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月兆的坟冢昨夜失火被毁,长公主可知道?”
生硬的话语,蕈和饮茶的动作顿了一顿,她慢慢抬头看了一眼,刑司的提刑官倒是生得青面獠牙,一看便是油盐不进之人。
偏生面色生冷,说话更是毫不顾忌。
听得一旁的几人心惊胆战。
蕈和没有看他,语气稀松:“被毁?本公主不知。”
提刑官一身黑色衣裳,面无表情,“钱月兆尸身被毁,长公主说究竟是谁心虚作祟,毁尸灭迹?”
这没有半点余地的文化气得,岁雪牙痒:“放肆,你怎么敢如此与长公主说话。”
男人眯起眼睛:“这只是正常办案,还请长公主恕罪,长公主只需要说实话,除非长公主说不出。”
蕈和抬了抬手,示意不要紧,岁雪便不再说话,她表现得似乎刚知道此事一般,毫无差错:“差人去钱府慰问关怀一二,若是需要修缮,宫中及时调拨。”
“是”岁雪行礼。
蕈和布置完,这才抬眸看着他,唇边一扯,“怎么知道是故意,兴许是天灾。”
果然,钱氏将坟墓被毁一事宣扬出去。
提刑官咬牙,“天灾未免巧合,若是人祸…”
“若是人祸,那不正是提刑官你的职责范围。”蕈和面色不改,截断了他的话头,只是看着他。
提刑官见她不肯说实话,他便从头询问:“百花宴之上,长公主在何处,可曾单独见过钱氏?”
蕈和放下茶盏,目光中有半点好奇。
今日是金佳氏当着钱氏祠堂说重新审案的第三日,刑司还真的敢入宫询问于她,蕈和盯着提刑官,这便是太后金佳氏推荐之人。
本名姓杨,单名博,年三十,在他们前去大凉期间被提拔上提刑官之位,仅次于刑司吏,向来刚正不阿,性情冷淡,不苟言笑,听闻在刑司素有阎罗之名。
管是皇亲国戚,只要落到他手中,都一视同仁。
破了不少案子,深得民心。
“杨提刑。”蕈和弯了弯唇,既然是太后推荐之人,她原本不想用,可到底百姓认可,她倒是想看看,他会怎么问。
“本公主往日出行身边随侍的宫人不下五人,百花宴当日为皇家宴席,宫人只会更甚。”
蕈和微微抬眼:“当日,自宴席后,百花繁盛,本公主便与梁王一同于西宫长廊赏花,直到宫人发现钱氏落水,我们才赶到,未曾私下见过钱氏,来往宫人不少,皆可作证。”
“杨提刑询问本公主之前应当问过了,不是吗?”
不错,他已经问过。
杨博淡淡看着她,换了个问题,“长公主平日里与钱氏关系如何?”
“能如何呢?”蕈和蹙了蹙眉,“她是未来待选的皇后秀女,关乎国母人选,本公主若是与她有龃龉隔阂,怎么还会容她进宫待选?”
杨提刑紧紧盯着蕈和的脸,一寸一寸,不愿意放过任何表情,“钱氏曾与长公主提过出宫不再参选皇后,一皆秀女公然违背规矩,长公主不恼?”
蕈和陡然眯起了眼睛。
“钱氏心仪梁王,钱大人曾经想向梁王提亲,此事,钱氏家中不少人都知道,钱氏骤然有子,事出突然,腹中之子与梁王息息相关,此事长公主也不恼?”
