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初涉社交-《内卷娱乐圈》

  曹先生眯着眼,笑得特舒心:“这孩子,说的每句话都不带虚头巴脑的。这年头,真稀罕了。”

  他转头冲摄像机一指,“这段别剪,留着。

  我估摸着,再过几年,这小子真要火。

  到时候回头一看——今天这几句,可能就是个‘预言’。”

  杨皓一听,挠挠头,憨笑着说:“嗨,可别——我这人最怕被捧。一捧啊,就容易飘。

  我妈老说,‘做人啊,脚得沾着地。

  不管你飞多高,都得记得自己从哪儿起的步。’

  我记着呢,哪怕火了,也得有分寸。”

  曹先生看着他,笑着感叹一句:“有分寸的人,才能走得远。

  你啊,不光有才,还有心。这条道儿,走得稳。”

  台下掌声又起,节奏一快,整屋子气氛都活了。

  有观众还吹起口哨,前排几个年轻姑娘激动得直鼓掌。

  杨皓下意识冲台下一笑,挠挠头,特不好意思。

  要说曹可凡老师是真有两把刷子!本来节目组一开始预计,这采访一个多小时顶天了,聊完关键事儿就收工。

  结果这位顺着话茬儿聊得兴起,提问又准又接地气,

  从美国初中的艺术课聊到回国补文化课的熬夜苦功,再到写歌出专辑的巧劲儿,

  从海淀“鸡娃”问到美国“放羊”,从吉他几根弦问到人生几条路,

  连杨皓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时候的生活,都问出来了。

  愣是把原定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拉到了俩多小时才录完,

  把杨皓那点事儿从头到尾、里里外外给聊了个底儿掉——没有半句虚的,全是实在嗑,

  既不尬聊也不冷场,看得台下观众都跟着入了神,时不时跟着乐、跟着点头。

  这控场和引导的本事,是真到位!

  俩小时“嗖”地过去,愣是把这小伙子里里外外、翻过来掉过去,刨了个底儿掉才算收工。

  临了,曹可凡一抹额头,冲镜头乐:“得嘞,今儿这料够播三回的!”

  曹先生那边端着茶杯,冲观众一抱拳:“谢谢,谢谢各位观众——咱们今儿这小伙子,是不是挺有意思?”

  底下一片“是——!”的回应,笑声跟掌声混一块儿,热闹得不行。

  杨皓小声嘀咕一句:“嗨,这哪是采访啊,这都快成‘审讯’啦!”

  可他那语气半真半玩笑,逗得全场一乐。

  曹可凡笑得眯起眼,扭头看他:“哎你别说,这可不是我‘逼供’,是你自己一张嘴刹不住车。

  我这节目这么多年没见过谁能让我多录俩小时的——你这小子头一个!”

  现场工作人员也乐了,有人插科打诨:“曹老师,您这回是真逮着‘活宝’了!”

  杨皓赶紧摆手:“哪儿啊,您甭这么说。

  主要是您太能聊,我一听您那劲儿——就想接。

  这不,越说越嗨,忘了镜头还开着呢!”

  曹先生哈哈一乐:“这就对喽!您这叫真性情,不拿腔不作势。

  我就爱跟您这种人聊天儿,能掏心窝子说实话。”

  录完节目,导演喊一声“收!”

  现场立刻炸开锅似的热闹——化妆师端着粉扑上来补妆,助理递水递毛巾,摄影师凑上前要合影。

  杨皓一边笑一边躲:“哎哟,别别别,我都快成大熊猫了,这一通灯光烤的。”

  曹可凡拍了拍他肩膀:“您还真别谦虚,今天这节目要播出去,估摸着得火。

  您这人一不装,二不飘,观众就吃这口儿。

  咱这叫——有‘真味儿’!”

  杨皓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嗨,您可别这么说,真要火了,我还得先把高考考完呢!”

  曹先生“哈哈”一笑,端起茶碗冲他一晃:“行,那您先考您的书,唱的事儿,咱节目替您留着坑儿——明年再来!”

