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堡大败黑水城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战场本身。它不仅带来了周边势力的忌惮与结交,更在那些怀才不遇、或寻求明主、或单纯想在乱世中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的人们心中,投下了一颗分量不轻的种子。
原本门庭略显冷清的“招贤馆”,几乎是顷刻间便变得熙熙攘攘,人流络绎不绝。
负责接待的张玄忙得脚不沾地,却精神焕发。他亲眼见证着狼牙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深知人才是势力发展的根本。如今这“梧桐树”已初具气象,自然开始吸引“凤凰”来栖。
前来投效的人五花八门。有精通算术、渴望一展所长的落魄账房;有祖传数代、手艺精湛却因战乱失去营生的老匠人,希望能重开炉灶;有读过几本兵书、会些粗浅武艺的游侠儿,向往军功荣耀;甚至还有一些在旧朝体制下不得志的低级官吏,看中了狼牙堡草创初期、晋升空间大的潜力。
张玄与冯源等人分工协作,仔细甄别,量才录用。能写会算的,补充进日益繁杂的民政体系;手艺精湛的匠人,根据其特长分配至冶炼、木工、建筑甚至正在秘密扩大的“火药工坊”;身强体壮、略有根基的,则编入新兵营接受训练。狼牙堡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贪婪而有序地吸收着这些新鲜血液,整个势力机器在战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恢复并变得更加精密、高效。
这一日,午后阳光带着些许慵懒。招贤馆内依旧人来人往,喧嚣中带着一种蓬勃的朝气。张玄刚送走一批前来应征文书工作的士子,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正准备喝口茶歇息片刻,馆内略显嘈杂的声音却似乎微微低了下去。
他若有所觉,抬头望去。
只见门口处,不知何时站了一人。此人约莫三十许岁年纪,身形瘦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文士袍,浆洗得倒还干净,但边角处已有些磨损。他面容普通,肤色微黄,唯有一双眼睛,半开半阖,似醒非醒,偶尔开阖间,却有一种勘透世情的淡漠与冷静,仿佛眼前这熙攘景象,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薄纱。
他并未像其他人那般急切地上前递上名帖或夸耀才能,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平淡地扫过馆内陈设、往来人群,最终落在了主位的张玄身上。
张玄心中微微一动。此人气度沉静,与周遭急于表现者迥然不同,倒像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他放下茶盏,主动开口,语气温和:“这位先生,可是来我狼牙堡寻个前程?”
那文士这才缓步上前,微微拱手,动作不卑不亢,声音也如其人一般,带着一种平铺直叙的冷静:“山野之人贾诩,闻狼牙堡主杨帆招贤纳士,特来一见。”
贾诩?张玄在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已知的名士才子,并无此名号。但他并未轻视,能做此姿态者,要么是妄人,要么便是身负奇能。
“原来是贾先生。”张玄起身还礼,“不知先生所长为何?对天下大势,又有何见解?”
贾诩抬眼看了看张玄,嘴角似乎泛起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弧度:“所长?无非是审时度势,揣摩人心,于阴谋算计、纵横捭阖间,寻一条生路罢了。至于天下大势?”他顿了顿,语气依旧平淡,“群雄并起,礼崩乐坏,强者存,弱者亡,无非如此。”
这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刺耳,全然不似寻常士子那般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张玄眉头微蹙,却并未动怒,反而觉得此人有些意思。
“先生此言,倒是务实。”张玄沉吟道,“只是我狼牙堡主公立志拯救黎民,廓清寰宇,先生所言‘生路’,似乎过于……”
“自保方能救人,存己方可图远。”贾诩打断道,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仁义是旗,权谋是刀。无刀在手,空举义旗,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徒惹笑耳。观杨堡主行事,雷厉风行,杀伐果断,非迂腐之人,故诩特来一试。”
张玄心中震动。此人言语犀利,直指核心,将乱世生存的残酷法则剖析得淋漓尽致。他不敢怠慢,肃容道:“先生高见,令人深思。请先生稍候,容张某禀报主公。”
……
半个时辰后,狼牙堡议事厅偏室。
杨帆打量着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文士。他刚刚听完了张玄的简要汇报,对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贾文和先生?”杨帆开口,用的是贾诩的表字,以示尊重,“听闻先生善于审时度势,精通权谋。如今我狼牙堡新立,强敌环伺,先生以为,当如何自处?”
