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让两位师兄对国家大事、对黎民百姓如此上心呢?
他尤澜大小也是个官,总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不是?
再说了,这份为国为民的心思,也确实值得敬佩,他也不忍心泼冷水。
得,既然如此,这以工代赈的担子,就交给他们好了。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能动嘴皮子的时候,绝不瞎费力气,能摸鱼划水的时候,绝不逞能耐。
你摸鱼,我也摸鱼,老板的豪车早晚变成街边的自行车。
你加班,我也加班,老板的小蜜换了一茬又一茬。
心里这么一想,尤澜顿时觉得舒坦多了,他往椅子上一靠,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慢悠悠地给自己倒了杯茶。
茶香四溢,他轻轻抿了一口,任由茶水在口中回荡,这才缓缓开口:
“依我看,不如……兴修水利,挖条运河。”
“挖运河?”
陶无弦一愣,显然没想到尤澜会提出这么个建议,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
“嗯,挖运河。”
尤澜放下手中的茶盏,点了点头,语气笃定。
褚无愆眉头紧锁,他沉思了片刻,像是在脑海中推演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
“师弟,就算要挖运河,可眼下这情况,灾民们怕是也撑不到冬天啊……”
“师兄此言差矣。”
尤澜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抹成竹在胸的微笑:
“谁说撑不到冬天了?这事儿,得换个思路来看。”
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解释起来:
“以工代赈,说穿了不就是让灾民们有活干,有钱赚嘛。等他们手里有了余钱,自然会琢磨着是回老家,还是留在云州。”
“这么一来,云州府就不用再管这部分人的吃喝拉撒了。”
“而且,工程推进的过程中,领了工钱走人的越来越多,受灾群众逐渐减少。”
尤澜说到这,稍微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两位师兄的反应,见他们听得聚精会神,这才继续说道:
“就算真到了冬天,需要安置的灾民数量也比现在少多了,总比一下子要解决上百万人的温饱问题要容易得多吧?”
“更妙的是,这事儿还有一石二鸟之效!”
“哦?怎么说?”
褚无愆和陶无弦的好奇心彻底被勾了起来,异口同声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尤澜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
“你们想想,灾民们手里有了钱,总得花出去吧?反正银子已经砸了,就得在云州城里买东西不是?”
“城里的货物卖得多了,需求量自然就大了,到时候,外地的商人肯定会蜂拥而至。而云州本地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会有更多人投入生产。”
“如此一来,发下去的银子就在整个云州城里转起来了,各行各业都跟着受益。”
“要是运作得好,别说一个小小的云州城,就是整个大衍的经济,都能给带动起来!”
“嘶——”
褚无愆和陶无弦听完,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尤澜描绘的这幅景象,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他们以前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简直就像是在听神话故事一般。
可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尤澜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根本无法反驳。
有钱就得花,花了钱就有人赚。
这样总比所有人都窝在难民营里,等着朝廷救济要强得多。
不过,话虽这么说,几千年来,一旦遇到灾荒,朝廷的惯例都是直接开仓放粮,只求能保住灾民的性命。
从前也不是没人尝试过类似的做法,晏子不就试过吗?结果呢?闹出了多大的乱子!
虽然尤澜之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赈灾和防疫不能相提并论。
但震惊归震惊,这俩人心里直打鼓。
毕竟,这事儿牵扯太大了,一个弄不好,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更何况,眼下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
这些年,昏君在位,百姓对朝廷早就没了信任,人心都散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想到这,陶无弦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可是,师弟啊!”
“咱们……怎么能保证灾民们愿意来干活呢?”
他压低了声音,似乎怕被人听了去:
“要知道,现在就算啥也不干,也能混口稀粥喝,谁还愿意去干那又苦又累的活儿?”
“再说了,如今这年头,朝廷在老百姓心里,还能有几分……”
陶无弦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没敢继续往下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褚无愆也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补充道:
“是啊,师弟,咱们总不能逼着灾民们去干活吧……”
尤澜依旧稳如泰山地坐在椅子上,他打了个哈欠,似乎对这个问题毫不在意,只是随口问道:
“两位师兄,现在灾民们都吃些啥?”
陶无弦愣了一下,有些摸不着头脑:
“还能吃啥?不就是那些掺了沙子和糠的陈年旧粮嘛。”
“要是现在给灾民们吃精米白面,还给工钱,干不干?”
尤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干!傻子才不干!”
陶无弦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斩钉截铁地说道,还顺带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那不就结了。”
尤澜耸了耸肩,表示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又补充道:
“至于如何让灾民相信,更简单!”
“招人的时候,直接给每人发十文钱,保管大家伙儿挤破头都想来,还愁没人干活?”
尤澜的语气突然一转,变得有些低沉:
“人啊,总是只能看到眼前那点东西,看不到更长远的。”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似乎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后人总是哀叹前人的不幸,却不吸取教训,最终只能让后人再次哀叹他们。”
“师弟,你这想法有点离谱,历朝历代都有史官,就是为了警醒后人!”陶无弦插嘴。
尤澜扯了扯嘴角,没有直接反驳,只是轻声反问:“有用吗?”
“几千年也好,几万年也罢,还不是一直在重复……”
褚无愆见陶无弦还要争辩,连忙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他心里暗自嘀咕:(老陶啊,咱俩跟人家想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你就别自讨没趣了。)
陶无弦也有些无奈:(━┳━_━┳━)老褚啊,你这话也太伤人了……
褚无愆轻咳一声,转移了话题,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
“对了,师弟,老师对你的‘善心拍卖’的点子可是赞不绝口啊!
