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渊吃完最后一块枣泥山药糕,把盘子推开。小禄子马上过来收走餐具,动作很快。厨房里还有点甜味,灶台上的锅已经凉了。
沈知意合上手里的册子,抬头看他:“该进宫了。”
萧景渊叹气:“一定要我去吗?”
“你不去,别人会说东宫越权。”沈知意声音很平,“你是太子,案子是你查的,功劳可以不要,但人必须到场。”
秦凤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木匣:“赃银我已经让人装好了,一共三千六百两,都是从江陵和永安府追回来的。你说句话,我现在就抬去宫门等你。”
萧景渊站起来,拍了拍衣服:“那就走吧。但我先说好——我不待太久,说完我就走。”
三人出了东宫,往皇宫走去。路上没人说话,气氛有点沉。萧景渊走在中间,手背在身后,脚步不快不慢。
到了乾清宫外,礼官上来通报。皇帝正在看奏折,听说东宫来了人,立刻让人进来。
大殿里,文武百官都在。萧景渊带着沈知意和秦凤瑶走进来,行礼。他站到左边第一个位置,沈知意把一叠文书交给内侍,送到了皇帝面前。
“臣妾奉命协助调查七州贪弊案。”沈知意开口,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得很清楚,“三天前各地回禀,共查处贪官三十七人,追回赃银二十一万三千两,粮食十五万石已还给百姓。地方赋税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她停了一下,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名单:“这是涉案官员的名字和处理结果,请陛下过目。”
朝堂上没人说话。有人低头,有人皱眉。户部尚书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十三皇子站在右边队伍里,脸色很难看。他想说话,旁边的老臣拉了拉他的袖子。
皇帝一页一页地看文书,看得非常慢。看完后抬起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之前没人上报?”
没人回答。
皇帝看向群臣:“你们天天谈国事,可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你们在哪?反倒是东宫的人,没声没响就把事情办成了。”
他看着萧景渊:“景渊,你怎么想?”
萧景渊上前一步:“儿臣不敢居功。这些事本该由朝廷管,只是百姓等不起。我们只是顺手帮了一下。”
“顺手?”皇帝冷笑,“顺手就能抓出三十多个贪官?顺手就能让米价降下来?你这‘顺手’,比有些人一年干的都强!”
几个大臣额头冒汗。
这时秦凤瑶上前一步,双手捧着另一份卷宗:“启禀陛下,边军昨天送来密报。京营有军官想拦查账的人,被程猛带人挡住了。这是当时的信件副本,上面有京营副统领的私印。”
她说完,大殿里一下子乱了起来。
皇帝一掌拍在桌上:“好啊!查贪官还能查出兵权勾结?谁给他们的胆子?”
没人敢接话。
皇帝盯着那封信看了很久,忽然笑了:“这次办得好。快,稳,准。东宫不仅清理了官吏,也护住了民心。我很满意。”
他看向沈知意:“你虽然是女子,但懂大局,明事理。这份报告写得谦虚得体,不抢功,不忘本,很难得。”
沈知意低头:“臣妾只是实话实说。”
“还有你。”皇帝看向秦凤瑶,“女子也能顶天立地。查案有胆,护国有威。秦家忠良,名不虚传。”
秦凤瑶抱拳:“为国为民,是应该的。”
退朝的钟声响了,大臣们陆续离开。不少人经过东宫一行时停下脚步。
一位御史低声对沈知意说:“东宫清明,是国家的福气。”
刑部郎中点头:“我们打算照你们的办法,重新查去年的河工案。”
沈知意只回了一句:“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
走出大殿时,阳光照在台阶上。萧景渊眯了下眼,抬脚往下走。秦凤瑶跟在他身后,手里还提着那个木匣。
回到东宫回廊,小禄子已经在等了。
“殿下,皇上赏的东西送来了。”他指着两个紫檀雕花匣,“说是皇上亲笔写的字。”
沈知意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是幅黄绫卷轴,展开一看,写着“仁慎”两个字,字迹有力。
“仁以待民,慎以持政。”她轻声念完,抬头看萧景渊,“这是肯定。”
萧景渊靠在柱子上,一只手插进袖子:“我说了我不想出风头。”
“你现在不想也没用。”秦凤瑶把木匣放在石桌上,“全京城都知道,太子不动声色就把贪官全抓了。连卖菜的人都说,现在买肉不用多给钱了。”
萧景渊没说话。
沈知意走到桌边,拿起另一个空匣看了看:“这盒子做工很细,严丝合缝,打不开。”
秦凤瑶敲了敲底部:“里面有夹层。”
“我知道。”沈知意放下盒子,“但现在不能动。这是皇上赏的,拆了就是不敬。”
三人安静了一会儿。
远处传来换岗的声音。老兵程猛带着新一批守卫走过演武场,步伐整齐。
萧景渊忽然笑了:“前几天我还想着今天要做桂花奶羹。现在好像变了个人。”
“你本来就不只是个做饭的。”沈知意看着他,“百姓立牌位不是因为你做得好吃,是因为他们终于能吃饱了。”
秦凤瑶说:“而且没人敢欺负他们了。”
萧景渊挠了挠头:“那以后是不是还要管更多事?”
