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
戚褚渊的脸色在这一刻终究是绷不住了,他的眸光一点一点地灰暗下去,蕈和看着他,第一次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落寞。
那是一种不该属于他的表情,他一向是桀骜不驯的,一向只有让人畏惧的份,何来这般的小心翼翼和悔意。
就像是他有满腹的话想要说一般,就像是这件事让他后悔莫及。
许久,他蠕动了嘴唇,“我从来未曾觉得你不能成为大齐的君主,蕈和,当初…是我”戚褚渊顿了顿,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确实太过于荒唐。
“是我走错了那一步。”
他不敢去看她。
那屈辱的一夜,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哪怕蕈和如今已经不再责怪他,哪怕他们已经和解了多次,始终还是横在他们之间一根刺。
他们的开始,是一个他想懊悔也忏悔不了的错误。
蕈和任凭泪水肆意,她这压抑的五年,她这提心吊胆的五年,都是拜谁所赐!
那一瞬间的放纵,也许是那一日他看着蕈和哀求的目光,他心中埋藏最深的自私阴损占据了他的思绪,让他左右摇摆,最终藏下了遗嘱。
他厌恶那样自私的自己,却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戚褚渊犹豫了片刻,松口:“我原本是打算,平复溺亡叛乱,待我掌控大齐局势后,再读出遗诏,拥立你为帝,可…”
剩下的话,戚褚渊没有说完。
可蕈和却知道,她沉默地闭上了眼睛。
是她!是她逼的!
那时是她生怕戚褚渊篡权夺位,生怕还有无数的逆贼造反,将刀抵在自己的脖颈间逼着戚褚渊尽快扶持戚晟登基。
蕈和那时遭受了多重变故,那般的倔强,那般的敏感多思,像是个炮仗一碰就炸,如同一只满身是刺的刺猬,拒绝任何人的靠近。
如果那时,戚褚渊突然拿出圣旨告诉她,父皇早就打算让她继承大统,蕈和能信才有鬼了?
定然会以为是戚褚渊为了控制她,长期霸占她,掌控大齐的借口伪造圣旨。
“……”
戚褚渊不说话,繁茂的景色不过更加衬出了他的清冷贵气,只是有那双琥珀色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蕈和,小心翼翼地看她的情绪变化。
蕈和扫了眼他,竟然从他这副表情中看出了一点委屈?
她扭过头去,擦去了泪水,不耐烦地摆手,“罢了,难道拿出遗诏,如今的一切就能改变吗?”
想到了更深处,不禁起了一身冷汗,更是毛骨悚然,她陡然间握紧双臂,想到:“我继位了便成了戚晟为帝的拦路石,金佳氏一心要谋取大齐皇位,说不定早就毒死了我,哪能让我活到今日。”
戚褚渊自然想到了这一点,某个时刻,他甚至有些庆幸当初没有拿出遗诏的决定。
“也许正是这么多的阴差阳错,才让金佳氏的阴谋暴露出来,不至于让先帝先皇后死无定论。”
蕈和对上了他的眼睛,终于算是承认戚褚渊的不容易,“这么多年,若不是你独揽大权,压制金佳氏,说不定早就是金佳氏垂帘听政,把控朝政,大齐早就被大纥吞并了。”
她凝着远处,心虚确实失落,“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吧。”
戚褚渊看着她,抬手将她眼角泪痕抹去,他的唇紧抿成线,眸光一动,“你起先不知道我手中的遗嘱,所以才在大殿上保住金佳氏,如今你知道了,可还是这个念头?”
他诉说深意:“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你,可要取而代之?”
“曾经你拒绝了,那现在呢?”
“……”
蕈和脑中空白了片刻,时间仿佛在她的面前停住了。
思绪像是流水匆匆划过,她抓不住一丝一缕,没有直接回答戚褚渊,蕈和移开了目光,“我不知道。”
“你让金佳氏自裁,是为了顾全大局,想要同时保住大齐皇室颜面,也想守住戚晟,蕈和,不委屈吗?”
