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引荐张总-《食卦人》

  十二万的余波,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涟漪虽渐次平复,湖床的深浅却已悄然改变。这笔钱并未立刻改变我店里的烟火日常,却在我与周老板之间,划下了一道既清晰又模糊的界限。我们是合作者?是利用与被利用者?还是某种暂时达成微妙平衡的对手?答案飘忽在火锅的余味与转账短信的冷光之间,尚未尘埃落定。

  日子照旧流淌。我依旧在凌晨四点起身,守着那口咕嘟作响的汤锅,用时间和耐心熬煮生活的底色。骨汤的醇厚,豆花的嫩滑,辣椒油的焦香,这些构成我世界基石的味觉坐标,依然稳固。然而,我心知肚明,某些东西已然不同。我的目光,在扫过那些熟悉的、为学业奔忙、为生计劳碌的食客时,会不自觉地多停留一瞬,试图在他们无意识的点单举止间,捕捉到更幽微的、属于“人心”与“时运”的轨迹。我对那“三维坐标轴”的感知与应用,已从被动观察,逐渐转向一种主动的、近乎本能的探询。

  周老板的再次出现,并未让我感到意外,仿佛一场预料中的风雨,只是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些。

  那是一个午后,秋阳慵懒,店里客人稀疏。我正拿着那块微湿的软布,细细擦拭着柜台边缘日积月累、浸入木纹的油渍,试图用这种重复的、近乎禅定的劳作,来平复内心因那十二万而生的、隐秘的躁动。风铃声响,我抬头,便见周老板推门而入。

  他今日换了一身浅灰色的休闲西装,少了些许商海沉浮的凌厉,多了几分看似随和的姿态。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随即自然地扫过店内陈设,仿佛一位寻常访客。

  “张老板,忙着呢?”他声音温和,与那日火锅局上的沉郁判若两人。

  “周老板,您请坐。”我放下抹布,心中警铃微作,面上却不动声色,为他拉开一把椅子。无事不登三宝殿,他的到来,必然带着新的目的。

  他没有立刻坐下,而是踱步到那口巨大的汤锅前,饶有兴致地看了看锅里奶白色、微微翻滚的骨汤,深吸了一口气,赞道:“嗯……就是这个味儿,扎实,醇厚。怪不得能留住这么多熟客。” 这话像是恭维,却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品评意味。

  “混口饭吃,比不了周老板您的大生意。”我谦逊地回应,为他倒上一杯刚沏好的、色泽清亮的绿茶。

  周老板这才坐下,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叶,呷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进入正题:“老弟,上次张记的事,你办得漂亮。干净利落,眼光也毒。”他顿了顿,观察着我的反应,“我周某人做生意,向来赏罚分明,也爱才。像你这样有真本事的年轻人,不多见。”

  我微微颔首,没有接话,等待着他的下文。

  “所以,今天来,是有个好事想着你。”他身体前倾,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诚恳,“我有个朋友,做连锁酒店的,姓张,张总。最近他遇到点麻烦事,跟食材供应有关,搞得他焦头烂额。我想着,你在这方面观察入微,说不定能看出点门道,帮他指点迷津。当然,不会让你白忙活。”

  连锁酒店?张总?食材供应?这几个关键词在我脑中迅速组合。这已超出了大学城小餐饮的范畴,进入了更庞大、更复杂的商业体系。周老板此举,是将我引向更广阔的舞台,还是又一个更精密的试探?

  “周老板您太抬举我了,”我谨慎地回应,“我就是个开麻辣烫的,酒店供应链那么专业的事,我恐怕……”

  “诶,话不能这么说。”周老板摆手打断我,语气笃定,“万变不离其宗。再大的酒店,也离不开吃喝二字,离不开和人打交道。我看重的,就是你这份看人看事的‘灵性’。”他站起身,“走吧,张总那边已经安排好了饭局,就当是认识个朋友,随便聊聊。”

  他的邀请依旧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我知道,这又是一道考题,难度升级,奖励未知,风险亦然。

  我沉默片刻,点了点头。“那就听周老板安排。”

  依旧是那辆黑色的豪华轿车,驶离了烟火缭绕的大学城,穿过繁华的市区,最终停在了一家格调高雅、门面低调的私人菜馆前。菜馆隐在一片竹林之后,白墙黛瓦,颇有几分闹中取静的禅意。

