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央的少年一身正气,头颅高高扬起,声音更是铿锵有力。
戚晟在戚褚渊背后看了眼他,戚褚渊淡淡而视,似乎在审视着少年,将一身墨黑的官府穿得挺拔飘逸,眉目都扬了起来,好似一种天地不畏惧的壮阔感,唇微微勾起,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尊位。
戚晟不自觉握紧了手,在龙椅上的他眸中一动,直接越过戚褚渊,提出疑问:“何事要奏?”
戚褚渊暗暗扫了眼戚晟,抿住了唇,却没有阻止。
他想看看,他们今日想做什么?
戚晟的一句话,顿时让黄葵挺直了腰杆,他眼眸含着光亮,兴奋地高声道:“陛下,臣听闻钱氏秀女一案已经了解,梁王殿下也证明了清白,这自是未让亡灵受冤也未让众臣被诬,只是,这其中还有一事未了,不得轻易一笔带过。”
众人顿时就愣住了,钱氏的案子牵扯深广,前后闹了一个月,不仅牵扯进了梁王、长公主,还扯出了太后设计诬陷梁王,可是到最后,钱氏查出来的结果居然是一场误会,钱氏当真是自己酒醉失足溺水,无旁人无关。
更意外的是,当天夜里,被揭穿的太后郁气交叠竟然发病殁了,流言传得是满城风雨。
有说太后狠心借着污蔑国之重臣,是良心受谴责、噩梦缠身,惊恐交加之下暴毙;
还有人说这根本就是梁王和长公主为了压下他们私通的流言故意向太后泼脏水;
更有人说太后身体康健,突然死亡实在可疑,很有可能是被人所杀,而凶手直指梁王与长公主;
众人讳莫如深,从不在外公然议论,朝堂上默契地忘记此事。
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可今日,怎么敢旧事重提!
戚晟果然愣了片刻,少年脸上露出一抹犹豫,看了眼戚褚渊,些许不耐烦地说:“此事已经了结,你还要说什么?”
黄葵眼睛一转,立刻应答:“事关明华长公主!”
戚褚渊眸光骤然寒了几分。
戚晟脸色顿时就僵了。
谁知少年没看出来,犹高举双手,义正严辞:“纵然此案与长公主梁王无关,可长公主未婚与人有私情、罔顾祖宗礼法、不堪为皇室之女,皆是事实,还请陛下处置长公主,以正视听!”
朝堂上的大臣们顿时就愣住了。
这….
这这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是怎么回事?
犹记得不久前,文管们,还在朝上请求废黜长公主,只是当时梁王和陛下竭力反对。
可见长公主在陛下和梁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这个叫黄奎的少年到底什么来头,怎么敢撞这两位的逆鳞!
不禁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戚晟“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强压怒火:“你放肆,长公主的清誉岂容你污蔑!”
黄葵当即跪下,倒是一身的硬骨头,像是一副死荐的模样,不达上听绝不罢休:“陛下,此番言论已然在街巷流传,百姓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长公主失德,不堪为大齐表率,先前因钱氏一案被忽略,可绝不该就此掠过,陛下,您作为大齐君主,应当严肃处之,以正视听。”
一袭紫衣蟒袍的梁王殿下,还是那般清冷疏离,他的表情却是肉眼可见地凝滞起来,那双琥珀色的眼睛里似是融进了经年积雪,那冷肃恐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黄奎就在一侧,下意识地缩了起来,他咽了咽口水,心脏快乱地跳动着。
许多文臣早就对长公主与梁王无媒苟合看不下去,尤其是掌管礼法的诸多官员,更是意见繁多,逮到了机会就纷纷上告。
“礼法关乎宗庙社稷,是大齐万年昌盛不可缺少,长公主明知故犯,闺中失德,望陛下秉公处置。”
此言一出,殿中寂静无声。
戚晟袖中的双手紧握,咬住了牙关,字从口中蹦出,“你们是要朕处置长姐?”
“陛下,长公主不仅是您的姐姐,也是大齐的公主啊!”
“如此德行,如何堪为长公主!”
“望陛下明白。”
戚晟的太傅李百桦急得满头大汗,他看着黄奎心中忍不住想骂人,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要知道黄奎是他的门生,却生了一股气的耿直之气,刚刚在他的举荐下入朝为官,以上朝就捅了这么大的篓子?
