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数字香韵:让千年香文化触手可及-《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

  苏合香在西北大学的香文化课程刚结束,苏念唐就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兴冲冲地冲进了“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茶室。阳光透过茶室的雕花窗棂,落在她脸上,映得那双眼睛亮如星辰,手里的电脑屏幕反射着光,仿佛藏着一整个新世界。

  “阿娘,你快看!我设计的数字化展陈方案初稿出来了!”苏念唐将电脑放在茶桌上,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个制作精美的网页界面——背景是淡淡的赭黄色,像极了唐代宣纸的颜色,边角装饰着缠枝莲纹,正是那尊唐代青铜香炉上的纹样,与西安博物馆展区的风格一脉相承。

  苏合香放下手中的《香经》手稿,凑到电脑前仔细观看。萧策也从旁边的书架旁转过身,端着一杯刚泡好的清茶,慢慢走了过来。

  “你看这里,”苏念唐指着屏幕上的主页面,“这是博物馆的数字导览入口,我把它设计成了玉佩的形状,点击进去,就能看到博物馆的三维立体地图。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长安十二香展区’‘唐代香具展区’‘香文化互动区’等不同板块,系统会自动生成最佳游览路线,还能提供语音讲解。”

  她点击了一下“长安十二香展区”的图标,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十二个晶莹剔透的琉璃瓶,正是苏合香捐赠给西安博物馆的“长安十二香”样品的数字复刻版。每个琉璃瓶下面都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图标,旁边标注着“扫码知香韵”的字样。

  “阿娘,你试试用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苏念唐说着,将自己的手机递给苏合香。

  苏合香接过手机,对着屏幕上“沉香”样品下方的二维码扫了一下。很快,手机里就传来了清晰悦耳的女声讲解:“沉香,‘长安十二香’之一,盛唐时期朝堂议事御用香。原料选用岭南百年沉香木,经‘隔水蒸香’‘阴干窖藏’等多道工序制成,香气醇厚绵长,能宁心安神……”

  讲解声还在继续,手机屏幕上同时弹出了文字介绍、沉香木的图片、唐代朝堂议事时用香的场景复原图,甚至还有一段苏合香在盛唐时期制作沉香的动画短片——画面里的年轻女子身着唐代襦裙,正小心翼翼地将沉香粉装入香篆,动作优雅娴熟,正是苏念唐根据母亲的讲述绘制的。

  “太神奇了!”苏合香忍不住赞叹道,“这样一来,游客不仅能看到香品,还能听到讲解、看到图片和动画,对‘长安十二香’的了解就更全面了。”

  萧策喝了口茶,看着屏幕上的动画短片,眼中满是怀念:“这画面,像极了你当年在兴庆宫制香的样子。有了这个数字化展陈,就算游客来不了博物馆,也能通过手机了解‘长安十二香’的故事了。”

  “是啊!”苏念唐兴奋地说,“我还设计了线上虚拟展厅。游客只要登录博物馆的官网或者小程序,就能进入三维虚拟展厅,里面的展品、展柜、灯光都和真实的博物馆一模一样。他们可以用鼠标拖动视角,近距离观察每一件展品,甚至能放大查看青铜香炉上的缠枝莲纹和炉底的‘苏’字,比在现场看得还清楚!”

  她一边说,一边操作电脑,进入了虚拟展厅。屏幕上,虚拟的展厅里空无一人,阳光透过虚拟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展柜里的文物。苏念唐拖动鼠标,镜头缓缓移动到那尊唐代青铜香炉前,她轻轻一点鼠标,香炉立刻被放大,炉身上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处铜绿都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到当年被流箭击中留下的小凹痕。

  “你看这里,”苏念唐指着屏幕上的凹痕,“我还在虚拟展品上设置了‘故事触发点’。游客点击这个凹痕,就会弹出萧策阿爹当年在潼关用香炉挡箭的故事,还有对应的场景复原图。这样一来,冰冷的文物就变得有温度、有故事了。”

  苏合香看着屏幕,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自己刚从盛唐穿越到现代时,对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产品一窍不通,是萧策和苏念唐一点点教她使用。而现在,女儿竟然用这些高科技手段,让千年香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世人。这或许就是传承的意义——不仅要守护好传统,还要用创新的方式让传统适应时代,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念唐,这个方案太棒了!”苏合香握住女儿的手,语气中满是欣慰,“不过,我还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在数字化展陈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游客自己动手‘调配’香品,了解制香的基本原理。”

  “我早就想到啦!”苏念唐笑着说,“你看这个‘香品调配’板块。我根据‘长安十二香’的配方,设计了一个线上小游戏。游客可以选择不同的香料原料,根据提示调整比例,然后点击‘制作’按钮,系统会根据他们调配的配方,生成对应的香气描述和评分,还会讲解正确配方的原理和唐代制香师的智慧。”