  包厢名为“听松”,内部装饰古朴典雅,红木圆桌,官帽椅,墙上挂着意境深远的水墨山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我们那喧闹的、充满了食物原始香气的麻辣烫店相比,这里更像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

  我们到时,张总已经到了。他约莫四十多岁年纪,身材保持得很好,穿着合体的深蓝色西装,戴着一副无框眼镜,气质儒雅,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郁色,即使强打着精神,也难掩疲惫。

  “周老板,这位就是你说的张老板吧?幸会幸会。”张总起身相迎,笑容标准,握手时力道适中,但指尖微凉。

  “张总,久仰。这位就是张老板,别看他年轻,可是有一双慧眼。”周老板笑着介绍,话语中充满了暗示。

  “张总您好。”我与他握手,感受到他掌心些许潮湿。落座时,我注意到他动作略显迟缓,右手下意识地轻轻按了一下上腹。

  服务生开始上菜。菜品极其精致,摆盘如画,显然是下了功夫的。清汤燕窝、蟹粉狮子头、清蒸东星斑、白灼菜心……每一道都力求凸显食材本味,口味清淡。然而,我敏锐地注意到,张总面前的骨碟始终干净如新。他只是象征性地用筷子点了一下燕窝,舀了半勺,便放下了。对那香气扑鼻的蟹粉狮子头,更是连碰都没碰。

  周老板热情地劝菜:“张总,尝尝这狮子头,这家的蟹粉是自己拆的,鲜得很。”

  张总连忙摆手,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周老板客气了,我最近肠胃不太舒服,医生叮嘱要清淡饮食,这些好东西,我是无福消受喽。”说着,他端起了手边一直放着的一杯普洱茶,喝了一口。

  三维坐标轴,瞬间在我脑海中高速运转起来:

  · X轴(时运): 张总身处高位(连锁酒店老板),但眉宇郁结,显是运势受阻,遇“困”局。其行业与“饮食”、“住宿”紧密相关,对应“鼎卦”(烹任)与“旅卦”(行人),此刻两卦皆显滞涩。

  · Y轴(心性): 举止儒雅,对应“巽风”之顺入;但强打精神,隐忍不适,又带“艮山”之压抑与“坎水”之劳碌。其点菜避油腻、忌生冷,独饮普洱(普洱茶,性温,消食解腻,对应“坤土”之温和化湿,但也常用于缓解肠胃积滞),强烈指向“肠胃虚寒”或“消化系统紊乱”。这并非短期急症,而是长期压力、饮食不节导致的“坤土”失运,脾胃不和。《易经》中“坤”卦主承载,脾胃属土,为人后天之本,坤土不宁,则百病丛生,决策亦易失中正。

  · Z轴(事象): 周老板提及“食材供应麻烦”,结合张总此刻的饮食状态(忌口、依赖热茶),可推断其困扰与“食”相关,且已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健康,非小事。

  酒过一巡(张总以茶代酒),菜未尝几口,周老板便将话题引向了正轨。

  “张总,你那个供应商的事,到底卡在哪儿了?说出来,也让张老弟帮着参详参详。”周老板一副热心肠的模样。

  张总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儒雅的脸上露出真实的苦恼:“唉,一言难尽。我们酒店一直用的那家海鲜供应商,‘海丰号’,合作多年了。最近他们送来的几批货,特别是高档海鲜,像东星斑、龙虾这些,总是出问题。不是鲜活度不够,就是重量不足,甚至有一次还混入了不太新鲜的货。我们酒店主打的就是品质和口碑,这样下去怎么行?”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更麻烦的是,我们怀疑他们以次充好,甚至可能涉及掉包。但我们派人去查,他们账目做得天衣无缝,库房管理也看似严格,抓不到实质把柄。换供应商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同等规模和信誉的,而且‘海丰号’背景也不简单,贸然更换,怕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现在真是进退两难。”

  周老板接口道:“是啊,老张为这事,好几个晚上没睡好了,你看这脸色。”他转向我,“张老板,你听听,这事是不是挺蹊跷?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看出这‘海丰号’到底在搞什么鬼?”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张总是带着一丝残存的希望和深深的疑虑,周老板则是纯粹的审视与期待。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满桌几乎未动的佳肴,最终落在了张总面前那杯深红色的普洱茶汤上,以及他袖口若隐若现的一点点白色粉末——那似乎是胃药碾碎后沾染的痕迹。

  心中豁然开朗。

  我沉吟片刻,看向张总,缓缓开口,没有直接回答如何对付供应商,而是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张总,冒昧问一句,您这肠胃不适,是不是在‘海丰号’开始频繁出问题之后,才明显加重?而且,是否在您亲自过问、甚至与他们的人交涉之后,尤其会觉得胃脘胀满,隐痛不适?”