他从不在朝上说话,此刻也不得不站出来,“陛下,谏议大夫的职责便是提出异议,规劝众臣乃至君王言行,本意为好。”他出了身冷汗,“不过,此事尚无定论,谈之过早,还请陛下宽恕他的鲁莽。”
戚晟见李百桦站了出来,这是他每日都见的恩师,自然要给几分颜面。
“罢了,朕就不予追究了。”
可黄奎却不打算就此打住,他倔强地跪着,不顾老师李百桦的劝诫,犹在声声说着:“陛下,不可就这么轻易带过,礼法何在!规矩何在!”
“臣附议!”这么说则,大殿之中,跪倒了一小片,一眼看去都是些上了年纪的文官。
戚褚渊麾下的大臣皆是默然不语,另外一些年纪轻的官员左右看看有些犹豫。
黄奎看了眼戚晟,他正打算再兴一番豪言。
“呵~”
他却被一道很沉的笑声打断,愣在了原地。
是谁在殿上发笑?
众人疑惑地循声而去,却见许久不说话的戚褚渊嗤笑了一声。
众人战战兢兢勾起眼睛,果然看到他们的梁王殿下面色冷沉,一双眼睛毫无温度,紧绷地下颌线活生生让人看出些生人勿近的感觉。
梁王怒了!
这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
他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他的眸光冷然,扫了眼那些文臣:“本王不过是与长公主兴趣相投,谈得来而已,触犯了哪门子的礼法?”
啊这….
这不明摆着强词夺理。
黄奎挑眉,分析;“梁王殿下,你出入宫闱满宫皆知,往往一夜不出,这难道是简单的相谈甚欢可以解释的,你们分明有私情,莫要当天下人都是傻子了。”
大臣们皱起了眉头,不由自主地反驳,“殿下,这是在撇清自我,歪曲事实吗?”
戚褚渊倒是不恼,他收敛神情,“事实而已,本王何须歪曲。”
大司马以及其他戚褚渊的官员也附和:“是啊,梁王殿下与长公主恪守规矩,不过是两人之间的正常往来,何至于到了失德这般严重,你们说得都太过。”
“长公主殿下乃陛下亲姐,先帝嫡长女,自小在宫中长大,难道还会明知故犯吗?”
戚晟不由地捏了一把冷汗,呼吸也急促起来,他正不知道怎么办,目光默默地看了眼黄奎。
黄奎就像是等着一般,他怒目而视,对着戚褚渊:“是啊,正因为此事才奇怪,长公主并非一般的女子,自小在宫中,受礼法教导,怎么会,除非事出有因,是有人——”
“除非”
戚褚渊忽然出生打断了黄奎的话语。
他轻蔑地送去一道目光,轻轻笑了声,一抬眼,“本王与长公主早有婚约,举止亲密也是常理,何来不顾礼法一说。”
此言一出,如同惊雷劈下。
大殿骤然无声,众人都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什么婚约?
“什么!”戚晟愣地一时间失去了反应。
与他一样的还有黄奎和李百桦,他们一人站着一人跪着,脸上出现了一寸空白,这显然无人料到!
“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梁王,你休要信口雌黄!”
戚晟不敢置信地站起身,龙袍擦过了龙椅,他连声音不自觉地拔高,“梁王,朕从未听过婚约,休要侮长姐清誉!”
他已经胁迫了他的长姐,如今还打算编造谎言,永远将长姐握在手心吗!
无耻之尤!
有几人迅速转了转眼睛,看向了在场的一些老臣。
元太尉咳嗽了几声,他叹了声:“先帝去时,长公主不过十六岁,先帝好像是未曾为长公主定下婚约,不知梁王这么说,可是有什么证据?”
戚褚渊对上了元太尉,眼眸不再冰冷,融入了一丝暖意,他弯唇,倒是及其自信:“本王何须作假。”
他泰然的态度,让戚晟一愣,就好像是知道迟早会有这一日,脸上隐隐的兴奋,就像是等着这场控诉的到来!
戚晟忽然大为惊慌,难道真的有什么证据?
不可能!
“先帝离世前,是本王与辅政大臣在侧,曾给本王与长公主赐婚。”戚褚渊。
大臣们面面相觑,这真的假的?
“梁王殿下,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徐程将军贬为庶人离京,章良大人已死,明泉大人也告老还乡,如今无人可为你的话作证啊。”
可是辅政大臣都已经被梁王赶尽杀绝,死的死,赶出城的赶出城,在场已经没有辅政大臣了。
这算不算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戚褚渊微微抬手,他一身斐然气息,动了动,沈清明从怀中取出一道明黄的圣旨。
“何须辅政大臣作证,本王手中有先帝亲笔所书的圣旨,赐婚本王。”
这梁王手里到底有多少先帝的圣旨!!