  她演示着点击进入“香品调配”板块,选择了“沉香”“檀香”“龙涎香”三种原料,随意调整了比例后点击“制作”。屏幕上立刻弹出一行字:“香气过于浓烈,缺乏层次感,不符合‘长安十二香’中‘沉香’的制香理念。正确配方应注重‘沉檀为主,龙涎点睛’,比例为沉香七分、檀香二分、龙涎香一分……”

  “这个设计很好!”萧策称赞道,“既能让游客感受到制香的乐趣,又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制香知识,比单纯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还有还有,”苏念唐越说越兴奋,“我还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了数字化推广方案。游客在浏览虚拟展厅时,如果看到喜欢的文创产品,比如‘长安十二香’香薰、香包等,只要点击产品图标,就能直接跳转到购买链接,实现‘线上看展、线下购物’的一站式体验。”

  她点击了一下屏幕上的“飞天香薰”图标,页面立刻跳转到一个购物界面,上面有“飞天香薰”的详细介绍、规格、价格,还有其他游客的评价和使用心得。“我还计划在产品包装上印上专属二维码,消费者购买后,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产品的原料来源、制作工艺,还能观看苏合香阿娘的制香教学视频,让文创产品也成为传播香文化的载体。”

  苏合香看着女儿侃侃而谈的样子,心中满是骄傲。这个在现代长大的女儿,不仅继承了她对香文化的热爱,还能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香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她想起自己在联合国领奖时说的话:“传统不是守旧,而是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而女儿设计的数字化展陈方案,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唐根据苏合香和萧策的建议,对数字化展陈方案进行了完善。她调整了网页的配色和布局,让界面更加简洁美观;优化了语音讲解的内容,增加了更多生动有趣的细节;还为线上小游戏设计了不同的难度等级,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方案定稿后,苏念唐联系了一家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开始进行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她每天都泡在公司里,和技术人员沟通细节,解决遇到的问题。苏合香也经常去公司探望她,有时还会根据自己的制香经验,为技术人员讲解“长安十二香”的制香工艺,帮助他们更好地还原相关场景和动画。

  萧策则利用自己对唐代历史的了解,为数字化展陈方案补充了大量历史资料。他整理了唐代宫廷用香制度、民间香俗、香料贸易等相关内容,让展陈的历史内涵更加丰富。他还根据自己在盛唐的军事经历,为“行军香”的线上讲解和动画设计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开发,“盛唐香文化博物馆”数字化展陈系统终于正式上线了。上线当天,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苏合香、萧策、苏念唐站在博物馆大厅的大屏幕前,与现场的游客和媒体记者一起,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随着苏念唐按下启动按钮,大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数字化展陈系统的主页面。现场的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登录系统进行体验。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戴着老花镜,认真地操作着手机,观看“长安十二香”的线上讲解。他一边看,一边感慨道:“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很多展品都看不清。现在好了,用手机就能近距离看展品、听讲解,还能玩制香游戏,真是太方便了!”

  一群年轻人围在一起,兴奋地玩着“香品调配”小游戏。他们互相攀比着自己的评分,讨论着不同香料的比例对香气的影响,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原来制香这么有讲究!”一位女生说道,“通过这个游戏,我不仅了解了‘长安十二香’的配方,还学到了很多香文化知识,以后我要多来博物馆看看。”

  媒体记者们也纷纷拿出相机和录音笔,记录下这一新颖的展陈方式。他们围着苏念唐,询问数字化展陈方案的设计理念和开发过程。苏念唐从容地回答着记者的问题,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香文化。未来,我们还会不断优化和升级系统,加入更多互动功能和内容,让千年香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启动仪式结束后,数字化展陈系统很快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转发相关报道,登录系统体验线上看展的乐趣。很多无法亲自来到博物馆的游客,通过数字化展陈系统,第一次了解到了“长安十二香”的故事,感受到了传统香文化的魅力。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太赞了!足不出户就能逛博物馆,还能学习香文化知识,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点赞!”还有网友表示:“通过线上虚拟展厅,我看到了那尊唐代青铜香炉,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看看!”

  数字化展陈系统的上线,不仅为“盛唐香文化博物馆”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多的游客,也为传统香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苏合香站在博物馆的展厅里,看着游客们一边参观现场展品,一边用手机登录数字化系统查看相关资料,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传统香文化的传承,需要像她这样坚守传统的匠人,也需要像念唐这样勇于创新的年轻人。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去传播和推广,才能让千年香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做到触手可及,代代相传。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透过博物馆的窗户,洒在展柜里的唐代青铜香炉上,也洒在游客们手中的手机屏幕上。古老的文物与现代的科技交相辉映,千年的香韵在数字世界里流转不息,诉说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