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疑云密布,三足牵制-《玉佩求生之路》

  宋阳设计的“偶遇”,在三日内就发酵出了明显的效果。

  先是大顺军那边,李三把从宋家庄拿到小米和粮食清单的事禀报给将领后,又添油加醋地说“看到明军的亲兵从宋家庄出来,手里拿着文书,好像和宋阳达成了什么协议”。大顺军将领本就对明军抢占“筹粮基地”的事不满,闻言立刻下令:“加派三十人去庄西巡逻,密切监视明军的动向!要是明军敢靠近宋家庄,立刻派人回报!”

  消息传到宋阳耳朵里时,他正在庄墙上查看防御——大顺军的巡逻队果然增加了,庄西的山道上,每隔百步就有一个大顺军士兵站岗,目光直直地盯着明军营地的方向,连宋家庄的人路过,都要仔细盘问一番。

  “小哥,大顺军这是要和明军对着干啊?”王二柱看着远处的巡逻队,语气带着惊讶。

  “这样才好。”宋阳淡淡道,“他们互相盯着,就没心思来逼咱们送粮了。你让人去大顺军巡逻队那里,给他们送两桶水过去,就说‘天热,给弟兄们解渴’,顺便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和明军动手。”

  随从依言而去,回来后禀报:“大顺军的士兵说,他们将领说了,‘明军要是敢抢宋家庄,就是抢闯王的粮’,绝不能让明军得逞!”

  宋阳笑了笑——大顺军已经把宋家庄当成了“自己的筹粮基地”,自然容不得明军染指,这份“保护欲”,正好成了宋家庄的挡箭牌。

  紧接着,明军那边也有了动作。赵武将看到大顺军信使拿米袋、听到宋阳“诉苦”的事告诉王承业后,王承业气得拍了桌案:“流寇就是流寇!敢和朝廷抢粮抢人,简直是无法无天!”

  他立刻下令调整营地位置,将原本扎在庄南的营地往东边挪了半里,离清军营地更近,却也离大顺军营地更远——既避免了和大顺军直接冲突,又能借助清军的威慑牵制大顺军。同时,他还派人去宋家庄,告诉宋阳:“壮丁可以不再加派,但粮食要多送十石,就当是‘防备流寇的军饷’。”

  宋阳自然“恭敬”地应下——多送十石粮食,换得明军和大顺军互相提防,这笔买卖划算。他让人把粮食送去时,特意让送粮的庄民“无意”中说一句:“大顺军的巡逻队又加人了,还在庄西挖了战壕,好像要打仗似的。”

  庄民回来禀报,说明军士兵听了这话,立刻跑去禀报王承业,王承业随即下令加强营地的防御,连晚上的巡逻都增加了两倍。

  最后是清军那边,额尔敦把看到明军亲兵、听到宋阳“抱怨”的事禀报给巴图鲁后,巴图鲁立刻召集将领议事。“明军和大顺军都在盯着宋家庄,一个要抢人,一个要抢粮,说不定还想联手对付咱们!”巴图鲁敲着桌案,用满语道,“立刻派五十人去庄东的山头驻扎,监视明军和大顺军的动向!要是他们敢动手,就先收拾他们!”

  很快,清军的斥候就开始在明军和大顺军的营地之间穿梭,有时甚至故意靠近两方的巡逻队,引得明军和大顺军都紧张起来——大顺军以为清军要帮明军,明军以为清军要帮大顺军,双方都不敢轻易行动,反而更加警惕对方。

  三方互相提防的局面,让宋家庄彻底成了“安全岛”——大顺军怕明军和清军联手,不敢逼宋阳多送粮;明军怕大顺军和清军偷袭,不敢再催宋阳加派壮丁;清军怕明军和大顺军联合抗清,更是坚守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承诺。

  宋阳趁着这难得的平静,加紧巩固庄内防御:庄墙外的壕沟挖深到四尺,里面插满了削尖的铁刺,壕沟外侧又拉上了三层铁丝网;墙头的弩箭增加到两百支,震天雷全部搬到墙头的隐蔽处,每个垛口后都放着两枚;护庄队的训练强度加倍,刀盾手练习格挡攻城云梯,弩手练习精准射击,甚至还组织庄民进行“紧急避难”演练,万一庄墙被破,能快速躲进庄内的地窖。

  赵老蔫看着庄里忙碌的景象,笑着道:“小哥,现在三方都不敢动咱们了,咱们是不是能松口气了?”

  “不能松。”宋阳摇了摇头,语气凝重,“他们只是暂时被猜疑牵制住了,一旦他们发现被骗,或者有一方先动手打破平衡,咱们还是会陷入危险。”

  他指着远处三方营地的方向——大顺军的帐篷旁多了几架云梯,明军的营地外挖了战壕,清军的山头上升起了警戒旗,三方虽然没动手,却都在暗中准备,像是三只蓄势待发的猛兽,随时可能扑向对方,也可能扑向宋家庄。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维持这种平衡。”宋阳道,“你明天再去大顺军营地一趟,说‘明军又在营地外练箭,好像要进攻’;让石头去明军营地,说‘大顺军的战壕挖到庄西了,离咱们的庄墙越来越近’;再让狗剩去清军的山头下,故意让他们的斥候听到‘明军和大顺军的将领偷偷见面了’。”

  只有让猜疑一直延续下去,三方的牵制才不会被打破,宋家庄才能继续在夹缝中生存。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宋家庄的庄墙上,映着墙头忙碌的护庄队员,也映着远处三方营地的警戒旗。宋阳站在城门楼上,望着这三足鼎立的局面,心里清楚——这平静是靠算计换来的,脆弱却又关键。他不知道这种平衡能维持多久,但他知道,只要每一步都走得谨慎,每一次算计都精准,宋家庄就总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他,会带着庄民们,在这乱世的夹缝中,一步一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