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有个张老栓,五十出头,是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货郎。他那担子左边装针头线脑,右边塞糖人泥偶,吆喝起来比戏班子还亮堂。可这人有个怪毛病——睡前爱跟自家夜壶唠嗑,街坊都说他魔怔了,他却嘿嘿笑:“你们懂啥,这壶比你们会听我说话。”
这天夜里,张老栓刚把夜壶拎到床前,就听见个尖细声儿:“我说老张,你天天往我这儿倒茶水,当我是茶馆啊?”
老栓吓得一屁股坐地上,油灯都晃倒了:“谁?谁在说话?”
“别找了,我在你手里呢。”夜壶转了转壶嘴,“我跟你三年了,看你可怜才开口的。”
老栓揉了揉眼睛,看清夜壶壶身上的裂纹好像在动,才信了这邪:“你…你是个精怪?”
“算吧,”夜壶打了个哈欠,“我本是前朝官窑的玩意儿,被埋在土里三百年,吸了点地气。跟你这三年,听你说尽了苦水,再不开口,我都要憋出结石了。”
老栓乐了,也不害怕了,搬个小板凳坐夜壶跟前:“那你可有啥本事?能不能让我多赚俩钱?”
夜壶哼了一声:“俗!不过你也确实穷。明儿你去东门柳树下,挖三尺,有好东西。”
第二天一早,老栓揣着铁锹就往东门跑。柳树下果然埋了个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对银镯子,锃亮得能照见人影。他拿去当铺,掌柜的眼睛都直了,给了他十两银子。老栓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买了肉,打了酒,回来就跟夜壶道谢。
“谢啥,”夜壶嘴撇得能挂油瓶儿,“那是我前主人藏的,放那儿也是浪费。不过你可别贪心,这银子够你用俩月,省着点花。”
老栓点头如捣蒜,可没过十天,他就把银子花得差不多了。不是给隔壁没爹的小石头买了棉袄,就是帮王阿婆修了漏雨的屋顶。夜壶知道了,也没骂他,只是说:“你这人,心善,就是太实在。明儿你去城西集市,找个卖布的老郑,跟他说‘青布三尺,换个好前程’,他会给你块蓝布,你拿回家裁成褂子穿上。”
老栓照做了。那蓝布摸着软和,裁成褂子穿上,走到哪儿都有人跟他打招呼。原本没人买的糖人,一上午就卖光了。更奇的是,有天他路过酒楼,掌柜的非要请他喝酒,说他穿的褂子看着就喜庆,能招客人。老栓这才明白,那布不是普通布。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县太爷的小舅子赵三,是个出了名的恶霸。他见老栓最近生意好,就带人来抢担子,还把老栓推倒在地。老栓爬起来,拍着身上的土,心里憋屈,晚上就跟夜壶诉苦。
夜壶听了,壶身气得发烫:“这赵三,去年抢了李木匠的木料,今年又欺负你,真是活腻了。明儿他要是再找你麻烦,你就把我举起来,喊‘夜壶夜壶,喷他一脸油’,保管他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天,赵三果然又来了,还带了俩打手。老栓想起夜壶的话,赶紧从担子底下摸出夜壶举起来:“夜壶夜壶,喷他一脸油!”
话音刚落,夜壶嘴里就喷出一股香油,直往赵三脸上喷。赵三眼睛都睁不开,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俩打手也被喷得满身油,手忙脚乱的。周围的人都笑开了花,赵三爬起来,抹着脸就跑,边跑边喊:“张老栓,你给我等着!”
老栓正高兴呢,夜壶却叹了口气:“我这本事用一次少一次,赵三肯定会找县太爷告状,你得想个法子治治他们。”
老栓犯了愁:“我就是个货郎,咋跟县太爷斗啊?”
“别急,”夜壶说,“县太爷下个月要过六十大寿,他最爱听戏,可咱们县的戏班子早就散了。你明儿去城南破庙里,找个叫周班主的,他以前是京城戏班子的,因为得罪了权贵才躲到这儿。你跟他说,我能帮他把戏班子重新搭起来。”
老栓赶紧去了破庙,果然找到了周班主。周班主一听能重新搭戏班子,眼睛都亮了,可又皱起眉头:“搭戏班子得要钱,还得要演员,我去哪儿找啊?”
