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更晚,也更猛烈。
仿佛是为了弥补上一个冬天的酷烈,冰雪消融后,黑土地像是憋足了一口气,疯长出齐膝高的野草和不知名的灌木。拖拉机的轰鸣声再次响彻宝泉岭,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两台东方红-75,而是由十几台履带式拖拉机组成的垦荒大队,带着碾压一切的气势,将沉睡的土地翻开,露出油黑发亮的沃土。
李明宇坐在一台崭新的“铁牛-55”驾驶室里,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混着尘土,在脸上冲出几道泥痕。他紧握操纵杆,感受着身下钢铁巨兽的震动和力量。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刚刚被犁铧撕开胸膛的黑色原野,散发着泥土和腐殖质特有的、腥甜而浓烈的气息。
他被分配到了新成立的垦荒三连。这里距离原来的五连驻地有三十多里地,更靠近场部,地势也更平坦开阔。连队里大多是像他一样从各个老连队抽调来的知青,还有不少今年刚来的、脸上还带着稚气和兴奋的新兵蛋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机油、汗水和雄心壮志的蓬勃朝气。
去年的那个冬天,像一块被刻意掩埋的伤疤,很少有人主动提起。但它又无处不在——在每个人偶尔失神的眼神里,在夜晚突如其来的寂静中,在听到远处莫名声响时下意识绷紧的肌肉里。
“明宇!歇会儿!喝口水!”王铁牛的大嗓门从拖拉机下面传来。他现在是这台“铁牛-55”的机修组长,虽然走路还有点跛(冻伤的后遗症),但嗓门和脾气一点没变。他拎着个军用水壶,灵活地爬上车头。
李明宇熄了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戛然而止,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荒草的沙沙声。他接过水壶,灌了几口凉白开,长长舒了口气。
“咋样?这新家伙得劲吧?”王铁牛拍打着履带上的泥土,得意地问。
“嗯,比老‘东方红’有劲多了。”李明宇点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远方那片墨绿色的、如同沉默巨兽般匍匐在地平线上的黑松林。那里,是原来五连的方向。
“看啥呢?”王铁牛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还想那鬼地方呢?都过去了!你看现在,人多,家伙什好,开春就干了去年一夏天的活儿!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是啊,都过去了。新生活像这翻涌的黑土,扑面而来,不容你喘息,更不容你沉湎于过去。垦荒的进度很快,按照规划,今年秋天,这片荒地就能种上大豆和小麦。希望,如同这疯长的野草,看似旺盛,却依旧脆弱。
晚上收工回到新建的砖瓦房宿舍(条件比五连的土坯房好了太多),李明宇从枕头底下摸出那本孙福海给的《北大荒动植物图鉴》,就着昏黄的电灯光(三连通了电!),翻到狼的那一页。粗糙的铅笔素描旁,是孙福海歪歪扭扭的批注:“孤狼不活,群狼凶。春崽落地,秋可猎。记仇,更记恩。莫惹,莫近,莫信。”
“莫惹,莫近,莫信。”李明宇默念着这六个字,眼前又浮现出那只瘸腿母狼最后深深的一瞥,和狼群在夕阳下沉默离去的身影。它们现在在哪里?那只侥幸活下来的灰毛,又长成什么样子了?
