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西看见杏奶奶的背影,她正在里面,收拾这个房间。
他轻轻走进来,首先看见一幅大尺寸油画,非常醒目地,挂在这个房间正面、壁炉之上的墙上。
城堡里有太多的肖像油画了。家族中每一位曾有功绩的祖先,都有写实的形象留存,几百年后,都依然被挂在墙上。
最近两年被挂上的画像,是他的曾祖父,詹尼尔·艾徳勒克的。
而这幅油画不同,是一个穿着与西洋截然不同服装的,东方黑发女子。
她身上的裙装,着色细致精妙,完全能体现丝绸真实的光泽和质感;
她的脸颊白皙,有珍珠般的辉芒,静谧又显得有些神秘。
房间里,并不是只有这一幅画。
他在另一面墙上,又看到了一幅装裱起来的。相框比那一幅小一些。
画上面,依然是这个东方女子。
她在一个宽阔整洁的庭院里,身后的建筑背景是黑色木制的,走入房间内,有着石头的台阶。天空中,有曲线优美的挑檐。
那是一种与自己所住的城堡,截然不同的房屋结构。
在开着一片火红花朵的石榴树下,有石桌石凳、舒适躺椅。
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之下,这个黑发女子穿着漂亮的鹅黄色、蝴蝶扣的修身长裙,坐在躺椅上,怀抱着一个小婴儿。
那婴儿在红色绣花的锦被里裹着,小脑袋在镶着淡蓝缎带的织花软帽里。
脑门露出一缕金棕色的头发,但一双又大又圆亮的的眼珠,是蓝色的。
蓝色里又带着点暗,像是故意在向黑蓝色靠拢。
他活泼极了,从锦被里探出一只小手,白胖的手指张开,去触摸那女子的脸。
小家伙生动漂亮的脸蛋圆圆的,表情很天真可爱地,在牙牙学语,看着他的妈妈。
而那女子眼神温柔慈爱,似是正在教他说话。
这幅画,让德西当场想到了,圣母怀抱耶稣。
《天使环绕的圣母》是法国画家布格罗于1900年创作的。
画中的圣母身披金纹黑袍、怀抱圣婴,一群纯洁虔诚的天使在环围他们,表现的是宗教场景。
而这一幅画中的女子,是黑发、东方脸孔,描述的是一幅生活场景。画中仅仅只有这母子二人。
但那母亲慈爱的目光,依然仿佛在轻轻地抚慰、所有眼前的困扰与痛苦一般。
那女子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气质,她周身的宁静辉芒,在这个世界与天堂之间,架起了一座隐形的桥梁。
这个画家真棒!
母子二人的肌肤光泽、衣物褶皱、光影变化,都被表现得如此逼真,仿佛每道一笔触,都在诉说着他们的神圣与尊贵。
德西在画前怔怔地发呆,过了好一会儿。
“杏奶奶。”德西叫道,“杏奶奶 ! ”
“哎呦 !”
正在弯腰整理的赵杏吓了一跳。
她最近才抽出空来,清洁这间屋子。怎么这个跟屁虫、小祖宗,进来了这里?
赫米内呢,怎么没有看住他?
她赶紧拉住德西的手,“德西,你怎么来这儿了?”
“门开着。”
德西指了指门。那木门有些年头了,门轴会自己倒向一边开。
赵杏不想让小家伙呆在这儿,想拉着他先出门。
德西不依,指着那大幅画问。
“杏奶奶,她是谁啊?”
城堡里能挂上墙的肖像画,都是他的祖先。这个黑头发、年轻美丽的姑娘,是谁?
赵杏扭头看了一眼乌鸦的画像,低头对德西说。
“她是,我的姐姐。”
“你的姐姐 ? 那我,也要叫她奶奶吗?”
赵杏亲了亲他,“可以,你可以叫她,媛奶奶。”
“她好漂亮啊!”