戚晟的骨节捏得咯咯作响,他脸色发白,喉咙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前有准许钱氏入朝的圣旨,现在又有为长公主赐婚的圣旨。
怎么回回出事,他都有先帝圣旨。
谁知道下回,戚褚渊还能拿出什么旨意!
“真的假的?”
沈清明将圣旨展开,递到了戚晟的宫人手中。
戚褚渊眸光闪烁,不为所动,欣赏戚晟僵硬的表情,“”
“莫不是伪造圣旨!”
戚褚渊扫了一眼,巨大的威压顿时让那多嘴的官员闭上了嘴。
“梁王殿下为大齐鞠躬尽瘁多年,何须做出伪造圣旨这等牵连九族的事情。”大司空冷哼了一声。
“既然梁王有赐婚的圣旨,为何不拿出来,还让长公主平白无故地担了骂名!”黄奎愤然看向戚褚渊,他转动身体,保持着跪着的模样,却是硬着头皮地说着!
众人纷纷点头,是啊!
若他们早就是未婚的夫妻,举止亲密些也没什么,可这么多年,梁王从无明媒正娶的意思!
这圣旨藏着掖着是什么意思!
戚褚渊握住了指尖戒指,目光落下,笑了一笑,露出了一分温和,仿佛只有说到长公主的时候,他才如此,“先帝因为长公主年纪还小,不愿出嫁,想要多留几年,这才没有将圣旨公然颁布,而后也是本王与长公主商议,她见陛下年纪尚轻,想在宫中帮扶几年,这才隐瞒了下来。”
众人被戚褚渊合理的话语怼得哑口无言。
一个反驳的字也说不出口。
他们都是未婚夫妻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长公主与本王原本打算,待陛下成婚,便公开此事,谁知出了这些事情,本王不愿让长公主清誉有损。”
戚褚渊顿了顿,忽而目光冷冷地看向了戚晟,他挑动眉梢:“陛下,两年前,皇家围猎,陛下曾经许了本王一个愿望,陛下可还记得。”
戚晟在戚褚渊背后看了眼他,戚褚渊淡淡而视,似乎在审视着少年,将一身墨黑的官府穿得挺拔飘逸,眉目都扬了起来,好似一种天地不畏惧的壮阔感,唇微微勾起,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尊位。
戚晟不自觉握紧了手,在龙椅上的他眸中一动,直接越过戚褚渊,提出疑问:“何事要奏?”
戚褚渊暗暗扫了眼戚晟,抿住了唇,却没有阻止。
他想看看,他们今日想做什么?
戚晟的一句话,顿时让黄葵挺直了腰杆,他眼眸含着光亮,兴奋地高声道:“陛下,臣听闻钱氏秀女一案已经了解,梁王殿下也证明了清白,这自是未让亡灵受冤也未让众臣被诬,只是,这其中还有一事未了,不得轻易一笔带过。”
众人顿时就愣住了,钱氏的案子牵扯深广,前后闹了一个月,不仅牵扯进了梁王、长公主,还扯出了太后设计诬陷梁王,可是到最后,钱氏查出来的结果居然是一场误会,钱氏当真是自己酒醉失足溺水,无旁人无关。
更意外的是,当天夜里,被揭穿的太后郁气交叠竟然发病殁了,流言传得是满城风雨。
有说太后狠心借着污蔑国之重臣,是良心受谴责、噩梦缠身,惊恐交加之下暴毙;
还有人说这根本就是梁王和长公主为了压下他们私通的流言故意向太后泼脏水;
更有人说太后身体康健,突然死亡实在可疑,很有可能是被人所杀,而凶手直指梁王与长公主;
众人讳莫如深,从不在外公然议论,朝堂上默契地忘记此事。
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可今日,怎么敢旧事重提!
戚晟果然愣了片刻,少年脸上露出一抹犹豫,看了眼戚褚渊,些许不耐烦地说:“此事已经了结,你还要说什么?”
黄葵眼睛一转,立刻应答:“事关明华长公主!”
戚褚渊眸光骤然寒了几分。
戚晟脸色顿时就僵了。
谁知少年没看出来,犹高举双手,义正严辞:“纵然此案与长公主梁王无关,可长公主未婚与人有私情、罔顾祖宗礼法、不堪为皇室之女,皆是事实,还请陛下处置长公主,以正视听!”