“嘿!发什么呆呢!”同屋的知青赵卫国凑过来,他是今年新来的,热情似火,对北大荒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看啥书呢?狼?咱们这儿还有狼吗?听说去年冬天……”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另一个老知青用眼神制止了。关于那个冬天的话题,在这里依然是个不成文的禁忌。
李明宇合上书,笑了笑:“随便翻翻。早点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翻地。”
他吹熄了灯,躺在坚硬的板床上,却毫无睡意。窗外,垦荒的号子声和拖拉机的轰鸣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但更深的地方,仿佛有来自黑松林的风声,夹杂着遥远而模糊的狼嗥。
新土之下,旧事并未腐烂,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温度和雨水,再次破土而出。李明宇有一种隐约的预感,去年冬天的那场恩怨,并未随着狼群的迁徙和连队的撤离而彻底终结。这片看似被人类钢铁和意志征服的土地,它的记忆,远比一个冬天要漫长得多。
而第一个征兆,在几天后,悄然出现。
仿佛是为了弥补上一个冬天的酷烈,冰雪消融后,黑土地像是憋足了一口气,疯长出齐膝高的野草和不知名的灌木。拖拉机的轰鸣声再次响彻宝泉岭,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两台东方红-75,而是由十几台履带式拖拉机组成的垦荒大队,带着碾压一切的气势,将沉睡的土地翻开,露出油黑发亮的沃土。
李明宇坐在一台崭新的“铁牛-55”驾驶室里,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混着尘土,在脸上冲出几道泥痕。他紧握操纵杆,感受着身下钢铁巨兽的震动和力量。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刚刚被犁铧撕开胸膛的黑色原野,散发着泥土和腐殖质特有的、腥甜而浓烈的气息。
他被分配到了新成立的垦荒三连。这里距离原来的五连驻地有三十多里地,更靠近场部,地势也更平坦开阔。连队里大多是像他一样从各个老连队抽调来的知青,还有不少今年刚来的、脸上还带着稚气和兴奋的新兵蛋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机油、汗水和雄心壮志的蓬勃朝气。
去年的那个冬天,像一块被刻意掩埋的伤疤,很少有人主动提起。但它又无处不在——在每个人偶尔失神的眼神里,在夜晚突如其来的寂静中,在听到远处莫名声响时下意识绷紧的肌肉里。
“明宇!歇会儿!喝口水!”王铁牛的大嗓门从拖拉机下面传来。他现在是这台“铁牛-55”的机修组长,虽然走路还有点跛(冻伤的后遗症),但嗓门和脾气一点没变。他拎着个军用水壶,灵活地爬上车头。
李明宇熄了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戛然而止,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荒草的沙沙声。他接过水壶,灌了几口凉白开,长长舒了口气。
“咋样?这新家伙得劲吧?”王铁牛拍打着履带上的泥土,得意地问。
“嗯,比老‘东方红’有劲多了。”李明宇点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远方那片墨绿色的、如同沉默巨兽般匍匐在地平线上的黑松林。那里,是原来五连的方向。
“看啥呢?”王铁牛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还想那鬼地方呢?都过去了!你看现在,人多,家伙什好,开春就干了去年一夏天的活儿!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是啊,都过去了。新生活像这翻涌的黑土,扑面而来,不容你喘息,更不容你沉湎于过去。垦荒的进度很快,按照规划,今年秋天,这片荒地就能种上大豆和小麦。希望,如同这疯长的野草,看似旺盛,却依旧脆弱。
晚上收工回到新建的砖瓦房宿舍(条件比五连的土坯房好了太多),李明宇从枕头底下摸出那本孙福海给的《北大荒动植物图鉴》,就着昏黄的电灯光(三连通了电!),翻到狼的那一页。粗糙的铅笔素描旁,是孙福海歪歪扭扭的批注:“孤狼不活,群狼凶。春崽落地,秋可猎。记仇,更记恩。莫惹,莫近,莫信。”
“莫惹,莫近,莫信。”李明宇默念着这六个字,眼前又浮现出那只瘸腿母狼最后深深的一瞥,和狼群在夕阳下沉默离去的身影。它们现在在哪里?那只侥幸活下来的灰毛,又长成什么样子了?
“嘿!发什么呆呢!”同屋的知青赵卫国凑过来,他是今年新来的,热情似火,对北大荒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看啥书呢?狼?咱们这儿还有狼吗?听说去年冬天……”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另一个老知青用眼神制止了。关于那个冬天的话题,在这里依然是个不成文的禁忌。
李明宇合上书,笑了笑:“随便翻翻。早点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翻地。”
他吹熄了灯,躺在坚硬的板床上,却毫无睡意。窗外,垦荒的号子声和拖拉机的轰鸣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但更深的地方,仿佛有来自黑松林的风声,夹杂着遥远而模糊的狼嗥。
新土之下,旧事并未腐烂,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温度和雨水,再次破土而出。李明宇有一种隐约的预感,去年冬天的那场恩怨,并未随着狼群的迁徙和连队的撤离而彻底终结。这片看似被人类钢铁和意志征服的土地,它的记忆,远比一个冬天要漫长得多。
而第一个征兆,在几天后,悄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