“毕竟长公主与梁王关系与常人不同。”
他说与常人不同之时,眸光凌厉,特意强调了这句话。
岁雪恼火,脸色顿变,“杨提刑,小心你的言辞。”
杨博没有将岁雪的警告放在眼里,他眸光更寒:“毕竟钱氏与梁王说不清道不明,梁王与人有染,长公主嫉恨妒忌也在情理之中,激愤之下,往往理智不受控制。”
他合理揣测,“若是钱氏怀孕的事情传出去,待选秀女背弃陛下,违背宫规,不仅波及梁王,更让天下人耻笑皇室,看宫中笑话,可若是钱氏失足,没有人会知道她怀孕,更没有人知道她曾与梁王有什么关系,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杀人灭口这件事也无需长公主亲自动手,宫中多少人不对长公主唯命是从。”
“毕竟长公主与梁王殿下的私情为真,为嫉妒杀人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一举多得。”
在宫中人命如草芥,他们这种天生位高权重者,何曾将人命当回事,杨博见的多了,重刑之下最终都会招认的。
蕈和冷笑了一声,她理了理鬓角碎发,直视杨博的眼睛,“杨提刑,你的揣测也不无道理,这么说来,本公主杀人的嫌疑的确极大。”
杨博见她毫无惧意,微微愣神,她竟然一点不避讳与梁王的关系,下意识收紧下颚,将唇线绷紧,“长公主,这些话,卑职都会再问一次梁王。”
他的意思是,核对口供,任何谎言都会原形毕露,无论对方是谁公主还是梁王,他都会追查到底。
蕈和看着他,已经能想象到戚褚渊黑着脸不耐烦回答的模样,到时候就是不知道杨博是什么模样。
是如其他人一般战战兢兢,还是这般嫉恶如仇。
蕈和嗤笑,对上他的眼眸,她暗了神色,“杨提刑,本公主提醒你一句,莫要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将流言当作事实。”
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据就咬定钱氏与戚褚渊有关系,他也不过如此。
他愕然抬眸,犹豫了片刻,脸部肌肉抽动:“长公主殿下是认为卑职早已经有失偏颇。”
他的眼睛很犀利,就像是午后猫的眼睛竖成了直线般锐利。
还不明显吗?
俨然已经将他们当作了凶手。
蕈和不以为意,没什么神情变化,不急于回答,既然有人想用钱月兆的死来击垮他们,他们自然也要先随他们的意,看到得逞希望,露出马脚。
她捂着额头深深叹气:“如今外界都在谣传是本公主与梁王合谋杀人,本公主冤枉至极,名声有损,杨提刑对本公主有失偏颇也正常,不过本公主可是对杨提刑寄予厚望,望你能尽早找出真相,还本公主与梁王清白。”
外界对长公主的流言已经到了谩骂的地步,他初初听闻并不在意。
可接手查证之后,却惊人地发现,原来梁王与长公主之间却如传闻所言那般。
他顿时觉得长公主身在宫中定是高傲自大,这种对自己清白都不在意的女人,能是什么好人。
杨博不知蕈和的情绪为何突然骤变,他一愣,只觉得蕈和的表情深不可测。
是当真希望他能查出真相,还是在愚弄他,他一时分不清楚。
只是冷硬道:“长公主放心。”
岁雪闷闷不乐,眼看杨博走远,嘟囔一句,“他算什么,竟然敢这么盘问公主。”
蕈和不以为意,“迂腐。”
能用清白辨别一名女子是如何秉性,多么迂腐闭塞之辈。
会被外界谣言扰乱心智,不过如此。
岁雪着急地拧眉:“公主,杨博显然是在恐吓公主。”
蕈和也觉得奇怪,不过很快她便想明白了,“民意四起,同情钱氏,要求力惩梁王与本公主,千百万人的眼睛都盯着刑司,这是想尽快落实本公主与梁王杀人之名。”
眼见外头的阳光甚好,明媚灿烂,蕈和盯着看了一会儿,“我们也去太后宫中说说话。”
会一会如今的金佳氏。
雀鸟之声灵动悠远,金佳氏的宫殿养了许多只雀鸟。
齐声歌唱之时,声声悦耳。
花草繁盛,绚烂不凡。
不过两年,早已经与当初被漪太妃奚落罚跪那时不同,殿宇明明没有多大的变化,却多了许多华丽之色。
要说,金佳氏如今的心境变了不少。
金佳氏初初闻蕈和前来,还有些意外,不过很快便换上了温和的笑意:“明华今日怎么有空来本宫的殿宇喝茶?”