贾诩抬眼,第一次真正正视杨帆。他看到的是一张年轻却已饱经风霜的面孔,眼神锐利而沉静,身上隐隐散发着一股血火淬炼出的杀伐之气,以及一种不甘人下的勃勃野心。
“堡主明鉴。”贾诩缓缓道,“狼牙堡新胜,名声大噪,此乃机遇,亦是危机。四方来投,良莠不齐,需严加甄别,防人之心不可无。周边结交,虚与委蛇即可,不可轻信盟约,需知今日之友,或为明日之敌。”
他话语平淡,却句句敲在关键之处。
“黑水城新败,短期内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征伐,但其根基未损,仇恨已结,必暗中策划报复。堡主当下要务,非急于扩张,而在三:其一,彻底消化灰岩县,整顿内政,积蓄粮草军械,尤其是……那种能爆炸的利器,当竭力发展,此为立身之本。”他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杨帆,显然对爆裂箭之事已有耳闻。
“其二,稳固军心,厚赏将士,尤其是此战功臣,但需注意平衡,不可使一将独大。”
“其三,”贾诩声音微沉,“对外示弱,暗中结网。”
“示弱?”杨帆眼神一凝。
“然也。”贾诩点头,“可对外宣称此战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急需休养。一方面降低黑水城紧迫感,使其报复计划稍缓;另一方面,亦可麻痹周边势力,使其放松警惕,甚至……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
“总有按捺不住,或自觉聪明者,会想趁您‘虚弱’之时,前来试探,或分一杯羹。”贾诩语气依旧平淡,却透着一股冰冷的算计,“届时,便可名正言顺,以雷霆手段铲除周边潜在威胁,进一步巩固地盘,同时缴获资源。此乃以战养战,借力打力。”
杨帆听得心中凛然。此人之计,狠辣老练,完全是从最坏的角度揣摩人心,利用人性弱点,将阴谋阳谋结合,力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确实是一条在乱世中生存乃至崛起的“生路”,虽然听起来不那么光明正大,却极为有效。
“先生之谋,可谓……洞悉人心。”杨帆缓缓道,没有立刻评价其对错,“若依先生之见,我狼牙堡未来方向何在?”
贾诩微微躬身:“诩乃谋士,只提供方略选择。最终决断,在于主公。诩观主公,非池中之物,这灰岩县乃至黑水城,都不过是起点。然大业需步步为营。下一步,当在彻底掌控灰岩县后,西联(或稳住)青木镇,北拒(或伺机削弱)黑水城,南图……那更为富饶,却也更为混乱的‘南麓郡’。乱中取利,方是上策。”
一番交谈,持续了近一个时辰。贾诩言语不多,却每每切中要害,其对局势的分析、对人心的把握、对权谋的运用,让杨帆大开眼界,同时也心生警惕。此人之才,毋庸置疑,但其性情冷漠,一切以利益和生存为最高准则,用之如利刃,可伤敌,亦需防伤己。
最终,杨帆站起身,目光锐利地看着贾诩:“贾文和,我欲拜你为军师祭酒,参赞军机,执掌部分情报梳理与分析,你可愿意?”