  杨皓也跟着笑:“那可说好了啊,您可别‘咔嚓’给我剪没了。”

  曹先生眯着眼睛:“放心吧,您这点素材,我舍不得剪。

  我这节目啊,今天是录‘访谈’,可过几年,回头一看——说不定录的是个‘传奇’。”

  底下灯光一暗,全场掌声又起。

  杨皓笑着鞠了个躬:“得,今儿这趟算值了——被曹老师‘盘’俩小时,也算在圈里留了第一笔正式‘印象’。”

  跟现场的观众、歌迷合影签名,忙活了半个多点,才算完事儿。

  -----------------

  秦姨早就把晚上的“局”排得明明白白——上海台几个管事儿的一把手,全给请到黄河路那家老弄堂本帮馆。

  按往常,杨皓听见“陪领导吃饭”四个字,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忒累、忒假,还得端笑脸装孙子。

  可今儿不成——要跟台里合作头一部电视剧,投资、平台、播出档口全指着人家点头,这面子得给。

  另外最主要的是给秦姨站台,这一部电视剧的主导权是给秦怡准备的。

  而且,今儿来的人杨皓多半都熟,不是那种光拼酒、瞎客套的纯商务局。

  最关键的是,这饭局得给合作方鼓鼓劲儿、画个大饼,

  要说这《浪漫满屋》这事儿,真要让一帮人打心眼儿里信这项目能干好、能火,那还真就得靠杨皓。

  这小子在圈儿里,算是个传说级的存在。

  年纪轻轻,名头不小,又有钱、有才、有脑子——写歌写出一堆爆款,投资的电影、电视剧没有拉胯的。

  关键这人有钱,现在这个环境,有钱就是大爷,坐那儿一乐,开口就能让人信服。

  再加上他人年轻,说话又敞亮直率,不藏着掖着,

  往饭局上一坐,自带气场,比啥宣传稿、承诺书都有说服力,领导们一看就觉得“这项目稳了”!

  真要论“带气场”的劲儿,比那堆嘴上功夫硬、心里打鼓的所谓“投资人”,可强多了。

  他往那儿一坐,哪怕不说话,那股子自信、笃定的气儿就出来了。

  这饭桌上要想把“饼”画圆、话说透,还真得靠他露个面儿。

  但说来说去,核心还是秦姨想拿主动权——她打心眼儿里想主导这个电视剧项目。

  这念头都是受她闺蜜,也就是杨皓他姑的影响。

  秦姨跟杨皓姑姑闺蜜这么多年,俩人都是文学编辑出身,都有一股文青气儿。

  本来人到中年,混到中层领导,也算可以,平时评判评判文艺作品,吐槽吐槽单位,再感叹一下自己怀才不遇。

  谁知这两年闺蜜的变化肉眼可见,自从杨皓回国后,不但做主编剧,而且主导的《金枝欲孽》电视剧还播出了。

  去年《金枝欲孽》从敲剧本、立项、筹拍、盯后期到上线,全是姑姑一个人“奶大”,

  累是真累,操碎了心,事儿无巨细都得她盯着,可一播出火遍全国,那种“孩子考上清华”的成就感,谁不眼馋?

  口碑票房双爆,那种从无到有、一手捧红的成就感,可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干这行的人做梦都想尝到这滋味儿!

  这给她的触动很大,时常感叹闺蜜不但有个出色的儿子,还有个出色的侄子。

  所以,《浪漫满屋》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姑姑就撺掇自己的闺蜜秦姨,试试这种跟养大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感受,

  也是为了跟东方台加强合作关系,毕竟,秦姨在台里不大不小也是个领导,自己人当领导总比外人方便,

  自己人牵头做项目,往后沟通协调、推进事儿,总比外人顺手省心。

  所以就把这个项目的主导权给了秦姨,但是,台里的主导权还是要秦姨自己争取。

  秦姨其实一开始心里打鼓。

  这活儿,她真动心,可也真犯怵——干这么多年,知道这里头的门道儿,

  你要真想干成点事儿,得拼命,也得担风险。

  她怕一旦出岔子,可不是光她自己丢人,连带着杨皓、连带着姑姑,都得跟着掉面儿。

  杨皓姑姑都急了,这种瞻前顾后她也有过,于是放出了终极大招。

  把杨皓投资的电影,获奖的动画短片都拿出来给老姐妹展示一遍。

  姑姑这回等于是给她下了定心丸。

  她心想——这要真行成了,名利双收,要不行?好歹是自己人项目,能有啥大事?

