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将军争短长
方腊那句“都说说吧”,就像往滚油锅里泼了一瓢凉水,议事厅里先是死寂了一瞬,紧接着,“轰”的一声,就炸开了锅。刚才还只是几个人小声嘀咕,现在可是要真刀真枪地亮观点了,关乎身家性命和“大炎”国运,谁也不敢藏着掖着,一个个脸红脖子粗,那场面,简直比帮源洞脸底分猪肉还要热闹十倍。
第一个跳起来的,当然是急性子的庞万春。他“嚯”地站起身,那身厚重的明光铠叶子哗啦啦一阵乱响,差点把旁边的椅子带倒。他几步就蹿到那张巨大的杉木地图前,蒲扇般的大手“啪”地一下,差点把标着“镇江府”那块地方拍出个窟窿,震得地图卷起一阵灰尘。
“大哥!这还有啥好议的?!”庞万春的声音像打雷,震得人耳朵嗡嗡的,“宋江那厮,带着一帮刚招安的草寇,千里迢迢从北边跑过来,人是疲的,马是乏的,路是不熟的!这就好比一根绳子,拉得老长,头过来了,身子和尾巴还在后头磨蹭呢!咱们不趁他过江的时候,给他来个半渡而击,还等啥?等他全军过了江,站稳了脚跟,把咱们堵在杭州城里当王八焖啊?”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头在地图上从杭州到镇江之间划拉来划拉去,仿佛千军万马已经在他指尖下奔腾:“给俺老庞三万,不,两万精兵就够!再让李彪兄弟的水军沿着运河给俺保驾护航!俺连夜出发,急行军赶到镇江那边,专打他先过江的那一坨!最好是能撞上宋江的中军大帐,那就更美了!擒贼先擒王,只要揍趴下他的前锋,最好能宰了他一两个大将,比如那个什么霹雳火秦明、或者急先锋索超之类的,保管叫他后面的大部队胆寒!童贯那个没卵子的老阉狗,一看这阵势,肯定缩在后面不敢动了!这就叫‘打狗给主人看’!不对,是打宋江这条投靠主人的狗,吓唬童贯那个主人!”
他唾沫横飞,一套“半渡而击”的理论说得是慷慨激昂,仿佛胜利已经唾手可得。几个平日里跟他交好、同样以勇猛着称的将领,比如“镇三山”黄信(新归附的原官军降将,以勇力闻名),也跟着嚷嚷起来:“庞将军说得在理!就该这么干!”“趁他病,要他命!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过江!”
赵普老爷子在一旁听得是眉头越皱越紧,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终于忍不住,也站了起来。他没像庞万春那样冲到地图前,而是先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褶皱的官袍,清了清嗓子,那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老成持重的分量,一下子把庞万春那大嗓门压下去不少。
“庞将军,勇则勇矣,然则,未免……未免太过操切了。”赵普慢条斯理地开口,每个字都像是放在秤上称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岂能如市井斗殴,逞一时之勇?”
他转向方腊,拱手道:“大王,庞将军所言‘半渡而击’,看似有理,实则凶险万分呐!”他伸出枯瘦的手指,开始一条条反驳:
“其一,敌情不明。韩冲侦察司虽报宋江前锋已过江阴,但其主力究竟到了何处?渡江地点选在哪儿?有多少兵马?是否有诈?这些尚且不清。我军贸然以主力前出,若中了敌人诱敌深入之计,如之奈何?”
“其二,劳师远征。我军新立,士卒虽勇,但连续征战,亦需休整。从杭州至镇江,数百里之遥,我军疾行而去,人困马乏,以疲兵击敌之逸师,岂非自寻死路?古之曹孟德赤壁之败,前车之鉴啊!”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赵普的声音加重,带着深深的忧虑,“粮草!粮草如何维系?两万大军远征,人吃马嚼,每日耗费几何?粮道漫长,需民夫转运,沿途损耗,护卫兵力,这些都是天文数字!我军粮草本就不甚丰裕,经不起如此折腾!一旦粮道被断,前军不战自溃!”