他尤澜大小也是个官,总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不是?
再说了,这份为国为民的心思,也确实值得敬佩,他也不忍心泼冷水。
得,既然如此,这以工代赈的担子,就交给他们好了。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能动嘴皮子的时候,绝不瞎费力气,能摸鱼划水的时候,绝不逞能耐。
你摸鱼,我也摸鱼,老板的豪车早晚变成街边的自行车。
你加班,我也加班,老板的小蜜换了一茬又一茬。
心里这么一想,尤澜顿时觉得舒坦多了,他往椅子上一靠,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慢悠悠地给自己倒了杯茶。
茶香四溢,他轻轻抿了一口,任由茶水在口中回荡,这才缓缓开口:
“依我看,不如……兴修水利,挖条运河。”
“挖运河?”
陶无弦一愣,显然没想到尤澜会提出这么个建议,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
“嗯,挖运河。”
尤澜放下手中的茶盏,点了点头,语气笃定。
褚无愆眉头紧锁,他沉思了片刻,像是在脑海中推演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
“师弟,就算要挖运河,可眼下这情况,灾民们怕是也撑不到冬天啊……”
“师兄此言差矣。”
尤澜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抹成竹在胸的微笑:
“谁说撑不到冬天了?这事儿,得换个思路来看。”
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解释起来:
“以工代赈,说穿了不就是让灾民们有活干,有钱赚嘛。等他们手里有了余钱,自然会琢磨着是回老家,还是留在云州。”
“这么一来,云州府就不用再管这部分人的吃喝拉撒了。”
“而且,工程推进的过程中,领了工钱走人的越来越多,受灾群众逐渐减少。”
尤澜说到这,稍微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两位师兄的反应,见他们听得聚精会神,这才继续说道:
“就算真到了冬天,需要安置的灾民数量也比现在少多了,总比一下子要解决上百万人的温饱问题要容易得多吧?”
“更妙的是,这事儿还有一石二鸟之效!”
“哦?怎么说?”
褚无愆和陶无弦的好奇心彻底被勾了起来,异口同声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尤澜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
“你们想想,灾民们手里有了钱,总得花出去吧?反正银子已经砸了,就得在云州城里买东西不是?”
“城里的货物卖得多了,需求量自然就大了,到时候,外地的商人肯定会蜂拥而至。而云州本地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会有更多人投入生产。”
“如此一来,发下去的银子就在整个云州城里转起来了,各行各业都跟着受益。”
“要是运作得好,别说一个小小的云州城,就是整个大衍的经济,都能给带动起来!”
“嘶——”
褚无愆和陶无弦听完,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尤澜描绘的这幅景象,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他们以前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简直就像是在听神话故事一般。
可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尤澜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根本无法反驳。
有钱就得花,花了钱就有人赚。
这样总比所有人都窝在难民营里,等着朝廷救济要强得多。
不过,话虽这么说,几千年来,一旦遇到灾荒,朝廷的惯例都是直接开仓放粮,只求能保住灾民的性命。
从前也不是没人尝试过类似的做法,晏子不就试过吗?结果呢?闹出了多大的乱子!
虽然尤澜之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赈灾和防疫不能相提并论。
但震惊归震惊,这俩人心里直打鼓。
毕竟,这事儿牵扯太大了,一个弄不好,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更何况,眼下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
这些年,昏君在位,百姓对朝廷早就没了信任,人心都散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想到这,陶无弦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可是,师弟啊!”
“咱们……怎么能保证灾民们愿意来干活呢?”
他压低了声音,似乎怕被人听了去:
“要知道,现在就算啥也不干,也能混口稀粥喝,谁还愿意去干那又苦又累的活儿?”
“再说了,如今这年头,朝廷在老百姓心里,还能有几分……”
陶无弦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没敢继续往下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褚无愆也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补充道:
“是啊,师弟,咱们总不能逼着灾民们去干活吧……”
尤澜依旧稳如泰山地坐在椅子上,他打了个哈欠,似乎对这个问题毫不在意,只是随口问道:
“两位师兄,现在灾民们都吃些啥?”
陶无弦愣了一下,有些摸不着头脑:
“还能吃啥?不就是那些掺了沙子和糠的陈年旧粮嘛。”
“要是现在给灾民们吃精米白面,还给工钱,干不干?”
尤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干!傻子才不干!”
陶无弦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斩钉截铁地说道,还顺带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那不就结了。”
尤澜耸了耸肩,表示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又补充道:
“至于如何让灾民相信,更简单!”
“招人的时候,直接给每人发十文钱,保管大家伙儿挤破头都想来,还愁没人干活?”
尤澜的语气突然一转,变得有些低沉:
“人啊,总是只能看到眼前那点东西,看不到更长远的。”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似乎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后人总是哀叹前人的不幸,却不吸取教训,最终只能让后人再次哀叹他们。”
“师弟,你这想法有点离谱,历朝历代都有史官,就是为了警醒后人!”陶无弦插嘴。
尤澜扯了扯嘴角,没有直接反驳,只是轻声反问:“有用吗?”
“几千年也好,几万年也罢,还不是一直在重复……”
褚无愆见陶无弦还要争辩,连忙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他心里暗自嘀咕:(老陶啊,咱俩跟人家想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你就别自讨没趣了。)
陶无弦也有些无奈:(━┳━_━┳━)老褚啊,你这话也太伤人了……
褚无愆轻咳一声,转移了话题,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
“对了,师弟,老师对你的‘善心拍卖’的点子可是赞不绝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