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亲朋安居享红利-《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

  第三百九十八章 亲朋安居享红利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花生红枣粥的香甜里,花生是库布其沙漠合作社新收的有机品种,红枣来自陕北乡村种植基地,与细玉米粉熬得黏糯香甜,既给来访的亲朋添几分暖意,又暗合“五谷丰登、亲朋安康”的寓意。“晴晴,快把给扎西和乌力吉准备的特产包装好,里面放些玉米蛋白粉和可降解餐具样品,让他们带回去给乡亲们尝尝鲜。”母亲回头喊,手里还在给刚蒸好的玉米开花馒头点缀红枣,目光落在庭院里的三兄妹身上:大哥小电正和合作社农户视频核对种子发放清单,二弟小风调试着乡村养老服务点的智能设备,妹妹小小整理着乡村旅游导览手册,嘴里不时传来“分红”“升学”“就业”的字眼,满是热闹的生活气息。

  苏晚晴笑着应声,把包装精美的特产包整齐摆放在玄关:“都备齐了,还加了小小画的文旅导览图,标注了西坡村的旅游景点和养老服务点,他们要是带乡亲来玩,也能照着走。”她走到小电身边,看着屏幕里熟悉的扎西大叔:“扎西他们今天要来?是不是合作社又要分红了?”

  小电点点头,语气里满是欣慰:“是啊,去年玉树合作社的玉米深加工收益比往年翻了两倍,扎西大叔他们作为股东,每户能分两万多;乌力吉大叔的库布其合作社也不错,沙漠玉米做的可降解材料出口量涨了三成,这次来不仅是分红,还要送他们的孩子来乡村产业技术大学报到,学农业技术。”他转头对二弟说:“小风,乡村产业技术大学的智能实训设备,你那边可得多费心,别让孩子们上课缺了实操工具。”

  小风推了推眼镜,回应道:“大哥放心,我已经让技术团队给学校升级了新能源实训基地,新增了10台智能农机和充电设备,还开通了远程实操课程,就算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跟着学技术。”他看向妹妹:“小小的乡村旅游导览手册,能不能加个养老服务点的介绍?现在不少城里老人来乡村养老,得让他们知道咱们的配套有多全。”

  小小立刻翻开导览手册,笔尖飞快地补充:“没问题!我这就加上‘田园养老’板块,标注医疗服务站、智能健身设备和有机食堂的位置,还能附上老人们的生活照片,更有吸引力。”她抬头看向苏晚晴:“妈,村里的养老服务点是不是新添了康复设备?我得把这个写进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乡村也能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

  “孩子们,扎西和乌力吉快到村口了,咱们去迎迎。”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乡村产业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快步走出来,“扎西的儿子考上了作物育种专业,乌力吉的女儿选了新能源应用专业,都是咱们产业急需的人才,以后毕业就能回合作社发挥作用。”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庭院里长势喜人的玉米苗,语气感慨:“当年咱们创业时,就盼着能让乡亲们日子好过点,现在不仅能让他们增收分红,还能让孩子学技术、有出路,这才是真的安居享红利。”

  一家人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两辆满载乡亲的大巴车缓缓驶来。扎西大叔穿着藏装,第一个跳下车,手里捧着哈达和一袋饱满的玉米:“林总、苏总,还有小电、小风、小小,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西坡6号和深加工工厂,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孩子还能去大学学技术!”乌力吉大叔也跟着下车,身后跟着他的女儿其其格,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脸上满是羞涩又骄傲的笑容:“林叔叔,我以后要跟着小风哥学新能源技术,回来给合作社的农机和充电站做维护!”

  回到“家和院”,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好日子。扎西大叔算起了明细账:“以前我们种青稞,每亩收入也就一千多块,现在种西坡6号,玉米卖给农数科技做蛋白粉,每亩能赚三千多,加上合作社分红,我去年盖了新房,还买了智能农机,日子别提多红火了!”一位跟着来的藏族阿妈补充道:“村里还建了医疗服务站,有智能体检设备,小病不用再跑几十公里去县城,咱们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太方便了!”