军师祭酒,位不高,权却不轻,尤其涉及军机和情报,是核心决策圈的重要补充。
贾诩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再次躬身:“承蒙主公不弃,诩,愿效犬马之劳。”
没有激动,没有感恩,只有平淡的接受,仿佛一切早已在预料之中。
看着贾诩退下的背影,杨帆目光深邃。他知道,狼牙堡的决策层,从此多了一个风格迥异、却可能至关重要的声音。这条争霸之路,因贾诩的到来,或许将少走许多弯路,但也注定会更加……诡谲莫测。
人才的涌入,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新的变数。而这,正是势力成长必经的阵痛与机遇。
原本门庭略显冷清的“招贤馆”,几乎是顷刻间便变得熙熙攘攘,人流络绎不绝。
负责接待的张玄忙得脚不沾地,却精神焕发。他亲眼见证着狼牙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深知人才是势力发展的根本。如今这“梧桐树”已初具气象,自然开始吸引“凤凰”来栖。
前来投效的人五花八门。有精通算术、渴望一展所长的落魄账房;有祖传数代、手艺精湛却因战乱失去营生的老匠人,希望能重开炉灶;有读过几本兵书、会些粗浅武艺的游侠儿,向往军功荣耀;甚至还有一些在旧朝体制下不得志的低级官吏,看中了狼牙堡草创初期、晋升空间大的潜力。
张玄与冯源等人分工协作,仔细甄别,量才录用。能写会算的,补充进日益繁杂的民政体系;手艺精湛的匠人,根据其特长分配至冶炼、木工、建筑甚至正在秘密扩大的“火药工坊”;身强体壮、略有根基的,则编入新兵营接受训练。狼牙堡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贪婪而有序地吸收着这些新鲜血液,整个势力机器在战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恢复并变得更加精密、高效。
这一日,午后阳光带着些许慵懒。招贤馆内依旧人来人往,喧嚣中带着一种蓬勃的朝气。张玄刚送走一批前来应征文书工作的士子,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正准备喝口茶歇息片刻,馆内略显嘈杂的声音却似乎微微低了下去。
他若有所觉,抬头望去。
只见门口处,不知何时站了一人。此人约莫三十许岁年纪,身形瘦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文士袍,浆洗得倒还干净,但边角处已有些磨损。他面容普通,肤色微黄,唯有一双眼睛,半开半阖,似醒非醒,偶尔开阖间,却有一种勘透世情的淡漠与冷静,仿佛眼前这熙攘景象,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薄纱。
他并未像其他人那般急切地上前递上名帖或夸耀才能,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平淡地扫过馆内陈设、往来人群,最终落在了主位的张玄身上。
张玄心中微微一动。此人气度沉静,与周遭急于表现者迥然不同,倒像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他放下茶盏,主动开口,语气温和:“这位先生,可是来我狼牙堡寻个前程?”
那文士这才缓步上前,微微拱手,动作不卑不亢,声音也如其人一般,带着一种平铺直叙的冷静:“山野之人贾诩,闻狼牙堡主杨帆招贤纳士,特来一见。”
贾诩?张玄在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已知的名士才子,并无此名号。但他并未轻视,能做此姿态者,要么是妄人,要么便是身负奇能。
“原来是贾先生。”张玄起身还礼,“不知先生所长为何?对天下大势,又有何见解?”
贾诩抬眼看了看张玄,嘴角似乎泛起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弧度:“所长?无非是审时度势,揣摩人心,于阴谋算计、纵横捭阖间,寻一条生路罢了。至于天下大势?”他顿了顿,语气依旧平淡,“群雄并起,礼崩乐坏,强者存,弱者亡,无非如此。”
这话说得直白,甚至有些刺耳,全然不似寻常士子那般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张玄眉头微蹙,却并未动怒,反而觉得此人有些意思。
“先生此言,倒是务实。”张玄沉吟道,“只是我狼牙堡主公立志拯救黎民,廓清寰宇,先生所言‘生路’,似乎过于……”
“自保方能救人,存己方可图远。”贾诩打断道,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仁义是旗,权谋是刀。无刀在手,空举义旗,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徒惹笑耳。观杨堡主行事,雷厉风行,杀伐果断,非迂腐之人,故诩特来一试。”
张玄心中震动。此人言语犀利,直指核心,将乱世生存的残酷法则剖析得淋漓尽致。他不敢怠慢,肃容道:“先生高见,令人深思。请先生稍候,容张某禀报主公。”
……
半个时辰后,狼牙堡议事厅偏室。
杨帆打量着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文士。他刚刚听完了张玄的简要汇报,对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贾文和先生?”杨帆开口,用的是贾诩的表字,以示尊重,“听闻先生善于审时度势,精通权谋。如今我狼牙堡新立,强敌环伺,先生以为,当如何自处?”