朝堂上的大臣们顿时就愣住了。
这….
这这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是怎么回事?
犹记得不久前,文管们,还在朝上请求废黜长公主,只是当时梁王和陛下竭力反对。
可见长公主在陛下和梁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这个叫黄奎的少年到底什么来头,怎么敢撞这两位的逆鳞!
不禁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戚晟“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强压怒火:“你放肆,长公主的清誉岂容你污蔑!”
黄葵当即跪下,倒是一身的硬骨头,像是一副死荐的模样,不达上听绝不罢休:“陛下,此番言论已然在街巷流传,百姓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长公主失德,不堪为大齐表率,先前因钱氏一案被忽略,可绝不该就此掠过,陛下,您作为大齐君主,应当严肃处之,以正视听。”
一袭紫衣蟒袍的梁王殿下,还是那般清冷疏离,他的表情却是肉眼可见地凝滞起来,那双琥珀色的眼睛里似是融进了经年积雪,那冷肃恐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黄奎就在一侧,下意识地缩了起来,他咽了咽口水,心脏快乱地跳动着。
许多文臣早就对长公主与梁王无媒苟合看不下去,尤其是掌管礼法的诸多官员,更是意见繁多,逮到了机会就纷纷上告。
“礼法关乎宗庙社稷,是大齐万年昌盛不可缺少,长公主明知故犯,闺中失德,望陛下秉公处置。”
此言一出,殿中寂静无声。
戚晟袖中的双手紧握,咬住了牙关,字从口中蹦出,“你们是要朕处置长姐?”
“陛下,长公主不仅是您的姐姐,也是大齐的公主啊!”
“如此德行,如何堪为长公主!”
“望陛下明白。”
戚晟的太傅李百桦急得满头大汗,他看着黄奎心中忍不住想骂人,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要知道黄奎是他的门生,却生了一股气的耿直之气,刚刚在他的举荐下入朝为官,以上朝就捅了这么大的篓子?
他从不在朝上说话,此刻也不得不站出来,“陛下,谏议大夫的职责便是提出异议,规劝众臣乃至君王言行,本意为好。”他出了身冷汗,“不过,此事尚无定论,谈之过早,还请陛下宽恕他的鲁莽。”
戚晟见李百桦站了出来,这是他每日都见的恩师,自然要给几分颜面。
“罢了,朕就不予追究了。”
可黄奎却不打算就此打住,他倔强地跪着,不顾老师李百桦的劝诫,犹在声声说着:“陛下,不可就这么轻易带过,礼法何在!规矩何在!”
“臣附议!”这么说则,大殿之中,跪倒了一小片,一眼看去都是些上了年纪的文官。
戚褚渊麾下的大臣皆是默然不语,另外一些年纪轻的官员左右看看有些犹豫。
黄奎看了眼戚晟,他正打算再兴一番豪言。
“呵~”
他却被一道很沉的笑声打断,愣在了原地。
是谁在殿上发笑?
众人疑惑地循声而去,却见许久不说话的戚褚渊嗤笑了一声。
众人战战兢兢勾起眼睛,果然看到他们的梁王殿下面色冷沉,一双眼睛毫无温度,紧绷地下颌线活生生让人看出些生人勿近的感觉。
梁王怒了!
这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
他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他的眸光冷然,扫了眼那些文臣:“本王不过是与长公主兴趣相投,谈得来而已,触犯了哪门子的礼法?”
啊这….
这不明摆着强词夺理。
黄奎挑眉,分析;“梁王殿下,你出入宫闱满宫皆知,往往一夜不出,这难道是简单的相谈甚欢可以解释的,你们分明有私情,莫要当天下人都是傻子了。”
大臣们皱起了眉头,不由自主地反驳,“殿下,这是在撇清自我,歪曲事实吗?”
戚褚渊倒是不恼,他收敛神情,“事实而已,本王何须歪曲。”
大司马以及其他戚褚渊的官员也附和:“是啊,梁王殿下与长公主恪守规矩,不过是两人之间的正常往来,何至于到了失德这般严重,你们说得都太过。”
“长公主殿下乃陛下亲姐,先帝嫡长女,自小在宫中长大,难道还会明知故犯吗?”
