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赛风云,匠印为证-《重生之非遗大佬在都市封神》

  离全国非遗创新大赛只剩七天,匠魂工作室的灯光每晚都亮到后半夜。流浪的参赛作品“青铜榫卯云纹灯”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灯座是缩小版的云雷纹青铜尊造型,灯架用榫卯拼接成斗拱结构,通电后,灯光透过灯罩上的剪纸纹样,在墙上投出“匠”字光影,与青铜尊上的古印完美重合。

  “浪哥,大赛组委会刚公布终评评委名单,有个叫刘世昌的评委,是陈坤父亲公司的顾问!”秦峰把打印好的名单拍在桌上,指着其中一行,“这肯定是陈坤的后手,他想在评委环节卡我们!”

  王伯正帮流浪打磨灯座的青铜包边,闻言抬头:“刘世昌我知道,早年是做木雕生意的,后来靠投机倒把发了家,根本不懂真正的非遗。”他放下砂纸,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块泛黄的木牌,“这是我师父传的‘匠人名册’,上面记着老辈匠人的规矩,或许能派上用场。”

  苏清瑶翻看着名册,突然眼睛一亮:“刘世昌早年曾仿冒过清代榫卯家具,被老匠人协会通报过,这名册上有记录!”她立刻拿出手机拍照,“我们把这些证据整理好,就算他想刁难,也不敢太明目张胆。”

  备战的第四天,工作室突然接到大赛组委会的电话,说有人匿名举报“青铜榫卯云纹灯”涉嫌抄袭鼎盛文创的“古铜斗拱灯”设计。“对方提交了设计草图,标注日期比我们早半个月。”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语气很严肃,“如果不能证明原创性,你们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又是陈坤搞的鬼!”秦峰气得跳起来,“他肯定是偷看了我们的直播,仿了个草图反过来诬告我们!”流浪却很冷静,他打开电脑里的设计日志,从最初的构思草图到修改记录,时间线清晰完整,“我们有直播录像和设计日志,还有王伯的家族印记作为设计灵感来源,足够证明原创。”

  “叮!触发主线任务‘捍卫原创匠心’,任务要求:在大赛终评前证明作品原创性,揭露陈坤剽窃行为。任务奖励:匠心值 1000,解锁‘非遗作品溯源’系统,获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资格。”系统提示音响起,流浪的设计日志自动生成了带有时间戳和区块链认证的溯源报告。

  提交证明材料的第二天,大赛终评如期举行。现场人头攒动,陈坤带着他的“古铜斗拱灯”站在展区中央,灯架粗制滥造,榫卯接口还用胶水粘过,却被刘世昌夸得天花乱坠:“这作品融合了青铜与榫卯,有创新精神,是本次大赛的有力竞争者。”

  轮到流浪展示时,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从青铜尊修复时的“匠”字印记,到王伯的家族名册,再到“青铜榫卯云纹灯”的设计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查。“我的设计灵感源于王伯祖上的青铜技艺传承,灯座的云雷纹与三千年前的青铜尊完全一致,这是陈坤的仿制品永远做不到的。”

  他轻轻拨动灯架的斗拱构件,整个灯架瞬间拆解成三十六个小部件,每个部件上都刻着微小的“匠”字印记:“这些印记是用微雕技艺刻上去的,每个都与青铜尊上的古印同源,陈坤的作品里,有吗?”

  刘世昌的脸色变了变,强装镇定:“就算设计原创,工艺再好,没有市场价值也不行。鼎盛文创的作品能批量生产,你的呢?”陈坤立刻附和:“我的作品定价只要两百元,人人都买得起,他的手工制品要卖两千,根本不符合非遗普及的理念!”

  “非遗普及不代表粗制滥造。”张馆长突然站起来,手里拿着一份订单,“流浪的作品刚接到一万件的公益订单,是为乡村学校定制的,我们博物馆会补贴成本,让每个孩子都能接触到真正的非遗。”周教授也补充道:“手工技艺的价值,在于它承载的文化温度,这是流水线产品永远无法替代的。”

  这时,秦峰举着手机跑进来,直播屏幕上正播放着陈坤买通评委的录音——是之前被陈坤威胁的老蜡厂老板提供的,里面清晰地记录着陈坤给刘世昌转账的对话。“这段录音已经同步发给大赛组委会和文旅局了!”

  现场一片哗然,刘世昌脸色惨白,起身想走却被工作人员拦住。陈坤彻底慌了,想毁掉自己的作品却被众人拉住。大赛组委会立刻宣布:“取消鼎盛文创参赛资格,刘世昌被列入非遗评委黑名单,终身不得参与相关评审工作。”

  终评结果公布时,流浪的“青铜榫卯云纹灯”以满分获得金奖。颁奖嘉宾是国家非遗保护中心的主任,他握着流浪的手:“你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技艺,更传递了传承的力量。我们决定,将匠魂工作室列为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给予五十万扶持资金。”

  “叮!完成主线任务‘非遗大赛夺魁’,奖励匠心值 2000,解锁‘非遗基地建设’权限,获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预备称号。”系统提示音刚落,流浪的手机就收到了基地建设的批复文件,还有全国各地非遗匠人发来的合作申请。

  庆功宴上,王伯举着酒杯,眼眶泛红:“我师父要是能看到这一天,肯定会很欣慰。我们老匠人的手艺,终于能传下去了。”苏清瑶笑着说:“省文旅局刚才联系我们,想和我们合作开发‘非遗研学’项目,让更多孩子走进老街,学习传统技艺。”

  秦峰抱着平板电脑挤过来,屏幕上是非遗基地的设计图:“浪哥,我们可以建一个集制作、展示、教学于一体的基地,一楼做工坊,二楼做展厅,三楼是研学教室!”

  流浪看着眼前的伙伴,看着窗外老街的灯火,突然想起重生那天的清晨。那时他孤身一人,只有重拾非遗的决心;而现在,他身边有了师父、伙伴,还有无数支持匠心的人。他举起酒杯:“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更多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而在拘留所里,陈坤看着窗外的天空,悔不当初。他终于明白,非遗不是敛财的工具,那些被他轻视的“匠心”,才是最不可战胜的力量。赵天宇也因参与陷害,被学校记过处分,彻底失去了竞争的资本。

  三个月后,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在老街正式揭牌。那天,阳光正好,王伯带着一群孩子在做榫卯小凳子,流浪和苏清瑶在展厅里为游客讲解青铜尊的修复故事,秦峰则在直播镜头前,展示着最新的非遗文创产品。

  青铜尊被摆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灯光下,那枚“匠”字印记与流浪作品上的印记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三千年的传承故事。流浪知道,他的非遗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守住匠心,薪火就会永远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