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室的潮气裹着松木香往鼻腔里钻,顾昭的额角沁出薄汗。
他蹲在半埋的小炉前,青釉瓶就搁在炉口,釉面那道新裂的细纹像道伤疤,正随着他指尖的灵火微微发烫。
这是他今夜第三次尝试。
前两次灵火刚窜起三寸就熄灭,像被什么无形的手掐断了脉。
他摸向腰间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师父留下的旧笔记,纸页边缘泛着茶渍,翻到某一页时,"灵焰炼器需引古火"的批注还清晰可见。
"师父说过,灵火是古物的魂。"他喃喃着,指尖在窑砖缝隙间游走。
那些砖缝里还嵌着三百年前的窑灰,粗糙的触感让他想起小时候蹲在修复室看师父补瓷,老人总说:"修古物要像摸老茶客的手,纹路里藏着故事。"
根据《天工开物》里"火纹需应星位"的记载,他用炭笔在砖面画出扭曲的符纹。
最后一笔落下时,腕间突然一热——是灵火在皮肤下窜动,像条活过来的赤蛇。
"成了!"顾昭低喝一声,手掌按在符纹中心。
金芒混着橙红灵火腾起,青釉瓶"嗡"地震颤,瓶身浮起半透明的人影。
是赵大山,老人的灵体比昨夜清晰了些,白胡子梢还沾着窑灰:"小友,灵火要顺着守器人的气脉走。
当年玉衡的老祖宗教我们,每代守器人封名录时,得在器胎里种一道契纹。"
顾昭盯着瓶身浮现的暗纹,心跳快得发疼。
那些弯曲的纹路他再熟悉不过——上个月修复师父留下的破砚时,砚底就刻着同样的图案。"所以师父三年前潜入这里,是为了唤醒这道契?"他脱口而出。
赵大山的灵体点点头,眼角的皱纹里泛着光:"玉衡传人要唤醒名录,得用自己的灵火做引子。
当年周先生(注:顾昭师父周明远)试过三次,最后一次......"老人的声音突然模糊,"他说要找'三印'的解法,再后来就没来了。"
顾昭的手指死死抠住窑砖。
三年前师父失踪那晚,他守在修复室等了整夜,只等来桌上半块残玉和沾着泥渍的《天工开物》。
原来师父不是去收旧物,是来这里找契约的解法。
"叮——"
手机震动声惊得顾昭抬头。
窑口透进的月光里,程婉儿的身影一闪而过。
他皱眉摸出手机,是苏绾发来的消息:"程婉儿今晚在黑市放话,说你私挖官窑。
小心。"
顾昭刚要回消息,窑外突然传来枯枝断裂的脆响。
他迅速熄灭灵火,青釉瓶"咔"地暗下去。
等他摸到窑口时,只看见程婉儿的红色高跟鞋印子,还有砖缝里撒着的淡蓝色粉末——那是抑制灵流的"闭灵散",黑市倒爷用来坑新手的阴招。
"想断我的灵火?"顾昭捏起一点粉末,指腹被扎得生疼。
他盯着程婉儿消失的方向,喉间泛起冷意。
这个韩九手下的鉴定师,上次在拍卖会上被苏绾揭穿伪造元青花,今天又来搅局。
次日清晨的窑址被晨雾裹着,刘馆长的黑色越野车碾过碎石路,警笛声惊飞了松树上的麻雀。
顾昭刚把青釉瓶收进木箱,就看见小唐从副驾驶座探出头,冲他使了个眼色。
"顾先生。"刘馆长下车时推了推眼镜,公文包拍得啪啪响,"文化局收到举报,说这里有非法盗掘。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
"第46条,擅自挖掘古文化遗址要处罚。"顾昭打断他,目光扫过刘馆长手里的举报信,"但这封信是伪造的。"
程婉儿从人群里挤出来,涂着酒红色甲油的手指戳向顾昭:"你有什么证据?"她的声音发颤,顾昭注意到她耳后沾着的松针——和昨夜窑口的松树品种一模一样。
"证据?"顾昭摸出随身携带的修复灯,冷白光照在举报信上。