蕈和望见她那张秀丽的容貌,心中却早已经没了半点感觉,这不过是陛下的母亲,她才多尊敬一二,如今再三设计驱逐她,蕈和能维持表面的平和也算得体。
不过嘛,今天的戏还是要演一演的。
踏进来的时候,蕈和含了一抹泪珠,扑了过去,跪在地上,抓住金佳的衣角,“明华今日来的目的很简单,想求太后,能否救一救明华。”
这是求和的意思。
金佳氏被蕈和突如其来的哀求愣了一瞬。
“明华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说话。”金佳氏赶忙将蕈和搀扶起来,不断宽慰,“快,我们入殿内说话,羊芥去取燕窝银耳汤来。”
蕈和踉踉跄跄,浑身发软,也挡不住心中的“难过”:“太后娘娘,我真是撑不住了,想寻跟绳子了结性命,宫外的流言说得那般难听,我还有什么颜面活下去。”
岁雪听着哪哪都不自在,这哪里像是长公主能说出来的话,长公主演技真逼真。
她悲痛欲绝,抽泣哽咽道:“可事情究竟如何,他们不知,太后娘娘您是知道的。”
金佳氏看着蕈和的脸,她那般难过,不是装出来的,这些时日,流言的确难听,她都听不下去,更别说蕈和一个少女。
金佳氏立刻握住了蕈和的手,“公主,你的委屈本宫如何不知,当年若不是你,本宫与陛下早就死在宫变之中,公主,千错万错那都是梁王的错,是他胁迫公主,公主才是最受伤的。”
可她不敢放松警惕,也不敢轻易相信蕈和:“可本宫也左右不来刑司,他们秉公办案,不过本宫愿意相信若当真是梁王动的手,此事与公主殿下无关。”
蕈和垂眸,她顺着金佳氏的意思问,“太后娘娘说的是,戚褚渊大权在握,我如何能背弃他。”
“若是他一个不高兴,我们也难逃一劫。”
金佳氏心动了动,蕈和…
难道她也是厌恶戚褚渊的,可是前几年长公主与梁王确实是水火不容,可现在,明显几次她试探,蕈和都有意无意地偏帮梁王。
她捉摸不定,犹豫了许久。
不对,戚蕈和显然与戚褚渊是一伙的。
生硬的话语,蕈和饮茶的动作顿了一顿,她慢慢抬头看了一眼,刑司的提刑官倒是生得青面獠牙,一看便是油盐不进之人。
偏生面色生冷,说话更是毫不顾忌。
听得一旁的几人心惊胆战。
蕈和没有看他,语气稀松:“被毁?本公主不知。”
提刑官一身黑色衣裳,面无表情,“钱月兆尸身被毁,长公主说究竟是谁心虚作祟,毁尸灭迹?”
这没有半点余地的文化气得,岁雪牙痒:“放肆,你怎么敢如此与长公主说话。”
男人眯起眼睛:“这只是正常办案,还请长公主恕罪,长公主只需要说实话,除非长公主说不出。”
蕈和抬了抬手,示意不要紧,岁雪便不再说话,她表现得似乎刚知道此事一般,毫无差错:“差人去钱府慰问关怀一二,若是需要修缮,宫中及时调拨。”
“是”岁雪行礼。
蕈和布置完,这才抬眸看着他,唇边一扯,“怎么知道是故意,兴许是天灾。”
果然,钱氏将坟墓被毁一事宣扬出去。
提刑官咬牙,“天灾未免巧合,若是人祸…”
“若是人祸,那不正是提刑官你的职责范围。”蕈和面色不改,截断了他的话头,只是看着他。
提刑官见她不肯说实话,他便从头询问:“百花宴之上,长公主在何处,可曾单独见过钱氏?”
