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御前策-《伪造帝王心》

  流杯亭中那壶温热的梨花白,如同一个冰冷的烙印,烫在青瑶的心头。玄衣男子的话语,更是在她脑中反复回响,每一个字都带着诱惑与致命的危险。“唯一的机会”、“不可或缺的印象”、“冰心散线索”……这些词语编织成一张充满希望却又遍布荆棘的网。

  共同敌人?他指的究竟是哪一方?是掌控她生死的“暗香阁”?是深沉难测的皇帝?还是那看似慈悲、实则句句机锋的皇后?抑或是……所有将她视为棋子的人?

  她不知道。但她清楚,那男子说得对,皇帝的“兴趣”是目前她唯一的护身符。而这护身符,脆弱得如同晨露,随时可能蒸发。她需要将其变得坚实,变得有价值。

  三日之期,如同催命的符咒。她几乎夜不能寐,反复推敲着那“分段水陆联运”之策的细节,思考着该如何“偶然”地、却又合理地将其呈现。她不能表现得过于聪慧,那会引来更大的猜忌;也不能过于拙劣,否则无法引起皇帝的重视。这其中的分寸,需要拿捏得妙到毫巅。

  她在坤宁宫表现得愈发沉默,甚至带着一丝因“体弱”而生的倦怠。皇后问及,她只以“夜间偶感风寒,精神不济”回禀。皇后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未再多言,只嘱咐她好生休息。

  这看似关怀的话语,却让青瑶背脊发凉。她感觉皇后那双凤眸,似乎能穿透她故作疲惫的表象,看到她内心翻涌的惊涛骇浪。

  二

  第三日,终于在一片压抑的宁静中到来。

  清晨,青瑶随皇后去佛堂上香。香烟袅袅,梵音低唱,她却无法静心,全部的神经都紧绷着,等待着那个未知的时刻。

  果然,刚过巳时,便有内侍来报,陛下召集群臣于南书房议事,请皇后娘娘示下晚膳安排。皇后淡淡应了,吩咐了几句。

  时机到了!

  青瑶知道,她必须创造一个“合理”出现在南书房附近的机会。借口早已想好——前几日皇后命她整理一批旧年佛经,其中有一卷似乎与库房记录不符,需去南书房附近的典籍库核对。

  她向墨竹禀明缘由。墨竹皱了皱眉,南书房乃议政重地,寻常宫人不得靠近。但核对佛经是皇后交代的差事,她也不好阻拦,只再三叮嘱她速去速回,莫要冲撞了各位大人。

  青瑶垂首应下,怀着一颗几乎要炸开的心脏,捧着一卷厚厚的佛经,低头快步走向南书房。

  越靠近南书房,气氛便越发肃穆。带刀侍卫林立,眼神锐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她能隐约听到从紧闭的殿门内传来的、压抑而激烈的争论声,似乎正是在讨论漕运粮草之事。

  她不敢靠得太近,在距离南书房尚有数十步之遥的一处廊檐下停住,假装翻看手中的佛经,耳朵却竖得极高,捕捉着里面传来的只言片语。

  “……漕船损耗三成,已是历年最低!若要再减,除非……”

  “……陆路转运?说得轻巧!骡马、民夫、沿途损耗,皆是天价!”

  “……陛下,北疆将士等不得啊!”

  争论声越来越高,显然陷入了僵局。

  就是现在!

  青瑶深吸一口气,仿佛是被殿内激烈的争论声所吸引,又像是无意间路过,她捧着佛经,脚步“迟疑”地向着殿门方向挪动了几步,目光“好奇”又“惶恐”地望向那扇紧闭的殿门。

  她的出现,立刻引起了门口侍卫的警觉。

  “什么人?!南书房重地,速速退下!”一名侍卫厉声喝道,手已按上了刀柄。

  殿内的争论声戛然而止。

  青瑶仿佛被这声呵斥吓住了,手一抖,怀中的佛经“哗啦”一声散落在地!她“惊慌失措”地蹲下去捡,动作笨拙,带着哭腔:“奴婢……奴婢该死!奴婢是坤宁宫的,奉娘娘之命去典籍库核对佛经,路过此地……惊扰各位大人,奴婢罪该万死!”

  她刻意放大了动静,声音带着少女特有的惶恐与无助,在这肃静的南书房外显得格外清晰。

  殿门,“吱呀”一声,从里面被拉开了一条缝。

  一名内侍探出头来,皱眉看着外面的混乱。紧接着,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自殿内传出:

  “外面何事喧哗?”

  是朱瞻基的声音!

  青瑶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她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声音颤抖着将方才的说辞又重复了一遍。

  殿内沉默了片刻。

  随即,朱瞻基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听不出情绪的探究:“坤宁宫的?抬起头来。”

  青瑶依言,缓缓抬起头,露出那张苍白却难掩清丽、此刻布满惊惧的脸庞。

  朱瞻基的目光穿过殿门,落在她身上,深邃难测。他显然认出了她。

  “是你。”他语气平淡,“既然路过,便说说,方才在门外,听到了什么?”

  来了!最关键的时刻!

  青瑶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冲破喉咙。她强迫自己冷静,按照反复推演过的剧本,以头触地,声音带着泣音:“奴婢……奴婢不敢妄听朝政!只是……只是隐约听到各位大人似乎在为粮草转运之事忧心……奴婢……奴婢想起幼时在家乡,见……见粮商们运送大批粮食时,似乎……似乎并非全程走水路,有时会在河道狭窄或水急之处,换用骡马车队,走一段陆路,再到下一个码头换船……据说……据说这样可以省去不少在险滩急流中的损耗和时间……”

  她的话语断断续续,充满不确定,仿佛只是一个无知宫女基于模糊记忆的胡言乱语。她刻意回避了“分段水陆联运”、“中转仓”等精准词汇,只用最朴素的语言描述一个现象。

  然而,这番话落在殿内那些正在为漕运损耗焦头烂额的官员耳中,却不啻于一道惊雷!

