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新海的小说开头不难看出来,他对自己的家庭状况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里穷,这也是他成魔之路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杨新海家之所以这么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时代的原因,遥想当年,杨新海的祖上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在汝南埠镇一带,可以称得上是首富。
杨新海的父亲叫杨俊关,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从小就衣食无忧,年纪轻轻的就娶了老婆杨詹氏,并且传宗接代,过上了富家公子哥的生活。
然而老话说的好,富不过三代,随着时代的变迁,突如其来的斗地主运动,让老杨家从九重天上掉到了十八层地狱,不仅家里的土地和财产都充公了,杨新海的爷爷也在这场运动中直接下线了。
杨新海的父亲杨俊关运气要好那么一点点,被定了一个富农的成份,虽然捡了一条命,但也遭了不少罪,隔三差五就会被提溜出来收拾一顿。
别看老杨的命运多舛,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祖训,只要人丁兴旺,就能创造财富,壮劳动力才是勤劳致富基础,所以即便日子过的再艰难,老杨还是在努力的传宗接代。
1968年7月17号,杨新海出生了,这是老杨的第四个孩子,在这之前老杨两口子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在这之后,他们又陆续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本来日子过的就艰难,孩子多了那就更难了,好在此时杨新海的哥哥姐姐已经各自成家,可以自食其力了。
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哥哥姐姐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老杨一家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到了杨新海这里,已经穷的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除了穷之外,杨新海还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一个在当年非常具有侮辱性质的外号,村里人都叫他地主羔子。
虽然不至于挨揍,但同龄孩子没人愿意跟杨新海玩,对他除了嘲笑就是侮辱,这也让他的童年倍感孤独。
杨新海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这也导致了他性格非常内向,不喜欢跟别人交流,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甚至于一个朋友都没有。
不过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会给你留下一扇窗,爷爷除了给杨新海留下一个地主羔子的身份之外,他把自己那过人的头脑也一并遗传给了杨新海。
爷爷能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大地主,脑瓜子肯定不是白给的,这一点在杨新海的兄弟姐妹身上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杨新海这里,却显现出了过人之处。
杨新海的哥哥姐姐,包括弟弟妹妹,都没有读过书,除了时代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家里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家里兄弟姐妹一共六个人,杨新海排行老四,在孩子多的家庭中,这个排名其实是很容易被父母忽视的。
在杨新海的记忆里,父母从来没有给他买过新衣服,自己穿的用的,都是捡哥哥姐姐剩下的,读书识字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奢望。
时间到了1975年,杨新海已经七岁了,看着身边的同龄人都去了学校,他也有了想去上学的想法。
但是杨新海知道家里没钱供自己读书,所以他只能一有时间就跑去学校,偷偷的趴在教室窗外听老师讲课。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之外,老师不经意间一句话,彻底打动了杨新海,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小小的杨新海虽然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但他隐约觉得,如果想改变家里贫穷的处境,恐怕只有上学才是唯一的出路。
就这样,到了1976年的暑假,杨新海再也压抑不住对知识的渴望,他鼓起勇气,和老杨提出了想要去上学的想法。
老杨先是愣了一会,紧接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唉!咱们老杨家到了我这一辈,算是彻底没落了,如果你们兄弟姐妹六个还都是睁眼瞎的话,估计以后也再无出头之日了,难得你有读书的想法,我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既然你想好了,那就让你去吧。”
老杨随后便带着杨新海去了学校,按照杨新海的年龄,其实本应该在上一年就入学了,所以老师对杨新海进行了一番入学测试。
这一试不要紧,老师惊奇的发现,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杨新海竟然全都掌握了,因此从来没有上过学的杨新海,直接就上了小学二年级。
杨新海非常清楚,对于自己这种家庭来说,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学习非常刻苦,一直到小学毕业,他的学习成绩都是排在班级里的第一名,基本上门门功课都是一百分。
但是成绩上去了,身高却始终不见长,可能是由于家里太穷,营养跟不上,杨新海的身高也非常稳定,在班级里一直都排倒数第一名。
因为长的矮,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地主羔子身份,杨新海在学校里非常害怕同学会欺负自己,因此轻易不敢和别人说话,每天除了上厕所之外,就是坐在座位上看书。
放了学也是一样,杨新海从来不跟同学一起出去玩,而是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学习之外,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
案发之后杨新海当年的很多同学这样评价他:“小海上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而且画画非常有天赋,画什么像什么,当时我们都以为他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画家。”
除了学习努力之外,杨新海也非常懂事,他知道家里生活困难,所以小小年纪,就懂得为父母分担重任。
由于那个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公社化管理体制,所有社员通过劳动赚取公分,再通过公分换取口粮。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杨新海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会去地里割牛草,或者直接帮生产队放牛,在杨陶庄的村民眼里,杨新海一直是个既懂事又老实的好孩子。
杨新海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好人,因此当本案案发之后,当地人都不相信他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当地派出所所长曾经这样说过:“杨新海小时候从来不惹是生非,连打架都没打过,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的人会变成一个嗜血成性的杀人狂魔。”
