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女娲造人-《洪荒:玄门首徒是恶蛟?元始疯了》

  不周山,盘古脊梁所化,洪荒天柱。

  其势巍峨,其气苍茫。

  山峦叠嶂,直插九霄云外,云雾缭绕间,隐见混沌罡风。

  古木参天,虬枝如龙,老藤垂落,皆蕴先天灵机。

  飞瀑流泉,自九天垂落,轰鸣如雷,溅起万斛珠玉。

  奇花异草,遍地芬芳,吞吐日月精华,霞光瑞霭,氤氲蒸腾。

  更有无数珍禽异兽,或翔于云巅,或隐于林莽,气息或祥和,或凶戾,皆非凡种。

  道玄师徒行于其间,只觉自身渺小如尘埃。

  盘古威压无处不在,厚重、古朴、浩瀚,令人心生无限敬畏。

  五灵麒麟步履沉稳,足下祥云托起道玄。

  葫芦娃坐在七彩葫芦上,大眼睛左顾右盼,满是新奇。

  金鹏化作丈余金翅,神骏非凡,盘旋护卫,锐利的金眸扫视四方。

  六耳猕猴紧随道玄身侧,六耳灵动,仔细聆听山中万籁,不敢有丝毫懈怠。

  “老师,这不周山好生厉害!我感觉呼吸都沉重了许多。”葫芦娃拍了拍胸口。

  “盘古大神余威犹在,自非寻常。”道玄颔首,神念如水银泻地,感受着山中磅礴的先天灵气与道韵。

  金鹏亦道:“此地灵气之浓郁,法则之清晰,实乃修行宝地。”

  六耳则低声道:“弟子仿佛能听到山的心跳…”

  师徒几人,循着山势,缓缓深入。

  不知不觉,行至一处清幽山谷。

  谷中景致与外间又自不同。

  奇花瑶草,馥郁芬芳,仙葩瑞霭,光摇五彩。

  一道清澈溪流蜿蜒而过,水声淙淙,如鸣佩环。

  溪边青石如玉,光滑温润。

  就在那溪畔青石之上,端坐着一位女仙。

  但见其:

  头挽飞凤髻,金簪斜插,映日生辉。

  身穿素云袍,霞光隐现,瑞气千条。

  腰束山河带,乾坤结扣,道韵天成。

  足踏金莲履,步步生香,不染尘埃。

  面如银月,光润无瑕,额前一点朱砂,更添神圣。

  眸似秋水,蕴藏造化玄机,深邃难测。

  丰姿绝世,仪态万方,正是那:

  造化玄机掌中藏,乾坤清气孕真形。

  不周山下参妙谛,一缕灵光证混元。

  道玄一见,心中微凛,连忙下了麒麟,整了整衣冠,快步上前,躬身行礼:

  “弟子道玄,拜见女娲师叔!师叔圣寿无疆!”

  声音清朗,恭敬有加。

  女娲正自凝神沉思,秀眉微蹙,似有难解之惑萦绕心间。

  闻得道玄声音,她缓缓抬眸。

  眸中神光流转,仿佛蕴含一方世界生灭。

  看清是道玄,那微蹙的秀眉稍展,露出一丝温和笑意。

  “原来是道玄师侄,不必多礼。你怎会在此?”

  声音温润,如春风拂过心田。

  葫芦娃、金鹏、六耳见道玄如此恭敬,又听称呼“师叔”,哪里还敢怠慢?

  连忙跟着上前,葫芦娃跳下葫芦,金鹏化为人形少年,与六耳一同拜倒在地:

  “拜见女娲娘娘(师叔祖)!”

  女娲目光扫过三人,在葫芦娃身上略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了然。

  “都起来吧。”她素手轻抬,一股柔和力量将众人托起。

  道玄这才起身,恭敬答道:“弟子游历洪荒,感悟大道,行至不周山,仰慕盘古遗泽,特来瞻仰。不想在此得遇师叔,实乃弟子之幸。”

  女娲微微颔首,目光重新投向潺潺溪水,眉宇间那缕愁思又悄然浮现。

  道玄察言观色,小心问道:“弟子观师叔似有沉思,可是修行之上,遇到了难解之惑?若弟子能略尽绵薄,还请师叔明示。”

  女娲闻言,轻叹一声,那叹息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一丝无奈。

  “师侄慧眼。吾近日修行,确感瓶颈。参悟造化之道,已臻至深,然欲更进一步,证得混元道果,却总觉隔着一层迷雾,难以勘破。”

  她伸出纤纤玉手,对着溪畔空地轻轻一点。

  嗡!

  一点清光自指尖绽放,迅速扩散。

  刹那间,清光所及之处,泥土翻涌,草木疯长!

  无数奇花异草凭空生出,争奇斗艳,散发着蓬勃生机。

  更有几只灵巧的小鹿、温顺的白兔、斑斓的蝴蝶在花草间嬉戏奔跑,栩栩如生。

  正是造化法则的无上显化!

