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赴任地“遇”豪强,新政推行步步艰-《糊涂县令贾清廉》

  春寒料峭,沔水呜咽。石磐一袭青衫,骑着那匹杜明远所赠的瘦马,带着仅一名老仆和几箱书卷,风尘仆仆地抵达了沔阳县境。举目望去,但见田畴荒芜,村落萧疏,道路泥泞不堪,偶有面黄肌瘦的农人蜷缩在破败的茅檐下,眼神麻木。县衙更是破败,墙垣倾颓,门可罗雀,唯有那面褪色的堂鼓,孤零零地立着,诉说着此地的凋敝。与平安县的勃勃生机相比,此地恍如隔世。石磐心中沉重,却更坚定了“为民请命”的初心。

  交接印信,拜会同僚,一切按部就班。县丞赵德柱,是个面色焦黄、眼神闪烁的干瘦老头,言语恭敬,却透着一股疏离与审视;主簿钱贵,则脑满肠肥,见人先带三分笑,眼底却藏着精明算计;典史孙彪,满脸横肉,一身江湖气。寥寥数人,便构成了沔阳县的行政班底,看似恭顺,实则如铁板一块,透着排外的寒意。石磐不动声色,一一应酬,心中已警觉:这沔阳县的水,恐怕比想象中更深。

  安顿下来后,石磐并未急于升堂问事,而是 脱下官袍,换上布衣,带着老仆,开始了为期半月的“微服私访”。他走访田间地头,与老农闲话桑麻;深入市井街巷,听小贩诉苦抱怨;甚至夜宿破庙,与流民乞丐同席而谈。所见所闻,触目惊心:土地兼并极其严重,七成良田集中于本县周、吴、郑、王四大家族手中,普通农户多为佃户,租税高昂,生活困苦;官府册籍混乱不堪,田亩数目与实际情况相差悬殊,隐田、漏税现象普遍;更有甚者,四大家族 把持水道,操纵粮价,与县衙胥吏 勾结甚深,百姓敢怒不敢言。

  症结所在,正是这田亩不清、赋税不公! 石磐忆起杜明远教诲,“为政之首,在于清丈”,亦想起欧阳山长对其《安边策》中“固本”二字的期许。他决心,将清丈田亩作为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为沔阳县 刮骨疗毒。然而,他深知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触动豪强根本利益,难度极大。历史上,清丈田亩常因触及既得利益集团而引发强烈反弹,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果然,当石磐在县衙首次提出清丈之议时,堂下顿时一片死寂。县丞赵德柱率先发声,语气委婉却绵里藏针:“明府初来乍到,有所不知。咱沔阳地僻民贫,经不起大动干戈啊!前任几位老爷也曾动过此念,皆因……唉,皆因阻力太大,不了了之。况且,清丈需大量人手、钱粮,本县库空虚,实在难以为继。” 主簿钱贵立刻附和:“是啊是啊!如今北疆战事吃紧,朝廷催缴钱粮犹恐不及,若因清丈激起民变……下官恐明府前程有碍啊!” 典史孙彪更是 阴阳怪气:“明府是读书人,不懂咱这地方的规矩。那些泥腿子,刁滑得很!您清丈?他们能给您指认出八百个坟头说是良田!”

  面对下属的“劝谏”与变相威胁,石磐神色平静,心中却明镜似的:这些人,早已与地方豪强沆瀣一气!他 力排众议,斩钉截铁道:“清丈田亩,均平赋税,乃朝廷法度,更是抚慰黎民、充裕县库之根本!此事,本官意已决!钱粮之事,本官自会设法筹措;人手不足,可招募本地贫寒正直之士协助。至于规矩……”他目光扫过众人,“本官只认《大明律》的规矩!”

  命令既下,表面文章总要做。清丈的告示贴了出去,丈量的队伍也拉了起来。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以周家为首的四大家族,使出了种种手段:或 软磨硬泡,派有头脸的乡绅携重礼拜访石磐,言说“和气生财”;或 暗中破坏,指使家丁夜间毁坏丈量标桩,殴打清丈人员;或 散布谣言,称石磐清丈是为“加赋”敛财,煽动不明真相的农户阻挠丈量;更阴险的是,他们 利用在县衙的代理人,故意拖延公务,谎报数据,将清丈文书搅得一团乱麻。

  一日,石磐亲自带队至周家最大的一处田庄清丈。庄头周扒皮(周家家主周半城的远房侄子)带着一群健仆,拦在路口,皮笑肉不笑道:“县尊大人!不是小民不让丈,实在是……祖坟在此,动土不吉啊!惊扰了祖先,小民担待不起!” 身后健仆 手持棍棒,虎视眈眈。气氛顿时剑拔弩张。

  石磐 面无惧色,上前一步,朗声道:“《大明律》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丈乃奉旨行事,何来惊扰之说?若尔等祖坟确在此处,本官可命人绕过便是。然则,若借故阻挠……”他声音一沉,“休怪本官按律治罪!”

  周扒皮 没想到这年轻县令如此硬气,一时语塞。围观乡民 越聚越多,窃窃私语。石磐 趁热打铁,转向乡民,高声宣讲清丈本意:“各位乡亲!本官清丈田亩,非为加赋,实为均税!旨在厘清田界,使有田者纳粮,无田者减负!尔等可愿世代为佃,永无出头之日?”

  一席话,说中了许多佃户的心事。人群中开始骚动,有人低声附和。周扒皮见势不妙,只得悻悻让路,眼中却闪过怨毒之色。

  这次交锋,石磐虽暂时压住了场面,但深知,豪强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盘根错节,手段阴狠,绝不会轻易就范。硬碰硬,自己这外来县令,势单力薄,绝非长久之计。

  夜幕降临,县衙后宅书房,灯烛摇曳。石磐对着一堆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田亩册籍,眉头紧锁。窗外,沔水呜咽声不绝,如同这困境的低吟。他 推开册籍,走到窗前,望着漆黑如墨的夜空,脑海中浮现出杜明远沉稳的面容和欧阳修深邃的目光。“遇事冷静,权衡利弊,用脑子解决问题……”杜明远的话言犹在耳。

  忽然,他目光落在书案一角,那里放着几卷 前任知县遗留下的、积满灰尘的陈年旧案卷宗。一个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骤然划过他的脑海:这些豪强,在此地盘踞多年,难道就真的 毫无破绽?或许,突破口并不在眼前的田亩册籍,而在于……那些被尘封的往事之中?

  书生之勇,初挫豪强锋锐。

  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面对地头蛇层出不穷的阴损手段,石磐将如何破局?

  那堆无人问津的旧案卷宗,会是他扭转乾坤的关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