赵杏凝视着画像。是的,我的姐姐,最漂亮了。那时候京城里、大街上,就没有比她更漂亮的。
“画这幅画的是谁?”
德西依然好奇地问,他又指着那幅抱婴孩的画,“是同一个画家吗?”
这个,赵杏哪里敢说。她可不敢说,"是你爷爷画的"。
你爷爷侵略过那个、远方的国度。
还和我的姐姐有过……那段往事。
那些往事,德西哪里懂。他只知道自己的奶奶是埃莎。爷爷奶奶感情很好,家庭和睦。
况且,连赵杏都不知道哈德里是何时画了那幅、姐姐抱小宝的画。
哈德里这一生,除了这两幅油画,就没有别的留下来的"作品"。
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画工是如此精湛,已经是画家级别了。
她想了想,“是一个画家画的。”
“那他怎么会画你姐姐?”
“我给了他照片啊。”
“杏奶奶,你年轻的时候,也那样漂亮吗?”
“当然喽!”
“中国人都这么漂亮吗?”
“当然喽!”赵杏开心地笑着。
大概在哈德里心里,没有见到那个出世的孩子,始终是他活在尘世里的遗憾。
这幅画里的婴孩,乌蓝色的眼睛,像母亲的黑眸一般灵动,整个脸庞也像母亲那样丰润。
活泼的表情里,又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沉稳,像父亲。
现在哈德里和马丁经常忙碌在各大城市,埃莎随着他回到城市。那里的医疗照护资源,优于米斯巴赫这种小镇和农村。
可他一回到艾兰德休憩时,依然是有那样的习惯: 夜深人静时,就来这间卧房。
仿佛这里,除了森林之外,是一个能让他内心安宁的秘密地方。
那幅怀抱婴儿的图,大概就是那些、他思念姐姐的夜晚,画的吧。
赵杏摸摸德西的小脑袋,拉着他出了门。
“德西也想学画画了呀?我们让老师来城堡里,你和弟弟们,还有里奇、布赫、赫米内,几个人都一起学,好不好?”
“好啊。”
这个神秘的房间,自从那次后,德西再也没能进去。赵杏每次进出都锁好了门。
另外,不久后,马丁和莱娜,就把他接到慕尼黑去上学了。
可是德西对那两幅画,一直念念不忘,存在脑海里了。
他知道杏奶奶是从遥远的东方、海上坐船来到这里的。
东方的中国,年轻的女子。
*
德西童年时,也曾经和弟弟们、堂弟,经常跟着母亲莱娜、和仁·慈家婶婶们,去米斯巴赫的主教堂做弥撒。
经常能见到一位牧师比尔。
这位牧师,也是从二战战场回来的。
二战中,德军的随军牧师,扮演了很独特的角色。
他们中部分人不仅拥有少校军衔,还必须跟随军队,一起奔赴战场。他们鼓舞士气,也安抚士兵的情绪。
但虽然都叫牧师,却分为两类:新教和天主教的两种。
新教牧师,不仅接受战斗训练,还佩戴武器,必要时参与战斗。他们要打造一个“男人气概的基督教”,更认同纳粹的理念。
而天主教牧师、神父,不接受军事训练,不持武器。
因纳 粹对天主教会有敌意,天主教牧师们要对教皇、而不是对所谓“德意志帝国”负责,所以对此很担忧。
战场的残酷,与对平民、犹太人、战俘的迫害杀戮,给这些天主教牧师,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冲击。
他们普遍认为,与无神论的苏联东线作战,尚且有一定正义性。
然而,宗教的普世救赎信仰,令他们又非常反对希·TL 的种族优越论。
