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刃崖的硝烟散尽,缴获的物资和涌入的人口,如同新鲜的血液注入狼牙堡这具重伤初愈的躯体,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本依靠杨帆个人威望、张玄等人勉力支撑以及军队强力弹压的粗放式管理,在控制范围扩大至近乎整个灰岩县后,已然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议事厅内,灯火彻夜长明。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汗味以及一种焦灼的气息。杨帆、张玄、贾诩、冯源,以及被紧急召来参与民政讨论的几位新投效的、有过基层管理经验的文吏,围在一张铺开的大型灰岩县地图前,地图上已被各种颜色的线条和标记划分得密密麻麻。
“主公,如今我狼牙堡直接、间接控制的人口已逾五万,村落、集镇星罗棋布。仅靠堡内直接发号施令,政令传递迟缓,效率低下,且无法有效掌握地方实情。”张玄指着地图,眉头紧锁,“譬如东面的李家村与西边的王庄争水,若等纠纷闹到堡内,恐怕早已酿成械斗。又如税赋征收、丁口统计、治安维护,若无专人负责,必然混乱不堪,滋生豪强,盘剥百姓,最终损害的是我狼牙堡的根基。”
冯源也补充道:“近日接收的流民安置,已出现数个村落因分配土地、物资不均而引发的骚动,虽被驻军及时弹压,但非长久之计。需要有明确的章程和常设的官吏来处理。”
杨帆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深知张玄和冯源所言非虚。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是骨架,但一个高效、深入基层的行政体系,才是让势力真正血肉丰满、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否则,即便疆域再大,也只是一盘散沙,一触即溃。
一直沉默旁观的贾诩,此时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带着那股特有的冷静:“乱世用重典,亦需明典。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务之急,是确立名分,厘清权责,将统治之力,如臂使指,深入乡野阡陌之间。”
杨帆看向他:“文和有何具体建议?”
贾诩走到地图前,枯瘦的手指划过灰岩县的大致轮廓:“可仿古制,结合现状,设立三级。最高为‘县’,主公暂领县尊之名,总揽全局。其下,根据地理、人口,划分数‘乡’,每乡设‘乡啬夫’一人,负责本乡赋税、狱讼、教化、徭役征发,为我狼牙堡于地方之代表。”
他的手指在几个较大的集镇和交通枢纽点了点:“乡之下,于要冲之地或大村落设‘亭’,置‘亭长’,主治安、缉盗、驿传,兼管周边数‘里’。最基础为‘里’,设‘里正’或‘里魁’,管理一村或数村之户籍、农桑、小事调解。”
张玄闻言,眼中闪过精光,补充道:“此议甚善!三级架构,层层负责,可确保政令通达,亦可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于一地。乡啬夫、亭长需由堡内直接任命、考核,务必选用忠诚、干练之人。里正则可由乡民推举本地德高望重者担任,报请乡啬夫批准,如此既能利用乡绅熟悉地方之利,又可加以制衡。”
冯源则更关注细节:“户籍必须重新严格编订,人、地挂钩,此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招募兵员之基础。可制定统一的田契、房契,规范交易,减少纠纷。还需建立常平仓,丰年收储,荒年放赈,平抑粮价,安定民心。”
杨帆听着麾下文武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一个清晰的行政体系蓝图在他脑海中逐渐勾勒成型。这不仅仅是管理方式的改变,更是狼牙堡从一个依赖军事力量的集团,向一个拥有完整统治架构的地方政权实质转变的标志!
