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
解决了建厂房的心头大事,王玲只觉得浑身都松快了,当即爽快答应,“这点钱不算啥,别说今天,以后你们每天的奶茶我都包了!”
“哇哦!玲姐大气!”
李丹丹几人立刻兴奋起来,围着王玲打趣,“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大姐大,可得多罩着我们啊!”
张强的动作特别快,当晚回家就把王玲要建厂房的事跟父亲张爱国说了。
张爱国一开始压根不信:“你同学家要建厂子?小孩子家吹牛呢,不靠谱。”
可架不住张强反复强调“是真的”,还说:“爸,你最近要是没活干,明天放学我就带同学来家里跟你谈!我同学家真有钱,她妈在海楼路开了家服装店,生意火得很!”
一旁的张强母亲刘梅听见“海楼路”“生意火爆”,立刻插话:“儿子,你同学家的店是不是叫‘喜柿’?我去买过两次,衣服款式和质量都好,就是价格稍贵点,但一分钱一分货,能接受。”
她丈夫张爱国这些年干建筑挣了不少,家里住的大三居室是全款买的,还配了辆小汽车——要知道,1998年能同时买房买车的家庭,可不多见。
张爱国听妻子说真有这家店,态度才软下来,半信半疑道:“行吧,明天让你同学来家里谈。正好我手里的活刚做完,还没接到新的,正愁手底下工人的工资呢。”
养个建筑队压力不小,必须不停接活才行——一旦没活干,工人的工资也得照发,不然等有活了再临时找人,既不好找,也没默契。
这些工人都是跟了他多年的老手,用着顺手,他也舍不得放走。
于是第二天放学,王玲就跟着张强急匆匆往他家去。等两人到了张强住的小区,王玲一下愣了——这不是自己之前买了一整栋楼的“幸福小区”吗?世界可真小,竟这么巧。
张强一边领着王玲往里走,一边解释:“这小区叫幸福小区,在咱们县里算环境特好的新小区了。我家今年才搬来,平时买菜、上学都方便得很。”
他指着不远处,“你看那边还有绿化带,种了不少树,旁边还装了健身器材,闲了能去活动活动。”
王玲点点头,心里暗自想:看来张强家确实家境不错。两人走到张强家楼下时,刚好路过王玲之前买的那栋楼——她买的是5栋,张强家在8栋。
楼下帮王玲家装修的工人看见她,以为是来查装修进度的,笑着跟她打招呼。王玲也笑着回应,说自己是来同学家串门的。
张强见了,打趣道:“王玲同学,你人缘可以啊,咋谁都认识?”
王玲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张强同学,咱们可是邻居。”
“啊?你家也在这小区买房了?”张强一脸惊讶,“买的哪栋啊?”
王玲指了指刚路过的楼:“就那5栋。”
“那可太有缘了!”张强接着问,“你家还没装修好呢?”
“嗯,还在装修。”王玲答。
“刚刚跟你打招呼的,就是装修工人吧?”张强又问,“你家买在几楼啊?”
王玲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我家买了一整栋楼。”
“啊?”张强瞬间瞪大眼,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几楼?”
在王玲肯定的眼神里,张强终于反应过来,惊得差点跳起来:“一、一整栋楼?10套房子全是你家的?哇哦!王玲同学,你家也太有钱了吧!别人买一套,你家直接买一栋啊!”
王玲又补了一句:“不止这栋楼,外面那一排门市,也是我家买的。”
张强哀嚎一声:“王玲同学,不带你这么炫富的啊!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回去就得问问我爸,到底咋挣钱的,咋人家爸妈这么厉害!哎……”
张强领着王玲来到房门前,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内的张爱国与刘梅,正被门外钥匙转动锁孔的声响吸引了注意力。
两人立刻抬头望向门口,只见儿子身后跟着个面容白净、长相十分出众的姑娘。
刘梅最先站起身,脸上堆着笑迎上去:“快进来快进来!你就是强子的同学王玲吧?这孩子长得可真俊!快坐沙发上歇着,阿姨这就去炒菜——菜早都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就怕提前做了凉得快,最近天儿越来越冷了。”
说着,她又朝儿子喊:“强子,快给你同学倒点饮料,妈今天刚买的!”