在这种矛盾思想中,有的牧师死忠N·C,有的,则去保护被屠杀的妇孺。
甚至很多并不愿为虎作伥的天主教牧师,在二战后,成为揭露德军罪恶的证人。
二战期间,有位圣高比神父不得不提。他是波兰人,在三十六岁那年,曾远赴亚洲传教。
他轻轻走进来,首先看见一幅大尺寸油画,非常醒目地,挂在这个房间正面、壁炉之上的墙上。
城堡里有太多的肖像油画了。家族中每一位曾有功绩的祖先,都有写实的形象留存,几百年后,都依然被挂在墙上。
最近两年被挂上的画像,是他的曾祖父,詹尼尔·艾徳勒克的。
而这幅油画不同,是一个穿着与西洋截然不同服装的,东方黑发女子。
她身上的裙装,着色细致精妙,完全能体现丝绸真实的光泽和质感;
她的脸颊白皙,有珍珠般的辉芒,静谧又显得有些神秘。
房间里,并不是只有这一幅画。
他在另一面墙上,又看到了一幅装裱起来的。相框比那一幅小一些。
画上面,依然是这个东方女子。
她在一个宽阔整洁的庭院里,身后的建筑背景是黑色木制的,走入房间内,有着石头的台阶。天空中,有曲线优美的挑檐。
那是一种与自己所住的城堡,截然不同的房屋结构。
在开着一片火红花朵的石榴树下,有石桌石凳、舒适躺椅。
金灿灿的阳光照耀之下,这个黑发女子穿着漂亮的鹅黄色、蝴蝶扣的修身长裙,坐在躺椅上,怀抱着一个小婴儿。
那婴儿在红色绣花的锦被里裹着,小脑袋在镶着淡蓝缎带的织花软帽里。
脑门露出一缕金棕色的头发,但一双又大又圆亮的的眼珠,是蓝色的。
蓝色里又带着点暗,像是故意在向黑蓝色靠拢。
他活泼极了,从锦被里探出一只小手,白胖的手指张开,去触摸那女子的脸。
小家伙生动漂亮的脸蛋圆圆的,表情很天真可爱地,在牙牙学语,看着他的妈妈。
而那女子眼神温柔慈爱,似是正在教他说话。
这幅画,让德西当场想到了,圣母怀抱耶稣。
《天使环绕的圣母》是法国画家布格罗于1900年创作的。
画中的圣母身披金纹黑袍、怀抱圣婴,一群纯洁虔诚的天使在环围他们,表现的是宗教场景。
而这一幅画中的女子,是黑发、东方脸孔,描述的是一幅生活场景。画中仅仅只有这母子二人。
但那母亲慈爱的目光,依然仿佛在轻轻地抚慰、所有眼前的困扰与痛苦一般。
那女子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气质,她周身的宁静辉芒,在这个世界与天堂之间,架起了一座隐形的桥梁。
这个画家真棒!
母子二人的肌肤光泽、衣物褶皱、光影变化,都被表现得如此逼真,仿佛每道一笔触,都在诉说着他们的神圣与尊贵。
德西在画前怔怔地发呆,过了好一会儿。
“杏奶奶。”德西叫道,“杏奶奶 ! ”
“哎呦 !”
正在弯腰整理的赵杏吓了一跳。
她最近才抽出空来,清洁这间屋子。怎么这个跟屁虫、小祖宗,进来了这里?
赫米内呢,怎么没有看住他?
她赶紧拉住德西的手,“德西,你怎么来这儿了?”
“门开着。”
德西指了指门。那木门有些年头了,门轴会自己倒向一边开。
赵杏不想让小家伙呆在这儿,想拉着他先出门。
德西不依,指着那大幅画问。
“杏奶奶,她是谁啊?”
城堡里能挂上墙的肖像画,都是他的祖先。这个黑头发、年轻美丽的姑娘,是谁?
赵杏扭头看了一眼乌鸦的画像,低头对德西说。
“她是,我的姐姐。”
“你的姐姐 ? 那我,也要叫她奶奶吗?”
赵杏亲了亲他,“可以,你可以叫她,媛奶奶。”
“她好漂亮啊!”