  张总愣住了,下意识地又按了一下腹部,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你……你怎么知道?确实是这样!尤其是上次我跟他们老板拍桌子之后,回来胃疼了整整一晚上!”

  周老板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我微微一笑,知道切入点找对了。我用一种平静而肯定的语气说道:“张总,您的身体,已经告诉您答案了。”

  “《黄帝内经》有云:‘有诸内,必形诸外’。您的脾胃,对应坤土,主思虑,也主承受。长期为‘海丰号’之事忧思恼怒,思虑伤脾,怒气伤肝,肝木克土,故而脾胃失和,运化无力,见到油腻厚味便本能抗拒。此其一。”

  我指了指那杯普洱茶和满桌清淡的菜肴:“您下意识选择温润的普洱与清淡饮食,是身体在自救,试图安抚受损的坤土。此其二。”

  “而最关键的是,”我目光锐利起来,“您每次与‘海丰号’正面冲突后,症状便加剧。这并非巧合。在卦象看来,那‘海丰号’行事鬼祟,以次充好,其气‘诡诈’,属‘坎陷’之流。您为人中正(从其点菜避讳和儒雅气质可推断),气场属‘中孚’(诚信),正邪相冲,您心神耗费巨大,坤土首当其冲,自然反应剧烈。您的身体,比任何调查都更早、更准确地感知到了对方的‘不正之气’。”

  我顿了顿,看着张总越来越震惊的表情,给出了最后的推断:“所以,张总,不必再纠结于寻找账目或库房的漏洞。您的肠胃反应,就是最直接的证据,证明‘海丰号’绝非可长期信赖之伙伴,其心已歪,其行必诈。 继续合作,不仅是商业上的损失,更是对您自身元气的持续耗损。”

  包厢内一片寂静。张总呆呆地看着我,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腹部,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自己的身体。周老板则眼中精光闪烁,看看我,又看看张总,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良久,张总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眼神重新变得清明而坚定。他端起那杯普洱茶,向我示意了一下,郑重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老板,不,张先生!您真是……神了!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转向周老板,语气果断:“周老板,多谢引荐!回头我就启动更换供应商的程序,不能再犹豫了!”

  一场看似复杂的商业困局,竟被我以“望闻问切”般的方式,从对方身体状态这个意想不到的角度,一举切入核心。这并非单纯的“算卦”,而是将人的身心状态、情绪变化与外部事件,纳入了统一的“三维坐标轴”中进行综合推演。

  周老板哈哈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怎么样,张总,我没介绍错吧?我这位小兄弟,可是个奇人!”

  饭局的后半段,气氛轻松了许多。张总虽然依旧吃得不多,但眉宇间的郁结散开了大半,话也多了起来,甚至开始询问我一些关于日常饮食调理的建议。我依据他的体质(坤土虚寒,肝气郁结),建议他常饮生姜红枣茶(“离火”生土,“坤土”得暖),辅以山药粥(“艮土”固本),少食生冷油腻,保持心境平和。

  离开私房菜馆时,夜色已深。周老板亲自送我回大学城。车上,他沉默了片刻,忽然说道:“张老板,看来我这步棋,是走对了。你比我想的,更有意思。”

  我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流光溢彩,心中并无多少得意。我知道,经此一事,我在周老板心中的“价值”又被重新评估、大幅提升了。他看到了我能力在更复杂场域中的应用潜力。

  然而,引荐张总,仅仅是开始。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一步步远离那锅只需关注火候与食材的单纯汤水,卷入更深的、由人心与利益交织的旋涡之中。前方的路,是通衢大道,还是万丈深渊?我看着后视镜中周老板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知道答案,只能由我自己在未来一步步去探寻,去印证。这“引荐”之门已然打开,门后的风景,光怪陆离,而我,已身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