“你想躲也躲不了。”秦凤瑶耸肩,“你现在走在街上,卖糖糕的老人都会对你拱手。”
沈知意说:“这不是荣耀,是责任。”
萧景渊看着院中的老槐树,树叶在风里晃。他刚要开口,小禄子跑来了。
“殿下!尚食局送来新采的鲜笋,说是您要的,炖汤用。”
“放厨房吧。”萧景渊转身,“等会我亲自下厨。”
小禄子正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萧景渊从腰间取下荷包,“把这个交给厨房管事,让他们加点盐,别太淡。”
小禄子接过荷包,点头跑了。
沈知意看着他的背影,轻声问:“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昨晚。”萧景渊笑了笑,“我知道今天回来一定累,得吃咸一点才有力气。”
秦凤瑶哼了一声:“你还真当自己是大人物了。”
“我不是。”萧景渊往厨房走,“我只是不想让大家白忙一场。”
沈知意和秦凤瑶跟在他后面。阳光斜照进回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厨房门打开,热气扑出来。灶台上的锅已经热了,油光发亮。
萧景渊卷起袖子,从架子上拿下菜刀。刀刃映着窗外的日光,闪了一下。
沈知意合上手里的册子,抬头看他:“该进宫了。”
萧景渊叹气:“一定要我去吗?”
“你不去,别人会说东宫越权。”沈知意声音很平,“你是太子,案子是你查的,功劳可以不要,但人必须到场。”
秦凤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木匣:“赃银我已经让人装好了,一共三千六百两,都是从江陵和永安府追回来的。你说句话,我现在就抬去宫门等你。”
萧景渊站起来,拍了拍衣服:“那就走吧。但我先说好——我不待太久,说完我就走。”
三人出了东宫,往皇宫走去。路上没人说话,气氛有点沉。萧景渊走在中间,手背在身后,脚步不快不慢。
到了乾清宫外,礼官上来通报。皇帝正在看奏折,听说东宫来了人,立刻让人进来。
大殿里,文武百官都在。萧景渊带着沈知意和秦凤瑶走进来,行礼。他站到左边第一个位置,沈知意把一叠文书交给内侍,送到了皇帝面前。
“臣妾奉命协助调查七州贪弊案。”沈知意开口,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得很清楚,“三天前各地回禀,共查处贪官三十七人,追回赃银二十一万三千两,粮食十五万石已还给百姓。地方赋税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她停了一下,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名单:“这是涉案官员的名字和处理结果,请陛下过目。”
朝堂上没人说话。有人低头,有人皱眉。户部尚书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十三皇子站在右边队伍里,脸色很难看。他想说话,旁边的老臣拉了拉他的袖子。
皇帝一页一页地看文书,看得非常慢。看完后抬起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之前没人上报?”
没人回答。
皇帝看向群臣:“你们天天谈国事,可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你们在哪?反倒是东宫的人,没声没响就把事情办成了。”
他看着萧景渊:“景渊,你怎么想?”
萧景渊上前一步:“儿臣不敢居功。这些事本该由朝廷管,只是百姓等不起。我们只是顺手帮了一下。”
“顺手?”皇帝冷笑,“顺手就能抓出三十多个贪官?顺手就能让米价降下来?你这‘顺手’,比有些人一年干的都强!”