蕈和放下茶盏,目光中有半点好奇。
今日是金佳氏当着钱氏祠堂说重新审案的第三日,刑司还真的敢入宫询问于她,蕈和盯着提刑官,这便是太后金佳氏推荐之人。
本名姓杨,单名博,年三十,在他们前去大凉期间被提拔上提刑官之位,仅次于刑司吏,向来刚正不阿,性情冷淡,不苟言笑,听闻在刑司素有阎罗之名。
管是皇亲国戚,只要落到他手中,都一视同仁。
破了不少案子,深得民心。
“杨提刑。”蕈和弯了弯唇,既然是太后推荐之人,她原本不想用,可到底百姓认可,她倒是想看看,他会怎么问。
“本公主往日出行身边随侍的宫人不下五人,百花宴当日为皇家宴席,宫人只会更甚。”
蕈和微微抬眼:“当日,自宴席后,百花繁盛,本公主便与梁王一同于西宫长廊赏花,直到宫人发现钱氏落水,我们才赶到,未曾私下见过钱氏,来往宫人不少,皆可作证。”
“杨提刑询问本公主之前应当问过了,不是吗?”
不错,他已经问过。
杨博淡淡看着她,换了个问题,“长公主平日里与钱氏关系如何?”
“能如何呢?”蕈和蹙了蹙眉,“她是未来待选的皇后秀女,关乎国母人选,本公主若是与她有龃龉隔阂,怎么还会容她进宫待选?”
杨提刑紧紧盯着蕈和的脸,一寸一寸,不愿意放过任何表情,“钱氏曾与长公主提过出宫不再参选皇后,一皆秀女公然违背规矩,长公主不恼?”
蕈和陡然眯起了眼睛。
“钱氏心仪梁王,钱大人曾经想向梁王提亲,此事,钱氏家中不少人都知道,钱氏骤然有子,事出突然,腹中之子与梁王息息相关,此事长公主也不恼?”
“毕竟长公主与梁王关系与常人不同。”
他说与常人不同之时,眸光凌厉,特意强调了这句话。
岁雪恼火,脸色顿变,“杨提刑,小心你的言辞。”
杨博没有将岁雪的警告放在眼里,他眸光更寒:“毕竟钱氏与梁王说不清道不明,梁王与人有染,长公主嫉恨妒忌也在情理之中,激愤之下,往往理智不受控制。”
他合理揣测,“若是钱氏怀孕的事情传出去,待选秀女背弃陛下,违背宫规,不仅波及梁王,更让天下人耻笑皇室,看宫中笑话,可若是钱氏失足,没有人会知道她怀孕,更没有人知道她曾与梁王有什么关系,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杀人灭口这件事也无需长公主亲自动手,宫中多少人不对长公主唯命是从。”
“毕竟长公主与梁王殿下的私情为真,为嫉妒杀人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一举多得。”
在宫中人命如草芥,他们这种天生位高权重者,何曾将人命当回事,杨博见的多了,重刑之下最终都会招认的。
蕈和冷笑了一声,她理了理鬓角碎发,直视杨博的眼睛,“杨提刑,你的揣测也不无道理,这么说来,本公主杀人的嫌疑的确极大。”
杨博见她毫无惧意,微微愣神,她竟然一点不避讳与梁王的关系,下意识收紧下颚,将唇线绷紧,“长公主,这些话,卑职都会再问一次梁王。”
他的意思是,核对口供,任何谎言都会原形毕露,无论对方是谁公主还是梁王,他都会追查到底。
蕈和看着他,已经能想象到戚褚渊黑着脸不耐烦回答的模样,到时候就是不知道杨博是什么模样。
是如其他人一般战战兢兢,还是这般嫉恶如仇。
蕈和嗤笑,对上他的眼眸,她暗了神色,“杨提刑,本公主提醒你一句,莫要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将流言当作事实。”
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据就咬定钱氏与戚褚渊有关系,他也不过如此。
他愕然抬眸,犹豫了片刻,脸部肌肉抽动:“长公主殿下是认为卑职早已经有失偏颇。”
他的眼睛很犀利,就像是午后猫的眼睛竖成了直线般锐利。
还不明显吗?