“好!”杨帆猛地一拍桌子,下定决心,“就依此议!张玄先生,由你总揽此事,会同诸位,立即着手制定《灰岩县治政暂行条例》,明确各级官吏职责、权限、考核标准以及百姓之权利义务。冯源,你协助张先生,重点负责户籍编订、田亩清查及常平仓设立事宜。”
“贾诩,”杨帆目光转向这位新晋军师祭酒,“你负责协助甄别、筛选各级官吏人选,尤其是乡啬夫和亭长,我要的是能做实事、且忠于狼牙堡的人。你的‘眼光’,我很需要。”
贾诩微微躬身:“诩领命。”
命令既下,整个狼牙堡的文职系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开始高速运转。张玄带领着文吏们日夜不休,参考前朝典籍,结合狼牙堡实际情况,草拟条例细则。冯源组织起大量识字的妇女和年轻学子,开始筹备大规模的户籍登记和土地丈量。
数日后,一份份盖着狼牙堡印信的任命文书,伴随着初版的《治政条例》,被快马送往灰岩县各地。第一批被任命的乡啬夫和亭长,大多是原狼牙堡中表现出色的基层官吏、投效文人中经过考察认为可靠者,甚至还有少数在本地素有威望、且明确表示拥护狼牙堡的乡老。
与此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清丈田亩、编户齐民”运动在灰岩县展开。狼牙军的士卒在文吏的带领下,深入每一个村落,宣讲新政,登记人口,丈量土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一些地方豪强、原有胥吏的利益,遇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但在狼牙军锋利的刀锋和杨帆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下,任何抵抗都如同冰雪般消融。几个企图隐瞒田亩、煽动民众对抗的刺头被当众严惩,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一个月后,初步的成效开始显现。
政令的传递变得顺畅,地方纠纷得以在基层快速解决,税赋的征收有了清晰的依据,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摊派。虽然新的体系还显得稚嫩,官吏的经验也显不足,但整个灰岩县,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纳入狼牙堡有效而有序的管理之中。
杨帆站在堡墙上,看着远处田野间辛勤劳作的农夫,以及道路上往来穿梭、代表着新秩序的文吏和信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比打赢一场战役,更让他感到踏实。
骨架已成,血肉渐丰。狼牙堡,终于不再是漂浮在乱世中的无根浮萍,而是将根系,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名为灰岩的土地之中。
一个属于他的体系的雏形,已然建立。而这,仅仅是开始。他知道,随着地盘不断扩大,这套体系还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甚至面临更大的挑战。
但此刻,他信心满怀。
议事厅内,灯火彻夜长明。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汗味以及一种焦灼的气息。杨帆、张玄、贾诩、冯源,以及被紧急召来参与民政讨论的几位新投效的、有过基层管理经验的文吏,围在一张铺开的大型灰岩县地图前,地图上已被各种颜色的线条和标记划分得密密麻麻。
“主公,如今我狼牙堡直接、间接控制的人口已逾五万,村落、集镇星罗棋布。仅靠堡内直接发号施令,政令传递迟缓,效率低下,且无法有效掌握地方实情。”张玄指着地图,眉头紧锁,“譬如东面的李家村与西边的王庄争水,若等纠纷闹到堡内,恐怕早已酿成械斗。又如税赋征收、丁口统计、治安维护,若无专人负责,必然混乱不堪,滋生豪强,盘剥百姓,最终损害的是我狼牙堡的根基。”
冯源也补充道:“近日接收的流民安置,已出现数个村落因分配土地、物资不均而引发的骚动,虽被驻军及时弹压,但非长久之计。需要有明确的章程和常设的官吏来处理。”
杨帆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深知张玄和冯源所言非虚。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是骨架,但一个高效、深入基层的行政体系,才是让势力真正血肉丰满、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否则,即便疆域再大,也只是一盘散沙,一触即溃。
一直沉默旁观的贾诩,此时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带着那股特有的冷静:“乱世用重典,亦需明典。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务之急,是确立名分,厘清权责,将统治之力,如臂使指,深入乡野阡陌之间。”
杨帆看向他:“文和有何具体建议?”