“那毕竟是金佳氏的儿子。”
戚褚渊没有将戚晟放在过眼里,也不在意戚晟。
在他眼中,戚晟是皇帝也好不是也好,他根本不在意,当初他扶持戚晟,不过是因为蕈和的要求,他所做的一切收敛权柄,也不过是为了蕈和的大齐,完成他对先帝的承诺,也为了守护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人而已。
以及,那一点现在不能说的私心和需要达成的目的。
蕈和将唇瓣咬得发红出血,她知道,许多人会觉得她逼死金佳氏,是她狠绝,是她以下犯上,不顾陛下颜面。
只看到了是长公主逼迫太后,可谁体会到她的纠结和委屈。
她的父母她的兄弟是金佳氏杀的,这血海深仇,她非报不可!
她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寻不到浮木,她迅速红了眼睛,“对陛下,我还没有想好。”
也许会废了陛下,也许不会。
她知道不应该去责怪戚晟,这与他无关,可不杀伯仁,却因他而死,蕈和无法心平气和。
戚褚渊知道,现在的蕈和被压得喘不过气息,他不愿意去逼她,“你做什么,我都陪你一起,蕈和,无需一人担着,我一直都在。”
他握住了她冰凉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回头看看,他在她的身边。
蕈和不能不动容。
风吹起了花朵,艳丽繁茂。
戚褚渊还有许多事情处置,对于钱氏夫妻的处置,对于杨博的论罪,对于流言的把控,这些都要他来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日复一日的公务。
戚褚渊不得脱身。
蕈和赶走了他,在殿中闭眼休息,没想到却来了一个许久不见的人。
最近扑在钱月兆的案子上,蕈和已经有许久没有看到过柳偌拂,她很聪明知道独善其身,也未曾插手过这桩事情。
她此刻出现,是什么意思?
柳偌拂缓缓走进长乐殿主殿,她站在正中央,一身的鹅黄长裙,显得恭敬端丽,她笑了一笑,行礼躬身道:“见过长公主。”
“不必多礼。”
对比而言,蕈和显得很是疲惫,她抬了抬眼皮,“有事吗?”
谁知道柳偌拂行完礼后,却没有半点寒暄,单刀直入:“臣女斗胆一问,长公主打算怎么处置太后娘娘?”
蕈和一愣,目光汇聚,重新抬起头,看向了柳偌拂。
她面目冷静,目光从容不迫。
“如何处置?”蕈和心中冷哼了一声,不禁有些可笑,但还是耐住性子:“柳姑娘,这不是你该过问的事情。”
柳偌拂向来精明,知道分寸,她不过是待选的皇后,怎么会越矩来过问此事。
可她知道今日在朝堂上,金佳氏策划做出为证,试图谋害诬陷梁王与长公主,这桩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小,是太后为了陛下的亲政而动手除权臣;可往大说,金佳氏身份到底特别,身为大纥之人,若是安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
那太后娘娘便没命了。
柳偌拂深深闭了闭眼,重新抬起之时,她真诚地提出,“长公主,臣女听说了今日大殿上的事情,梁王殿下深受流言所困,险些成为了真凶,但幸好长公主揭穿了伪证还梁王殿下清白,且长公主釜底抽薪,让设局的太后娘娘哑口无言。”
一番话,却让所有人心中一惊,不免偷偷投来了目光。
岁雪警惕地看向了柳偌拂,好像她在说什么鬼话一般。
果不其然,蕈和揉动额头的动作停住,她挑了挑眉,目光微微改变。
她自然听得出柳偌拂的意思,柳偌拂真正的意思是在说,今天大殿上当着百官,做出的这场局,根本就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太后以为自己得胜,实则真正的猎手在后。
布局的是蕈和。
这一切都是蕈和的计划,为了撇清戚褚渊清白,顺便诬陷太后,让众臣怀疑太后的目的!