他又指向地图上的杭州城:“反之,我杭州城,城高池深,经过这些时日的加固,堪称金城汤池!钱塘江、太湖乃天然屏障!我军在此,以逸待劳,内线作战,粮草充足,民心……经我方貌大人竭力安抚,也初步归附。为何要舍此万全之地,去行险搏命呢?当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待其久攻不下,师老兵疲,粮草不济,内部生变之时,再寻机反攻,方为上策啊!此乃万全之策!”
赵普这番话,引经据典,条分缕析,说得在情在理。不少文官和一部分性格沉稳的将领,如原杭州降将,以谨慎着称的“钱塘守”成贵,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赵司长老成谋国啊!”“是啊,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庞万春一听“深沟高垒”四个字,火气“噌”地又上来了,他最烦这种缩头乌龟的打法,觉得憋屈。他梗着脖子,冲着赵普吼道:“赵司长!你那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等!等!等到啥时候?等到宋江和童贯合兵一处,把杭州围得水泄不通?到时候城里人心惶惶,外面援军无望,咱们就成了瓮里的……那个啥了!就得趁现在,拳头硬的时候打出去!你说的粮草,俺老庞带足十天的干粮就行!打完了宋江的先锋,还怕没粮食?他宋江千里运粮来给咱们吃啊?”
赵普也被他这浑话气得够呛,抖着袖子说:“匹夫之勇!匹夫之勇!打仗岂是儿戏?十天干粮?若十日不胜,又如何奈何?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吗?”
眼看两人又要吵得不可开交,一直静静听着的方百花站了起来。她今日穿着一身银鳞细甲,外罩素白战袍,身姿挺拔,宛如一株雪中青松。她没像庞万春那样激动,也没像赵普那样引经据典,声音清越,却自带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庞大哥欲争取主动,其志可嘉。赵先生顾虑周全,亦是老成之言。”她先肯定了双方的核心意图,缓和了一下紧张气氛,然后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了杭州以北、太湖以西的一片区域——湖州、宜兴一带。
“然则,战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味死守,确是被动;但倾力远击,亦风险巨大。小妹有一策,或可兼取二者之长。”她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我军可否采用‘前出要点,梯次配置,弹性防御’之策?”
她详细解释道:“不在杭州城外坐等,但也不远离根本。派遣一支精锐兵团,前出至湖州、宜兴一线,依托太湖水网和丘陵地势,建立第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不以歼灭敌军为目的,而以阻击、迟滞、消耗为主。”她纤细的手指灵活地点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利用此处水网纵横、丘陵起伏的复杂地形,充分发挥我军熟悉地理的优势。可多设疑兵,广布旌旗;可夜间擂鼓,白日偃旗,骚扰敌军,使其不得安宁;可凭借水网,用小船载步兵灵活机动,袭击其侧翼,焚烧其粮草;可凭借山丘,设下伏兵,打击其小股部队。”
“如此,”方百花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方腊脸上,“既可避免过早与敌军主力在利于其展开的平原地区决战,又能将主要战场推离杭州核心区域,保我根基之地安宁,稳定民心。更能以空间换时间,在不断的小规模接触中,摸清梁山军的真实战力、战术特点、主将性情,并消耗其锐气和粮草。若战事顺利,可予敌重创;若战事不利,我军可依托预设的第二道防线节节抵抗,甚至有序撤回杭州坚城。此所谓,不强求速胜,但求不败,在持久消耗中,寻找敌之致命破绽,再图一击制胜!”
她这番话,如同在僵持的棋局中,下出了一手灵动的“飞镇”,既不是莽撞的进攻,也不是消极的死守,而是一种充满弹性和后劲的积极防御策略。连刚才争得面红耳赤的庞万春和赵普,都陷入了沉思。
方貌立刻抓住时机,补充道:“阿姐此策甚妙!正合兵法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仅如此,我们还可派韩冲侦察司的精干人员,或伴装溃兵,或利用太湖渔民身份,混入敌后,不仅侦察军情,更可散布谣言,就说童贯欲借刀杀人,让梁山军与我死拼,他好坐收渔利!甚至可以说宋江已暗通我方,欲反正归顺!如此,必能使宋江与童贯互相猜忌,梁山内部亦生龃龉!”
