

  当葛老铁带着人,将最后一块弧形钢板,用滚烫的铆钉,与巨大的炉身拼接在一起时。

  一座高达七米,直径超过三米的巨大钢铁圆筒,第一次,完整地矗立在乱风道的土地上!

  “厂长……”

  葛老铁转过头,看向同样满脸疲惫的周墨,声音沙哑,带着一丝梦呓般的颤抖。

  “俺……俺这辈子,都没想过,能亲手砸出这么个大家伙……”

  “这,只是一个开始。”

  周墨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指着那巨大的铁壳子,对着所有人,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呐喊。

  “弟兄们!我们有了骨架!”

  “现在,我们要给它砌上血肉!装上心脏!”

  “砌炉!安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