“妈,要我帮忙不?”张强问。
刘梅琢磨着姑娘和老公或许有话要聊,便应道:“进来搭把手吧,帮着端个菜、拿个碗就行。”
张强应了声“好嘞”,先引着王玲在沙发坐下,给她倒了杯饮料,随后才跟着刘梅进了厨房。
这时,坐在沙发上的张爱国正不动声色地打量王玲。
这姑娘是真好看,比他见过的所有小辈都出众。可他心里仍犯着嘀咕:她真像儿子说的那样,是来谈建厂房的事?
虽说王玲看着和儿子年纪相仿,穿的也是普通运动装配运动鞋,头发简单扎成个马尾,一身装扮透着朴实,但张爱国还是不太相信,满肚子的怀疑没散。
但张爱国毕竟是个在外面做工的,还是先开了口:“小同学,你就是王玲吧?”
“叔叔您好,我叫王玲,是张强的同学,您叫我王玲就好。”王玲礼貌回应。
“好,王玲。”张爱国点点头,直入正题,“我听我家强子说,是你家要盖厂房,正找人手?”
“是的。”王玲答道,“我也是听张强说,叔叔您是这方面的行家,手下有支队伍,做建筑盖房好多年了,所以今天特意来,想跟您谈谈,把盖厂房的活儿承包给您,看看能不能按需求盖起来。”
说着,她从书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厂房图纸,双手递了过去。
张爱国接过图纸仔细翻看——他本是木工出身,这些年带着队伍接工程,看图纸对他来说早已是手到擒来。
等看完整个图纸,他微微皱起眉:“王玲,按你这图纸画的,这厂房至少得占地十几亩。你说说,打算盖在什么地方?”
解决了建厂房的心头大事,王玲只觉得浑身都松快了,当即爽快答应,“这点钱不算啥,别说今天,以后你们每天的奶茶我都包了!”
“哇哦!玲姐大气!”
李丹丹几人立刻兴奋起来,围着王玲打趣,“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大姐大,可得多罩着我们啊!”
张强的动作特别快,当晚回家就把王玲要建厂房的事跟父亲张爱国说了。
张爱国一开始压根不信:“你同学家要建厂子?小孩子家吹牛呢,不靠谱。”
可架不住张强反复强调“是真的”,还说:“爸,你最近要是没活干,明天放学我就带同学来家里跟你谈!我同学家真有钱,她妈在海楼路开了家服装店,生意火得很!”
一旁的张强母亲刘梅听见“海楼路”“生意火爆”,立刻插话:“儿子,你同学家的店是不是叫‘喜柿’?我去买过两次,衣服款式和质量都好,就是价格稍贵点,但一分钱一分货,能接受。”
她丈夫张爱国这些年干建筑挣了不少,家里住的大三居室是全款买的,还配了辆小汽车——要知道,1998年能同时买房买车的家庭,可不多见。
张爱国听妻子说真有这家店,态度才软下来,半信半疑道:“行吧,明天让你同学来家里谈。正好我手里的活刚做完,还没接到新的,正愁手底下工人的工资呢。”
养个建筑队压力不小,必须不停接活才行——一旦没活干,工人的工资也得照发,不然等有活了再临时找人,既不好找,也没默契。
这些工人都是跟了他多年的老手,用着顺手,他也舍不得放走。
于是第二天放学,王玲就跟着张强急匆匆往他家去。等两人到了张强住的小区,王玲一下愣了——这不是自己之前买了一整栋楼的“幸福小区”吗?世界可真小,竟这么巧。
张强一边领着王玲往里走,一边解释:“这小区叫幸福小区,在咱们县里算环境特好的新小区了。我家今年才搬来,平时买菜、上学都方便得很。”
他指着不远处,“你看那边还有绿化带,种了不少树,旁边还装了健身器材,闲了能去活动活动。”
王玲点点头,心里暗自想:看来张强家确实家境不错。两人走到张强家楼下时,刚好路过王玲之前买的那栋楼——她买的是5栋,张强家在8栋。
楼下帮王玲家装修的工人看见她,以为是来查装修进度的,笑着跟她打招呼。王玲也笑着回应,说自己是来同学家串门的。
张强见了,打趣道:“王玲同学,你人缘可以啊,咋谁都认识?”