水军统领李彪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插话道:“百花将军这法子好!太湖是我的地盘,水岔子、芦苇荡,我闭着眼睛都能开船!梁山那帮旱鸭子(他主要指北方来的步军头领),到了水网上,那就是老虎掉进河里——有劲使不出!我的水军正好可以配合陆师,神出鬼没,揍他娘的!”
连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天机院的马老三也嘟囔道:“要是就在湖州那边打,离杭州近,俺那些宝贝火器,震天雷啊,一窝蜂啊,也好运送过去,不用怕下雨受潮了……”
一时间,议事厅里的风向似乎开始转向方百花的策略。庞万春琢磨着,这法子虽然不如直接冲过江去痛快,但好歹是出去了,能打仗,不是缩着,而且听起来胜算好像更大,风险也小点。赵普也捻着胡须微微点头,觉得这策略进退有据,比庞万春的浪战稳妥,又比单纯死守主动,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接下来的大半个时辰,就成了关于“前出要点,梯次防御”这个核心策略的细节讨论会。派多少兵力?主将是谁(庞万春当仁不让,几乎要跳起来毛遂自荐)?粮草如何分段补给?水军如何配合?侦察司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天机院的火器如何配属?一道道问题被提出,一个个方案被讨论,争吵依然有,但目标已经统一,是如何完善这个策略,而不是否定它。
方腊始终端坐主位,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发言的人,耳朵捕捉着每一句争论。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工,任凭手下水手们为如何调整船帆、如何划桨而争论不休,他却紧紧握着舵轮,感受着风向水流,心中已然有了最终的航向。
直到窗外天色彻底暗下来,蜡烛都换了一轮,众人的声音才渐渐平息下来,所有的目光,再次汇聚到方腊身上,等待着他做出最后的决断。这场“将军争短长”的御前会议,终于到了要一锤定音的时刻。
方腊那句“都说说吧”,就像往滚油锅里泼了一瓢凉水,议事厅里先是死寂了一瞬,紧接着,“轰”的一声,就炸开了锅。刚才还只是几个人小声嘀咕,现在可是要真刀真枪地亮观点了,关乎身家性命和“大炎”国运,谁也不敢藏着掖着,一个个脸红脖子粗,那场面,简直比帮源洞脸底分猪肉还要热闹十倍。
第一个跳起来的,当然是急性子的庞万春。他“嚯”地站起身,那身厚重的明光铠叶子哗啦啦一阵乱响,差点把旁边的椅子带倒。他几步就蹿到那张巨大的杉木地图前,蒲扇般的大手“啪”地一下,差点把标着“镇江府”那块地方拍出个窟窿,震得地图卷起一阵灰尘。
“大哥!这还有啥好议的?!”庞万春的声音像打雷,震得人耳朵嗡嗡的,“宋江那厮,带着一帮刚招安的草寇,千里迢迢从北边跑过来,人是疲的,马是乏的,路是不熟的!这就好比一根绳子,拉得老长,头过来了,身子和尾巴还在后头磨蹭呢!咱们不趁他过江的时候,给他来个半渡而击,还等啥?等他全军过了江,站稳了脚跟,把咱们堵在杭州城里当王八焖啊?”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头在地图上从杭州到镇江之间划拉来划拉去,仿佛千军万马已经在他指尖下奔腾:“给俺老庞三万,不,两万精兵就够!再让李彪兄弟的水军沿着运河给俺保驾护航!俺连夜出发,急行军赶到镇江那边,专打他先过江的那一坨!最好是能撞上宋江的中军大帐,那就更美了!擒贼先擒王,只要揍趴下他的前锋,最好能宰了他一两个大将,比如那个什么霹雳火秦明、或者急先锋索超之类的,保管叫他后面的大部队胆寒!童贯那个没卵子的老阉狗,一看这阵势,肯定缩在后面不敢动了!这就叫‘打狗给主人看’!不对,是打宋江这条投靠主人的狗,吓唬童贯那个主人!”