蕈和摸不清柳偌拂今日来说这些话的意思,她慢条斯理地握住了椅子把手,仔细摸索,试探地说:“梁王举荐你入宫,举荐柳氏入朝,他与你们柳氏关系甚密,在外人眼中荣辱相关,梁王得以洗清嫌疑,你应该庆幸才是。”
柳偌拂脸色一顿,笑道:“自然。”
蕈和放缓了身体,靠着椅背,看了看岁雪,岁雪递来清茶,她饮了一小口,不紧不慢地饮水,目光悠然,仿佛在等着柳偌拂继续开口。
大殿之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中。
谁也没有主动说话。
柳偌拂站了片刻,到底还年轻,沉不住气,漫长的安静后,她终是忍不住说,“太后娘娘心急,为了陛下开罪梁王与长公主,长公主有气也是应当的,可太后娘娘到底是陛下的母亲,是否不当闹的太僵。”
茶碗被置于桌案,触碰之时,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扰乱了一室平静。
蕈和收回手,脸色不好地冷冷看去,“柳姑娘的意思是希望本公主小惩大戒。”
柳偌拂迎上了她警告的目光,蕈和扯了扯嘴角,语气更是严厉,“后宫仍然是本公主做主,如此,是乱了律法宫规,日后,如何服众?”
可柳偌拂没有退却,她低头犹豫了一瞬,还是说出心中的想法。
“重重拿起轻轻放下最为合适。”柳偌拂目光盈盈,列举了许多理由,“长公主您是晚辈,大齐孝治天下,太后为长辈,虽然太后娘娘做出伪证令梁王殿下险些成为凶手,可到底梁王殿下与长公主不也自证清白,未有意外。”
“长公主,说起来,今日的许多证据,不都是出自您手,若是细究起来,其实许多都站不住脚,若是日后有人翻出来重说,对长公主和梁王殿下没有太多的好处。”
这是威胁,还是建议?
“放肆!”蕈和顿时脸色大变,嗤笑声:“什么出自我手,你怎么敢污蔑本公主。”
柳偌拂浑身一震,她从未见过如此严厉的蕈和,一时间还是有些愣神,她紧张地手心生出冷汗,心脏更是砰砰直跳,可她并没有害怕,“长公主,若是您定了太后娘娘的罪,让陛下如何自处?”
戚褚渊的脸色在这一刻终究是绷不住了,他的眸光一点一点地灰暗下去,蕈和看着他,第一次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落寞。
那是一种不该属于他的表情,他一向是桀骜不驯的,一向只有让人畏惧的份,何来这般的小心翼翼和悔意。
就像是他有满腹的话想要说一般,就像是这件事让他后悔莫及。
许久,他蠕动了嘴唇,“我从来未曾觉得你不能成为大齐的君主,蕈和,当初…是我”戚褚渊顿了顿,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确实太过于荒唐。
“是我走错了那一步。”
他不敢去看她。
那屈辱的一夜,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哪怕蕈和如今已经不再责怪他,哪怕他们已经和解了多次,始终还是横在他们之间一根刺。
他们的开始,是一个他想懊悔也忏悔不了的错误。
蕈和任凭泪水肆意,她这压抑的五年,她这提心吊胆的五年,都是拜谁所赐!
那一瞬间的放纵,也许是那一日他看着蕈和哀求的目光,他心中埋藏最深的自私阴损占据了他的思绪,让他左右摇摆,最终藏下了遗嘱。
他厌恶那样自私的自己,却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戚褚渊犹豫了片刻,松口:“我原本是打算,平复溺亡叛乱,待我掌控大齐局势后,再读出遗诏,拥立你为帝,可…”
剩下的话,戚褚渊没有说完。
可蕈和却知道,她沉默地闭上了眼睛。
是她!是她逼的!
那时是她生怕戚褚渊篡权夺位,生怕还有无数的逆贼造反,将刀抵在自己的脖颈间逼着戚褚渊尽快扶持戚晟登基。
蕈和那时遭受了多重变故,那般的倔强,那般的敏感多思,像是个炮仗一碰就炸,如同一只满身是刺的刺猬,拒绝任何人的靠近。
如果那时,戚褚渊突然拿出圣旨告诉她,父皇早就打算让她继承大统,蕈和能信才有鬼了?
