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部委灯火-《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京城冬日的上午,阳光透过淡淡的雾霭,洒在庄严肃穆的财政部大楼上。林枫的车队准时抵达,秘书长杨建业和财政厅长何健紧随其后。

  在预定的接待室稍作等待后,刘逢春部长的秘书准时出现,他神态谦和但举止干练:“林省长,部长正在处理一份急件,请您稍等片刻,他很快就好。”

  “好的,我们不急。”林枫微笑点头,理解部级领导工作的繁忙与不可预测性。

  大约十分钟后,秘书再次进来,引他们前往部长办公室。走廊安静而漫长,脚步落在厚实的地毯上几无声响。

  刘逢春部长的办公室宽敞明亮,陈设简朴而庄重。他正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虽年过花甲,但身姿挺拔,目光锐利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作为国务委员兼任的财政部长,他身上自带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刘部长,您好!打扰您工作了。”林枫快步上前,恭敬地问候。

  “林枫同志,欢迎。”刘逢春与他用力握了握手,手势沉稳有力,“坐,刚到京城?”

  “是,昨天到的。想着一定要先来向您和王部长汇报工作,聆听指示。”林枫态度诚恳地在沙发落座。

  简单的寒暄后,林枫切入正题,开始汇报江东省过去一年的财政经济运行情况、重点改革举措及成效。他准备充分,数据翔实,没有空话套话。当汇报到江东省在省级层面建立“要素交易服务平台”,尝试破解土地、能耗等要素流动壁垒,并初步实现跨区域、跨行业高效配置时,刘逢春原本靠在沙发背上的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扶手上轻轻点了一下。

  “这个平台的具体交易规则、监管框架,以及如何防止形成新的区域壁垒,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刘逢春打断了他,问题直指核心。

  林枫精神一振,知道引起了部长的真正兴趣。他详细解释了平台基于“统一规则、公开竞价、全程监管”的运行模式,以及省里配套制定的负面清单和协同监管机制。

  刘逢春听得非常专注,不时追问细节。当林枫进一步汇报到如何利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倒逼各部门优化支出结构,将节约和盘活的资金精准投向产业链短板和民生急需领域,并形成“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闭环管理时,刘逢春眼中赞赏的神色越来越浓。

  这时,刘部长的秘书轻轻推门进来,似乎有行程需要提醒。刘逢春抬手示意了一下,目光却没有离开林枫:“跟那边说一下,原定十点半的协调会请李副部长代我出席,另外,今天上午后面的安排都顺延半小时。”

  秘书微微一愣,随即点头:“好的,部长。”悄然退了出去。

  这个细微的变动,让在场的杨建业和何健心中都是一震。部长为了听完林枫的汇报,竟然临时调整了如此重要的工作日程!

  刘逢春似乎并不在意这个小插曲,他对林枫说道:“你继续讲,特别是你们在推动这些改革时,遇到的来自现有体制机制的最大阻力是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化解的?”

  林枫心中暖流涌动,知道这是部长在给他机会,深入阐述改革的核心难点和破题之道。他结合永川“永重”改革、清远产业转型中的具体实例,坦诚地分析了利益固化的藩篱、部门协同的障碍以及部分干部“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并汇报了江东省通过“顶层设计 基层探索”、“激励 约束”并重等方式进行破解的尝试。

  时间在深入的交流中飞快流逝。原定半小时的汇报,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刘逢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偶尔还会就某个观点与林枫进行简短的讨论。

  汇报结束时,刘逢春沉吟片刻,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林枫同志,你们江东的探索,很有价值!特别是要素市场化配置和预算绩效深度捆绑这两点,不是简单地要钱要政策,而是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提升治理效能。这些经验,对完善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然后转身看向林枫,目光深邃:“这样,明天下午,国办有一个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地方实践的小范围座谈会,我正好要去参加。你准备一下,跟我一起去。会上,你可以就江东的实践,特别是刚才提到的平台建设和绩效管理,做一个更聚焦的发言。要让更多同志了解到,地方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创新和担当。”

  “感谢刘部长的信任和提携!”林枫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稳应承,“我一定认真准备,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从财政部大楼出来,坐进车里,林枫才缓缓握紧了拳头。刘逢春部长的格外看重和临时调整行程,以及随后给出的宝贵机会,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江东省改革路径的肯定。

  “建业,何健,”林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立刻回去,把所有材料,特别是明天座谈会可能涉及的内容,重新打磨!我们要呈现的,必须是经得起最严格审视的、最扎实的东西!”

  京城的冬日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他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他知道,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正在他面前缓缓打开。而他能依靠的,唯有更扎实的工作和更卓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