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金陵传来的的好消息-《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

  蕙质书院的生活刚步入正轨,乔府便迎来了一桩更大的喜事。

  这日午后,乔兰菁正在“沁芳居”茶楼与掌柜林常核对新一季的茶品清单,紫电悄步进来,低声禀报:“小姐,府里来人了,说是江南有信到,老爷让您快些回去。”

  乔兰菁心中一动,立刻放下账册,吩咐了林常几句,便带着紫电匆匆回府。

  刚进正院,就感受到一股不同于往常的欢快气氛。

  苏清韵正拿着封信,眼角眉梢都是掩不住的笑意,乔兰心、乔兰蕊、乔兰菲也都围在一旁,脸上带着兴奋。

  “母亲,可是江南来了好消息?”乔兰菁快步上前。

  “菁儿,快来看!”苏清韵将信递给她,语气欣喜,“你祖父来的信!山谦、林栋、还有海瀚,他们三个,今年院试都过了!都中了秀才!”

  乔兰菁接过信纸,快速浏览了一遍。

  信是乔老爷子乔正松亲笔所书,字里行间透着欣慰与自豪。

  详细说了三人在院试中的表现,乔山谦文章扎实,位列榜前;乔林栋思维敏捷,策论出众;乔海瀚年纪最轻,却也沉着应对,一举得中。

  信末还说,三个孩子不日将由老四乔季渊亲自护送,乘坐官船从水路北上京城,准备参加来年的春闱会试!

  “太好了!”乔兰菁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乔家虽已因父亲中了状元而改换门庭,但家族子弟能否持续出人才,才是家族能否长久兴旺的关键。

  如今一下子出了三个少年秀才,无疑给乔家注入了新的希望。

  “父亲可知晓了?”乔兰菁问。

  “知道了,你父亲在书房,怕是正高兴着呢。”苏清韵笑道,“已经让石砚去吩咐厨房,今晚多加几个菜,咱们自家先庆贺一番!”

  消息很快在府里传开,下人们也都喜气洋洋。

  大房的乔山慧听闻自己亲弟弟中了秀才,更是激动地眼圈微红,连连对青黛说要去给祖宗上香。

  晚膳时分,乔仲远难得地饮了几杯酒,脸上带着红光,对家人道:“山谦、林栋、海瀚他们争气,是我们乔家的福气。他们来了京城,眼界开阔,互相砥砺,对来年春闱大有裨益。府里住处是尽够的,夫人还需早些安排妥当。”

  苏清韵点头应下:“老爷放心,东跨院那边一直空着,院子宽敞,离前院书房也近,正好给他们三个住。我明日便带人去收拾布置,被褥用具都备新的。”

  乔兰心细心地问:“四叔护送他们来,想必也会住上一段时日。是否要将西跨院也收拾出来?”

  “应当如此。”乔仲远颔首,“季渊来了,正好也能帮衬着看看京中的产业。”

  乔兰菁则想着更实际的问题:“三位弟弟初来京城,水土、气候、饮食皆需适应。还需请父亲或大哥修书一封,详细告知京城注意事项。另外,他们所需的经史典籍、时文墨卷,也需尽早备齐。”

  “菁儿考虑得周到。”乔仲远赞许地看了女儿一眼,“这些为父会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乔府上下为迎接江南来的三位秀才郎忙碌起来。

  东跨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书案、书架、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苏清韵亲自挑选了厚实保暖的被褥和应季的衣裳料子。

  乔兰菁则通过陆明远和王允之的关系,开始搜罗近几年优秀的会试墨卷和京城大儒的讲学笔记。

  十余日后,由乔季渊护送,乔山谦、乔林栋、乔海瀚三人顺利抵达京城码头。

  赵大和钱二早早驾着马车在码头等候。当看到乔季渊带着三个身着青衫、精神抖擞的少年郎走下船板时,立刻迎了上去。

  “四老爷!三位少爷!”

  乔季渊风尘仆仆却精神奕奕,拍了拍赵大的肩膀:“辛苦了。”

  他身后的三个少年,虽旅途劳顿,但眼神清亮,好奇地打量着京城的繁华景象。

  回到乔府,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乔仲远和苏清韵看着眼前这三个已然长成翩翩少年郎的侄子,心中感慨万千。

  乔山谦沉稳,乔林栋机敏,乔海瀚虽稚嫩却目光坚定,都是好苗子。

  乔山谦带着书童墨香,乔林栋带着砚台,乔海瀚带着书岩,各自安顿下来。

  他们对于京城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尤其是得知自家姐妹不仅经营着茶楼药铺,还能进入蕙质书院求学,更是钦佩不已。

  乔家的京城宅邸,因这三位带着江南书香与希望而来的少年,变得更加充盈,也预示着乔家下一代的奋斗,即将在这帝国的中心,拉开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