他唾沫横飞,一套“半渡而击”的理论说得是慷慨激昂,仿佛胜利已经唾手可得。几个平日里跟他交好、同样以勇猛着称的将领,比如“镇三山”黄信(新归附的原官军降将,以勇力闻名),也跟着嚷嚷起来:“庞将军说得在理!就该这么干!”“趁他病,要他命!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过江!”
赵普老爷子在一旁听得是眉头越皱越紧,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终于忍不住,也站了起来。他没像庞万春那样冲到地图前,而是先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褶皱的官袍,清了清嗓子,那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老成持重的分量,一下子把庞万春那大嗓门压下去不少。
“庞将军,勇则勇矣,然则,未免……未免太过操切了。”赵普慢条斯理地开口,每个字都像是放在秤上称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岂能如市井斗殴,逞一时之勇?”
他转向方腊,拱手道:“大王,庞将军所言‘半渡而击’,看似有理,实则凶险万分呐!”他伸出枯瘦的手指,开始一条条反驳:
“其一,敌情不明。韩冲侦察司虽报宋江前锋已过江阴,但其主力究竟到了何处?渡江地点选在哪儿?有多少兵马?是否有诈?这些尚且不清。我军贸然以主力前出,若中了敌人诱敌深入之计,如之奈何?”
“其二,劳师远征。我军新立,士卒虽勇,但连续征战,亦需休整。从杭州至镇江,数百里之遥,我军疾行而去,人困马乏,以疲兵击敌之逸师,岂非自寻死路?古之曹孟德赤壁之败,前车之鉴啊!”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赵普的声音加重,带着深深的忧虑,“粮草!粮草如何维系?两万大军远征,人吃马嚼,每日耗费几何?粮道漫长,需民夫转运,沿途损耗,护卫兵力,这些都是天文数字!我军粮草本就不甚丰裕,经不起如此折腾!一旦粮道被断,前军不战自溃!”
他又指向地图上的杭州城:“反之,我杭州城,城高池深,经过这些时日的加固,堪称金城汤池!钱塘江、太湖乃天然屏障!我军在此,以逸待劳,内线作战,粮草充足,民心……经我方貌大人竭力安抚,也初步归附。为何要舍此万全之地,去行险搏命呢?当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待其久攻不下,师老兵疲,粮草不济,内部生变之时,再寻机反攻,方为上策啊!此乃万全之策!”
赵普这番话,引经据典,条分缕析,说得在情在理。不少文官和一部分性格沉稳的将领,如原杭州降将,以谨慎着称的“钱塘守”成贵,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赵司长老成谋国啊!”“是啊,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庞万春一听“深沟高垒”四个字,火气“噌”地又上来了,他最烦这种缩头乌龟的打法,觉得憋屈。他梗着脖子,冲着赵普吼道:“赵司长!你那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等!等!等到啥时候?等到宋江和童贯合兵一处,把杭州围得水泄不通?到时候城里人心惶惶,外面援军无望,咱们就成了瓮里的……那个啥了!就得趁现在,拳头硬的时候打出去!你说的粮草,俺老庞带足十天的干粮就行!打完了宋江的先锋,还怕没粮食?他宋江千里运粮来给咱们吃啊?”
赵普也被他这浑话气得够呛,抖着袖子说:“匹夫之勇!匹夫之勇!打仗岂是儿戏?十天干粮?若十日不胜,又如何奈何?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吗?”
眼看两人又要吵得不可开交,一直静静听着的方百花站了起来。她今日穿着一身银鳞细甲,外罩素白战袍,身姿挺拔,宛如一株雪中青松。她没像庞万春那样激动,也没像赵普那样引经据典,声音清越,却自带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庞大哥欲争取主动,其志可嘉。赵先生顾虑周全,亦是老成之言。”她先肯定了双方的核心意图,缓和了一下紧张气氛,然后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了杭州以北、太湖以西的一片区域——湖州、宜兴一带。
“然则,战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味死守,确是被动;但倾力远击,亦风险巨大。小妹有一策,或可兼取二者之长。”她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我军可否采用‘前出要点,梯次配置,弹性防御’之策?”