老栓把夜壶的事儿跟周班主说了,周班主半信半疑,跟着老栓回了家。夜壶一见周班主,就开口了:“周班主,你以前的徒弟,现在有的在街头卖艺,有的在酒楼打杂,你去把他们找来。钱的事儿不用愁,明儿你去城北老槐树下,挖五尺,有一箱子铜钱,是我前主人藏的,够你搭戏班子的。”
周班主照着做了,果然挖到了铜钱,又找回了以前的徒弟,戏班子很快就搭起来了。县太爷寿辰那天,戏班子在县衙门口搭了戏台,唱的是《包公案》,看得县太爷拍手叫好。
戏唱到一半,夜壶突然对老栓说:“你现在去跟县太爷说,赵三抢了你的银子,还打了你,让他做主。”
老栓有点害怕,可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县太爷正看得高兴,一听赵三这么过分,又想起刚才戏里的包公,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让人把赵三抓来。赵三还想狡辩,可周围的人都帮老栓作证,县太爷只好把赵三打了五十大板,还让他把抢老栓的银子还了回来。
从那以后,赵三再也不敢欺负人了,县太爷也不敢随便贪赃枉法了。老栓的生意越来越好,还帮周班主的戏班子出了名,清河县的人都夸老栓是个好人。
可没过多久,夜壶就变得越来越暗,声音也越来越小。老栓急了:“夜壶,你咋了?是不是不舒服?”
夜壶虚弱地说:“我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夜壶,能开口说话,帮你这么多,已经耗光了地气。我要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再让人欺负了。”
老栓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夜壶,你别走,我还没好好谢你呢。”
“不用谢,”夜壶笑了笑,“跟你这三年,我也挺开心的。你心善,好人有好报。我走以后,你把我埋在你家院子里的桃树下,等桃树结果了,你吃了桃子,就会想起我了。”
说完,夜壶就没了声音,壶身也变得跟普通夜壶一样了。老栓按照夜壶的话,把它埋在了桃树下。
第二年春天,桃树开花了,开得特别艳。夏天的时候,结了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甜。老栓摘了个桃子,咬了一口,眼泪又掉了下来,他好像听见夜壶在说:“老张,桃子甜不甜?”
后来,老栓还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只是他的担子上,多了个用桃木做的小夜壶,是他自己雕的。有人问他为啥,他就笑着说:“这是我的老朋友,陪着我呢。”
清河县的人,也都知道了张老栓和会说话的夜壶的故事,有人说夜壶是神仙变的,有人说夜壶是精怪,可老栓知道,不管它是什么,都是他最好的朋友。
这天夜里,张老栓刚把夜壶拎到床前,就听见个尖细声儿:“我说老张,你天天往我这儿倒茶水,当我是茶馆啊?”
老栓吓得一屁股坐地上,油灯都晃倒了:“谁?谁在说话?”
“别找了,我在你手里呢。”夜壶转了转壶嘴,“我跟你三年了,看你可怜才开口的。”
老栓揉了揉眼睛,看清夜壶壶身上的裂纹好像在动,才信了这邪:“你…你是个精怪?”
“算吧,”夜壶打了个哈欠,“我本是前朝官窑的玩意儿,被埋在土里三百年,吸了点地气。跟你这三年,听你说尽了苦水,再不开口,我都要憋出结石了。”
老栓乐了,也不害怕了,搬个小板凳坐夜壶跟前:“那你可有啥本事?能不能让我多赚俩钱?”
夜壶哼了一声:“俗!不过你也确实穷。明儿你去东门柳树下,挖三尺,有好东西。”
第二天一早,老栓揣着铁锹就往东门跑。柳树下果然埋了个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对银镯子,锃亮得能照见人影。他拿去当铺,掌柜的眼睛都直了,给了他十两银子。老栓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买了肉,打了酒,回来就跟夜壶道谢。
“谢啥,”夜壶嘴撇得能挂油瓶儿,“那是我前主人藏的,放那儿也是浪费。不过你可别贪心,这银子够你用俩月,省着点花。”
老栓点头如捣蒜,可没过十天,他就把银子花得差不多了。不是给隔壁没爹的小石头买了棉袄,就是帮王阿婆修了漏雨的屋顶。夜壶知道了,也没骂他,只是说:“你这人,心善,就是太实在。明儿你去城西集市,找个卖布的老郑,跟他说‘青布三尺,换个好前程’,他会给你块蓝布,你拿回家裁成褂子穿上。”
老栓照做了。那蓝布摸着软和,裁成褂子穿上,走到哪儿都有人跟他打招呼。原本没人买的糖人,一上午就卖光了。更奇的是,有天他路过酒楼,掌柜的非要请他喝酒,说他穿的褂子看着就喜庆,能招客人。老栓这才明白,那布不是普通布。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县太爷的小舅子赵三,是个出了名的恶霸。他见老栓最近生意好,就带人来抢担子,还把老栓推倒在地。老栓爬起来,拍着身上的土,心里憋屈,晚上就跟夜壶诉苦。
夜壶听了,壶身气得发烫:“这赵三,去年抢了李木匠的木料,今年又欺负你,真是活腻了。明儿他要是再找你麻烦,你就把我举起来,喊‘夜壶夜壶,喷他一脸油’,保管他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天,赵三果然又来了,还带了俩打手。老栓想起夜壶的话,赶紧从担子底下摸出夜壶举起来:“夜壶夜壶,喷他一脸油!”