定然会以为是戚褚渊为了控制她,长期霸占她,掌控大齐的借口伪造圣旨。
“……”
戚褚渊不说话,繁茂的景色不过更加衬出了他的清冷贵气,只是有那双琥珀色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蕈和,小心翼翼地看她的情绪变化。
蕈和扫了眼他,竟然从他这副表情中看出了一点委屈?
她扭过头去,擦去了泪水,不耐烦地摆手,“罢了,难道拿出遗诏,如今的一切就能改变吗?”
想到了更深处,不禁起了一身冷汗,更是毛骨悚然,她陡然间握紧双臂,想到:“我继位了便成了戚晟为帝的拦路石,金佳氏一心要谋取大齐皇位,说不定早就毒死了我,哪能让我活到今日。”
戚褚渊自然想到了这一点,某个时刻,他甚至有些庆幸当初没有拿出遗诏的决定。
“也许正是这么多的阴差阳错,才让金佳氏的阴谋暴露出来,不至于让先帝先皇后死无定论。”
蕈和对上了他的眼睛,终于算是承认戚褚渊的不容易,“这么多年,若不是你独揽大权,压制金佳氏,说不定早就是金佳氏垂帘听政,把控朝政,大齐早就被大纥吞并了。”
她凝着远处,心虚确实失落,“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吧。”
戚褚渊看着她,抬手将她眼角泪痕抹去,他的唇紧抿成线,眸光一动,“你起先不知道我手中的遗嘱,所以才在大殿上保住金佳氏,如今你知道了,可还是这个念头?”
他诉说深意:“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你,可要取而代之?”
“曾经你拒绝了,那现在呢?”
“……”
蕈和脑中空白了片刻,时间仿佛在她的面前停住了。
思绪像是流水匆匆划过,她抓不住一丝一缕,没有直接回答戚褚渊,蕈和移开了目光,“我不知道。”
“你让金佳氏自裁,是为了顾全大局,想要同时保住大齐皇室颜面,也想守住戚晟,蕈和,不委屈吗?”
“那毕竟是金佳氏的儿子。”
戚褚渊没有将戚晟放在过眼里,也不在意戚晟。
在他眼中,戚晟是皇帝也好不是也好,他根本不在意,当初他扶持戚晟,不过是因为蕈和的要求,他所做的一切收敛权柄,也不过是为了蕈和的大齐,完成他对先帝的承诺,也为了守护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人而已。
以及,那一点现在不能说的私心和需要达成的目的。
蕈和将唇瓣咬得发红出血,她知道,许多人会觉得她逼死金佳氏,是她狠绝,是她以下犯上,不顾陛下颜面。
只看到了是长公主逼迫太后,可谁体会到她的纠结和委屈。
她的父母她的兄弟是金佳氏杀的,这血海深仇,她非报不可!
她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寻不到浮木,她迅速红了眼睛,“对陛下,我还没有想好。”
也许会废了陛下,也许不会。
她知道不应该去责怪戚晟,这与他无关,可不杀伯仁,却因他而死,蕈和无法心平气和。
戚褚渊知道,现在的蕈和被压得喘不过气息,他不愿意去逼她,“你做什么,我都陪你一起,蕈和,无需一人担着,我一直都在。”
他握住了她冰凉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回头看看,他在她的身边。
蕈和不能不动容。
风吹起了花朵,艳丽繁茂。
戚褚渊还有许多事情处置,对于钱氏夫妻的处置,对于杨博的论罪,对于流言的把控,这些都要他来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日复一日的公务。
戚褚渊不得脱身。
蕈和赶走了他,在殿中闭眼休息,没想到却来了一个许久不见的人。
最近扑在钱月兆的案子上,蕈和已经有许久没有看到过柳偌拂,她很聪明知道独善其身,也未曾插手过这桩事情。
她此刻出现,是什么意思?
柳偌拂缓缓走进长乐殿主殿,她站在正中央,一身的鹅黄长裙,显得恭敬端丽,她笑了一笑,行礼躬身道:“见过长公主。”
“不必多礼。”
对比而言,蕈和显得很是疲惫,她抬了抬眼皮,“有事吗?”