  然而,女娲玉指再一点。

  那些刚刚诞生的花草生灵,如同梦幻泡影,瞬间消散,重归虚无。

  只留下空荡荡的地面。

  “造化万物,赋予生机,于吾而言,并非难事。”女娲收回手指,语气带着一丝困惑与沉重,“然吾观洪荒天地,巫妖二族争斗不休,戾气日盛,杀戮盈野,因果纠缠,业力深重。”

  “此等生灵,虽具神通,却失却了造化本真,一味争强斗狠,恐非天地长久之福。吾之大道,乃造化生机,非是助长杀伐。此间矛盾,令吾道心蒙尘,前路难明。”

  道玄静静聆听,心中念头飞转。

  女娲师叔的困惑,他前世记忆之中,早有答案。

  此刻听女娲亲口道出,更觉其心怀慈悲,泽被苍生。

  他沉吟片刻,脑中灵光一闪,一个念头清晰浮现。

  道玄对着女娲,再次躬身,语气带着一丝启发:

  “师叔心怀慈悲,泽被苍生,弟子钦佩。巫妖二族,禀先天戾气而生,争斗乃其天性,亦是劫数使然。师叔既感其杀戮过重,有违造化本意…”

  道玄顿了顿,目光清澈,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

  “何不…另辟蹊径,以造化之能,再创一族?”

  “此一族,当秉性中和,心怀仁善,契合天地自然之道,或可为洪荒带来一丝清流,亦能助师叔印证造化之极?”

  “再创一族?”

  女娲闻言,娇躯猛地一震!

  仿佛一道开天辟地的惊雷,骤然在她元神深处炸响!

  那困扰她许久的迷雾,被这道惊雷瞬间撕裂!

  一缕前所未有的、璀璨夺目的灵光,如同旭日初升,豁然照亮了她的道途!

  “再创一族…契合天地自然…印证造化之极…”

  女娲喃喃自语,眸中神采越来越亮,那困扰的愁思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激动与明悟!

  “善!大善!道玄师侄,你此言,如醍醐灌顶,直指吾道关隘!”

  女娲喜形于色,看向道玄的目光充满了赞赏。

  她不再犹豫,立刻付诸行动。

  素手一招,溪畔湿润的泥土便自行飞起,落入她掌心。

  又引动清澈溪水,与泥土相合。

  女娲玉指翻飞,如同最灵巧的工匠,开始捏塑。

  她心中想着那些温顺的生灵,手中泥土便化作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鹿、白兔、飞鸟…

  造化法则之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

  很快,一只泥塑的小鹿便完成了。

  女娲对着它轻轻吹了一口蕴含造化本源的气息。

  那小鹿身上泥色褪去,化作真实的皮毛,眼睛灵动,竟真的活了过来!

  它呦呦轻鸣,好奇地看了看周围,然后…撒开蹄子,一溜烟跑进了旁边的树林,消失不见。

  女娲:“……”

  她又捏了一只白兔,同样赋予生机。

  白兔蹦跳两下,红宝石般的眼睛看了看女娲,然后也飞快地钻进了草丛。

  接着是飞鸟、游鱼…

  无一例外,活过来后,都遵循着本能,或飞或走或游,迅速离开了女娲身边,回归自然。

  山谷里倒是热闹了不少,但女娲期待的“新种族”,却毫无踪影。

  她看着那些跑掉的生灵,秀眉再次蹙起。

  “为何…它们虽具生机,却无灵智?更无族群之念?只是寻常生灵罢了…”

  道玄在一旁看得分明,心中了然。

  凡土凡水,纵有女娲造化神通,也只能造出寻常生灵,无法承载真正的“智慧种族”之灵。

  时机已到。

  道玄上前一步,朗声道:“师叔,凡土凡水,恐难承载师叔无上造化,赋予其真正灵智慧根。”

  说着,他手掌一翻。

  两团神光出现在掌心。

  一团,是闪烁着九色霞光、厚重无比、仿佛蕴含大地本源的土壤——九天息壤!

  另一团,是流转着日月星三色光华、晶莹剔透、散发着无尽生机与净化之力的神水——三光神水!

  “弟子游历洪荒,偶得此二物,或可助师叔一臂之力。”

  女娲一见此二物,美眸瞬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九天息壤!三光神水!”

  她声音带着惊喜。

  “此乃先天神物,蕴含大地本源与日月星辰精华,正是造化无上生灵之根基!师侄,你真是吾之福星!”

  女娲毫不犹豫,接过九天息壤与三光神水。

  神念微动,息壤与神水相融。

  顿时,一团散发着九彩霞光、内蕴三色星辰、道韵流转、生机磅礴到极致的造化神泥,出现在女娲手中!

  女娲精神大振,再次开始捏塑。

  这一次,她心中所想,不再是寻常鸟兽。

  她以自身为蓝本,结合道玄的先天道体形态,开始塑造。

  玉指翻飞,道韵流转。

  很快,一个泥塑的小人出现在她掌心。

  这小人身形比例匀称,五官清晰,虽未着色,却已隐隐透露出一种灵性。

  女娲对着小人,再次吹入一口蕴含自身造化本源与大道感悟的先天之气!