几个大臣额头冒汗。
这时秦凤瑶上前一步,双手捧着另一份卷宗:“启禀陛下,边军昨天送来密报。京营有军官想拦查账的人,被程猛带人挡住了。这是当时的信件副本,上面有京营副统领的私印。”
她说完,大殿里一下子乱了起来。
皇帝一掌拍在桌上:“好啊!查贪官还能查出兵权勾结?谁给他们的胆子?”
没人敢接话。
皇帝盯着那封信看了很久,忽然笑了:“这次办得好。快,稳,准。东宫不仅清理了官吏,也护住了民心。我很满意。”
他看向沈知意:“你虽然是女子,但懂大局,明事理。这份报告写得谦虚得体,不抢功,不忘本,很难得。”
沈知意低头:“臣妾只是实话实说。”
“还有你。”皇帝看向秦凤瑶,“女子也能顶天立地。查案有胆,护国有威。秦家忠良,名不虚传。”
秦凤瑶抱拳:“为国为民,是应该的。”
退朝的钟声响了,大臣们陆续离开。不少人经过东宫一行时停下脚步。
一位御史低声对沈知意说:“东宫清明,是国家的福气。”
刑部郎中点头:“我们打算照你们的办法,重新查去年的河工案。”
沈知意只回了一句:“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
走出大殿时,阳光照在台阶上。萧景渊眯了下眼,抬脚往下走。秦凤瑶跟在他身后,手里还提着那个木匣。
回到东宫回廊,小禄子已经在等了。
“殿下,皇上赏的东西送来了。”他指着两个紫檀雕花匣,“说是皇上亲笔写的字。”
沈知意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是幅黄绫卷轴,展开一看,写着“仁慎”两个字,字迹有力。
“仁以待民,慎以持政。”她轻声念完,抬头看萧景渊,“这是肯定。”
萧景渊靠在柱子上,一只手插进袖子:“我说了我不想出风头。”
“你现在不想也没用。”秦凤瑶把木匣放在石桌上,“全京城都知道,太子不动声色就把贪官全抓了。连卖菜的人都说,现在买肉不用多给钱了。”
萧景渊没说话。
沈知意走到桌边,拿起另一个空匣看了看:“这盒子做工很细,严丝合缝,打不开。”
秦凤瑶敲了敲底部:“里面有夹层。”
“我知道。”沈知意放下盒子,“但现在不能动。这是皇上赏的,拆了就是不敬。”
三人安静了一会儿。
远处传来换岗的声音。老兵程猛带着新一批守卫走过演武场,步伐整齐。
萧景渊忽然笑了:“前几天我还想着今天要做桂花奶羹。现在好像变了个人。”
“你本来就不只是个做饭的。”沈知意看着他,“百姓立牌位不是因为你做得好吃,是因为他们终于能吃饱了。”
秦凤瑶说:“而且没人敢欺负他们了。”
萧景渊挠了挠头:“那以后是不是还要管更多事?”
“你想躲也躲不了。”秦凤瑶耸肩,“你现在走在街上,卖糖糕的老人都会对你拱手。”
沈知意说:“这不是荣耀,是责任。”
萧景渊看着院中的老槐树,树叶在风里晃。他刚要开口,小禄子跑来了。
“殿下!尚食局送来新采的鲜笋,说是您要的,炖汤用。”
“放厨房吧。”萧景渊转身,“等会我亲自下厨。”
小禄子正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萧景渊从腰间取下荷包,“把这个交给厨房管事,让他们加点盐,别太淡。”
小禄子接过荷包,点头跑了。
沈知意看着他的背影,轻声问:“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昨晚。”萧景渊笑了笑,“我知道今天回来一定累,得吃咸一点才有力气。”
秦凤瑶哼了一声:“你还真当自己是大人物了。”
“我不是。”萧景渊往厨房走,“我只是不想让大家白忙一场。”
沈知意和秦凤瑶跟在他后面。阳光斜照进回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厨房门打开,热气扑出来。灶台上的锅已经热了,油光发亮。
萧景渊卷起袖子,从架子上拿下菜刀。刀刃映着窗外的日光,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