戚晟不由地捏了一把冷汗,呼吸也急促起来,他正不知道怎么办,目光默默地看了眼黄奎。
黄奎就像是等着一般,他怒目而视,对着戚褚渊:“是啊,正因为此事才奇怪,长公主并非一般的女子,自小在宫中,受礼法教导,怎么会,除非事出有因,是有人——”
“除非”
戚褚渊忽然出生打断了黄奎的话语。
他轻蔑地送去一道目光,轻轻笑了声,一抬眼,“本王与长公主早有婚约,举止亲密也是常理,何来不顾礼法一说。”
此言一出,如同惊雷劈下。
大殿骤然无声,众人都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什么婚约?
“什么!”戚晟愣地一时间失去了反应。
与他一样的还有黄奎和李百桦,他们一人站着一人跪着,脸上出现了一寸空白,这显然无人料到!
“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梁王,你休要信口雌黄!”
戚晟不敢置信地站起身,龙袍擦过了龙椅,他连声音不自觉地拔高,“梁王,朕从未听过婚约,休要侮长姐清誉!”
他已经胁迫了他的长姐,如今还打算编造谎言,永远将长姐握在手心吗!
无耻之尤!
有几人迅速转了转眼睛,看向了在场的一些老臣。
元太尉咳嗽了几声,他叹了声:“先帝去时,长公主不过十六岁,先帝好像是未曾为长公主定下婚约,不知梁王这么说,可是有什么证据?”
戚褚渊对上了元太尉,眼眸不再冰冷,融入了一丝暖意,他弯唇,倒是及其自信:“本王何须作假。”
他泰然的态度,让戚晟一愣,就好像是知道迟早会有这一日,脸上隐隐的兴奋,就像是等着这场控诉的到来!
戚晟忽然大为惊慌,难道真的有什么证据?
不可能!
“先帝离世前,是本王与辅政大臣在侧,曾给本王与长公主赐婚。”戚褚渊。
大臣们面面相觑,这真的假的?
“梁王殿下,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徐程将军贬为庶人离京,章良大人已死,明泉大人也告老还乡,如今无人可为你的话作证啊。”
可是辅政大臣都已经被梁王赶尽杀绝,死的死,赶出城的赶出城,在场已经没有辅政大臣了。
这算不算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戚褚渊微微抬手,他一身斐然气息,动了动,沈清明从怀中取出一道明黄的圣旨。
“何须辅政大臣作证,本王手中有先帝亲笔所书的圣旨,赐婚本王。”
这梁王手里到底有多少先帝的圣旨!!
戚晟的骨节捏得咯咯作响,他脸色发白,喉咙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前有准许钱氏入朝的圣旨,现在又有为长公主赐婚的圣旨。
怎么回回出事,他都有先帝圣旨。
谁知道下回,戚褚渊还能拿出什么旨意!
“真的假的?”
沈清明将圣旨展开,递到了戚晟的宫人手中。
戚褚渊眸光闪烁,不为所动,欣赏戚晟僵硬的表情,“”
“莫不是伪造圣旨!”
戚褚渊扫了一眼,巨大的威压顿时让那多嘴的官员闭上了嘴。
“梁王殿下为大齐鞠躬尽瘁多年,何须做出伪造圣旨这等牵连九族的事情。”大司空冷哼了一声。
“既然梁王有赐婚的圣旨,为何不拿出来,还让长公主平白无故地担了骂名!”黄奎愤然看向戚褚渊,他转动身体,保持着跪着的模样,却是硬着头皮地说着!
众人纷纷点头,是啊!
若他们早就是未婚的夫妻,举止亲密些也没什么,可这么多年,梁王从无明媒正娶的意思!
这圣旨藏着掖着是什么意思!
戚褚渊握住了指尖戒指,目光落下,笑了一笑,露出了一分温和,仿佛只有说到长公主的时候,他才如此,“先帝因为长公主年纪还小,不愿出嫁,想要多留几年,这才没有将圣旨公然颁布,而后也是本王与长公主商议,她见陛下年纪尚轻,想在宫中帮扶几年,这才隐瞒了下来。”
众人被戚褚渊合理的话语怼得哑口无言。
一个反驳的字也说不出口。
他们都是未婚夫妻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长公主与本王原本打算,待陛下成婚,便公开此事,谁知出了这些事情,本王不愿让长公主清誉有损。”
戚褚渊顿了顿,忽而目光冷冷地看向了戚晟,他挑动眉梢:“陛下,两年前,皇家围猎,陛下曾经许了本王一个愿望,陛下可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