  乌力吉大叔则聊起了沙漠的变化:“以前库布其是漫天黄沙,现在种上西坡6号,不仅赚了钱,还治了沙,风沙少了,庄稼长得更好了。我女儿考上大学,村里的孩子都羡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学农业、学技术,觉得在乡村也能有大作为。”其其格接过话头:“我在学校还能跟着小风哥的团队实习,学实操技术,毕业以后我想留在库布其,帮更多农户解决新能源使用的问题。”

  正说着,乡村产业技术大学的校长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急色:“林总,学校的作物育种实训基地有点不够用了,今年录取的学生比往年多了三成,再加上合作社来培训的农户,现有的场地和设备跟不上了。”小电立刻起身:“校长别急,我让农数科技把旁边的50亩试验田划给学校当实训基地,再捐赠10台土壤检测仪和育种设备,保证学生和农户都能有实操的地方。”小风也补充道:“我再给实训基地装一套智能灌溉和新能源供电系统,让学生们能实地学习‘农业 能源’的联动技术。”

  中午时分,村里的养老服务点传来消息,几位来养老的城里老人反映,康复设备的操作有点复杂,希望能有专人指导。小小立刻主动请缨:“我去安排!我让文旅团队的志愿者轮流去服务点,教老人们操作设备,还能给他们讲乡村的故事,陪他们聊天解闷。”苏晚晴笑着说:“我也去帮忙,正好看看咱们的养老服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老人们住得更舒心。”

  下午,扎西和乌力吉带着乡亲们参观了乡村产业技术大学和养老服务点。在实训基地,学生们正在操作智能农机和育种设备,其其格看着屏幕上的新能源数据,眼里满是向往:“小风哥,这些设备都能远程控制吗?我以后也想研发这样的智能设备,让种地更轻松。”小风点点头,耐心讲解:“这些设备都接入了智舱的全球运维系统,不仅能远程控制,还能自动检测故障,以后你学好技术,也能参与设备研发。”

  在养老服务点,老人们正跟着志愿者学习使用康复设备,旁边的有机食堂飘来玉米粥的香气。一位来自上海的退休老人笑着说:“这里空气好、环境美,还有智能康复设备和有机食品,比在城里养老还舒服,我已经把老朋友都推荐来了。”小小立刻拿出导览手册:“爷爷,我们还推出了‘养老 旅游’套餐,您可以带着老朋友去沙漠示范田、盐碱地粮仓参观,既能养生,又能看风景。”

  傍晚,乡亲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扎西大叔握着林凡的手说:“林总,我们回去以后,要发动更多乡亲扩种西坡系列玉米,让更多人享受到红利;孩子们在学校好好学习,以后回来建设家乡,把西坡模式带到更多地方。”乌力吉大叔也说:“我们还要组织合作社的农户来学校培训,学技术、学管理,让合作社发展得更好,不辜负你们的帮助。”

  全家回到“家和院”,母亲端上热气腾腾的玉米炖土鸡,感慨道:“看着扎西、乌力吉他们日子越过越好,孩子有学上、有出路,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当年就盼着大家能一起富起来,现在终于实现了。”林凡举起玉米汁,语气激昂:“亲朋安居享红利,这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不仅要让产业发展起来,还要让乡亲们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小电、小风、小小一起举起杯子,小电说:“以后我们会继续优化西坡品种,让合作社的收益再上一个台阶;小风的新能源技术要更贴近农户需求;小小的文旅和养老产业要越做越完善,让更多亲朋受益。”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村口的乡村产业技术大学校园里,灯光依旧明亮,学生们还在实验室里钻研技术;养老服务点的智能设备安静运行,守护着老人们的睡眠;远处的合作社里,农户们正规划着明年的种植计划,眼里满是希望。“你看,”苏晚晴轻声说,“日子旺了,亲朋安了,这就是最实在的幸福,也是最珍贵的红利。”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真的富。未来,我们还要把这份红利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乡村的亲朋都能安居乐业,让乡村振兴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扎根土地的奋斗,换来家家户户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