谁知道柳偌拂行完礼后,却没有半点寒暄,单刀直入:“臣女斗胆一问,长公主打算怎么处置太后娘娘?”
蕈和一愣,目光汇聚,重新抬起头,看向了柳偌拂。
她面目冷静,目光从容不迫。
“如何处置?”蕈和心中冷哼了一声,不禁有些可笑,但还是耐住性子:“柳姑娘,这不是你该过问的事情。”
柳偌拂向来精明,知道分寸,她不过是待选的皇后,怎么会越矩来过问此事。
可她知道今日在朝堂上,金佳氏策划做出为证,试图谋害诬陷梁王与长公主,这桩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小,是太后为了陛下的亲政而动手除权臣;可往大说,金佳氏身份到底特别,身为大纥之人,若是安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
那太后娘娘便没命了。
柳偌拂深深闭了闭眼,重新抬起之时,她真诚地提出,“长公主,臣女听说了今日大殿上的事情,梁王殿下深受流言所困,险些成为了真凶,但幸好长公主揭穿了伪证还梁王殿下清白,且长公主釜底抽薪,让设局的太后娘娘哑口无言。”
一番话,却让所有人心中一惊,不免偷偷投来了目光。
岁雪警惕地看向了柳偌拂,好像她在说什么鬼话一般。
果不其然,蕈和揉动额头的动作停住,她挑了挑眉,目光微微改变。
她自然听得出柳偌拂的意思,柳偌拂真正的意思是在说,今天大殿上当着百官,做出的这场局,根本就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太后以为自己得胜,实则真正的猎手在后。
布局的是蕈和。
这一切都是蕈和的计划,为了撇清戚褚渊清白,顺便诬陷太后,让众臣怀疑太后的目的!
蕈和摸不清柳偌拂今日来说这些话的意思,她慢条斯理地握住了椅子把手,仔细摸索,试探地说:“梁王举荐你入宫,举荐柳氏入朝,他与你们柳氏关系甚密,在外人眼中荣辱相关,梁王得以洗清嫌疑,你应该庆幸才是。”
柳偌拂脸色一顿,笑道:“自然。”
蕈和放缓了身体,靠着椅背,看了看岁雪,岁雪递来清茶,她饮了一小口,不紧不慢地饮水,目光悠然,仿佛在等着柳偌拂继续开口。
大殿之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中。
谁也没有主动说话。
柳偌拂站了片刻,到底还年轻,沉不住气,漫长的安静后,她终是忍不住说,“太后娘娘心急,为了陛下开罪梁王与长公主,长公主有气也是应当的,可太后娘娘到底是陛下的母亲,是否不当闹的太僵。”
茶碗被置于桌案,触碰之时,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扰乱了一室平静。
蕈和收回手,脸色不好地冷冷看去,“柳姑娘的意思是希望本公主小惩大戒。”
柳偌拂迎上了她警告的目光,蕈和扯了扯嘴角,语气更是严厉,“后宫仍然是本公主做主,如此,是乱了律法宫规,日后,如何服众?”
可柳偌拂没有退却,她低头犹豫了一瞬,还是说出心中的想法。
“重重拿起轻轻放下最为合适。”柳偌拂目光盈盈,列举了许多理由,“长公主您是晚辈,大齐孝治天下,太后为长辈,虽然太后娘娘做出伪证令梁王殿下险些成为凶手,可到底梁王殿下与长公主不也自证清白,未有意外。”
“长公主,说起来,今日的许多证据,不都是出自您手,若是细究起来,其实许多都站不住脚,若是日后有人翻出来重说,对长公主和梁王殿下没有太多的好处。”
这是威胁,还是建议?
“放肆!”蕈和顿时脸色大变,嗤笑声:“什么出自我手,你怎么敢污蔑本公主。”
柳偌拂浑身一震,她从未见过如此严厉的蕈和,一时间还是有些愣神,她紧张地手心生出冷汗,心脏更是砰砰直跳,可她并没有害怕,“长公主,若是您定了太后娘娘的罪,让陛下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