话音刚落,夜壶嘴里就喷出一股香油,直往赵三脸上喷。赵三眼睛都睁不开,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俩打手也被喷得满身油,手忙脚乱的。周围的人都笑开了花,赵三爬起来,抹着脸就跑,边跑边喊:“张老栓,你给我等着!”
老栓正高兴呢,夜壶却叹了口气:“我这本事用一次少一次,赵三肯定会找县太爷告状,你得想个法子治治他们。”
老栓犯了愁:“我就是个货郎,咋跟县太爷斗啊?”
“别急,”夜壶说,“县太爷下个月要过六十大寿,他最爱听戏,可咱们县的戏班子早就散了。你明儿去城南破庙里,找个叫周班主的,他以前是京城戏班子的,因为得罪了权贵才躲到这儿。你跟他说,我能帮他把戏班子重新搭起来。”
老栓赶紧去了破庙,果然找到了周班主。周班主一听能重新搭戏班子,眼睛都亮了,可又皱起眉头:“搭戏班子得要钱,还得要演员,我去哪儿找啊?”
老栓把夜壶的事儿跟周班主说了,周班主半信半疑,跟着老栓回了家。夜壶一见周班主,就开口了:“周班主,你以前的徒弟,现在有的在街头卖艺,有的在酒楼打杂,你去把他们找来。钱的事儿不用愁,明儿你去城北老槐树下,挖五尺,有一箱子铜钱,是我前主人藏的,够你搭戏班子的。”
周班主照着做了,果然挖到了铜钱,又找回了以前的徒弟,戏班子很快就搭起来了。县太爷寿辰那天,戏班子在县衙门口搭了戏台,唱的是《包公案》,看得县太爷拍手叫好。
戏唱到一半,夜壶突然对老栓说:“你现在去跟县太爷说,赵三抢了你的银子,还打了你,让他做主。”
老栓有点害怕,可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县太爷正看得高兴,一听赵三这么过分,又想起刚才戏里的包公,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让人把赵三抓来。赵三还想狡辩,可周围的人都帮老栓作证,县太爷只好把赵三打了五十大板,还让他把抢老栓的银子还了回来。
从那以后,赵三再也不敢欺负人了,县太爷也不敢随便贪赃枉法了。老栓的生意越来越好,还帮周班主的戏班子出了名,清河县的人都夸老栓是个好人。
可没过多久,夜壶就变得越来越暗,声音也越来越小。老栓急了:“夜壶,你咋了?是不是不舒服?”
夜壶虚弱地说:“我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夜壶,能开口说话,帮你这么多,已经耗光了地气。我要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再让人欺负了。”
老栓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夜壶,你别走,我还没好好谢你呢。”
“不用谢,”夜壶笑了笑,“跟你这三年,我也挺开心的。你心善,好人有好报。我走以后,你把我埋在你家院子里的桃树下,等桃树结果了,你吃了桃子,就会想起我了。”
说完,夜壶就没了声音,壶身也变得跟普通夜壶一样了。老栓按照夜壶的话,把它埋在了桃树下。
第二年春天,桃树开花了,开得特别艳。夏天的时候,结了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甜。老栓摘了个桃子,咬了一口,眼泪又掉了下来,他好像听见夜壶在说:“老张,桃子甜不甜?”
后来,老栓还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只是他的担子上,多了个用桃木做的小夜壶,是他自己雕的。有人问他为啥,他就笑着说:“这是我的老朋友,陪着我呢。”
清河县的人,也都知道了张老栓和会说话的夜壶的故事,有人说夜壶是神仙变的,有人说夜壶是精怪,可老栓知道,不管它是什么,都是他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