贾诩抬眼,第一次真正正视杨帆。他看到的是一张年轻却已饱经风霜的面孔,眼神锐利而沉静,身上隐隐散发着一股血火淬炼出的杀伐之气,以及一种不甘人下的勃勃野心。
“堡主明鉴。”贾诩缓缓道,“狼牙堡新胜,名声大噪,此乃机遇,亦是危机。四方来投,良莠不齐,需严加甄别,防人之心不可无。周边结交,虚与委蛇即可,不可轻信盟约,需知今日之友,或为明日之敌。”
他话语平淡,却句句敲在关键之处。
“黑水城新败,短期内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征伐,但其根基未损,仇恨已结,必暗中策划报复。堡主当下要务,非急于扩张,而在三:其一,彻底消化灰岩县,整顿内政,积蓄粮草军械,尤其是……那种能爆炸的利器,当竭力发展,此为立身之本。”他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杨帆,显然对爆裂箭之事已有耳闻。
“其二,稳固军心,厚赏将士,尤其是此战功臣,但需注意平衡,不可使一将独大。”
“其三,”贾诩声音微沉,“对外示弱,暗中结网。”
“示弱?”杨帆眼神一凝。
“然也。”贾诩点头,“可对外宣称此战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急需休养。一方面降低黑水城紧迫感,使其报复计划稍缓;另一方面,亦可麻痹周边势力,使其放松警惕,甚至……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
“总有按捺不住,或自觉聪明者,会想趁您‘虚弱’之时,前来试探,或分一杯羹。”贾诩语气依旧平淡,却透着一股冰冷的算计,“届时,便可名正言顺,以雷霆手段铲除周边潜在威胁,进一步巩固地盘,同时缴获资源。此乃以战养战,借力打力。”
杨帆听得心中凛然。此人之计,狠辣老练,完全是从最坏的角度揣摩人心,利用人性弱点,将阴谋阳谋结合,力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确实是一条在乱世中生存乃至崛起的“生路”,虽然听起来不那么光明正大,却极为有效。
“先生之谋,可谓……洞悉人心。”杨帆缓缓道,没有立刻评价其对错,“若依先生之见,我狼牙堡未来方向何在?”
贾诩微微躬身:“诩乃谋士,只提供方略选择。最终决断,在于主公。诩观主公,非池中之物,这灰岩县乃至黑水城,都不过是起点。然大业需步步为营。下一步,当在彻底掌控灰岩县后,西联(或稳住)青木镇,北拒(或伺机削弱)黑水城,南图……那更为富饶,却也更为混乱的‘南麓郡’。乱中取利,方是上策。”
一番交谈,持续了近一个时辰。贾诩言语不多,却每每切中要害,其对局势的分析、对人心的把握、对权谋的运用,让杨帆大开眼界,同时也心生警惕。此人之才,毋庸置疑,但其性情冷漠,一切以利益和生存为最高准则,用之如利刃,可伤敌,亦需防伤己。
最终,杨帆站起身,目光锐利地看着贾诩:“贾文和,我欲拜你为军师祭酒,参赞军机,执掌部分情报梳理与分析,你可愿意?”
军师祭酒,位不高,权却不轻,尤其涉及军机和情报,是核心决策圈的重要补充。
贾诩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再次躬身:“承蒙主公不弃,诩,愿效犬马之劳。”
没有激动,没有感恩,只有平淡的接受,仿佛一切早已在预料之中。
看着贾诩退下的背影,杨帆目光深邃。他知道,狼牙堡的决策层,从此多了一个风格迥异、却可能至关重要的声音。这条争霸之路,因贾诩的到来,或许将少走许多弯路,但也注定会更加……诡谲莫测。
人才的涌入,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新的变数。而这,正是势力成长必经的阵痛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