贾诩走到地图前,枯瘦的手指划过灰岩县的大致轮廓:“可仿古制,结合现状,设立三级。最高为‘县’,主公暂领县尊之名,总揽全局。其下,根据地理、人口,划分数‘乡’,每乡设‘乡啬夫’一人,负责本乡赋税、狱讼、教化、徭役征发,为我狼牙堡于地方之代表。”
他的手指在几个较大的集镇和交通枢纽点了点:“乡之下,于要冲之地或大村落设‘亭’,置‘亭长’,主治安、缉盗、驿传,兼管周边数‘里’。最基础为‘里’,设‘里正’或‘里魁’,管理一村或数村之户籍、农桑、小事调解。”
张玄闻言,眼中闪过精光,补充道:“此议甚善!三级架构,层层负责,可确保政令通达,亦可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于一地。乡啬夫、亭长需由堡内直接任命、考核,务必选用忠诚、干练之人。里正则可由乡民推举本地德高望重者担任,报请乡啬夫批准,如此既能利用乡绅熟悉地方之利,又可加以制衡。”
冯源则更关注细节:“户籍必须重新严格编订,人、地挂钩,此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招募兵员之基础。可制定统一的田契、房契,规范交易,减少纠纷。还需建立常平仓,丰年收储,荒年放赈,平抑粮价,安定民心。”
杨帆听着麾下文武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一个清晰的行政体系蓝图在他脑海中逐渐勾勒成型。这不仅仅是管理方式的改变,更是狼牙堡从一个依赖军事力量的集团,向一个拥有完整统治架构的地方政权实质转变的标志!
“好!”杨帆猛地一拍桌子,下定决心,“就依此议!张玄先生,由你总揽此事,会同诸位,立即着手制定《灰岩县治政暂行条例》,明确各级官吏职责、权限、考核标准以及百姓之权利义务。冯源,你协助张先生,重点负责户籍编订、田亩清查及常平仓设立事宜。”
“贾诩,”杨帆目光转向这位新晋军师祭酒,“你负责协助甄别、筛选各级官吏人选,尤其是乡啬夫和亭长,我要的是能做实事、且忠于狼牙堡的人。你的‘眼光’,我很需要。”
贾诩微微躬身:“诩领命。”
命令既下,整个狼牙堡的文职系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开始高速运转。张玄带领着文吏们日夜不休,参考前朝典籍,结合狼牙堡实际情况,草拟条例细则。冯源组织起大量识字的妇女和年轻学子,开始筹备大规模的户籍登记和土地丈量。
数日后,一份份盖着狼牙堡印信的任命文书,伴随着初版的《治政条例》,被快马送往灰岩县各地。第一批被任命的乡啬夫和亭长,大多是原狼牙堡中表现出色的基层官吏、投效文人中经过考察认为可靠者,甚至还有少数在本地素有威望、且明确表示拥护狼牙堡的乡老。
与此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清丈田亩、编户齐民”运动在灰岩县展开。狼牙军的士卒在文吏的带领下,深入每一个村落,宣讲新政,登记人口,丈量土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一些地方豪强、原有胥吏的利益,遇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但在狼牙军锋利的刀锋和杨帆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下,任何抵抗都如同冰雪般消融。几个企图隐瞒田亩、煽动民众对抗的刺头被当众严惩,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一个月后,初步的成效开始显现。
政令的传递变得顺畅,地方纠纷得以在基层快速解决,税赋的征收有了清晰的依据,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摊派。虽然新的体系还显得稚嫩,官吏的经验也显不足,但整个灰岩县,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纳入狼牙堡有效而有序的管理之中。
杨帆站在堡墙上,看着远处田野间辛勤劳作的农夫,以及道路上往来穿梭、代表着新秩序的文吏和信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比打赢一场战役,更让他感到踏实。
骨架已成,血肉渐丰。狼牙堡,终于不再是漂浮在乱世中的无根浮萍,而是将根系,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名为灰岩的土地之中。
一个属于他的体系的雏形,已然建立。而这,仅仅是开始。他知道,随着地盘不断扩大,这套体系还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甚至面临更大的挑战。
但此刻,他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