  嗡!

  造化神泥光芒大放!

  那泥塑小人身上的泥土迅速褪去,化作细腻的肌肤,乌黑的头发,清澈的眼眸。

  他(她)缓缓睁开双眼,眼神纯净,带着初生婴儿般的好奇与懵懂。

  他(她)活动了一下手脚,感受着全新的身体和世界。

  然后,他(她)的目光落在了眼前这位赋予他生命、神圣庄严、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女仙身上。

  一种源自生命本源深处的孺慕与敬畏油然而生。

  小人笨拙地跪下,以头触地,用稚嫩而清晰的声音,发自内心地呼唤道:

  “母…圣母!”

  这一声呼唤,如同开天辟地的第一道声音,瞬间击中了女娲的心房!

  她清晰地感受到,一股庞大到难以想象、精纯无比、蕴含着新生与希望的无量功德气运,正在九天之上疯狂汇聚!

  而她自身那层坚固的混元瓶颈,在这一声“圣母”的呼唤中,竟开始剧烈松动!

  “成了!真的成了!”

  女娲心中狂喜,激动得几乎难以自持!

  她看着眼前这个小小的、脆弱的、却充满灵性、称呼自己为“圣母”的生灵,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

  “孩子,起来。”女娲声音温柔,亲自将那小人扶起。

  她仔细端详着这第一个“人”,越看越觉得满意。

  先天道体,暗合天道,虽无神通,却灵智天成!

  这正是她心中所想的,能契合天地自然、带来清流的种族!

  “此族,当名‘人’!”女娲福至心灵,定下种族之名。

  “人族拜见圣母!”那第一个小人再次恭敬行礼。

  女娲心中喜悦无限,不敢耽搁这天赐良机。

  她立刻开始继续捏塑。

  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一个个泥人被她飞快地捏出,赋予生机。

  很快,溪畔便站满了三千个初生的人族。

  他们皆如第一个小人般,灵智初开,纯净懵懂,对女娲充满了孺慕之情,齐齐拜倒:

  “拜见圣母!”

  声音汇聚,虽不宏大,却带着新生的力量。

  然而,连续创造三千个蕴含灵智的人族,饶是女娲身为准圣,法力近乎无穷,心神也感到了巨大的疲惫。

  造化本源消耗甚巨。

  她额角已见细密汗珠,气息也微微有些紊乱。

  捏塑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道玄在一旁看得真切。

  他知道,女娲造人,当有十二万九千六百之数,合一元之数。

  如今才三千,远远不够。

  而女娲此刻的状态,显然已近极限。

  时机再次降临。

  道玄心念一动,手中出现了一物。

  正是那根得自不周山葫芦藤上,坚韧无比、灵性内蕴的葫芦藤!

  “师叔,捏塑费力,何不以此藤沾取神泥,挥洒而成?”

  道玄将葫芦藤递了过去。

  女娲正感力竭,闻言一看那葫芦藤,顿时眼睛一亮!

  此藤坚韧,蕴含先天乙木生机,与造化神泥属性相合,正是绝佳的造物之器!

  “妙!师侄思虑周全!”

  女娲接过葫芦藤,将其浸入那团九彩三光流转的造化神泥之中。

  神泥沾满藤身。

  女娲深吸一口气,提起葫芦藤,对着溪畔空地,运足造化神力,猛地一挥!

  哗啦!

  无数点闪烁着九彩霞光和三色星辉的泥点,如同漫天星雨,自藤上甩落!

  泥点落地!

  造化法则轰鸣!

  每一个泥点,都在落地瞬间,汲取天地灵气,迅速膨胀、塑形!

  化作一个个与之前一般无二、灵智初开的先天人族!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虽初生,形态却有差异),瞬间站满了大片空地!

  女娲精神大振!

  此法省时省力,效率何止快了百倍!

  她不再犹豫,玉臂挥舞,葫芦藤沾泥甩动!

  如同一位最伟大的画家,在天地这张画卷上泼洒生命的色彩!

  哗!哗!哗!

  每一次挥动葫芦藤,都带起漫天泥雨。

  每一次泥雨落下,便是成千上万的人族诞生!

  他们如同雨后春笋,迅速站起,带着新生的好奇与对造物主的无限崇敬,纷纷朝着女娲的方向跪拜下去。

  “拜见圣母!”

  “拜见圣母!”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汇聚成一股磅礴的新生气息,直冲云霄!

  女娲越挥越快,心中畅快无比,那层混元瓶颈的松动感越来越强烈!

  道玄、葫芦娃、金鹏、六耳,以及五灵麒麟,都屏息凝神地看着这开天辟地以来最伟大的造化奇迹!

  终于!

  当女娲最后一次挥动葫芦藤,甩出最后一片泥点。

  整团造化神泥,恰好用尽!

  溪畔广阔的空地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站满了新生的人族!

  不多不少,正好十二万九千六百人!

  一元之数,圆满功成!

  一股无法形容的、浩瀚到足以让圣人动容的玄黄功德之气,如同九天银河倒泻,轰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