王玲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张强同学,咱们可是邻居。”
“啊?你家也在这小区买房了?”张强一脸惊讶,“买的哪栋啊?”
王玲指了指刚路过的楼:“就那5栋。”
“那可太有缘了!”张强接着问,“你家还没装修好呢?”
“嗯,还在装修。”王玲答。
“刚刚跟你打招呼的,就是装修工人吧?”张强又问,“你家买在几楼啊?”
王玲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我家买了一整栋楼。”
“啊?”张强瞬间瞪大眼,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几楼?”
在王玲肯定的眼神里,张强终于反应过来,惊得差点跳起来:“一、一整栋楼?10套房子全是你家的?哇哦!王玲同学,你家也太有钱了吧!别人买一套,你家直接买一栋啊!”
王玲又补了一句:“不止这栋楼,外面那一排门市,也是我家买的。”
张强哀嚎一声:“王玲同学,不带你这么炫富的啊!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回去就得问问我爸,到底咋挣钱的,咋人家爸妈这么厉害!哎……”
张强领着王玲来到房门前,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内的张爱国与刘梅,正被门外钥匙转动锁孔的声响吸引了注意力。
两人立刻抬头望向门口,只见儿子身后跟着个面容白净、长相十分出众的姑娘。
刘梅最先站起身,脸上堆着笑迎上去:“快进来快进来!你就是强子的同学王玲吧?这孩子长得可真俊!快坐沙发上歇着,阿姨这就去炒菜——菜早都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就怕提前做了凉得快,最近天儿越来越冷了。”
说着,她又朝儿子喊:“强子,快给你同学倒点饮料,妈今天刚买的!”
“妈,要我帮忙不?”张强问。
刘梅琢磨着姑娘和老公或许有话要聊,便应道:“进来搭把手吧,帮着端个菜、拿个碗就行。”
张强应了声“好嘞”,先引着王玲在沙发坐下,给她倒了杯饮料,随后才跟着刘梅进了厨房。
这时,坐在沙发上的张爱国正不动声色地打量王玲。
这姑娘是真好看,比他见过的所有小辈都出众。可他心里仍犯着嘀咕:她真像儿子说的那样,是来谈建厂房的事?
虽说王玲看着和儿子年纪相仿,穿的也是普通运动装配运动鞋,头发简单扎成个马尾,一身装扮透着朴实,但张爱国还是不太相信,满肚子的怀疑没散。
但张爱国毕竟是个在外面做工的,还是先开了口:“小同学,你就是王玲吧?”
“叔叔您好,我叫王玲,是张强的同学,您叫我王玲就好。”王玲礼貌回应。
“好,王玲。”张爱国点点头,直入正题,“我听我家强子说,是你家要盖厂房,正找人手?”
“是的。”王玲答道,“我也是听张强说,叔叔您是这方面的行家,手下有支队伍,做建筑盖房好多年了,所以今天特意来,想跟您谈谈,把盖厂房的活儿承包给您,看看能不能按需求盖起来。”
说着,她从书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厂房图纸,双手递了过去。
张爱国接过图纸仔细翻看——他本是木工出身,这些年带着队伍接工程,看图纸对他来说早已是手到擒来。
等看完整个图纸,他微微皱起眉:“王玲,按你这图纸画的,这厂房至少得占地十几亩。你说说,打算盖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