他指尖凝起灵火,轻轻拂过墨迹:"程小姐的仿造技术退步了,这墨里掺了现代的松烟胶。"
随着灵火游走,信纸上的字迹开始扭曲。
原本的"顾昭盗掘"四个字渐渐淡去,显露出底下一行更小的字:"程某代韩九呈"。
围观的记者们立刻举起相机,闪光灯刺得程婉儿脸色发白。
"这......这是陷害!"她尖叫着去抢信,被小唐一把拦住。
刘馆长的脸涨得通红,捏着信纸的手直抖:"程小姐,跟我们去局里说清楚。"
人群渐渐散去时,小唐蹭到顾昭身边,往他手里塞了个油纸包:"早上整理档案时翻到的,刘馆长没注意。"油纸包里是泛黄的旧纸,最上面一页写着《明万历二十三年官窑清理纪要》,配图是张模糊的窑位图,图角用朱砂标着"玉衡·藏器"。
"藏器?"顾昭翻开下一页,心跳漏了一拍。
纪要里夹着张残片拓本,纹路和他修复的青釉瓶如出一辙,末尾备注栏写着:"未登记残片百件,暂存玉衡轩。"
"玉衡轩......"顾昭喃喃念着,突然注意到最后一页的边角,有行被茶水晕开的小字:"玉衡传人,须知'三印一火'之约。"
他猛地抬头,窑外的晨雾里仿佛又响起师父的声音。
那年他七岁,师父握着他的手在宣纸上画印:"昭儿,这是'镇灵印',这是'引魂印',最后这个......"老人的手指顿了顿,"等你能唤醒古物灵性那天,我再教你第三个。"
顾昭摸向颈间的银锁,那是师父捡他时他就戴着的。
锁底刻着的三个模糊印记突然清晰起来——和记忆里的三印诀,分毫不差。
"三印一火......"他对着晨雾轻声说,指尖无意识地在空气中比划出第一个印诀。
青釉瓶在木箱里突然震颤,釉面泛起微光,像在回应什么。
窑外传来小唐喊他的声音,顾昭低头整理档案,却没注意到木箱缝隙里,一道淡金色的光正顺着他刚才比划的印诀游走,在砖地上勾勒出第三个印的轮廓——那是他从未学过的最后一式。
他蹲在半埋的小炉前,青釉瓶就搁在炉口,釉面那道新裂的细纹像道伤疤,正随着他指尖的灵火微微发烫。
这是他今夜第三次尝试。
前两次灵火刚窜起三寸就熄灭,像被什么无形的手掐断了脉。
他摸向腰间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师父留下的旧笔记,纸页边缘泛着茶渍,翻到某一页时,"灵焰炼器需引古火"的批注还清晰可见。
"师父说过,灵火是古物的魂。"他喃喃着,指尖在窑砖缝隙间游走。
那些砖缝里还嵌着三百年前的窑灰,粗糙的触感让他想起小时候蹲在修复室看师父补瓷,老人总说:"修古物要像摸老茶客的手,纹路里藏着故事。"
根据《天工开物》里"火纹需应星位"的记载,他用炭笔在砖面画出扭曲的符纹。
最后一笔落下时,腕间突然一热——是灵火在皮肤下窜动,像条活过来的赤蛇。
"成了!"顾昭低喝一声,手掌按在符纹中心。
金芒混着橙红灵火腾起,青釉瓶"嗡"地震颤,瓶身浮起半透明的人影。
是赵大山,老人的灵体比昨夜清晰了些,白胡子梢还沾着窑灰:"小友,灵火要顺着守器人的气脉走。
当年玉衡的老祖宗教我们,每代守器人封名录时,得在器胎里种一道契纹。"
顾昭盯着瓶身浮现的暗纹,心跳快得发疼。
那些弯曲的纹路他再熟悉不过——上个月修复师父留下的破砚时,砚底就刻着同样的图案。"所以师父三年前潜入这里,是为了唤醒这道契?"他脱口而出。
赵大山的灵体点点头,眼角的皱纹里泛着光:"玉衡传人要唤醒名录,得用自己的灵火做引子。
当年周先生(注:顾昭师父周明远)试过三次,最后一次......"老人的声音突然模糊,"他说要找'三印'的解法,再后来就没来了。"
顾昭的手指死死抠住窑砖。
