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以战养战-《嗨!我是朱祁钰》

  李贤和王贵在原地皮笑肉不笑地盯着对方,王贵也深知李贤心里想的是什么。

  但他没办法。

  虽说自己是边关大将,但李贤也不差。

  文能提笔替君分忧,武能上阵杀敌带兵打仗。

  反观自己呢?

  除了每日在军营与军士们同食同住外,王贵也没有其他可对抗李贤的办法。

  几日后...

  运来大同的粮草已经抵达,同时,还来了一人——张輗。

  见张輗也来大同后,李贤便知道事情不简单。

  果然。

  简单说明来意后,王贵不得不向李贤求助。

  张輗带来了朱祁钰的意思,但不是圣旨,也不是谕旨。

  “李尚书,这几日在大同可还习惯?”

  对于突兀而访的王贵,李贤并不急于知道张輗来此地何意。

  “习惯,怎会不习惯呢。早年间,我也曾在军中。若不是被先帝突然召回京师,说不定到现在本官也是一员武将。”

  说着,就拍拍王贵的官袍。

  后者强挤出一抹笑,坐下后亲自给李贤将茶杯斟满。

  见状,李贤便知道对方现在很急。

  虽说自己还不知道王贵急的是什么,但还是决定先晾他几天。

  等时候差不多了,再出来问他。

  只是,这次朱祁钰的决定不是李贤能轻松给化解的。

  朱祁钰也是从夺嫡之路一路走来,自然知道大同对于下一任皇帝的重要性。

  他要让大同总兵,无时无刻都必须是皇帝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儿子们互相残杀。

  见李贤将皮球踢得很好,王贵很是烦闷。

  “王总兵,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还愁眉苦脸的?莫不是张輗带来的粮草不够?”

  张輗来大同那天,李贤也在当场,怎么可能不知道粮草是否充足。

  更何况,他是户部尚书。

  此次粮草调集,便是经李贤之手。

  “李尚书,可知前天瓦剌与鞑靼打起来一事?”

  既然对方不接招,王贵只好从另一端入手。

  但是,李贤还是不打算接招。

  “哦~知道啊,让他们先狗咬狗好了。届时,王总兵才好渔翁得利嘛~”

  对于此话,王贵也只能默认点头。

  瓦剌和鞑靼打起来是迟早的事,加上前些天又派人去草原散播谣言,说也先要自立为汗。

  两大部落因此而大打出手,虽然鞑靼比之瓦剌稍弱,但有大明在后背支持,也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没了办法,王贵只好硬着头皮将皇帝的话讲与李贤。

  “李尚书,末将有一事相求,还请尚书大人莫要推辞。”

  时机这么快就到了?

  一脸问号的李贤看向王贵,见对方不像撒谎,倒像是真遇见棘手的事。

  “哦?能有什么事情让王总兵如此愁眉苦脸,说来听听,若本官能替你解决,定不推辞。”

  听李贤这话后,王贵便抱着试试的态度。

  “陛下让我‘以战养战’。”

  简短的一句话让李贤从凳子上腾地一下起身,双眼还爆发出‘我不信’的神色。

  “不可能,陛下向来仁慈,绝不会下此谕旨。”

  听闻这话的王贵更加苦恼,人家李贤都不信皇帝能下这道命令,更别说其他人了。

  “末将怎敢胡编乱造陛下的意思啊?”

  已经痛苦到扶额的王贵没了往日威风,李贤见状,不得不问一句。

  “可有圣旨?或者口谕什么的?”

  摇摇头,王贵叹息着回道。

  “都没有,陛下让张輗来的目的就是亲自传话。”

  霎时间,李贤也明白过来。

  以战养战,好恶毒的打法。

  在没有太监前来宣读圣旨和口谕情况下,不管谁都会认为是王贵和李贤善做主张,用以战养战的打法来灭掉瓦剌和鞑靼。

  就算你说是张輗来大同宣读的口谕,谁又信呢?

  万一张輗反咬一口,说自己没讲过这话,二人岂不是还要背负一个假传口谕的罪名?

  王贵这时候还没反应过来,他跟李贤已经是同一条船的人。

  在屋内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李贤也感到头都大了。

  无论结果如何,最终背负杀人罪名的始终是自己跟王贵。

  既然皇帝不仁,那就休怪臣往大了玩。

  李贤可不是要跟朱祁钰翻脸,他还没这个胆,而是打算玩一把大的。

  用最快速度解决草原,然后立马回京,要求跟邝埜一同去大海上追击倭寇。

  他要打仁熙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

  朱祁钰早有预料。

  这么做是为了让李贤产生时间紧张感和压迫感,避免他在大同一待就是数月。

  回京后又对朱祁钰说:“陛下,您看,我已经平定了草原。”

  这样时间一长,就意味着草原问题确实难以解决。

  但现在我平定了他们,您应该给我记一大功。

  正是因为看穿了他的伎俩,所以才让张輗亲自来大同。

  大步走出房间,李贤抬头看看天色。

  “现在什么时辰啦?”

  王贵不知李贤问这个干什么,只好回道。

  “应该巳时末刻吧~马上就要吃晌午了~”

  现在的李贤哪儿还有心思吃饭,拉着王贵出门,直奔大营而去。

  两人在大营一待就是一下午,兵将早在十多天前就点起,只等粮草抵达和一声令下。

  当下,张輗已经将粮草送到,就只剩一道出发的军令。

  在去大营路上,李贤就告知王贵咱俩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

  最迟明日午时前,你必须带领一万人出独石、经开平、应昌、榆树川,然后绕道去瓦剌腹地,偷袭也先的大本营。

  当下,也先大军正和鞑靼杀得昏天地暗。

  留守大本营的人马应该不多,王贵抵达也先大本营后,凡能提得动刀的人都要杀。

  哪怕全部都杀了也不是不行。

  李贤则要带领五万人去瓦剌和鞑靼大战之处,他要‘劝架’。

  虽说王贵要绕路千里,但他的危险是最低的。

  而李贤的任务则很重要。

  不仅要在瓦剌、鞑靼两部落打起来之时隐藏好,还要在战后捡便宜。

  既然皇帝要耍自己一把,那我是不是该遵旨呢?

  比如,屠尽两部能战之兵。

  将两部落牛羊马等全部带回大同。

  再者,强制将草原人全部迁进大同。