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蛛丝马迹4-《锦堂春深锦绣山河》

  王夫人突如其来的借书之举,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在沈清弦心中漾开了层层警惕的涟漪。她绝不相信这只是简单的借书解闷。在秋狩队伍刚刚离府、陆明轩不在的这个微妙时刻,这位被禁足“静养”的正室夫人,任何一点动作都值得深究。

  是试探?是想借机探查她水榭苑的虚实?还是西山的风波,已经以某种她尚未知晓的方式,影响到了陆府后宅的平衡,让王夫人嗅到了某种可乘之机?

  沈清弦面上不动声色,甚至在小鹊忿忿不平地嘀咕王夫人“脸皮厚”时,还轻声斥责了她两句,维持着一贯的温顺表象。然而,她心底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仅仅被动地等待西山那边的消息,或是沉浸在对那血石符号的苦思冥想中。她必须主动出击,在陆府内部,在王夫人可能掀起的风浪之前,找到更多能够破局的筹码。

  接下来的两日,沈清弦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协理家务上,尤其是那些与西山秋狩相关的后续庶务。她处理得愈发勤勉细致,仿佛要将陆明轩离府后可能产生的所有疏漏都提前堵上。这勤勉落在老夫人眼中,自然是“识大体、知进退”,但沈清弦的真实目的,却是要借着这“名正言顺”的权限,最大限度地接触和梳理与外院、与西山营地相关的信息流。

  她仔细核对着每一笔送往西山的额外物资清单,从炭火、油毡到茶叶、点心,不放过任何细节。她注意到,有一批标注为“酬酢备用”的北地烈酒,数量远超往年,且指定要送往西山营地中一处并非陆明轩主营帐的区域。经手人依旧是外院的管事,但批条的副签,却是一个她有些眼生、名为“周奎”的印章。

  周奎?她迅速在脑中搜索。似乎是陆明轩麾下一个不太起眼的武职属官,品阶不高,平日并不引人注意。如此大量的烈酒,送往一个非核心区域,由这样一个低阶属官副签,本身就透着古怪。烈酒可驱寒,可壮胆,亦可……收买人心,或是掩盖某些痕迹。

  她没有打草惊蛇,只是将这个“周奎”的名字与那批异常烈酒的信息,默默记在心中。

  同时,她也未曾放松对王夫人那边的留意。她让小鹊暗中留意着锦瑟院那边的动静,尤其是与外界传递物品的蛛丝马迹。果然,小鹊发现,王夫人身边的心腹嬷嬷,这两日往府中浆洗处跑得格外勤快,送洗的却并非大量衣物,反而是一些零碎布头、旧帕子之类,且每次都要亲自盯着浆洗婆子清洗,不容旁人经手。

  这反常的举动,让沈清弦疑心更重。浆洗处……那里人多眼杂,水流哗哗,正是私下传递小件物品或口信的绝佳场所。

  就在沈清弦暗中梳理着府内线索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为她解读那血石符号带来了关键突破。

  这日,她照例核对府中近期的赏罚记录,一则关于京兆尹衙门下发海捕文书备案的记录,引起了她的注意。文书通缉的是一名江洋大盗,绰号“青面狼”,形容其“性情凶残,肋下有狼头刺青,善使短匕,于京郊犯下数桩血案,近日或流窜至西山一带……”

  青面狼!狼头刺青!

  沈清弦的心脏猛地一跳!血石上那狰狞的、似狼非狼的兽类符号,难道指的就是这个“青面狼”?一个被官府通缉、流窜至西山一带的亡命之徒!如果“鹤影”的暴露和伤重与此人有关,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那断裂的“卍”字符,或许并非指联络线断裂,而是指“鹤影”的身份印记(以卍字符象征)被这个“狼”所破,遭遇了致命的袭击!

  这并非朝堂势力直接的、文雅的倾轧,而是混合了江湖亡命之徒的血腥与残酷!陆明轩一方,为了清除隐患,竟不惜动用如此下作而危险的手段!

  这个推断让她遍体生寒。对手的底线,远比她想象的更低。

  恰在此时,小鹊又带来了一个消息:王夫人派人将前日借去的两本诗集送了回来,还附赠了一小碟新做的桂花糕,说是“多谢沈妹妹,书中雅意,甚合我心”。

  沈清弦看着那碟精致的桂花糕,眼神冰冷。王夫人此举,是示好?是麻痹?还是想借此传递某种信息?她仔细检查了送回的诗集,书页间并无任何字迹或标记,那桂花糕也看不出异样。

  但她心中的警惕却已升至顶点。王夫人绝不会无故献殷勤。西山的风波,官府的海捕文书,王夫人的异常举动……这几条看似不相关的线,正在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下,缓缓向一起汇聚。

  她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掰开,浓郁的桂花香扑面而来。甜腻的香气之下,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算计?

  她将糕点放下,目光再次落在那份记录着“青面狼”海捕文书的卷宗上。潜龙在渊,不仅要能隐,更要能辨。她已从纷乱的蛛丝马迹中,捕捉到了最关键的那一缕——敌人的手段,以及潜在的盟友(官府通缉的力量,或许能成为借力打力的对象)。

  接下来,她需要找到一个契机,既能应对王夫人可能发起的攻势,又能将这关于“青面狼”的信息,巧妙地利用起来。棋盘上的迷雾,正在她眼前一点点散开。而她,已经做好了落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