赵杏凝视着画像。是的,我的姐姐,最漂亮了。那时候京城里、大街上,就没有比她更漂亮的。
“画这幅画的是谁?”
德西依然好奇地问,他又指着那幅抱婴孩的画,“是同一个画家吗?”
这个,赵杏哪里敢说。她可不敢说,"是你爷爷画的"。
你爷爷侵略过那个、远方的国度。
还和我的姐姐有过……那段往事。
那些往事,德西哪里懂。他只知道自己的奶奶是埃莎。爷爷奶奶感情很好,家庭和睦。
况且,连赵杏都不知道哈德里是何时画了那幅、姐姐抱小宝的画。
哈德里这一生,除了这两幅油画,就没有别的留下来的"作品"。
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画工是如此精湛,已经是画家级别了。
她想了想,“是一个画家画的。”
“那他怎么会画你姐姐?”
“我给了他照片啊。”
“杏奶奶,你年轻的时候,也那样漂亮吗?”
“当然喽!”
“中国人都这么漂亮吗?”
“当然喽!”赵杏开心地笑着。
大概在哈德里心里,没有见到那个出世的孩子,始终是他活在尘世里的遗憾。
这幅画里的婴孩,乌蓝色的眼睛,像母亲的黑眸一般灵动,整个脸庞也像母亲那样丰润。
活泼的表情里,又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沉稳,像父亲。
现在哈德里和马丁经常忙碌在各大城市,埃莎随着他回到城市。那里的医疗照护资源,优于米斯巴赫这种小镇和农村。
可他一回到艾兰德休憩时,依然是有那样的习惯: 夜深人静时,就来这间卧房。
仿佛这里,除了森林之外,是一个能让他内心安宁的秘密地方。
那幅怀抱婴儿的图,大概就是那些、他思念姐姐的夜晚,画的吧。
赵杏摸摸德西的小脑袋,拉着他出了门。
“德西也想学画画了呀?我们让老师来城堡里,你和弟弟们,还有里奇、布赫、赫米内,几个人都一起学,好不好?”
“好啊。”
这个神秘的房间,自从那次后,德西再也没能进去。赵杏每次进出都锁好了门。
另外,不久后,马丁和莱娜,就把他接到慕尼黑去上学了。
可是德西对那两幅画,一直念念不忘,存在脑海里了。
他知道杏奶奶是从遥远的东方、海上坐船来到这里的。
东方的中国,年轻的女子。
*
德西童年时,也曾经和弟弟们、堂弟,经常跟着母亲莱娜、和仁·慈家婶婶们,去米斯巴赫的主教堂做弥撒。
经常能见到一位牧师比尔。
这位牧师,也是从二战战场回来的。
二战中,德军的随军牧师,扮演了很独特的角色。
他们中部分人不仅拥有少校军衔,还必须跟随军队,一起奔赴战场。他们鼓舞士气,也安抚士兵的情绪。
但虽然都叫牧师,却分为两类:新教和天主教的两种。
新教牧师,不仅接受战斗训练,还佩戴武器,必要时参与战斗。他们要打造一个“男人气概的基督教”,更认同纳粹的理念。
而天主教牧师、神父,不接受军事训练,不持武器。
因纳 粹对天主教会有敌意,天主教牧师们要对教皇、而不是对所谓“德意志帝国”负责,所以对此很担忧。
战场的残酷,与对平民、犹太人、战俘的迫害杀戮,给这些天主教牧师,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冲击。
他们普遍认为,与无神论的苏联东线作战,尚且有一定正义性。
然而,宗教的普世救赎信仰,令他们又非常反对希·TL 的种族优越论。
在这种矛盾思想中,有的牧师死忠N·C,有的,则去保护被屠杀的妇孺。
甚至很多并不愿为虎作伥的天主教牧师,在二战后,成为揭露德军罪恶的证人。
二战期间,有位圣高比神父不得不提。他是波兰人,在三十六岁那年,曾远赴亚洲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