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镇东头,住着个李阿翠。三十来岁,守着间小茶馆,人爽快,嘴也甜。
她茶馆有个怪规矩:来喝茶的,甭管有钱没钱,说段新鲜事儿就能免单。
这天傍晚,天快黑了。阿翠正收拾桌子,忽听窗台下有动静。低头一看,是只红狐狸,尾巴尖儿沾着泥,正歪着头瞅她。
“老板娘,”狐狸突然开口,声音细溜溜的,“我没钱,能说段故事换碗茶不?”
阿翠吓了一跳,手里的抹布都掉了。但她胆大,捡起来擦了擦桌子:“成啊,你说,我听着。”
狐狸跳进屋里,找了个小马扎坐下。“我昨天在西山,看见老松鼠跟兔子吵架。松鼠说兔子偷了它的松果,兔子说松鼠占了它的萝卜地。吵到最后才知道,是野猪把东西弄混了。”
阿翠乐了,给它倒了碗凉茶:“这故事挺逗,茶你喝。”
打这天起,狐狸天天来。有时说乌鸦骗了狐狸的肉,有时说刺猬扎了獾的屁股。每次说完,都能喝上碗茶,有时阿翠还会给它块芝麻饼。
可慢慢的,阿翠发现不对劲儿。
镇上的王大爷,以前最爱来茶馆说他年轻时走南闯北的事儿。可最近来了,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新鲜的。“怪了,”王大爷挠挠头,“我明明记得有好多故事,咋一到这儿就忘了?”
不仅是王大爷,镇上其他爱说故事的人,也都变得吞吞吐吐。反倒是狐狸,每天说的故事越来越精彩,越来越长。
这天,狐狸又来喝茶。阿翠端茶的时候,故意在它尾巴上系了根红绳,绳头拴着个小铃铛。
狐狸走后,阿翠悄悄跟着。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引着她往镇西的破庙走。
到了破庙门口,阿翠听见狐狸的声音:“我今天又弄来三个好故事,够咱们用一阵子了。”
阿翠扒着门缝往里看,只见破庙里坐着个白胡子老头,手里拿着个木匣子。狐狸正把什么东西往匣子里塞,塞完了,木匣子还亮了一下。
“你俩干啥呢?”阿翠推开门闯进去。
狐狸和老头都吓了一跳。老头赶紧把木匣子藏在身后。“没…没干啥。”
“别装了,”阿翠指着狐狸,“最近镇上人都丢了故事,是不是你搞的鬼?”
狐狸耷拉着耳朵,不敢说话。老头叹了口气,把木匣子拿出来:“姑娘,不怪它,是我的错。”
原来,老头是个故事仙,专门收集人间的好故事。可前些年,他保管故事的木匣子坏了,好多故事都跑丢了。他没办法,才找了这只红狐狸,让它去偷别人的故事。
“偷来的故事,放进去也留不住。”老头打开木匣子,里面空荡荡的,“我这也是没办法,没有故事,我就会慢慢消失的。”
阿翠听了,心里软了。“可你也不能偷别人的故事啊。那些故事,是人家的回忆,是人家的念想。”
狐狸抬起头:“那咋办?老神仙快不行了。”
阿翠想了想:“有了。我茶馆里天天有人说故事,我把那些故事记下来,给你们不就得了?这样既不偷别人的,也能帮老神仙。”
老头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从那天起,阿翠的茶馆多了个本子。有人来说故事,她就边听边记,记完了,晚上就给老头和狐狸送去。
老头把阿翠记的故事放进木匣子里,木匣子果然不再空了,还时常发出淡淡的光。狐狸也不用再去偷故事,每天帮阿翠打扫茶馆,有时还会给来喝茶的小孩表演翻跟头。
镇上的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觉得新鲜。来茶馆说故事的人更多了,有说自家孩子调皮事儿的,有说年轻时谈恋爱的,还有说走夜路遇到趣事的。
有天,一个从京城来的书商路过顺河镇,听说了阿翠茶馆的事,特意来喝茶。他听了几个故事,觉得特别好,就跟阿翠商量,想把这些故事编成书出版。
阿翠跟老头和狐狸商量,老头说:“这是好事啊,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故事,我的木匣子也会更满。”
书出版后,特别受欢迎。好多人都知道了顺河镇有个李阿翠,有个能听故事的茶馆。有人专门从外地来,就为了说一段自己的故事,喝一碗阿翠泡的茶。
阿翠的茶馆越来越火,她还雇了两个人帮忙。狐狸也成了镇上的名人,孩子们都爱跟它玩。老头的身体也越来越硬朗,有时还会亲自来茶馆,给大家讲一些古老的神话故事。
这天晚上,阿翠又给老头送故事。老头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阿翠:“姑娘,这是我用木匣子里的灵气做的,戴在身上,能记住所有听过的故事。”
阿翠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小巧的银镯子,上面刻着好多小图案,有狐狸,有茶馆,还有讲故事的人。
“谢谢老神仙。”阿翠戴上镯子,心里暖暖的。
狐狸凑过来说:“老板娘,以后我再也不用偷故事了,咱们有一辈子说不完的故事呢。”
阿翠笑着点点头:“是啊,只要有人愿意说,有人愿意听,故事就永远不会少。”
从那以后,顺河镇的李阿翠和她的故事茶馆,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去处。人们都说,去顺河镇,一定要去阿翠的茶馆,喝一碗热茶,听一段故事,感受那份简单又温暖的快乐。
她茶馆有个怪规矩:来喝茶的,甭管有钱没钱,说段新鲜事儿就能免单。
这天傍晚,天快黑了。阿翠正收拾桌子,忽听窗台下有动静。低头一看,是只红狐狸,尾巴尖儿沾着泥,正歪着头瞅她。
“老板娘,”狐狸突然开口,声音细溜溜的,“我没钱,能说段故事换碗茶不?”