  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目光,都透过那扇半开的殿门,聚焦在那个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宫女身上。

  工部尚书猛地站起身,胡须微颤:“你……你再说一遍!”

  户部侍郎也瞪大了眼睛:“分段……水陆转运?这……这似乎……似乎……”

  朱瞻基抬手,止住了臣子们的骚动。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青瑶,那目光锐利如鹰隼,仿佛要将她从里到外彻底看穿。

  “你家乡在苏州,漕运起始之地,见过此法,倒也不足为奇。”他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只是,你可知道,此法若推行全国,需要统筹多少河道、多少陆路、多少骡马民夫、设立多少中转仓廪?其中关节,错综复杂,绝非你一句‘似乎可以’便能解决。”

  青瑶伏在地上,指尖深深抠入冰凉的石缝,声音愈发“惶恐”:“奴婢……奴婢无知!只是……只是偶然想起,胡言乱语……请陛下恕罪!请各位大人恕罪!”

  她将一切都推给“偶然”和“无知”,这是她唯一的保护色。

  朱瞻基沉默着,手指轻轻敲打着御座的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每一声都敲在青瑶的心上。

  良久,他才淡淡道:“虽是胡言,倒也有几分歪理。怀安。”

  “奴才在。”内侍怀安连忙躬身。

  “带她下去。今日之事,若有半句外传,朕唯你是问。”

  “是!”

  青瑶如蒙大赦,连连叩首,在怀安示意下,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起身,抱着散乱的佛经,踉跄着逃离了南书房。直到转过宫墙,再也感受不到那如芒在背的目光,她才腿一软,靠在冰冷的宫墙上,大口大口地喘息,冷汗已浸透了层层衣衫。

  她做到了!她真的在御前说出了那条计策!虽然过程惊险万分,但皇帝没有立刻治她的罪,甚至……那沉默,那追问,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狂喜之后,是更深的虚脱与后怕。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真正将自己放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三

  回到坤宁宫,青瑶依旧是一副受惊过度的模样。墨竹问起,她只含糊地说在南书房外冲撞了圣驾,被陛下训斥了几句。墨竹见她脸色惨白,不似作伪,信了几分,又告诫她日后务必小心。

  晚膳时分,皇后似乎无意间问起陛下今日议事可还顺利。青瑶垂首侍立,不敢多言。

  然而,就在她以为今日风波暂告一段落时,怀安竟亲自来到了坤宁宫!

  “皇后娘娘金安。”怀安恭敬行礼,“陛下口谕,念及宫女青瑶今日……嗯,虽言行无状,然其言偶合圣心,特赏宫缎两匹,珠花一对,以示嘉勉。并命其从明日起,至乾清宫文书房当差,协助整理北疆舆图及相关文书。”

  这道口谕,如同平地惊雷,不仅让青瑶愣住了,连皇后眼中都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

  赏赐是幌子,调她去乾清宫文书房,才是真正的目的!皇帝这是要将她放在眼皮子底下,就近观察?还是真的开始“用”她?

  “臣妾代青瑶,谢陛下隆恩。”皇后反应极快,面上已恢复雍容,“青瑶,还不快谢恩?”

  青瑶连忙跪倒谢恩,心中却是一片冰火交织。她赌对了第一步,皇帝确实对她提出的“歪理”产生了兴趣。但这第二步,踏入乾清宫,无疑是踏入了一个更巨大、更危险的漩涡中心!

  怀安传完口谕便离开了。皇后看着跪在地上的青瑶,目光复杂,良久,才缓缓道:“起来吧。陛下既然看重你,便是你的造化。在乾清宫当差,更需谨言慎行,恪守宫规,莫要……辜负了圣恩。”

  “奴婢谨记娘娘教诲。”青瑶低声应道。

  她知道,皇后这话,是提醒,也是警告。乾清宫,那是连皇后都无法完全掌控的地方。

  是夜,青瑶躺在坤宁宫冰冷的床铺上,久久无法入眠。体内“焚心”之毒似乎也感应到她心绪的剧烈波动,隐隐躁动。她不得不再次动用了一丝“紫髓”。

  握着那冰冷的根茎,她想起了流杯亭中那个玄衣男子。

  他果然料中了!皇帝真的对她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那么,他承诺的“下一步”和“冰心散线索”,又会何时出现?

  就在她思绪纷乱之际,窗外,第四次传来了那熟悉的轻响!

  “嗒。”

  青瑶的心猛地一跳!这一次,她没有丝毫犹豫,如同蛰伏的猎豹般弹起,扑到窗边!

  窗外月色朦胧,依旧空无一人。地上,静静地躺着一个比前几次稍大一些的油纸包。

  她迅速捡起,回到床边,手指微微颤抖地打开。

  油纸包里,没有纸条,没有玉簪,也没有药材。

  只有一本薄薄的、封面没有任何字迹的、线装的旧书。

  她疑惑地翻开。

  书页泛黄,质地粗糙,上面用拙朴的笔触,画着一些奇特的符号、星辰轨迹,以及……一些类似人体经脉的走向图?旁边配有晦涩难懂的古文注解。

  这……这是什么?

  她快速翻动着,直到在书的最后一页,看到了一行稍显清晰的、似乎是后来添上去的小字:

  “影傀之术,源于前朝司天监。欲解‘焚心’,先明其源。”

  影傀……前朝司天监?!

  青瑶的瞳孔骤然收缩,浑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

  这本书,难道记载的是“暗香阁”和“焚心”之毒的来历?!

  那玄衣男子,他到底是谁?!为何连这等秘辛都能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