然而人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在杨新海幼年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件事不得不提,这两件事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创伤。
杨新海家之所以这么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时代的原因,遥想当年,杨新海的祖上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在汝南埠镇一带,可以称得上是首富。
杨新海的父亲叫杨俊关,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从小就衣食无忧,年纪轻轻的就娶了老婆杨詹氏,并且传宗接代,过上了富家公子哥的生活。
然而老话说的好,富不过三代,随着时代的变迁,突如其来的斗地主运动,让老杨家从九重天上掉到了十八层地狱,不仅家里的土地和财产都充公了,杨新海的爷爷也在这场运动中直接下线了。
杨新海的父亲杨俊关运气要好那么一点点,被定了一个富农的成份,虽然捡了一条命,但也遭了不少罪,隔三差五就会被提溜出来收拾一顿。
别看老杨的命运多舛,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祖训,只要人丁兴旺,就能创造财富,壮劳动力才是勤劳致富基础,所以即便日子过的再艰难,老杨还是在努力的传宗接代。
1968年7月17号,杨新海出生了,这是老杨的第四个孩子,在这之前老杨两口子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在这之后,他们又陆续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本来日子过的就艰难,孩子多了那就更难了,好在此时杨新海的哥哥姐姐已经各自成家,可以自食其力了。
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哥哥姐姐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老杨一家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到了杨新海这里,已经穷的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除了穷之外,杨新海还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一个在当年非常具有侮辱性质的外号,村里人都叫他地主羔子。
虽然不至于挨揍,但同龄孩子没人愿意跟杨新海玩,对他除了嘲笑就是侮辱,这也让他的童年倍感孤独。
杨新海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这也导致了他性格非常内向,不喜欢跟别人交流,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甚至于一个朋友都没有。
不过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会给你留下一扇窗,爷爷除了给杨新海留下一个地主羔子的身份之外,他把自己那过人的头脑也一并遗传给了杨新海。
爷爷能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大地主,脑瓜子肯定不是白给的,这一点在杨新海的兄弟姐妹身上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在杨新海这里,却显现出了过人之处。
杨新海的哥哥姐姐,包括弟弟妹妹,都没有读过书,除了时代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家里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家里兄弟姐妹一共六个人,杨新海排行老四,在孩子多的家庭中,这个排名其实是很容易被父母忽视的。
在杨新海的记忆里,父母从来没有给他买过新衣服,自己穿的用的,都是捡哥哥姐姐剩下的,读书识字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奢望。
时间到了1975年,杨新海已经七岁了,看着身边的同龄人都去了学校,他也有了想去上学的想法。
但是杨新海知道家里没钱供自己读书,所以他只能一有时间就跑去学校,偷偷的趴在教室窗外听老师讲课。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之外,老师不经意间一句话,彻底打动了杨新海,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小小的杨新海虽然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但他隐约觉得,如果想改变家里贫穷的处境,恐怕只有上学才是唯一的出路。
就这样,到了1976年的暑假,杨新海再也压抑不住对知识的渴望,他鼓起勇气,和老杨提出了想要去上学的想法。
老杨先是愣了一会,紧接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唉!咱们老杨家到了我这一辈,算是彻底没落了,如果你们兄弟姐妹六个还都是睁眼瞎的话,估计以后也再无出头之日了,难得你有读书的想法,我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既然你想好了,那就让你去吧。”
老杨随后便带着杨新海去了学校,按照杨新海的年龄,其实本应该在上一年就入学了,所以老师对杨新海进行了一番入学测试。
这一试不要紧,老师惊奇的发现,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杨新海竟然全都掌握了,因此从来没有上过学的杨新海,直接就上了小学二年级。
杨新海非常清楚,对于自己这种家庭来说,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学习非常刻苦,一直到小学毕业,他的学习成绩都是排在班级里的第一名,基本上门门功课都是一百分。
但是成绩上去了,身高却始终不见长,可能是由于家里太穷,营养跟不上,杨新海的身高也非常稳定,在班级里一直都排倒数第一名。
因为长的矮,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地主羔子身份,杨新海在学校里非常害怕同学会欺负自己,因此轻易不敢和别人说话,每天除了上厕所之外,就是坐在座位上看书。
放了学也是一样,杨新海从来不跟同学一起出去玩,而是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学习之外,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
案发之后杨新海当年的很多同学这样评价他:“小海上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而且画画非常有天赋,画什么像什么,当时我们都以为他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画家。”
除了学习努力之外,杨新海也非常懂事,他知道家里生活困难,所以小小年纪,就懂得为父母分担重任。
由于那个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公社化管理体制,所有社员通过劳动赚取公分,再通过公分换取口粮。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杨新海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会去地里割牛草,或者直接帮生产队放牛,在杨陶庄的村民眼里,杨新海一直是个既懂事又老实的好孩子。
杨新海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好人,因此当本案案发之后,当地人都不相信他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当地派出所所长曾经这样说过:“杨新海小时候从来不惹是生非,连打架都没打过,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的人会变成一个嗜血成性的杀人狂魔。”
然而人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在杨新海幼年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件事不得不提,这两件事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