阿翠吓了一跳,手里的抹布都掉了。但她胆大,捡起来擦了擦桌子:“成啊,你说,我听着。”
狐狸跳进屋里,找了个小马扎坐下。“我昨天在西山,看见老松鼠跟兔子吵架。松鼠说兔子偷了它的松果,兔子说松鼠占了它的萝卜地。吵到最后才知道,是野猪把东西弄混了。”
阿翠乐了,给它倒了碗凉茶:“这故事挺逗,茶你喝。”
打这天起,狐狸天天来。有时说乌鸦骗了狐狸的肉,有时说刺猬扎了獾的屁股。每次说完,都能喝上碗茶,有时阿翠还会给它块芝麻饼。
可慢慢的,阿翠发现不对劲儿。
镇上的王大爷,以前最爱来茶馆说他年轻时走南闯北的事儿。可最近来了,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新鲜的。“怪了,”王大爷挠挠头,“我明明记得有好多故事,咋一到这儿就忘了?”
不仅是王大爷,镇上其他爱说故事的人,也都变得吞吞吐吐。反倒是狐狸,每天说的故事越来越精彩,越来越长。
这天,狐狸又来喝茶。阿翠端茶的时候,故意在它尾巴上系了根红绳,绳头拴着个小铃铛。
狐狸走后,阿翠悄悄跟着。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引着她往镇西的破庙走。
到了破庙门口,阿翠听见狐狸的声音:“我今天又弄来三个好故事,够咱们用一阵子了。”
阿翠扒着门缝往里看,只见破庙里坐着个白胡子老头,手里拿着个木匣子。狐狸正把什么东西往匣子里塞,塞完了,木匣子还亮了一下。
“你俩干啥呢?”阿翠推开门闯进去。
狐狸和老头都吓了一跳。老头赶紧把木匣子藏在身后。“没…没干啥。”
“别装了,”阿翠指着狐狸,“最近镇上人都丢了故事,是不是你搞的鬼?”
狐狸耷拉着耳朵,不敢说话。老头叹了口气,把木匣子拿出来:“姑娘,不怪它,是我的错。”
原来,老头是个故事仙,专门收集人间的好故事。可前些年,他保管故事的木匣子坏了,好多故事都跑丢了。他没办法,才找了这只红狐狸,让它去偷别人的故事。
“偷来的故事,放进去也留不住。”老头打开木匣子,里面空荡荡的,“我这也是没办法,没有故事,我就会慢慢消失的。”
阿翠听了,心里软了。“可你也不能偷别人的故事啊。那些故事,是人家的回忆,是人家的念想。”
狐狸抬起头:“那咋办?老神仙快不行了。”
阿翠想了想:“有了。我茶馆里天天有人说故事,我把那些故事记下来,给你们不就得了?这样既不偷别人的,也能帮老神仙。”
老头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从那天起,阿翠的茶馆多了个本子。有人来说故事,她就边听边记,记完了,晚上就给老头和狐狸送去。
老头把阿翠记的故事放进木匣子里,木匣子果然不再空了,还时常发出淡淡的光。狐狸也不用再去偷故事,每天帮阿翠打扫茶馆,有时还会给来喝茶的小孩表演翻跟头。
镇上的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觉得新鲜。来茶馆说故事的人更多了,有说自家孩子调皮事儿的,有说年轻时谈恋爱的,还有说走夜路遇到趣事的。
有天,一个从京城来的书商路过顺河镇,听说了阿翠茶馆的事,特意来喝茶。他听了几个故事,觉得特别好,就跟阿翠商量,想把这些故事编成书出版。
阿翠跟老头和狐狸商量,老头说:“这是好事啊,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故事,我的木匣子也会更满。”
书出版后,特别受欢迎。好多人都知道了顺河镇有个李阿翠,有个能听故事的茶馆。有人专门从外地来,就为了说一段自己的故事,喝一碗阿翠泡的茶。
阿翠的茶馆越来越火,她还雇了两个人帮忙。狐狸也成了镇上的名人,孩子们都爱跟它玩。老头的身体也越来越硬朗,有时还会亲自来茶馆,给大家讲一些古老的神话故事。
这天晚上,阿翠又给老头送故事。老头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阿翠:“姑娘,这是我用木匣子里的灵气做的,戴在身上,能记住所有听过的故事。”
阿翠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小巧的银镯子,上面刻着好多小图案,有狐狸,有茶馆,还有讲故事的人。
“谢谢老神仙。”阿翠戴上镯子,心里暖暖的。
狐狸凑过来说:“老板娘,以后我再也不用偷故事了,咱们有一辈子说不完的故事呢。”
阿翠笑着点点头:“是啊,只要有人愿意说,有人愿意听,故事就永远不会少。”
从那以后,顺河镇的李阿翠和她的故事茶馆,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去处。人们都说,去顺河镇,一定要去阿翠的茶馆,喝一碗热茶,听一段故事,感受那份简单又温暖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