她详细解释道:“不在杭州城外坐等,但也不远离根本。派遣一支精锐兵团,前出至湖州、宜兴一线,依托太湖水网和丘陵地势,建立第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不以歼灭敌军为目的,而以阻击、迟滞、消耗为主。”她纤细的手指灵活地点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利用此处水网纵横、丘陵起伏的复杂地形,充分发挥我军熟悉地理的优势。可多设疑兵,广布旌旗;可夜间擂鼓,白日偃旗,骚扰敌军,使其不得安宁;可凭借水网,用小船载步兵灵活机动,袭击其侧翼,焚烧其粮草;可凭借山丘,设下伏兵,打击其小股部队。”
“如此,”方百花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方腊脸上,“既可避免过早与敌军主力在利于其展开的平原地区决战,又能将主要战场推离杭州核心区域,保我根基之地安宁,稳定民心。更能以空间换时间,在不断的小规模接触中,摸清梁山军的真实战力、战术特点、主将性情,并消耗其锐气和粮草。若战事顺利,可予敌重创;若战事不利,我军可依托预设的第二道防线节节抵抗,甚至有序撤回杭州坚城。此所谓,不强求速胜,但求不败,在持久消耗中,寻找敌之致命破绽,再图一击制胜!”
她这番话,如同在僵持的棋局中,下出了一手灵动的“飞镇”,既不是莽撞的进攻,也不是消极的死守,而是一种充满弹性和后劲的积极防御策略。连刚才争得面红耳赤的庞万春和赵普,都陷入了沉思。
方貌立刻抓住时机,补充道:“阿姐此策甚妙!正合兵法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仅如此,我们还可派韩冲侦察司的精干人员,或伴装溃兵,或利用太湖渔民身份,混入敌后,不仅侦察军情,更可散布谣言,就说童贯欲借刀杀人,让梁山军与我死拼,他好坐收渔利!甚至可以说宋江已暗通我方,欲反正归顺!如此,必能使宋江与童贯互相猜忌,梁山内部亦生龃龉!”
水军统领李彪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插话道:“百花将军这法子好!太湖是我的地盘,水岔子、芦苇荡,我闭着眼睛都能开船!梁山那帮旱鸭子(他主要指北方来的步军头领),到了水网上,那就是老虎掉进河里——有劲使不出!我的水军正好可以配合陆师,神出鬼没,揍他娘的!”
连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天机院的马老三也嘟囔道:“要是就在湖州那边打,离杭州近,俺那些宝贝火器,震天雷啊,一窝蜂啊,也好运送过去,不用怕下雨受潮了……”
一时间,议事厅里的风向似乎开始转向方百花的策略。庞万春琢磨着,这法子虽然不如直接冲过江去痛快,但好歹是出去了,能打仗,不是缩着,而且听起来胜算好像更大,风险也小点。赵普也捻着胡须微微点头,觉得这策略进退有据,比庞万春的浪战稳妥,又比单纯死守主动,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接下来的大半个时辰,就成了关于“前出要点,梯次防御”这个核心策略的细节讨论会。派多少兵力?主将是谁(庞万春当仁不让,几乎要跳起来毛遂自荐)?粮草如何分段补给?水军如何配合?侦察司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天机院的火器如何配属?一道道问题被提出,一个个方案被讨论,争吵依然有,但目标已经统一,是如何完善这个策略,而不是否定它。
方腊始终端坐主位,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发言的人,耳朵捕捉着每一句争论。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工,任凭手下水手们为如何调整船帆、如何划桨而争论不休,他却紧紧握着舵轮,感受着风向水流,心中已然有了最终的航向。
直到窗外天色彻底暗下来,蜡烛都换了一轮,众人的声音才渐渐平息下来,所有的目光,再次汇聚到方腊身上,等待着他做出最后的决断。这场“将军争短长”的御前会议,终于到了要一锤定音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