三年前师父失踪那晚,他守在修复室等了整夜,只等来桌上半块残玉和沾着泥渍的《天工开物》。
原来师父不是去收旧物,是来这里找契约的解法。
"叮——"
手机震动声惊得顾昭抬头。
窑口透进的月光里,程婉儿的身影一闪而过。
他皱眉摸出手机,是苏绾发来的消息:"程婉儿今晚在黑市放话,说你私挖官窑。
小心。"
顾昭刚要回消息,窑外突然传来枯枝断裂的脆响。
他迅速熄灭灵火,青釉瓶"咔"地暗下去。
等他摸到窑口时,只看见程婉儿的红色高跟鞋印子,还有砖缝里撒着的淡蓝色粉末——那是抑制灵流的"闭灵散",黑市倒爷用来坑新手的阴招。
"想断我的灵火?"顾昭捏起一点粉末,指腹被扎得生疼。
他盯着程婉儿消失的方向,喉间泛起冷意。
这个韩九手下的鉴定师,上次在拍卖会上被苏绾揭穿伪造元青花,今天又来搅局。
次日清晨的窑址被晨雾裹着,刘馆长的黑色越野车碾过碎石路,警笛声惊飞了松树上的麻雀。
顾昭刚把青釉瓶收进木箱,就看见小唐从副驾驶座探出头,冲他使了个眼色。
"顾先生。"刘馆长下车时推了推眼镜,公文包拍得啪啪响,"文化局收到举报,说这里有非法盗掘。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
"第46条,擅自挖掘古文化遗址要处罚。"顾昭打断他,目光扫过刘馆长手里的举报信,"但这封信是伪造的。"
程婉儿从人群里挤出来,涂着酒红色甲油的手指戳向顾昭:"你有什么证据?"她的声音发颤,顾昭注意到她耳后沾着的松针——和昨夜窑口的松树品种一模一样。
"证据?"顾昭摸出随身携带的修复灯,冷白光照在举报信上。
他指尖凝起灵火,轻轻拂过墨迹:"程小姐的仿造技术退步了,这墨里掺了现代的松烟胶。"
随着灵火游走,信纸上的字迹开始扭曲。
原本的"顾昭盗掘"四个字渐渐淡去,显露出底下一行更小的字:"程某代韩九呈"。
围观的记者们立刻举起相机,闪光灯刺得程婉儿脸色发白。
"这......这是陷害!"她尖叫着去抢信,被小唐一把拦住。
刘馆长的脸涨得通红,捏着信纸的手直抖:"程小姐,跟我们去局里说清楚。"
人群渐渐散去时,小唐蹭到顾昭身边,往他手里塞了个油纸包:"早上整理档案时翻到的,刘馆长没注意。"油纸包里是泛黄的旧纸,最上面一页写着《明万历二十三年官窑清理纪要》,配图是张模糊的窑位图,图角用朱砂标着"玉衡·藏器"。
"藏器?"顾昭翻开下一页,心跳漏了一拍。
纪要里夹着张残片拓本,纹路和他修复的青釉瓶如出一辙,末尾备注栏写着:"未登记残片百件,暂存玉衡轩。"
"玉衡轩......"顾昭喃喃念着,突然注意到最后一页的边角,有行被茶水晕开的小字:"玉衡传人,须知'三印一火'之约。"
他猛地抬头,窑外的晨雾里仿佛又响起师父的声音。
那年他七岁,师父握着他的手在宣纸上画印:"昭儿,这是'镇灵印',这是'引魂印',最后这个......"老人的手指顿了顿,"等你能唤醒古物灵性那天,我再教你第三个。"
顾昭摸向颈间的银锁,那是师父捡他时他就戴着的。
锁底刻着的三个模糊印记突然清晰起来——和记忆里的三印诀,分毫不差。
"三印一火......"他对着晨雾轻声说,指尖无意识地在空气中比划出第一个印诀。
青釉瓶在木箱里突然震颤,釉面泛起微光,像在回应什么。
窑外传来小唐喊他的声音,顾昭低头整理档案,却没注意到木箱缝隙里,一道淡金色的光正顺着他刚才比划的印诀游走,在砖地上勾勒出第三个印的轮廓——那是他从未学过的最后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