  “题材剧本不用管,有杨皓的眼光,钱不用管,咱有的是钱,即便台里不出钱,咱们自己出钱制作。

  你就把剧组攒起来,把戏顺顺利利的拍下来,播出这事搞定,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您说这话,搁谁心里听着不踏实?

  剧本 资金这两座大山都平了,剩下对秦姨这“老江湖”来说,全是小土坡。

  秦姨心里盘算:这年头儿做电视剧,最缺的是啥?剧本和钱!

  可这俩最难的事儿都有人兜着,剩下的,不就她干了半辈子的那些老手艺嘛?

  这不叫难事儿,这叫“趁手活儿”。

  于是她心一横——行,干!

  正好借这机会,自己也过把“制片人”的瘾,露露脸,让台里的人看看,老娘可不光会签审批表!

  也正因为秦姨和杨皓这层关系,台里才松了口,默认这项目可以交给秦姨来做,

  但话说回来,这项目在台里的正式主导权,最终还得秦姨自己去争去抢,

  不过圈里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

  你得让人信服——你真有料、有后台、有把握。

  拿出真凭实据让台里彻底放心,这饭局就是关键的一步!

  所以,她干脆上了点“猛料”。

  为了让台里彻底放心,她一口气把杨皓那些海外投资项目全盘托出。

  那场面可真够唬人的:“《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冰河世纪》……一水儿国际顶级Ip,票房口碑双炸;

  这可都是真刀真枪投的钱!您要说有眼光,有格局,这不明摆着嘛?”

  足以证明杨皓的投资眼光多厉害。

  这还没完,秦姨又顺势补了一刀:“再说创作能力?那更不用说了——杨皓自己鼓捣几部动画短片,有时间看看,

  什么《一次短暂的分歧》《父与女》《少数人的晚餐》,各大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

  咱这剧,不管从故事、画面、节奏、立意哪一块儿,都不可能差!”

  足以证明杨皓的创作能力有多厉害,保证这部电视剧播出收视率肯定没问题。

  说白了,这就是给自个儿争取这项目主导权撑腰加分量。

  让台里的人明白——“我这项目不是空口白话,背后有真家伙。”

  她这儿既有资源又有底气,把项目交她手里准没错!

  可问题是,牛皮吹得忒大了。

  现在国内哪听说过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投资好莱坞大片的?

  还是那种全球票房冠军的级别?

  秦姨拿出来的都是这两年国际电影市场上的爆款,口碑票房都是顶级的,没想到是咱们国内的投资人投资的。

  这不,一传十、十传百,圈里人都炸了锅:“诶?真的假的?这小子啥来头啊?

  真投了《加勒比海盗》?国际影坛都没见他露脸啊?”

  于是,台里一边好奇、一边兴奋,这饭局就这么定下来了。

  来的规格,那叫一个高。

  不光是分管影视剧的副总、购片部主任、制作部一把手,连总公司那边都派人过来。

  据说,有人还特地从上级集团调日程,就为见见这位“传说中的年轻投资神人”——杨皓。

  这下好了,秦姨这回是真成“中心人物”了。

  她一边心里打鼓,一边又忍不住乐,

  心说:“甭管咋样,这台阶子我算上了,这顿饭,要真能吃漂亮了,主导权这事儿——八成儿稳了!”

  -----------------

  按理说啊,这饭局是秦姨牵头组织的,

  她怎么着也得提前到,把茶水、座位都给支棱明白,

  哪有让台里的领导们等着她的道理!传出去都得说她不懂规矩,办事不周到。

  可架不住杨皓录《可凡倾听》那节目太投入,曹可凡聊得兴起就收不住了,硬生生超了一个多小时才录完。

  秦姨得陪着把节目收尾的事儿盯完,压根抽不开身,

  结果倒好,她这正主儿没到,反倒让她那几个相熟的朋友先在包间里帮着张罗招呼,

  递茶递水、寒暄聊天,她自己反倒成了最后一个踩着点进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