俨然已经将他们当作了凶手。
蕈和不以为意,没什么神情变化,不急于回答,既然有人想用钱月兆的死来击垮他们,他们自然也要先随他们的意,看到得逞希望,露出马脚。
她捂着额头深深叹气:“如今外界都在谣传是本公主与梁王合谋杀人,本公主冤枉至极,名声有损,杨提刑对本公主有失偏颇也正常,不过本公主可是对杨提刑寄予厚望,望你能尽早找出真相,还本公主与梁王清白。”
外界对长公主的流言已经到了谩骂的地步,他初初听闻并不在意。
可接手查证之后,却惊人地发现,原来梁王与长公主之间却如传闻所言那般。
他顿时觉得长公主身在宫中定是高傲自大,这种对自己清白都不在意的女人,能是什么好人。
杨博不知蕈和的情绪为何突然骤变,他一愣,只觉得蕈和的表情深不可测。
是当真希望他能查出真相,还是在愚弄他,他一时分不清楚。
只是冷硬道:“长公主放心。”
岁雪闷闷不乐,眼看杨博走远,嘟囔一句,“他算什么,竟然敢这么盘问公主。”
蕈和不以为意,“迂腐。”
能用清白辨别一名女子是如何秉性,多么迂腐闭塞之辈。
会被外界谣言扰乱心智,不过如此。
岁雪着急地拧眉:“公主,杨博显然是在恐吓公主。”
蕈和也觉得奇怪,不过很快她便想明白了,“民意四起,同情钱氏,要求力惩梁王与本公主,千百万人的眼睛都盯着刑司,这是想尽快落实本公主与梁王杀人之名。”
眼见外头的阳光甚好,明媚灿烂,蕈和盯着看了一会儿,“我们也去太后宫中说说话。”
会一会如今的金佳氏。
雀鸟之声灵动悠远,金佳氏的宫殿养了许多只雀鸟。
齐声歌唱之时,声声悦耳。
花草繁盛,绚烂不凡。
不过两年,早已经与当初被漪太妃奚落罚跪那时不同,殿宇明明没有多大的变化,却多了许多华丽之色。
要说,金佳氏如今的心境变了不少。
金佳氏初初闻蕈和前来,还有些意外,不过很快便换上了温和的笑意:“明华今日怎么有空来本宫的殿宇喝茶?”
蕈和望见她那张秀丽的容貌,心中却早已经没了半点感觉,这不过是陛下的母亲,她才多尊敬一二,如今再三设计驱逐她,蕈和能维持表面的平和也算得体。
不过嘛,今天的戏还是要演一演的。
踏进来的时候,蕈和含了一抹泪珠,扑了过去,跪在地上,抓住金佳的衣角,“明华今日来的目的很简单,想求太后,能否救一救明华。”
这是求和的意思。
金佳氏被蕈和突如其来的哀求愣了一瞬。
“明华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说话。”金佳氏赶忙将蕈和搀扶起来,不断宽慰,“快,我们入殿内说话,羊芥去取燕窝银耳汤来。”
蕈和踉踉跄跄,浑身发软,也挡不住心中的“难过”:“太后娘娘,我真是撑不住了,想寻跟绳子了结性命,宫外的流言说得那般难听,我还有什么颜面活下去。”
岁雪听着哪哪都不自在,这哪里像是长公主能说出来的话,长公主演技真逼真。
她悲痛欲绝,抽泣哽咽道:“可事情究竟如何,他们不知,太后娘娘您是知道的。”
金佳氏看着蕈和的脸,她那般难过,不是装出来的,这些时日,流言的确难听,她都听不下去,更别说蕈和一个少女。
金佳氏立刻握住了蕈和的手,“公主,你的委屈本宫如何不知,当年若不是你,本宫与陛下早就死在宫变之中,公主,千错万错那都是梁王的错,是他胁迫公主,公主才是最受伤的。”
可她不敢放松警惕,也不敢轻易相信蕈和:“可本宫也左右不来刑司,他们秉公办案,不过本宫愿意相信若当真是梁王动的手,此事与公主殿下无关。”
蕈和垂眸,她顺着金佳氏的意思问,“太后娘娘说的是,戚褚渊大权在握,我如何能背弃他。”
“若是他一个不高兴,我们也难逃一劫。”
金佳氏心动了动,蕈和…
难道她也是厌恶戚褚渊的,可是前几年长公主与梁王确实是水火不容,可现在,明显几次她试探,蕈和都有意无意地偏帮梁王。
她捉摸不定,犹豫了许久。
不对,戚蕈和显然与戚褚渊是一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